首页 > 军事历史 > 皇明

皇明 第668节

  熊廷弼从案上拿起一份皇商名册。

  “陛下已准我调十家皇商入草原,让他们带着布匹、茶叶、铁器去交易。

  对弱的部落,就赊账给他们,约定秋收后用牛羊偿还,利息定得高些。

  对强的部落,就压低他们皮毛的收购价,再抬高盐铁的售价,让他们赚不到钱。

  等他们依赖上大明的商品,咱们再时不时断供几日。

  到时候,不用咱们挑唆,他们为了抢物资,自己就会打起来。”

  刘兴祚越想,眼睛越亮。

  “明公这步棋,是要把漠南草原的力气,一点点耗干啊!”

  刘兴祚猛地抬头,语气里满是惊叹。

  他之前只以为是“扶弱抑强”的权宜之计。

  此刻才明白,科尔沁派官是为了插足部务、征调骑兵为大明所用,内喀尔喀“拉拢打压”是为了防止其抱团,察哈尔扶粆图台吉、通额哲是为了让残部内斗,而皇商的赊账放贷、贱买贵卖,更是从根上断草原的生计。

  不是要立刻征服,而是要通过长期的削弱、分化、经济控制,让草原再也没能力与大明抗衡。

  等到时机成熟,便是同化奴役,永绝辽东北面的隐患。

  熊廷弼笑而不语,说道:“草原上的事情,本经略就交给你了。”

  刘兴祚当即点头,说道:“草原局势,末将一定把控好!”

  后面熊廷弼又与刘兴祚聊了很久,之后其才告辞离去。

  待刘兴祚离去,熊廷弼让人将孙承宗请进来。

  孙承宗是今日方才到的。

  至于他到的原因,熊廷弼也猜到了。

  这是要权力交接。

  毕竟,他在辽东的威望太高了。

  功高有可能震主。

  即便是陛下信任,但君子不立危墙之下。

  与其到时候被弹劾而走,不如自己走。

  就在熊廷弼沉思的时候。

  孙承宗身着绯色官袍走进来,见案上堆着厚厚的文书,便知是交接之事,脸上露出了然的笑意。

  “经略公,多日不见了。”

  熊廷弼收回思绪,将文书一一推到孙承宗面前。

  最上面是流民安置名册,上面用墨笔标注着每户流民的原籍、人口、分配的土地位置。

  中间是土地清丈图纸,用不同颜色的墨线画着平金城周边的田埂、沟渠,连新挖的水井位置都标得清清楚楚。

  最下面是军备整顿清单,记录着辽东明军的甲胄、火铳、粮草数量,甚至连每个卫所的士兵籍贯都有明细。

  “抚台。”

  熊廷弼的声音带着几分舒缓,少了往日的凛冽,多了几分郑重。

  “辽东的根基已稳,流民有了地,百姓能种粮,明军的军备也整饬好了,接下来的事,便交给你了。”

  孙承宗点了点头。

  他与皇帝早有密信往来,知道陛下有意调熊廷弼去平定九边之乱,也清楚熊廷弼此刻的心思。

  他抬眼看向熊廷弼,语气带着几分谦虚。

  “经略公放心,如今辽东有辽军三万余,民心归附,又有你定下的章程在前,我孙承宗做个守成之人,守住这份局面,不让辽东再生波澜,还是能做到的。”

  “抚台过谦了。”

  熊廷弼笑了笑,眼底满是信任。

  “你在辽东虽然不久,但深知此地的民情、军情,比我更懂如何守好这片土地。

  如今有你在,辽东便是铁打的营盘。”

  吩咐完这些事之后,熊廷弼心中放松了不少。

  建奴已灭,辽东已平。

  他没有什么遗憾了。

  遥想两年前,陛下登基未久。

  那时他任辽东经略,朝堂上弹劾的奏疏一封接一封,说他“刚愎自用”“糜费军饷”,连辽东经略的位置都岌岌可危,甚至有御史奏请将他下狱问罪。

  若不是陛下力排众议,亲笔写下“熊廷弼可堪大用,勿听谗言”的朱批。

  若不是陛下给了他抄没晋商的财权、放手整顿辽东的兵权。

  哪里有今日平定伪金、生擒皇太极的功业?

  如今辽东虽然事了,但天下却并不安定。

  陛下给了他扬名立万、留名青史的机会,这份皇恩,他不能不报。

  九边的乱局已现,宣府的边军还在躁动。

  接下来,便是他奔赴新战场的时候了。

  PS:

  7200字大章。

  有点累说实话,明天还要上班.

  但还是加一更吧。

  不过会很晚,明天起来再看吧。

第430章 赐姓易名,乾坤更辙

  天启二年五月二十日,紫禁城的暑气已初显端倪。

  储秀宫丽景轩内,雕花窗棂被厚重的云锦帘幕遮得严严实实,只留几缕细碎的阳光从帘缝中漏进。

  殿内燃着安息香,甜腻的香气混合着汗水的湿热气息,在密闭的空间里弥漫,连呼吸都变得格外黏稠。

  朱由校半靠在铺着雪白狐裘的拔步床上,怀抱着浑身赤裸的哲哲。

  美人乌发散乱地铺在他的臂弯里,肌肤泛着潮红,额角的汗珠顺着脖颈滑落,没入胸前的沟壑。

  两人身上都带着未散的薄汗,锦被滑落至腰际,露出朱由校手臂上紧实的肌肉线条,以及哲哲后背还未完全消退的淡粉色指痕。

  这几日,朱由校几乎每日都要往丽景轩跑,对哲哲的宠信,可见一斑。

  此刻。

  哲哲微微喘着气,脸颊贴着朱由校的胸膛,能清晰地感受到他沉稳有力的心跳。

  她不敢抬头,只将眼神埋在他颈间的发丝里。

  “怎么?还在走神?”

  朱由校的手指轻轻划过哲哲的脊背,语气里带着几分玩味的笑意。

  “是在担心你那位夫君,皇太极?”

  温热的气息拂过耳畔,哲哲身子微微一颤,连忙抬起头,眼底带着刻意装出的娇怯,声音软糯得像浸了蜜:

  “陛下说什么呢?

  臣妾如今已是陛下的人,心里哪还装得下旁人?

  那皇太极不过是阶下囚,日后是死是活,都与臣妾无关了。”

  她说着,主动往朱由校怀里缩了缩,手臂缠上他的脖颈,试图用亲昵掩饰眼底一闪而过的复杂。

  但.

  毕竟是同床共枕过的人,即便皇太极对她更多是利用,可“一日夫妻百日恩”的情分,哪能说断就断?

  方才朱由校的话,像戳中了她心底最隐秘的角落,让她莫名地心慌。

  可这份慌乱,落在朱由校眼中,却成了别样的风情。

  他本就带着几分“征服”的恶趣味。

  哲哲是皇太极的正妃,如今却在他怀中承欢,这种身份的反差,让他格外受用。

  尤其是见她眼底藏着不易察觉的异样,那份隐秘的情绪更像是一剂催化剂,瞬间点燃了他心中的邪火。

  朱由校轻笑一声,伸手捏住哲哲的下巴,迫使她抬头与自己对视。

  他的眼神深邃,带着帝王独有的强势与占有欲:

  “既与你无关,那便专心些。”

  话音未落,他便俯身吻住她的唇,动作带着几分不容抗拒的侵略性。

  锦被彻底滑落,床榻发出轻微的晃动,伴随着哲哲压抑的轻吟,殿内的气息愈发灼热,将那些隐秘的心事与复杂的情绪,都暂时淹没在翻云覆雨的缠绵里。

  而在丽景轩外殿,气氛却截然不同。

  海兰珠站在廊柱旁,双手紧紧攥着裙摆,脸颊红得像熟透的樱桃。

  殿内传来的细碎声响清晰地传入耳中,每一声都让她心跳加速,连耳垂都泛着滚烫的温度。

  她身旁的布木泰扎着双丫髻,穿着粉白相间的宫装,此刻却皱着小眉头,气鼓鼓地扯了扯海兰珠的衣袖:

  “阿姐,你听!陛下又在欺负姑姑了!姑姑的声音好可怜,阿姐你快进去帮帮姑姑!”

  海兰珠闻言,脸颊更红了,连呼吸都变得急促起来。

  她哪能不知道殿内发生的事?

  若是真的进去,恐怕不仅帮不了哲哲,自己还要被陛下一同“留住”。

  一想到这里,海兰珠的指尖都开始发烫,她连忙拉住还要往前冲的布木泰,声音带着几分慌乱的辩解:

首节 上一节 668/775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三国:朕,袁术,大汉忠良

下一篇:大明:让你死谏,你怎么真死啊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