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上海滩崛起的百年豪门 第461节
她美穿着一身月白色旗袍,领口绣着精致的缠枝莲纹样,手中握着一把象牙柄团扇,既挡阳光又显优雅。
“严女士,您的旗袍真漂亮。”
利耀夫人快步迎上来,热情地握住严人美的手。
严人美笑着回应:“你也很漂亮”
两位夫人的寒暄温馨而自然,化解了现场因“国家主权”与“外资投资”话题带来的微妙氛围。
此时的利耀正站在奠基石旁,与长实集团的工程师讨论施工细节。
他穿着深色西装,领带是星岛国旗的红白配色,眼中难掩激动。
看到陈光良走来,他用力握住对方的手:“陈先生,您能来,比任何礼物都让星岛人民安心。”
“您言重,我是因为看好星岛前景而投资!”
陈光良环顾四周,工人们已经搭好了临时脚手架,远处的推土机正待命。
“利先生,星岛的活力,比我去年来的时候更足了。”
他指着不远处正在建设的居民楼,“看来住房政策推进得很顺利。”
“感谢你的建议,炼油厂项目定下来后,不少外资都主动来谈合作了。上周蚬壳石油的代表还说,要不是您牵线,他们还在犹豫要不要来东南亚投资。”利耀的声音带着感激。
奠基仪式在上午十点准时开始。
司仪用中英双语介绍项目规划:“星岛香格里拉酒店占地 15英亩,总投资 5000万美元,分三期建设。首期动工的高塔翼共 28层,拥有 320间客房,预计 1969年竣工;二期建设花园翼与峡谷翼.三期为五十六幢四层别墅,实行酒店式公寓管理.”
台下响起热烈的掌声,星岛财政部长在人群中频频点头。
他手里拿着项目可行性报告,上面显示酒店建成后,每年能为星岛带来多少旅游收入,创造多少个就业岗位——这对刚独立半年、失业率居高不下的星岛来说,无疑是雪中送炭。
“现在,让我们有请陈光良先生、严人美女士、利耀先生、利耀夫人,共同为奠基石培土!”司仪的声音落下,四位嘉宾拿起鎏金铁锹,将象征“希望”的红土缓缓铲进奠基坑。
现场的相机快门声此起彼伏,《星岛时报》的记者特意将镜头对准严人美——这位香港首富的夫人,举手投足间的优雅,与星岛的热带风情形成了奇妙的和谐。
培土仪式结束后,利耀走到话筒前,声音带着一丝真诚:“患难见真情!星岛脱离马来西亚后,面对淡水短缺、经济单一的困境,是陈先生第一个带着真金白银来投资。从去年 8月谈合作,到今年 3月动工,短短六个月,长实集团用效率证明了他们的诚意。我相信,这座酒店不仅是乌节路的新地标,更是星岛与国际资本信任的桥梁!”
陈光良接过话筒,目光扫过台下的星岛官员与华人代表:“其实投资乌节路,是我十年前就有的想法。当时我第一次来星岛,就觉得这条街有成为‘购物、酒店、写字楼综合体’的潜力。未来,长实集团还计划继续投资,在乌节路建设购物中心与写字楼综合体,让这里成为星岛的‘商务心脏’。”
“欢迎!我们举双手欢迎!”利耀激动地接过话头,现场再次响起掌声。
严人美看着丈夫从容自信的模样,眼中满是骄傲——她知道,丈夫不仅是在做生意,更是在为华人资本在东南亚站稳脚跟铺路。
中午的酒会上,利耀特意将陈光良拉到角落,递给他一杯星岛司令酒:“陈先生,您建议的炼油产业,进展比预期还快。环球集团与壳牌石油的合资协议已经签了,接下来就该是落地协议,我们星岛政府会全力支持”
“裕廊岛的深水港优势要利用好。”陈光良抿了一口酒,“更重要是星岛政府有着发展经济的决心,这是我们外资最放心的。”
事实上,等两年英军要是筹备撤出星岛,一下子也会让外资紧张,而且这些英军带动着星岛三万个工作岗位。可想而知,到时候星岛有多么的紧张。
下午,陈光良夫妇参观了裕廊岛的炼油厂选址。
站在海边,看着工人正在勘测地形,严人美轻声问:“这里以后会变成什么样?”
“会变成星岛的‘经济引擎’。”
陈光良指着远处的海域,“十多年后,这里会有炼塔林立,油轮穿梭,星岛的人均 GDP,会比现在翻倍。”
严人美笑着点头,她相信丈夫的判断。
一周后,香港长实集团总部的会议室里,气氛却与星岛的热烈截然不同。
长实集团的高管们围坐在红木会议桌旁,面前摊着地盘规划图与财务报表,每个人的表情都很严肃。
陈光良坐在主位上,手指轻轻敲击着桌面,目光扫过众人:“港府上周出台的‘稳定楼市九条措施’,大家都看了吧?降低按揭利率、延长还款期限、放松建筑审批……这些措施能让楼市短暂复苏,但只是‘强心针’,不是‘特效药’。”
他将一份银行信贷报告推到桌中央:“从平安银行的监测数据来看,香港各大银行的房地产贷款额度,比去年减少了 40%。明德银号、粤省信托银行倒闭的阴影还在,没有银行敢轻易放贷——这才是楼市的‘命门’。所以,我们去年低价买下的地盘,必须抓紧时间销售,回笼资金;而且,从现在开始,停止购入新地盘,明年的情况会比现在更困难。”
话音刚落,会议室里一片寂静。陈文杰坐在父亲右侧,脸上有些发烫。
去年粤省信托银行倒闭后,是他建议“货如轮转”——抄底停工地盘,快速开发出售,当时父亲虽然同意了,但也提醒过他“要留后路”。现在父亲明确表示“明年更困难”,显然是预判到了楼市的长期风险,这让他有些惭愧。
不过陈文杰很快调整好心态,他率先站起身,拿起一份地盘清单:“爸,我同意您的决定。目前我们手中有十个在建地盘,其中六个在九龙,四个在港岛,都是去年从粤省信托银行的债权人手里低价收购的,成本比市场价低40%。按照现在的市价出售,我们有不错的盈利,我打算下个月就开始放盘。”
陆孝清紧接着站起身,他是长实集团的第二代领导层的核心之一,此刻自然要帮陈文杰说话:“文杰说得对。去年粤省信托银行倒闭,香港有 100个地盘停工,我们经过筛选,拿下了十个地理位置最好的——九龙的油麻地地盘靠近地铁口,港岛的铜锣湾地盘旁边就是商圈,都是不愁卖的好项目.不过港府的政策虽然能刺激短期需求,但银行收紧银根的大趋势没变,现在出售确实是最佳时机。速战速决,小小获利不是问题。”
两人一唱一和,既承认了之前“抄底”策略的合理性,又支持了陈光良现在“抛售”的决定,巧妙地化解了现场的尴尬。
其他高管见状,也纷纷点头表示同意。
陈光良看着两人,眼中闪过一丝欣慰——陈文杰做的没错,抄底再快速卖出,这就是货如轮转,也不会亏钱。
事实上,就算现在抄底,明年再出售,对于长实集团的体量来说,也不至于有多大影响;甚至明年可以停止销售,等地产回暖再售。
“孝清说得对,银根是楼市的根本。”
他缓缓说道,“长实集团接下来要做的,第一是加快销售,6个月内清空手中的在建地盘;第二是收紧银根,努力发展酒店、商业综合体、食品饮料这些抗风险能力强的产业;第三是暂停所有新地盘的收购,静待机会。”
他顿了顿,拿起一份集团财报:“大家不用太担心,长实不是单纯的地产公司,而是综合性集团。我们的酒店业务——香港香格里拉、美丽华酒店、富丽华酒店、去年的营收增长了 12%;商业综合体——铜锣湾百德新街项目、长江广场,租金收入稳定;食品饮料业务——维他奶集团的饮料、方便面等,在海外的营业额稳定增长;还有百货零售——连卡佛、惠康超市.就算发展地产业务利润减少,其他板块也能支撑集团的发展。”
高管们的脸色渐渐放松下来。
他们有种感觉,老板只是纯粹的想敲打敲打接班人,让其保持稳健的措施。
3月底的一个晚上,香港中环香格里拉酒店的宴会厅里,灯火辉煌,衣香鬓影。
一场由香港航运公会举办的晚宴正在这里举行,水晶灯的光芒洒在宾客们的礼服上,折射出奢华的光晕。
服务生们端着盛着香槟的银盘,在人群中穿梭,耳边不时传来英语、粤语、普通话的交谈声——这里汇聚了香港乃至全球航运业的精英。
陈光良被一群人围在中间,成为全场的焦点。他穿着一身深蓝色定制西装,领带是环球航运的标识色——海蓝色,胸前别着一枚船锚造型的徽章,那是去年环球航运载重量突破 500万吨时,员工们自发为他定制的。
“陈先生,听说环球航运在日本订造的 15艘 VLCC,每艘都加装了废气发电系统?”一位香港船东举着酒杯问道,眼中满是好奇,“这种技术真的能每天省 2.5吨柴油吗?”
“当然。”陈光良笑着点头,“我们和三菱重工、住友金属联合研发的镍铬钼合金管道,能承受 400度的废气高温,抗腐蚀性能比普通钢材强三倍.”
周围的人纷纷点头,他们都知道,陈光良向来不藏私——去年他把货柜船的运营经验分享给同行,带动了整个香港航运业的货柜化转型。
这种“共赢”的思维,让他在航运界赢得了极高的声望。
就在这时,一个穿着浅灰色西装的中年男人挤了进来,他身材中等,眼神锐利,正是香港第二梯队船东中的后起之秀——包宇刚。包宇刚手里拿着一份航运报告,语气带着几分恭敬:“陈先生,打扰您了。我听说您在日本订造的 15艘 VLCC,每艘载重量都超过 20万吨,还特意将这种船命名为‘超大型原油运输船’(VLCC)。我斗胆问一句,促使您下这个决定的,是不是因为苏伊士运河周边的不稳定因素?”
这话一出,周围的人瞬间安静下来,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在陈光良身上。
1956年苏伊士运河关闭时,香港船东们靠绕行好望角赚得盆满钵满,那段“黄金岁月”至今让他们记忆犹新。如果陈光良预判运河会再次关闭,那现在订造大型油轮,无疑是抢占先机。
陈光良看着包宇刚,眼中闪过一丝欣赏。这个船东虽然起步晚,但眼光敏锐,做事踏实,是香港航运业的后起之秀。
他没有直接回答,而是端起香槟杯,轻轻抿了一口:“包先生观察得很仔细。世界仍不安定,中东的局势、美苏的博弈,都可能影响航运路线。大型油轮和大型货轮的优势在于,即使苏伊士运河关闭,也能走好望角航线,而且载重量大,单位运输成本低——这是我认为的航运业未来趋势。”
他顿了顿,话锋一转:“当然,小船也有小船的好处。比如速度快,满足客人急需的要求;能适应一些浅水区港口,适合运输高附加值的货物。所以,船队的布局要‘大小结合’,既要有人做‘远洋巨轮’,也要有人做‘灵活快船’,这样才能应对不同的市场需求。”
众人一听,顿时恍然大悟。
聪明的人已经明白,陈光良这是在暗示苏伊士运河可能再次关闭,而大型油轮将成为未来的主流;笨一点的人虽然没完全听懂,但也知道跟着陈光良的方向走,大概率不会错。
包宇刚更是眼睛发亮,他紧紧握着陈光良的手:“谢谢您的指点,我明白了!”
晚宴进行到一半,包宇刚悄悄离开了宴会厅,他快步走到酒店的电话,拨通了汇丰银行大班桑达士的电话。
“桑达士先生,我是包宇刚。”他的声音带着抑制不住的兴奋,“我想和您谈谈订造大型油轮的事,最好是能合资……”
此时的桑达士正在家里宴请客人,接到包宇刚的电话后,他立刻让管家招待客人,自己走到书房:“包先生,你想订造多少艘?需要多少资金?”
“3艘 20万吨级的 VLCC,总造价 8000万美元(订单多后,就涨价了)。”包宇刚快速说道,“我希望汇丰能提供我贷款,另外 50%我们合资,环球航运的陈先生已经暗示苏伊士运河可能关闭,这是个难得的机会!”
桑达士的眼睛瞬间亮了。
去年银行挤提潮中,汇丰没能打垮平安银行,反而让陈光良趁机入股恒生,这让他一直耿耿于怀。现在包宇刚主动,他自然乐意支持。
“明日我们细谈”
第461章 女儿的婚事
1966年 4月的横滨港,三菱重工造船厂的龙门吊像钢铁巨人般矗立在海边,轰鸣声震得人耳膜发颤。
包宇刚站在船坞办公室的落地窗前,看着工人们正为环球航运的第一艘 VLCC焊接龙骨,指节无意识地攥紧了手中的定单文件——那张纸上,“1968年下半年交付”的字样像根刺,扎得他心口发闷。
“包先生,真的没办法了。”三菱重工造船部部长渡边鞠躬致歉,额头渗着细汗,“环球航运在年初就订了 15艘 20万吨 VLCC,包下了我们 1967年全年的油船船坞;川崎和石川岛的档期也排到了 1968年中,您要订 3艘 VLCC,最早只能排到 1968年下半年下水。”
包宇刚深吸一口气,努力压下心头的焦躁。他上个月从香港航运晚宴上得到陈光良的“暗示”后,立刻找汇丰贷了 3750万美元,兴冲冲飞到日本,以为能抢在同行前订到船,却没想到陈光良早已布下了局。“货船呢?”他不死心地问,“如果订 7万吨级的货柜船,能不能提前到 1968年上半年?”
“货船的话,我们可以调整一下档期,把您的 3艘货船排在 1968年上半年。”渡边翻了翻订单表,语气带着几分为难,“但也要加 5%的费用——最近香港船东全涌来了,曹文锦订了3艘散装货轮,赵从衍订了 5艘散装货船,连许爱周家族都订了 2艘散装船,日本本土的三井航运想订船,都得排到 1968年下半年了。”
包宇刚走到窗边,目光扫过船坞里密密麻麻的船体分段——有的刚搭起龙骨,有的已经开始舾装,几乎每一块钢板上都印着“环球航运”的标志。他忽然想起去年在香港码头见过的环球油轮,那艘 15万吨的“长江号”,光是甲板就能停下三架飞机。当时他还觉得陈光良“太冒进”,现在才明白,那位华人船王早就看透了日本造船业的产能瓶颈,提前锁死了最好的档期。
“加费就加费。”包宇刚咬了咬牙,“货船和 VLCC我都订,货船 1968年 3月交付,VLCC1968年下半年,合同现在就签。”他知道,就算要等两年多也值得——日本造船比欧洲便宜 20%,而且只有日本能造 20万吨以上的 VLCC。一旦苏伊士运河关闭,到时候运费暴涨,晚1年交付的 VLCC,照样能赚回翻倍的利润。
4月中旬的洛杉矶,太平洋的海风裹着暖意掠过马里布海滩,将棕榈叶吹得沙沙作响。陈光良携蒋梅英走进一幢白色海边别墅,铁艺大门上中文牌匾在阳光下格外醒目——这是二房长子陈文锦特意定制的,就盼着父母来时有家的归属感。
别墅草坪上,藤编遮阳伞下早已摆好了茶点。陈文锦与妻子凯丽并肩而坐,二房大女儿陈乐怡、次子陈文骅、三子陈文海围坐一旁,陈文锦和凯丽的两个儿子陈泽康(5岁)、陈泽恒(3岁)正拿着玩具车在草坪上追逐。见陈光良夫妇走来,一家人立刻起身迎接。
“爸!妈!”陈文锦快步上前,语气难掩兴奋,等众人坐定后,他迫不及待凑到陈光良身边,压低声音却藏不住喜悦:“爸,凯丽又怀孕了!”
在延续家族血脉这件事上,陈文锦与长房的陈文杰有着同样强烈的使命感,添丁进口对他而言是头等大事。陈光良闻言看向凯丽,笑着打趣:“你小子,也太急了点,得好好照顾凯丽的身体,别光顾着高兴。”
凯丽虽是美国人,却早已把中文练得流利自然,此刻笑着接过话头,语气带着几分腼腆却坚定:“爸,我真的很喜欢孩子,身体也吃得消。我和锦商量好了,想趁着年轻多生几个,以后家里热闹,怎么也要四个孩子才行!”
蒋梅英闻言,伸手轻轻牵过凯丽的手,指尖带着长辈的温柔:“四个孩子是好福气,但也不能太急。这次生了之后,下次可得歇够三四年再怀,女人的身体得慢慢养,可不能透支。”
“嗯,多谢妈!”凯丽乖乖点头,眼底满是对长辈的敬重。
聊了片刻,陈光良看向一旁坐不住、眼神总往两个侄子身上飘的陈文海,笑着吩咐:“文海,你带天佑和天恒去玩会儿吧,记得看着他们!”
陈文海是 1952年底出生的,今年刚满 14岁,本在香港读中学,这次特意请假来美国团聚。他早就想跟侄子们疯玩,闻言立刻应了声“好”,兴高采烈地拉起两个小家伙的手,朝着远处跑去,清脆的笑声在海风里散开。
草坪上只剩陈光良夫妇、陈文锦夫妇、陈乐怡和陈文骅。陈光良端起茶杯抿了一口,目光落在陈文锦身上,缓缓开口:“文锦,你在美国做地产,算下来也有不少年头了吧?”
陈文锦立刻坐直身体,语气变得郑重:“爸,1957年初,在您的指导下我开始投资亚马逊购物中心品牌,到今年正好是第十个年头。现在亚马逊购物中心在美国一共有7个项目,2家超大规模、3家大规模,还有2家中等规模,总价值已经超过 1.5亿美金。前段时间我们把总部从旧金山搬到了洛杉矶,品牌口碑做得还不错,现在算是美国购物中心行业里的标杆企业了。下一步,我们计划稳扎稳打,把亚马逊购物中心开到美国东部去,拓展更大的区域。”
“做得不错。”陈光良点点头,话锋一转,“那你有没有想过多元化发展?比如把投资伸向酒店领域。”
陈文锦眼睛一亮,立刻接话:“爸,我还真琢磨过这事!之前还专门找了酒店行业的资料学习,心里大概有个谱。原本我的想法是,等您指示可以套现 IBM、波音的股票后,就用那笔钱启动多元化,除了酒店,还想试试写字楼投资。不过没您的准话,我没敢贸然动。”
提起 IBM的投资,在场几人都忍不住看向陈光良,眼神里满是崇拜——当年陈光良让大家重仓 IBM时,不少人还觉得冒险,如今这笔投资翻了数倍,让二房在美国的资产根基越发稳固,谁都明白,这全靠陈光良的远见。
陈光良对陈文锦的“未雨绸缪”和“听话”很是满意,缓缓说道:“IBM的市值还没到顶,还有增长潜力,暂时不用急着套现。不过多元化可以提前准备,其中最该重点抓的就是酒店业。我给你两个方案:第一个,收购波士顿那家美国唯一的丽思卡尔顿酒店,再从英国利兹酒店集团手里买下全球丽思卡尔顿的冠名权,之后就以高端奢华为定位,把丽思卡尔顿的品牌做起来;第二个,喜来登现在已经开了一百家店,主打高端市场,要是能入股甚至成为最大股东,也能快速抢占高端酒店市场。”
陈文锦听得格外认真,等陈光良说完,他稍作思索,问道:“爸,那您对写字楼投资怎么看?特别是曼哈顿的写字楼,最近有不少开发商找我合作,说想在华尔街附近拿地建楼。”
“现在还不是时候。”陈光良语气笃定,“美国现在陷在越南战争里,军费开支越来越大,经济迟早要受影响,现在曼哈顿写字楼的估值太高了。等七十年代初经济回调,到时候再抄底也不迟。这几年你就专注两件事:一是把亚马逊购物中心的东部扩张做好,二是把酒店产业立起来。”
“我明白了!多谢父亲指点,后续有什么情况,我再及时向您请教!”陈文锦连忙点头,把父亲的话牢牢记在心里。
陈光良没再多说,心里却算着账:前几年让蒋梅英第二次给陈文锦转了 2000万美金,专门投 IBM和波音,单是 IBM的股票就翻了五倍,等明年 IBM市值冲到 1500亿美金以上开始套现,陈文锦单从股市里就能拿回 8000万美金以上,足够支撑他的多元化布局了。
上一篇:重生华娱,95小花养成日记
下一篇:恋综:直播下头男,都选我干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