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穿越架空 > 从上海滩崛起的百年豪门

从上海滩崛起的百年豪门 第503节

  “连卡佛和百佳都在降价,大利连要是不跟进,用不了三个月,门店就得关门。”置地零售事业部负责人忧心忡忡,“现在市民只认低价,我们要是按兵不动,客流肯定会被抢光。”

  亨利凯瑟克皱着眉,心里打着算盘。置地刚完成对牛奶公司的整合,资金大多投入到地产开发中,大利连本就不是集团的核心业务,能分到的资源有限。可他也清楚,一旦大利连倒闭,置地想再进入零售业就难了。

  “降!”他最终拍板,“但不用跟惠康硬拼,选几款民生刚需品降价,比如鸡蛋、卫生纸,幅度比惠康高 2%,先稳住老顾客再说。”

  于是,大利连也加入了促销大战,只是动作比连卡佛和百佳慢了半拍,降价策略也更“保守”。三家巨头的价格战,像一块巨石投入平静的湖面,迅速搅乱了香港零售业的格局。

  农历春节前的香港街头,出现了诡异的一幕:惠康、百佳、大利连的门店里人头攒动,收银台前排起长队;而街对面的中小型超市、夫妻老婆店,却门可罗雀,店员们无精打采地整理着货架,看着隔壁的热闹,满脸愁容。

  “以前一天能卖1万块,现在连8000块都不到。”一家开在油麻地的小超市老板唉声叹气,手里捏着刚算出来的账本,“惠康的大米卖 2块 5一斤,我进货都要 2块 3,根本没法跟他们比。”

  这场由巨头掀起的价格战,对中小零售商家而言,堪称“灭顶之灾”。

  惠康、百佳、大利连背后有长实、和记黄埔、置地三大财团撑腰,哪怕短期亏损也能扛得住;可中小商家大多是“小本经营”,没有雄厚的资金支持,既不敢降价,又留不住顾客。

  短短一个月,香港就有近百家中小型超市、杂货店关门大吉,剩下的也只能勉强维持,缩减营业时间、裁员降薪成了常态。

  “以前说‘一鸡死,一鸡鸣’,现在是‘死鸡’多,‘鸣鸡’少啊!”一位在旺角开了十年杂货店的老板,看着贴在门上的“结业清仓”告示,红了眼眶。他算了一笔账,这一个月的营业额比去年同期锐减 30%,房租、进货成本却一分没少,实在撑不下去了。

首节 上一节 503/503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重生华娱,95小花养成日记

下一篇:恋综:直播下头男,都选我干嘛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