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武侠修真 > 综武:被邀月捡到,成移花宫少主

综武:被邀月捡到,成移花宫少主 第511节

倘若他要是知道朱元璋如此生猛,恐怕会对自己的决定感到后悔万分。

正是因为孔克坚这种鼠尾两端的态度,让朱元璋对他十分厌恶,再加上前几任衍圣公府投靠了金国和蒙古,所以朱元璋建立明朝后,就打算削弱衍圣公府的地位。

不过,孔子的地位在古代确实是根深蒂固,就算朱元璋痛恨衍圣公府投靠异族,可他为了笼络天下读书人,还是必须要册封一个衍圣公。

因此,朱元璋只好把孔克坚的儿子孔希学给册封为衍圣公了,但是也趁机给衍圣公定下了规矩,那就是日后再不许衍圣公入朝为官,仅保留衍圣公的荣誉爵位。

朱元璋这么做,也是因为孔克坚的缘故。后来孔克坚到金陵觐见朱元璋,他们二人有过一段对话。

朱元璋问孔克坚,你祖宗(孔子)留下了三纲五常,垂宪万世的好法度,你不在家好好学习,为什么要投靠胡元呢?

你这就是不尊重祖宗法度。

面对朱元璋的诘问,孔克坚不知如何作答,只能唯唯诺诺,表示自己以后一定对大明忠心耿耿。

朱元璋看到孔克坚这种表现,就知道这位前朝衍圣公虽然仗着祖宗的荫庇,得了个衍圣公的爵位,实际上就是一个大草包。

因此朱元璋谈了一会也就兴趣缺缺,打发孔克坚回山东老家了。

自明朝之后,衍圣公虽然失去了入朝做官的机会,但是仍然享有很多的优待,基本上相当于曲阜的小皇帝。

不仅如此,纵观历史,从孔子成圣开始,到大秦儒家,孔圣后代还没有什么。

但是自从大汉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作为正统的思想只有儒学思想,儒学的地位直接上升为时代第一,直到后世,也是以儒学为主要的正统思想。

孔子造就了这样的成就,所以孔子的后人受到了孔子的影响,受到了世人的尊重,更是在西汉时期,开始出现了给孔子后人的官位,并且可以世代世袭,在不断演变当中,孔家后人的爵位最终确定为“衍圣々~ 公”。

这样的身份足以孔家后人在任何一个时代都可以保证衣食无忧,享受荣华富贵的局面,可见对于任何时期的君王来说,“衍圣公”的存在是何其重要,君王对于“衍圣公”甚是宠爱,才给予孔家后人如此好的待遇。

但为何在后世对孔家后人的评价却大改,从尊重变成了遭人唾弃,后人将衍圣公称为了——七十二代家奴,二十五朝贰臣,前后这样明显的对待差距,究竟是为何?

在南宋到元朝时期,“衍圣公”仍然是作为各国尊敬的地位,不仅给予极大的荣华富贵,而且也不会对其进行束缚,这样的待遇对于高官来说几乎是不存在,而孔子的后人却受到了这样的待遇。

可孔子提出的忠君爱国思想在南宋到元朝时,他的子嗣却没有遵守,游走在两朝交际的政权当中。

违背思想

在游走在元朝与宋朝的统治者之间,其中孔子的后人“衍圣公”孔克更是不断给元朝的君王出谋划策,提出对敌的战略,而后却又让自己的儿子代表孔克前往朱元璋的势力当中,提供情报。

这样来回的周转,逐渐被疑心重的朱元璋发现,朱元璋十分痛恨这样人,但在孔克的投机取巧之下,歪曲了事实,最后受到了明朝新君主的青睐,孔氏家族再次迎来辉煌时刻。

到了明朝末年时,衍圣公依然存在,依然是处于养尊处优的地位,丝毫不担心自己的地位被撼动,直到李自成率领军队攻打明朝,这衍圣公才有所行动。

衍圣公为了能够保全家族,便主动迎接李自成军队到来,而后更是准备了厚礼赠予李自成,李自成自然是大喜,这才让衍圣公在清朝时期再次生存了数百年。

这是孔子后代的发展史,也可以说是孔家并没有遵守孔圣的忠君爱国思想,而是选择择木而息。

在朝代的更替当中,可以发现,作为孔子的后人来说,受到了孔子的思想的远大成就,才获得了“衍圣公”的地位,受到了世人的尊重,并且授予极高的荣誉。

在所在的朝代当中,衍圣公更是选择更好的势力进行站队,很显然,衍圣公已经违背了自己的先祖孔子提出的思想,做出了相反的举动。

虽然为了家族的存亡选择更好的势力进行投诚,这并没有什么错误,只是受到当时的孔子的在人们心中的美好形象。

人们对于孔家后人的期望很高,当代表孔子的衍圣公为了自己的利益而率先做出了违背祖先思想的行为,自然是抛弃了祖先的教导,变成了见风使舵的小人,所以衍圣公才被后世人唾弃。

孔子在人们心中十分伟大,衍圣公虽然在人们眼中是孔子的代表,但是为了血脉的传承,也不得已做出与先辈相违背的举动,衍圣公只是各朝代君王对于政治文化思想上的要求,是相互存在的,只能说是识时务者为俊杰吧!

作为孔圣的后代,当真是此道强者。

这也就有了流的皇朝,铁打的孔家。

从南宋到明清,再到北洋,“衍圣公”及时转舵的墙头草表现,确实令人震惊;但这却能充分反驳后世“曲阜孔家乃蒙元帝之后,孔家早已绝嗣”的民间传闻,拥有如此整齐划一、代代相传的“优秀传统”,绝对不会有错叉。

甚至于,前世在孔府的大门上,有一副清代大文豪纪晓岚题写的对联,“与国咸休安富尊荣公府第,同天并老文章道德圣人家”,写尽了“衍圣公”的千年尊荣和文章道德,可现今看来这却成了赤裸裸的讽刺。

“与国咸休”的“道德圣人家”,用千年的“优秀传统”和近代的表现,向世人证明了这个中国第一家族经久不衰、世代腾黄的胜利法宝——墙头草、随风倒;真倒不了,向外靠!

也是因此,赵辰对于孔家是没有丝毫好感的。

求自动订阅…………………………………….

第七百三十六章 自古以来,变革都是需要莫大牺牲

“赵公子,难道大明真的很难改变吗?”朱标沉思了一会,依然想不出丝毫办法,他只能再次询问赵辰。

“标兄,大明的情况你应该比我清楚,就算是我丰州的纸张已经流遍九州,还有印刷术解决了书籍的问题,但是你看看大明这几个月一来印刷最多的书籍都是什么?”

虽然说印刷术都在大秦控制之中,但是赵辰还是看过九州各国订购的书籍名单。

大明订购最多的就是所谓的四书五经以及儒家典籍,这还不是一样让大明所有人研习儒家经典吗?

就算有一些其他学派的书籍,但那都是少之又少,根本起不到多大作用。

和丰州正好相反。

赵辰这边最少的书籍恰恰就是儒家典籍。

这么一对比,大明那什么改变。

“标兄,如果你父皇不能狠下心来放弃儒学为主导地位,那么就不要想着能够和丰州一样。”

赵辰再次说到。

自古以来改革都是无比困难的。

尤其是这种出动所谓的士大夫利益的改革就更加困难了。

上下五千年来,改革成功屈指可数。

不说现在九州,就是前世中,有不下十数次的改革,有些成功,有些失败了。

比如。

第一个管仲变法:管仲在齐桓公支持下,于丞相任位内大兴改革,富国强兵,重视商业。

管仲的重商政策,使齐国工商业繁荣发达,依靠国家垄断商业及经营(计划经济)而致富成为强国。

管仲在长达40余年的丞相任期内功成名就。

其既是学识渊博的思想家,又是政绩斐然的政治家,可以说是先秦诸子中唯一成功的典范。即使在今天,管仲的思想遗产也仍有借鉴意义。

二胡服骑射:战国时赵武灵王即位的时候,赵国正处在国势衰落时期,就连中山那样的邻界小国也经常来侵扰。

而在和一些大国的战争中,赵国常吃败仗,大将被擒,城邑被占。

赵武灵王看到胡人在军事服饰方面有一些特别的长处:穿窄袖短袄,生活起居和狩猎作战都比较方便;作战时用骑兵、弓箭,与中原的兵车、长矛相比,具有更大的灵活机动性。

胸有大志使赵国强盛的武灵王,对胡人骑兵的优越性,认识真切。

他认为以骑射改装军队是强兵的道路,就对将军楼缓说:我国处在强敌包围之中,怎么办?

“吾欲胡服”。

“胡服骑射”是指战国时赵武灵王为了国家的强大,推行“胡服”、教练“骑射”的故事,表现出赵武灵王注重实用、勇于改革的形象。

可以说,经过“胡服骑射”改革的赵国,成为当时除秦国外,国力最强的国家。

三商鞅变法:春秋战国时期是奴隶制崩溃、封建制确立的过渡时期,在这一时期,铁制农具的使用和牛耕的逐步推广,导致奴隶主的土地国有制,逐步被封建土地私有制所代替,地主和农民两大对立的阶级的产生。

战国初期,秦国井田制瓦解、土地私有制产生和赋税改革,都晚于其余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落后于齐、楚、燕、赵、魏、韩六个大国。

为了增强秦国实力,在诸侯国的争霸中处于有利地位和不被别国吞并,所以就有了这次历史有名的商鞅变法了。

经过商鞅变法,秦国的旧制度被彻底废除,封建经济得到了发展,秦国逐渐成为战国七雄中实力最强的国家,为后来秦王朝统一天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四王莽新政:西汉后期,朝廷的赋税劳役日益严重,统治阶级“多畜奴婢,田宅无限”,奢侈挥霍,弄得民穷国虚,土地兼并和奴婢、流民的数量恶性膨胀,成为当时严重的社会问题,阶级矛盾和统治阶级内部矛盾日趋尖锐,各地起义不断。

即位后的王莽在这种情况下,意图通过改制来缓和社会矛盾,从而树立自己的威信,巩固自己的统治.. .........这些改革是一系列新的措施的“托古改制”。

包括土地改革、币制改革、商业改革和官名县名改革。

王莽的改制不但没有缓解当时的阶级矛盾,反而进一步激化。

造成大规模的农民起义。

王莽改制的失败,固然有其历史的必然性,但他性情狂躁、轻于改作,一味慕古、不切实际,刚愎自用、所用非人,这些性格特征使他在改制中既不能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政策,又不能建立一个高效率、有威信的推行新政的领导班子,因此改革注定要失败(当然也有人怀疑王莽是穿越者,步子迈的太大,扯到蛋了,所以才失败了,呵呵,这只是笑谈而已)。

五王安石变法:安石变法是宋神宗时期,王安石发动的旨在改变北宋建国以来积贫积弱局面的一场社会改革运动。

王安石变法以发展生产,富国强兵,挽救宋朝政治危机为目的,以“理财”、“整军”为中心,涉及政治、经济、军事、社会、文化各个方面,是华夏古代史上继商鞅变法之后又一次规模巨大的社会变革运动。

但变法过程中也存在不少一些弊端和不足,出3.4现了新法危害百姓的现象。

加之新法触动了大地主阶级的根本利益,所以遭到他们的强烈反对。

总之后来变法失败了。

王安石变法基本是全盘失败的,即便是历史记录中都被全盘否定。

按照传统的评价,王安石变法之“急政”或“苛政”本身有问题,引起激烈的“党争”所以导致北宋的灭亡。

但是在后来也就是他那个时代,王安石变法才被重新提及,民国时代面对西方的“船坚炮利”,急欲变法而“富国强兵”,遂使王安石得到肯定的评价。

求自动订阅……………………………….

第七百三十七章 对于强势变革,嬴政的做法就很好

从前面几个变革之中,也能看出,虽然有成功,也有失败,但是无论是成功和失败,变法的主导者都没有好下场。

尤其是在得不到掌权者支持的时候,那就是彻底的失败。

接下来就是大明的变法了。

张居正改革:明朝中叶,兼并土地的情况相当严重。

突出的表现是皇族、王公、勋戚、宦官利用政治特权,以投献、请乞、夺买等手段,大量占夺土地。

而且这个时候明朝政府的财政危机逐渐加重。

内阁首辅张居正为挽救明王朝,缓和社会矛盾,在政治、经济、国防等各方面进行的改革。

从维持明王朝的长远统治出发,统治阶级内部的一些当权人物认为,必须改革政治,寻求一条自救的道路。

在这样的形势下,张居正的改革措施得到了推行。

经过这次改革,强化了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机器,基本上实现了“法之必行”、“言之必效”,使明政府的财政收入29有了显著的增加,社会经济有所恢复和发展,国库积银达六七百万两之多,储备的粮食多达1300多万石,足够支用十年。

但是改革不免触动了相当数量的官僚、缙绅和既得利益者的利益,因此很自然地遭遇到了保守派的强烈对抗。

再者,历史积弊太深、太顽,已是积重难返。

后来张居正死后他改革措施,当然也遭到破坏,刚刚有一点转机的明朝政治又走了下坡路。

戊戌变法:满清末期,世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相继进入帝国主义阶段,因此加紧对落后国家和地区进行侵略,西方列强趁机掀起侵略别国的狂潮,自然的作为东方大国的清政府自然成了他们的肥肉,满清被分割成了一块块列强的“势力范围”,整个国家已呈豆剖瓜分之势。

首节 上一节 511/593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家族修仙:从肝经验开始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