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武侠修真 > 综武:被邀月捡到,成移花宫少主

综武:被邀月捡到,成移花宫少主 第512节

亡国灭种的危急形势迫使一些先进的有志之士开始寻找新的救国救民道路。

这个时候戊戌变法也就应运而生了。

维新派人士通过光绪帝进行倡导学习西方,提倡科学文化,改革政治、教育制度,发展农、工、商业等的政治改良运动。

但戊戌变法因损害到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守旧派的利益所以遭到强烈抵制与反对。

后来戊戌六君子谭嗣同、康广仁、林旭、杨深秀、杨锐、刘光第被杀,历时103天的变法失败。

这样代表着清政府即将灭亡。

任何得不到掌权者支持的变革都只是做无用功而已。

接下来就是洋务运动“”又称晚清自救运动、自强运动。

是19世纪60到90年代晚清洋务派所进行的一场引进西方军事装备、机器生产和科学技术以维护清朝统治的自救运动。

洋务运动前期口号为“自强”,后期口号为“求富”。

洋务运动进行30多年虽然没有使国家富强起来,但洋务运动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使国家出现了第一批近代企业,在客观上为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

先不说这些变革的成功与否,或者起到什么决定性作用。

就说变革的主导者,几乎都没有好下场。

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变法,成绩显著,秦国逐渐强大,为后来统一六国打下了坚实基础。

孝公死后,商鞅被诬谋反,车裂而亡。

汉朝,外戚王莽篡政,建立新朝,以儒家思想为指导,开始的一系列政治、经济、社会变革。

结果爆发社会动乱,王莽也死于混乱之中。

王安石为了改变北宋积弱的现状,从经济、军事入手进行变法,取得了一定成果,但是由于部分举措的不合时宜,损害了百姓的一些利益,王安石也在激进派和保守派的党政过程中丢掉官位,赋闲回乡。

明朝,张居正在万历早年推行新政,在一定程度上延长明朝国祚近百年,后来积劳成疾,瘁于国事,死后被抄家,罪行波及家人。

晚清,以康有为、梁启超为首的维新人士倡导学习西方进行变法改革,无奈“戊戌变法”只持续了103天,最终以康梁跑路,六君子血溅刑场而告终。

看看这些主导者有一个好下场吗?

没有,那么这是为什么呢?

自然是因为变法是改革者,改革者则把所有的蛋糕回收进行重新制作,然后按照新的分配方式供给,那些原本吃不上蛋糕的人当然高兴,原本就拥有大块蛋糕的人就会新生怨恨。

而在古代,只有贵族、地主阶级才会拥有大块蛋糕,要想从他们嘴里偷食,简直难于登天。

不止如此,既然一个国家已经到了变法才能生存的程度,那么也就代表着这个国家已经出现了众多070问题,一直沿用祖宗规定的固定的制度,就会逐渐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进而激化社会矛盾,轻则积弱,重则灭国。

只能使用变法这一剂猛药才能治病。

变法就是那剂猛药,而且还是对症下药,药抓错即无治,药效轻不治根,药效重则必反,只有正是病根,随着病的发展调整药剂和药量,才能保证治根治本。

变法者下场悲凉,却令人心怀敬意。

他们的胆识和智慧在历史长河中熠熠生辉,引导一代又一代改革者追寻着先人的脚步拾级而上,与国家危难之际寻求出路。

改革者,不成功易成仁。

只不过,对于现在的大明却不适用,大明出建国,还没有出现什么不可调和的矛盾。

贸然变革只会让国家动荡,这恐怕也是朱元璋不愿意改变的原因。

至于大秦为何改变,那是因为自己强势,在加上自己那便宜老爹本身强势无比,还有大秦本身不是儒家的一言堂,所以,才能快速的变革成功。

说到这一点,赵辰还是无比佩服自己那个便宜老爹的。

求自动订阅……………………………….

第七百三十八章 儒家仇恨嬴政的根本原因

自己便宜老爹可以说很讨厌儒家。

上次在大秦就已经有了了解。

这其中可是又很多蜿蜒曲折的故事。

就比如,在金榜没有出现之前,自己的便宜老爹就要封禅,可是儒生却百般刁难。

其实一开始便宜老爹还是很看重儒生的,所以,在峄山的时候,便召集了齐鲁七八十名有名的儒生,讨论封禅仪式的问题。

如果这时候儒生表现好一点,就不会让便宜老爹那么厌恶,但遗憾的是,儒生常说自己不受重用,可一到关键时刻,迂腐的本性便暴露无遗了。

天下一统,皇帝封禅还得找儒生询问,面对这种突如其来的宠幸,这些应诏的儒生大约是非常兴奋的,所以也开动脑筋,提出不少建议,最著名的建议是:古者封禅为蒲车,恶伤山之土石草木;埽地而祭,席用菹秸,言其易遵也。

古时候封禅,乘坐用蒲草包裹车轮的车子,是怕伤害了山上的土石草木;把地面打扫一下,就作为祭祀场地,席子用草、禾稽编成,是由于容易办到、易于遵行的缘故。

提出的建议不可谓不具体,然而,用这种方法登山,合适吗,当时儒生都能为自己提出这么有价值的建议而洋洋得意。

而便宜老爹呢,认为这些方法很不实用,所以讲这些儒生斥退,自己拿定主意,采用了当年秦国在雍城祭祀天帝时所用的仪式。

便宜老爹第一次找儒生商量大事,儒生就这样罔顾现实,让他这么失望,战国晚期,荀子入秦,向昭襄王自荐,可昭襄王听了他的学说后,批评说:儒者无益于人之国。

先生的建议虽好,但对国家无用,战争年代儒家不行,和平年代呢,跟你们讨论一下儒家的看家本事——礼,居然也这么让人大失所望。

从那以后,便宜老爹就对儒生失去好感,一直到他们非议国政,天底下大肆批评统一之后推行的郡县制,否定秦的执政根本,便宜老爹对他们,就越来越是讨厌了。

什么样的人会用什么方式批评、攻讦始皇帝?

在这个方面,便宜老爹最讨厌的是儒生,而儒生批评他的方式,是“以古非々~ 今”。

儒生继承孔子以降的儒家根本信念,相信最理想的典范,在古代,在先王,现实不过是古代理想的沦落,终极目标应该要恢复古代的理想,追摹过去的圣人,他们当然习惯用想象中的古代至高标准来衡量、批评当下现实。

这和便宜老爹的观念形成了强烈冲突,是他最不能接受的。

他自认开创了空前的功业,但在儒生的价值评量中,却总是抬高过去历史的成就,指摘他做得不够或做得不好。

在大秦三十四年,也就是“坑儒”事件的前两年,便宜老爹过生日,周青臣赞颂:“日月所照,莫不宾服……人人自安乐,无战争之患,传之万世。自上古不及陛下威德。”

这样的赞词,完全符合便宜老爹的自我认知、自我评价。

然而周青臣的话却惹来了博士淳于越的反感,后者直接在便宜老爹面前反驳前者:“事不师古而能长久者,非所闻也。

今青臣又面谀以重陛下之过,非忠臣。”

强调依照过去殷周前例才是正道,斥周青臣“非忠臣”。

在皇帝面前有了尖锐冲突的不同意见,于是“始皇下其议”。

丞相李斯当然知道皇帝真正的态度,便毫不含糊地替皇帝表明:“五帝不相复,三代不相袭,各以治,非其相反,时变异也。今陛下创大业,建万世之功,固非愚儒所知。”

这是彻底相反的历史观,甚至可以说是“反历史观”。

历史的价值,不过在于呈现“时变异也”,不同时代“不相复”“不相袭”。

儒家视为典范的三代圣王有什么了不起的?

李斯说:“三代之事,何足法也?异时诸侯并争,厚招游学……古者天下散乱,莫之能一,是以诸侯并作,语皆道古以害今,饰虚言以乱实,人善其所私学,以非上之所建立。”

三代最大的特色,不过就是“散乱”“并争”,也就是“天下共苦争斗不休”的来源,怎么可能值得羡慕,更不可能拿来当作标准批评现实。

便宜老爹所建立的现实,是“天下已定,法令出一,百姓当家则力农工,士则学习法令辟禁……皇帝并有天下,别黑白而定一尊。”

诸侯列国消失了,在政治上形成统一,法令也统一了,那么很自然,思想、是非标准也应该一并统一。

因而李斯就进一步从执行的角度,提出了统一思想、是非标准的方法:“私学而相与非法教,人闻令下,则各以其学议之,入则心非,出则巷议,夸主以为名,异取以为高,率群下以造谤。如此弗禁,则主势降乎上,党与成乎下。

禁之便。臣请史官非秦记皆烧之。

非博士官所职,天下敢有藏诗、书、百家语者,悉诣守、尉杂烧之。

有敢偶语诗书者弃市。以古非今者族。

吏见之不举者与同罪。

令下三十日不烧,黥为城旦。

所不去者,医药卜筮种树之书。

若欲有学法令,以吏为师。”

关键目标在禁私学,不准人们“各以其学议之”。

私学最大的势力,是“以古非今”,所以就彻底断绝“古”的来源,将记录古时事迹的书籍全面烧毁。

正式的史书,只准留秦国的官史,其他过去王官学和诸子学的记录一概摧毁。

禁私学的同时,还制定出“公学”——统一思想标准——的内容,那就是“定于一尊”,没有讨论、商量余地的“法令”。

除了具体有实用、技能性的书籍(“医药卜筮种树之书”)以外,“法令”成了唯一能够继续存在的知识内容丰。

李斯提议、便宜老爹决议施行的,不是特定针对“儒家”,而是更普遍地阻绝任何多元知识与评价的来源。

“诗、书”是周代传统王官学的代表性内容,也是儒家主要的思想依据,但“诗、书”之外,“百家语”也同样都要灭除,不准流通、学习。

这项措施背后的动机,不是反对、仇视儒家,而是对于“统一”的追求。

也是因此,这也导致儒家仇恨自己老爹,这也是为何以后的儒家这么仇恨自家老爹的根本原因。

求自动订阅……………………………….

第七百三十九章 心思无比震动的朱标

朱标看到赵辰再次陷入沉思之中,他也不知道赵辰在想什么,再次询问。

“赵公子,你心里是怎么看待儒家的呢?或者说,对于大秦的儒家,你又是怎么看待的,据我所知,先前在赵公子还没有回归大秦之前,大秦始皇帝最终是的乃是法家。

大秦自商鞅变法后,法家思想成为了秦国的主导思想。

秦始皇作为由秦国到秦帝国过渡的君王,深受法家思想的影响,其个人思想观念基本上是法家特质。

这一点从秦始皇即位之后所采取的一系列措施和秦始皇所信任、重用的臣子就能看出端倪。

比如秦始皇采用废分封、行郡县的措施,比如秦始皇信任熟知律法的赵高、重用法家代表李斯等。

那么是不是可以这么理解,正是因为秦始皇本人具有极强的法家特质,所以他才会无法容忍儒家思想,特别是腐儒思想,才会不喜欢儒生。

不过,好像这一切,自从公子成为大秦太子之后有了巨大的变化,所以,我很好奇,如果一开始公子治国的话,该如何运用那些诸子百家呢?

还请公子解惑。”

朱标问题和很简单,那就是从赵辰口中知道一二,然后再结合自己的想法看看能否为大明找到一跳更加合适的道路。

现在的大秦越来越强大,如果大明再不改变,他真的不知道接下来会发生什么。

首节 上一节 512/593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家族修仙:从肝经验开始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