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朱元璋:老四你咋穿咱的衣服 第998节
萧道成纳其言,派陈显达率领司空参军高敬祖自查浦渡过淮水,沿石头城北道进入承明门,屯驻在东堂,当时宫中恐惧骚动,得知陈显达来到,众心才安定,于是陈显达率兵来到杜姥宅,大破叛军。
在萧道成想要称帝的时候,陈显达也是很早就选择了支持。
沈攸之以萧道成杀君另立为由,举兵反抗萧道成,陈显达派军增援萧道成,长史到遁、司马诸葛导劝陈显达说:“沈攸之拥兵百万,胜负未可知,不如拥兵保境,分派信使,和沈攸之秘密通信”。
陈显达闻后,将二人杀死,并上呈奏章给萧道成,表示归附。
后来北魏进攻寿阳,淮南骚动,但等到陈显达赶赴镇所后,北魏就退军了。
萧道成点点头,“是有这么回事。”
萧赜想了想,说道:“当年益州有人作乱,也是陈显达去镇压的。”
当时益州山险,部民多不臣服。大度村僚屡恃险起事,历任益州刺史都不能制服,陈显达出任益州刺史后,派遣使者责令大度村僚以租粮财物赎罪。
大度僚首领说:“两眼刺史尚不敢调我!”然后杀死陈显达派来的使者,陈显达得知后,分遣将吏,声言出猎,于夜间偷袭大度,将男女老幼一律斩杀。
此后,益州山夷都被震服,无人再敢作乱,广汉叛贼司马龙驹占据广汉反叛,陈显达又讨平他。
萧然说道:“最重要的是,陈显达不但有担任将领的才能,他还有和北魏作战的经验。”
永明五年的时候,鄙野之人桓天生自称是原篡晋称帝的桓玄的宗族,与雍、司二州蛮族联合起事,占据南阳故城,并招引北魏发兵南攻。
萧赜命代理丹阳尹萧景先总率步骑,直指义阳,司州诸军皆受其节度,又命代理护军将军陈显达率征虏将军戴僧静等水军开赴宛、叶,雍、司诸军均受陈显达节度,共同讨伐桓天生等。
桓天生引魏兵万余人至泌阳,陈显达派遣戴僧静在深桥大破桓天生与魏军联军,杀获数以万计,桓天生退保泌阳,戴僧静率军包围泌阳,桓天生派军出城迎战,又被戴僧静击败。
于是桓天生闭门不再出,戴僧静力疲撤退,不久,桓天生又引魏兵攻齐舞阴,南齐舞阴守将殷公愍拒而反击,杀其副手张麒麟,桓天生受伤退走。
三月,萧赜以陈显达为使持节、散骑常侍、都督雍、梁、南北秦、郢州之竟陵、司州之随郡军事、镇北将军,领宁蛮校尉、雍州刺史,进据舞阳城。
陈显达派遣戴僧静等先行,与桓天生及魏军再战,大破敌军。数月,桓天生与北魏南部尚书公孙邃等再次进攻舞阴,又被殷公愍击败,桓天生逃跑,遂城、平氏、白土三城的叛贼都稍稍解散。
陈显达又进攻比阳,不过这次不太顺利,十多日仍未攻下,又遭北魏比阳守将韦珍夜袭,便领军南回.
第1110章指手画脚!
萧然说道:“所以有的时候经验还是很重要的。”
这话一句双关,在场的人都听出来了,尤其是萧赜,还有点尴尬。
萧道成笑了笑,“如今你心里也有数了,想必也不用我来指手画脚了。”
萧赜连忙说道:“父亲这是什么话,儿子自然是需要父亲的教导的。”
萧道成看着自己的这个儿子,突然抬手摸了摸他的头,“总会再相见的。”
这一句话,萧赜的眼泪差点又留下来,他连忙别过脸去,有些不好意思的说道:“让国师大人见笑了。”
萧然并没有调侃他,而是顺着萧道成的话说道:“就像你父亲说的那样,总会再相见的,甚至说,只要他想你了,我就可以带他来见你。”.
这话让萧赜眼前一亮,他还以为这种机缘只能有这一次,就已经是他烧高香了,却不成想还是他想的简单了,也低估了这个国师大人的手段。
随后萧赜的眼神又暗淡起来,是了,他已经没有多久好活了,不过只要在临死前能再见自己父亲一面,也比见不到好。
萧赜面带感激的看向萧然,说道:“多谢国师大人,大人想要什么,只要我有,定然满足大人。”
萧然摆了摆手,“我没什么想要的,只要你能好好教你儿子就行,萧昭业还是不行。”
萧赜连连点头,“我已经知晓了。”
萧然转头看向萧道成,问道:“你是在这多待一会,还是跟我一起走?”
萧道成想了想,说道:“我想留在这。”
他其实并没有像是萧赜那么不舍,毕竟他在来之前也不是没见过萧赜,只不过是他看着如今衰老的萧赜,心里多少有点不好受。
在加上萧赜已经没多久好活了,到底是他儿子,他想多陪陪他。
至于萧赜,他知道自己没有多长时间好活了,他现在唯一想的就是,在他临死前能再见萧道成一面,也算是圆了他的心愿,但他没想到萧道成竟然会选择留在这里不走了。
萧然伸了个懒腰,“行吧,那我就自己走了,我过一阵再来接你。”
萧道成点了点头,有些不好意思的说道:“是我对不住你,耽误了你的时间。”
萧然摆了摆手,“这叫什么话,不耽误的,我回去之后找别人也是一样的。”
见萧然说的不像是假话,萧道成这才放下心来,“麻烦你了。”
萧然摇了摇头,“不麻烦,那我就先走了。”
随后萧然便在几人的目光中离开了。
————————
现代。
萧然这次几乎没有休息,实在是刚休息完没多久,他闲不下来啊。
于是他转了转脑子,想到了一个人。
那就是司马炎。
————————
西晋。
太极殿。
司马炎坐在榻上,手中拿着一本书,正在低头认真看,结果突然发觉身边好似有动静,抬头一看,就看见了正在冲着他笑的萧然。
一旁的内侍被这突然出现的大活人吓了一跳,张嘴就要喊人。
司马炎抬手,“休要大惊小怪,不过是故人来访罢了。”
一旁的内侍虽然惊惧交加,但见司马炎这么说,便也战战兢兢的退下了。
司马炎看向萧然,笑着问道:“你竟然有空过来?”
萧然毫不见外的坐在司马炎的身边,“这不是想这带你去见一见你侄子。”
司马炎摸不着头脑,“我侄子?哪个侄子?”
萧然说道:“那自然是你堂侄,司马睿了,八王之乱你没忘吧?”
司马炎坐直了身子,“我怎么会忘呢。”
萧然说道:“他算是延续了你的晋,被称为东晋。”
这话可就让司马炎来了性质,“快给我讲讲,正好如今我已经不管事了,闲的很。”
萧然心说,没关系的,很快你就要忙起来了。
“既然你有兴趣,那我就给你讲一讲吧,当时司马睿跟从挟持了晋惠帝的司马越,参加了征讨成都王司马颖的战争,结果朝廷军在荡阴被打得大败。
“司马越逃回封国,司马睿与惠帝以及诸王公大臣均被劫掠入邺。”
不久,司马睿的叔父、东安王司马繇因得罪司马颖而被害,司马睿担心受到牵连,暗中逃出邺城,奔往洛阳,途中险些被黄河岸边的津吏捕获,幸得随从机智解救,才得以幸免。
到洛阳后,他马上将家眷接出,回到琅邪封国。
后来司马越实力恢复,为操控朝政,他以西迎天子为借口,联络山东各方镇讨伐占据关中的司马颙,临行前,他授司马睿为平东将军、监徐州诸军事之职镇守下邳,为他看守后方。
司马睿延请王导担任平东将军司马,凡有“军谋密策”,都听由王导规划。
萧然说道:“这王导可不是一般人,不过我先不说,但你先记住,一会我可是要考的。”
司马炎拿他没办法,只能笑着点点头。
萧然这才继续说道:“这一时期,司马越弑君专权,愈加暴虐,王导等人预感到天下将要大乱,于是更加卖力地劝说司马睿出镇建邺。”
他还利用自己兼参东海王军事的便利条件,争取到了东海王妃裴氏的支持,从而使司马睿得以南镇建邺。
西晋灭吴以后,南方士族长期被排斥,仕进困难,对北人颇有敌视情绪,就在司马睿出镇江南之前,他们才联合消灭了企图割据江东的广陵国相陈敏。
因此,作为素无名望、业绩的皇室疏属,司马睿想要在原吴国境内建立以北方士族为骨干的政权,联络南方士族便成为极其重要的事务。
在王导的劝说下,司马睿派王导亲自去造访江南士族领袖贺循、顾荣,二人都应召而至,由此吴地之人望风顺附,百姓归心,“君臣之礼始定”。
司马炎道:“想必这个王导给司马睿出了不少主意吧。”
萧然冲着司马炎竖起来一个大拇指,“说的没错,在司马睿建立江东政权的过程中,王导起了决定性的作用,因此,他对王导极其倚重,并把他比作为萧何。”.
第1111章基本国策!
“也因此,实际上掌权的人看似是司马睿,实际上王氏的兄弟子侄分别把持了重要职位,等王导从兄王敦成为扬州刺史后,建邺更成了王氏的天下。”
“不过好在这个时候王导对司马睿还算是忠心,而且也确实多亏了有他,司马睿才能迅速站稳。”
据说司马睿南镇之初,仍喜饮酒,王导见后,常哭泣劝阻。司马睿答应王导的请求,在畅饮一番后,把酒杯扣在桌上,表达了自己戒酒的决心。
他采纳了王导制定的“谦以接士,俭以足用,以清静为政,抚绥新旧”方针,使之成为江东政权的基本国策。
在这一方针引导下,司马睿相继招揽了纪瞻、卞壸、刘超、张闿、孔衍等名士进入幕府,号称“百六掾”,于是,一个以南北士族为核心的江东政权初步形成了。
当时已在山西建立汉赵政权的刘渊前后两次派兵攻打洛阳,总揽朝政的司马越征调出身于吴兴大族的建武将军钱璯以及王敦率军赴援。
钱璯到达广陵,畏惧汉赵军强盛,不肯前行,司马睿奉命催行,并威胁要以军法惩办钱璯,钱璯一怒之下,转而攻打王敦,王敦败逃建邺。
钱璯遂公开叛乱,自号平西大将军、八州都督,立孙皓子为吴王,建立政权,司马睿派兵进讨,但因众寡悬殊,未敢交锋。次年,钱璯屡战皆胜,兵逼阳羡,威胁建邺.
这时义兴豪族周玘纠合部曲起兵,与政府军合力,终于将钱璯击灭,周玘此前相继主导平定石冰、陈敏反叛,加上讨平钱璯,已是三定江南。
司马睿任命周玘为吴兴太守,还擅自特设义兴郡,以示对他的旌奖擅,设郡县一事,已体现出司马睿的独立性。
司马炎说道:“接下来,他就要称帝了吧。”
萧然点了点头,“没错,只不过还不是现在,毕竟司马睿一直跟着司马越的,现在司马越可还活着呢。”
永嘉四年,刘聪征集大军进攻洛阳,洛阳重新告急,司马炽传檄哀告各地方镇发兵入援,但始终未见一路救兵到达洛阳,朝臣议论纷纷,要求迁都以避兵难。
周馥从寿春上书给怀帝,建议迁都到寿春,司马越厌恶周馥此举,于是一面出居许昌,一面北调周馥,周馥素来对司马越专权不满,这次自然不会承命。
裴硕奉司马越密旨偷袭周馥,失败后逃到东阿,向司马睿告急,司马睿早有并吞周馥之心,于是乘势派兵协助裴硕击败周馥,将其俘获。
自此,司马睿控制了与建邺毗邻的淮南,割据范围进一步扩大,后来,司马越病死项城,太尉王衍等王公重臣在奉其丧回葬东海的途中被汉赵军围歼,而洛阳孤立无援,也在不久后被攻陷,怀帝被俘。
此时,司徒傅祗、司空荀藩、大将军苟晞、大司马王浚分别在各地建立行台,各奉一位宗室布告天下,其中以荀藩奉立的秦王司马邺行台影响较大,他们传檄要求各方镇出兵勤王。
在这些势力中力量最强的司马睿顺理成章被推为盟主,但司马睿无心北上,专意经营江南。
司马炎道:“他倒是能稳得住。”
萧然笑的意味深长,“只有稳得住的,才会是最后的赢家啊。”
上一篇:误入皇后聊天群,娘娘求放过
下一篇:返回列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