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朱元璋:老四你咋穿咱的衣服 第952节
许谦少年时就很有文才,专攻天文图谶方面的学问,拓跋什翼犍建立代国后,许谦带着全家前去归附,什翼犍很欣赏许谦的才华。
后来,许谦又跟随什翼犍出征匈奴,因军功得僮隶三十户,代国为前秦所破的时候,许谦和拓跋什翼犍等一道被俘虏到长安。
当时,前秦皇帝苻坚的从弟行唐公苻洛正在镇守和龙,慕许谦之名,请他前去当官,不久许谦继母生病,才辞官回到家乡。
在拓跋珪建国之后,许谦便前去投靠拓跋珪,拓跋珪看到老臣归来非常高兴,任命他为右司马,与张衮等一起参与朝廷大事。
后来慕容宝率兵八万大举进攻北魏,拓跋珪派许谦向后秦高祖姚兴求援,许谦凭自己的三寸不烂之舌,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说动了“雅好经籍、虚襟引士”的姚兴。
姚兴派大将杨佛嵩率兵来援,可是杨佛嵩并不着急,路上走的很慢,拓跋珪又命许谦给杨佛嵩写信。
许谦便写下了这段文字:“夫杖顺以翦遗,乘义而攻昧,未有非其运而显功,无其时而著业。慕容无道,侵我疆场,师老兵疲,天亡期至,是以遣使命军,必望克赴。
将军据方邵之任,总熊虎之师,事与机会,今其时也。因此而举,役不再驾,千载之勋,一朝可立。然后高会云中,进师三魏,举觞称寿,不亦绰乎!”
这信写得很平实,也很动人,杨佛嵩看到后,立即“倍道兼行”.
第1000章办事牢靠!
拓跋珪说道:“我只是知道结果,却不知道这里面原来还有这么多的事。”
萧然点了点头,拓跋珪确实不知道其中的内情,但是他对许谦的办事能力很满意,马上封他为关内侯。
这时,拓跋珪又担心杨佛嵩打完仗不撤兵,造成新的威胁,于是再次派许谦带着美酒羔羊去犒劳杨佛嵩的军队,并和杨佛嵩签订友好条约,在杨佛嵩和北魏兵的合力反击下,慕容宝大败,损失兵力七万多,杨佛嵩大胜后又按照条约回到后秦。
后来慕容宝垂死于征途,许谦闻讯后,立即上书劝进,拓跋珪虽然复国多年,但是一直没有敢像其他皇帝那样确立年号,也没有敢像其他皇帝那样按照礼仪出行,现在后燕的威胁减弱了,拓跋珪可以安心地当皇帝了。
于是改元皇始,始建天子旌旗,出警入跸使用。
许谦为朝廷出了不少的计策,而且屡立战功,朝廷也对许谦一封再封,唯一可惜的就是,这人死的早了点。
拓跋珪叹息一声,“是了,不过他去世的时候也六十三了。”.
在现在,六十三岁去世的人可能还觉得去世的太早了,但是放在那个时候,已经算是长寿了。
萧然说道:“我这已经没什么好说的了,不过我这还有一个册子,你可以看看。”
说着,萧然将手册交给了太子。
拓跋嗣在一旁有些惊奇的说道:“国师你竟然还有?你这究竟是准备了几本啊?”
萧然冲着他一笑,没有说话。
准备了几本?开玩笑,他直接复印了一堆。
拓跋珪看向萧然,说道:“不如国师和我一起去看一看皇城?”
萧然点点头,“正有此意。”
拓跋珪率先站起身来,萧然跟在他身后,等走了两步之后,萧然又突然回头说道:“对了,别忘了把我和你说过的事情和他说一说。”
拓跋嗣点了点头,“我知道了。”
太子看向拓跋嗣,还是觉得很新奇,“你真的是几年后的我吗?”
拓跋嗣说道:“我骗你干什么。”
说着,拓跋嗣将拓跋绍的事情告诉了太子,“你最好离他远一点。”
太子叹息一声,目光悠长,“本来我觉得他只是顽劣,身为兄长我定然要好好教导一番的,结果没想到他竟然还能做出这样的事来!”
拓跋嗣这时突然想到一句话,“有些人,就是天生坏种。”
其实本来拓跋嗣是不相信的,但是在见识到了拓跋绍的狠心之后,他信了。
身为皇子,拓跋嗣和拓跋绍的教导其实并没有什么太大的不同,只是拓跋绍能听得进去,而拓跋绍不能。
两人的成长环境也都差不多,年龄也没有相差很多,但就偏偏拓跋绍不但欺压百姓,甚至杀父弑君,这样的人,可不就是天生的么。
拓跋嗣叹息着摇了摇头,“我告诉你,也是给你提个醒,以后离他远些,最好派人盯着他点,等父皇和国师离开之后,这里就剩下你自己了,我担心他会对你下手。”
太子认真的点了点头,“你放心吧,我知道,没道理你再不知情的情况下都能躲过去,我现在什么都知道了还能输。”
拓跋嗣拍了拍太子的肩膀,“那就好,那我也先走了,对了,父皇要把皇位交给你了,所以你现在就可以帮着父皇处理奏疏了。”
说着,拓跋嗣指了指桌面上的一堆折子,“你慢慢看,我去找父皇和国师了。”
说完,拓跋嗣转身就走,还没反应过来的太子呆愣愣的看了眼桌子上的奏疏,随后又看向拓跋嗣已经远去的背影。
“不是,我是个这么无耻的人吗????”
一定是他在后来的几年中变异了,才会做出这种幸灾乐祸,把活推出去的事,别以为他不知道,国师和父皇把这个以后的自己留下来,就是为了让他帮自己熟悉朝政。
换言之,就是来帮自己干活的。
太子摇了摇头,劳工跑了,但是活还得干啊.....
时间过得飞快,一眨眼,五天就过去了。
萧然早就已经把拓跋嗣给送回去了,还带着拓跋珪看了看拓跋嗣那里的样子。
虽然其实并没有什么区别,毕竟也没差几年,而且拓跋嗣也登基了没多长时间,许多东西都还没动呢。
两人这么走了一趟,拓跋珪倒是更加的迫不及待了,所以他们回去之后就开始准备禅位大典和登基大典了。
这个大典很简洁,毕竟国库里的钱还有用,要拓跋珪来说,直接发个诏书就完事了,但是朝臣不同意。
萧然看向已经是太上皇的都拓跋珪,笑着说道:“那些朝臣竟然没有挽留你,你生气吗?”
拓跋珪说道:“我是那种小气的人吗?何况他们这样做也正常。”
一个是皇位的顺利交接,不会让国家产生动荡,再一个,太子是个什么样的人他们也清楚,跟如今有些暴躁的拓跋珪相比,他们更喜欢太子。
虽然说太子现在年龄不大,但是拓跋珪只是太上皇,又不是死了,这不是还能继续教导么。
所以大臣们很快就接受了拓跋珪退位的消息。
只不过令他们没想到的是,就在太子登基之后没几天,他们想要去拜见拓跋珪的时候,却得知拓跋珪出游去了。
大臣们怀疑的目光瞬间看向了太子,太子连连摆手,“你们别瞎猜别瞎说啊!那是我爹,我怎么可能做出什么大逆不道的事!”
群臣一想,也是啊,这太子都顺利登基了,而且太子登基的时候拓跋珪也不是没有出现,看起来可不像是被胁迫了的样子。
这时,长孙肥也站出来说道:“陛下确实是出去远游了。”
长孙肥的话他们还是相信的,不过话又说回来,他们不相信又能怎么样呢?
........
现代。
萧然坐在沙发上,看着一旁眼神中满是新奇的拓跋珪,说道:“怎么样,这里和你们那不一样吧?”
拓跋珪点点头,“大有不同啊!”.
第1001章闲人朱棣!
萧然笑着说道:“我这两天有点事,我找人带你四处逛一逛,了解一下这里?”
拓跋珪点点头,“好好好。”
虽然拓跋珪同意了,但是萧然反倒是开始纠结让谁带他去了。
要说闲人,也就只有朱棣了..
于是萧然带着拓跋珪去找了朱棣,至于他们两个之间的相处的问题,那就要他们自己来了,不过应该也不会打起来吧。
将拓跋珪托付出去之后,萧然去找了刘邦。
“刘叔,要去见一见刘裕吗?”萧然问道。
刘邦本来正在处理奏折,见到萧然过来还有些惊讶,“刘裕?”.
萧然点了点头,“本来在汉结束之后是三国鼎立的局面,随后又是两晋,随后是魏晋南北朝,统称起来也叫做三国两晋十六国南北朝,而那个时候还有一个汉朝,这个汉朝的建立者就是刘裕。”
“而且说起来,这刘裕还是刘交的血脉呢,他的父亲叫做刘翘,论关系来讲,刘交是刘翘的先祖。”
虽然说关系远了点,但是得知自己兄弟以后的血脉竟然也开国了,刘邦还是很高兴的。
“好好好!”刘邦将奏疏放在一边,“快说说这个刘裕,都说乱世出枭雄。”
萧然说道:“虽然说刘裕也算是汉朝的皇族,但是一朝天子一朝臣嘛,所以刘裕小时候过的其实很不好。”
刘裕刚出生的时候家境贫苦,母亲更在分娩后患病去世,父亲刘翘无力请乳母给刘裕哺乳,一度打算抛弃他,只因刘怀敬之母伸出援手,养育刘裕,才得以活下来。
在刘裕的生母去世之后,萧文寿嫁给刘翘做他的继室妻子,承担起抚养刘裕的责任,后来萧文寿为刘翘生下二子,但不幸的是刘翘在小儿子刘道规出生没多久便去世了。
萧文寿只好带着三个孩子凄凉度日,常常吃不饱,穿不暖,为了抚养孩子,她白天带着刘裕种田砍柴,晚上织屡,也不过是勉强度日。
刘裕长大后,“雄杰有大度”,身高七尺六寸,风骨奇伟,不拘小节,侍奉继母萧文寿以孝顺闻名。
他靠着砍柴、种地、打渔和卖草鞋为生,刘裕仅认识一些文字,曾因为赌博樗蒲而倾家荡产,遭乡里轻鄙,时人大多不能赏识他,不过,出身琅琊王氏的王谧却对刘裕颇为赏识,王谧曾对他说:“你应当会成为一代英雄。”
萧然说道:“可能有些时候,一些人看人是挺准的,后来刘裕就参军去了,他在军中可以说是建功立业,功劳显赫。”
晋安帝时期,孙恩在会稽起兵反晋,东南八郡纷起响应,朝野震惊,晋廷忙派卫将军谢琰、前将军刘牢之前往镇压,刘裕因孙无终的荐举,转入刘牢之的麾下,担任参军。
刘牢之率部抵达吴地,派刘裕领数十人侦察义军的动向,不巧碰上数千义军,刘裕率众迎战,在随从战死大半的情况下仍手舞长刀,酣战不止,后来,刘牢之的儿子刘敬宣及骑兵主力相继前来,起义军溃退,刘裕乘胜收复山阴。
孙恩逃回海上,没过多久,孙恩、卢循再次起义,孙恩攻克会稽郡,杀死谢琰,刘牢之再次领兵东征,孙恩败退,刘牢之驻扎上虞,派刘裕戍守句章城。
句章城矮小,士兵又不到数百名,刘裕常常披坚执锐,身先士卒,每战都冲锋在前,起义军这才退回浃口。
刘邦笑着说道:“果真勇猛。”
萧然说道:“只是勇猛还不够,刘裕还可以智取。”
孙恩频繁进攻句章城,每次都被刘裕击败。、,三月,孙恩北击海盐县,刘裕跟踪追击,在海盐县城旧址筑起城池,起义军连日攻城,城内兵力空虚,刘裕就挑选数百人组成敢死队,都脱掉盔甲,手持短兵器,击鼓呐喊冲出城。
起义军遭到震慑,士气大丧,丢盔卸甲逃散,大帅姚盛被斩,不过刘裕虽然连战连胜,但考虑到众寡悬殊太大,于是假装弃城而逃,诱使起义军蜂拥进城。
随后他乘其懈怠,发兵伏击,大败义军,而这时孙恩转进渡海,准备突袭丹徒,聚集部众达十余万,刘牢之还驻山阴,京师震动。
刘裕闻讯,日夜兼程,与起义军同时抵达丹徒,当时敌我众寡悬殊,又加上长途急行军十分疲惫,而丹徒守军又无斗志,孙恩率兵数万,攻打蒜山,遭刘裕部猛攻而大败,跳崖投水而死者甚众。
八月,朝廷加刘裕为建武将军、下邳太守,刘裕率领水军追击至郁洲,又大败孙恩,迫使其南逃,十一月,刘裕在海盐再度击破孙恩。
自此,他三战三捷,俘虏义军数以万计,而义军遭遇“饥馑疾疫”,死亡过半,从浃口撤至临海。
在转战三吴的几年中,刘裕屡充先锋,每战挫敌,其军事干略得到初步显露,他不仅作战勇猛,披坚执锐,冲锋陷阵,且指挥有方,富有智谋,善于以少胜多。
当时诸将纵兵暴掠,涂炭百姓,独有刘裕治军整肃,法纪严明,他率水军继续追讨孙恩,孙恩畏惧被擒,于是在临海投海而死。
刘邦连声叫好,“好好好!这是个好将领啊!”
上一篇:误入皇后聊天群,娘娘求放过
下一篇:返回列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