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朱元璋:老四你咋穿咱的衣服 第953节
大汉本就民风剽悍,最喜欢这种勇猛的人了,何况这个人还是自己家的小辈,那就更让人高兴了。
虽然说这个小辈有点太“小”了点。
“不过你不是说他是开国皇帝吗?怎么又成了将军,难不成他造反了?”
萧然说道:“刘裕一开始还真就没有这个心思。”
孙恩起兵,消耗了晋廷兵力,造成京防空虚,这给盘踞长江上游、虎视三吴的桓玄以可乘之机。
当时司马元显率军西讨桓玄,桓玄也率荆楚大军南攻司马元显,司马元显派刘牢之抵御,刘裕也随军前往,刘牢之率部到达溧州时,遭遇桓玄所部,刘裕请求发起攻击,未得同意。
甚至刘牢之还打算派刘敬宣到桓玄营中讲和,但遭到刘裕与何无忌联袂坚决谏阻.
第1002章自缢而亡!
可是刘牢之不听,后来,桓玄攻入建康,杀司马元显,收夺刘牢之兵权,以其堂兄桓修代之,刘牢之因为害怕自己被杀,所以竟然直接自己逃跑了,后自缢身亡。
刘裕审时度势,暂投桓玄以行韬晦,由于刘裕屡建军功,于北府旧部中颇有声望,故桓玄也不敢小视他。
孙恩死后,余众推其妹夫卢循为主,卢循率义军残部南下,攻占永嘉、晋安等地,桓玄为了安抚地方,任卢循为永嘉太守,卢循表面应允,但仍不断进攻沿海郡县。
于是桓玄派刘裕东征,讨伐卢循,刘裕败卢循军于东阳,卢循逃往永嘉,再为刘裕追败,部将张士道也被杀,刘裕一路追击至晋安,卢循渡海南逃。
萧然说道:“桓玄也非常看重刘裕。”
桓玄掌控朝政,获封楚王,并打算篡夺皇位,一次,桓玄的从兄桓谦私下询问他对禅代的看法,刘裕假装称赞桓玄的功勋,表示桓玄“乘运禅代,有何不可”。桓谦大喜道:“你说可以,便应该是真的可以了。”
没过多久,桓玄篡位,刘裕随徐兖二州刺史桓修入朝,桓玄看见刘裕,对司徒王谧说:“昨日看见刘裕,气度不凡,是人中豪杰。”于是更对刘裕款待备至,恩宠有加。
桓玄的妻子刘氏颇能识人,她多次劝桓玄除掉刘裕,但桓玄却以要借刘裕荡平中原为由拒绝,同时,桓玄称帝后为消除隐患,欲瓦解北府兵,大力剿杀北府兵旧将,北府军几乎遭到灭顶之灾。
正在桓玄盘算之际,刘裕也在暗中和北府兵残余兵将联络,伺机反攻桓玄.
刘裕以打猎为名,聚集北府兵残余兵将一千七百余人,在京口举兵起义,歼灭了桓楚在此的兵力,杀死桓修,接着,众人推刘裕为盟主,传檄四方,各地纷起响应。
桓玄自从获悉刘裕率众起义后,成天忧心忡忡,想不出对策,有人说:“刘裕等力量弱小,哪里具备成气候的力量,陛下何必担忧呢?”
桓玄回答说:“刘裕堪称当代雄才;刘毅家无多少储蓄,却像掷骰子一样捐出百万;何无忌,刘牢之的外甥,很像他舅舅。他们联合起来,共举大事,怎能说他们不会成功呢?”
刘邦眉头一挑,“哦?这桓玄的想法倒是.....”
剩下的话刘邦没说,但是从他略显得意的表情中也能看的出来。
萧然无奈道:“你要是高兴你就笑,反正这里也就只有咱们俩。”
刘邦摆了摆手,那也太没有形象了,搞得他好像多小人得志一样。
“好了好了,你继续说。”刘邦说道。
萧然无奈的摇了摇头,继续说道:“桓玄先派手下猛将吴甫之及皇甫敷带领精兵抵抗刘裕,刘裕先于江乘杀吴甫之,至江乘以南的罗落桥时奋力作战,又杀皇甫敷,继续进攻。”
三月,刘裕进攻覆舟山,并命弱兵登山,持着旗帜分道而行,营造四周皆有士兵,数量很多的假象,而又因桓玄守军大多是北府军出身,面对刘裕都没有斗志,刘裕于是与诸军进攻,顺利以火攻击溃桓玄守军,而桓玄亦弃城西逃。
刘裕进驻石头城,刘毅、何无忌、刘道规率各军追击桓玄,王谧等人公推刘裕领扬州刺史,刘裕极力推辞,于是由王谧录尚书事,领扬州刺史,而刘裕则被推为使持节、都督扬徐兖豫青冀幽并八州诸军事、领军将军、徐州刺史。
东晋末年,政局混乱,百官放纵,百业废弛,刘裕以身示范,先以威严约束宫廷内外,百官都认真供职,在二三日内,朝廷风气为之大变。
刘裕掌权后,诛杀了反对自己的“江左冠族”、尚书左仆射王愉及其子、荆州刺史王绥,此外,丁承之、褚粲、司马秀“役使官人”一事,遭御史中丞王祯之揭发,三人的在给朝廷的谢笺中颇有怨言。
刘裕奏报司马遵,认为他们“横兴怨忿,归咎有司”,将其全部免官。
正在此时,桓玄的儿子桓韶领军攻击历阳,刘裕命辅国将军诸葛长民将其击退,同时,何无忌、刘道规在桑落洲大败桓楚大将郭钤等,进据寻阳。
桓玄回到荆州根据地后,重新招募军士,打造楼船、器械,挟晋安帝出征,自江陵沿江东下,刘毅等在峥嵘洲遭遇桓玄军,双方大战,桓玄大败,抛弃军队,挟持安帝逃回江陵。
桓玄抵达江陵后,企图西逃入蜀,被益州督护冯迁斩杀,传首建康,南郡太守王腾之等奉安帝入江陵。
刘邦突然出声说道:“刘裕竟然还没有开始建国吗?他如今手里也有了兵,甚至有了民心。”
萧然说道:“其实从他走的路就能看的出来,在一开始的时候,他起兵对抗桓玄都没有建国,现在这个时候他又怎么会建国呢,刘裕一开始可能真的只是想把晋安帝救回来,替晋打天下。”
刘邦疑惑的问道:“那最后他建国又是怎么一回事?”
萧然说道:“可能这就是命吧。”
桓玄虽死,余党尚存,因为讨伐军的疏忽,桓玄之子桓振逃到华容的涌中,重新召集追随者数千人,袭取江陵,安帝重新被桓氏控制,躲藏在沮川的桓谦闻讯,也起兵响应。
何无忌等进攻江陵,与桓振在灵溪交战,于杨林遇伏溃败,退回寻阳,与此同时,辛禺、刘该均起兵叛乱,但很快被讨平,刘毅等再度兵临夏口,连克鲁城、偃月垒,讨伐军收复巴陵。
还不到一个月,刘毅等收复江陵,驱逐桓氏势力,并迎回安帝,至此,桓氏之乱彻底平定。
萧然说道:“这下晋安帝回来了,肯定要论功行赏的,刘裕的功劳那都不用说,晋安帝也给了他一系列的官职和权利,但是刘裕多次力辞安帝所授的官衔,并回镇丹徒。”
“晋安帝不得已,只能加授刘裕都督军事,与此前九州叠加,共都督十六州诸军事。”.
第1003章杀戮殆尽!
同时解任青州刺史,加领兖州刺史,其余官职如旧,如此可以说是盛宠了。
同年,刘裕遣使到后秦,要求后秦归还之前占领的南乡、顺阳、新野、舞阴等淮北诸郡,后秦皇帝姚兴或鉴于西面战事吃紧,不想再在东面与刘裕为敌,于是答应将淮北十二郡全部归还。
不到两年,刘裕诛杀了“谋作乱”的府将骆冰,连带杀死与其有牵连的永嘉太守骆球、桓胤、东阳太守殷仲文及其两个弟弟,桓玄余党于是被杀戮殆尽。
萧然说道:“这桓胤是桓玄之侄,骆冰企图奉其为首领。”
后来,因与自己关系亲密的王谧已在逝世,朝中无人,刘裕遂听从幕僚刘穆之劝言,入朝接受辅政的诏命。
于是刘裕入掌朝政大权。
萧然说道:“没过多久,刘裕又因刘敬宣讨伐割据西蜀的谯纵无功,请求逊位,但晋安帝不许,这个时候刘裕的意思就是想要急流勇退,这让我有点搞不懂。”
刘邦说道:“自古功高震主,应当是怕晋安帝多想吧。”
毕竟晋安帝几次被挟持,刘裕肯定也怕晋安帝因为他手里权利过大而怀疑他。
萧然认同的点了点头,“有可能。”.
而且最主要的不是刘裕能不能成功的急流勇退,更重要的是,他最起码要有这个态度在这,这样晋安帝才会放心的用他。
东晋自偏安以来,时时面临着北方的威胁,祖逖、庾亮、褚裒、殷浩、桓温都曾先后北伐,但无一成功,为了强大自身,刘裕决定兴师北上。
南燕皇帝慕容超袭位,纵兵肆虐淮北,刘裕为抗击南燕,外扬声威,于四月自建康率舟师溯淮水入泗水,进抵下邳,留船舰、辎重,改由陆路进至琅邪。
为防南燕以奇兵断其后,所过之处皆筑城垒,留兵防守,慕容超恃勇轻敌,对晋军进入其境不以为虑,刘裕未遇抵抗,过莒县,越大岘山,慕容超此前先遣左卫将军公孙五楼、辅国将军贺赖卢及左将军段晖等,率步、骑兵五万进据临朐。
慕容超得知晋兵已过大岘山,自率步骑四万继后,燕军至临朐,慕容超派公孙五楼率骑前出,控制临朐城南的巨蔑水,与晋军前锋孟龙符遭遇,公孙五楼战败退走。
刘裕以战车四千辆分左右翼,兵、车相间,骑兵在后,向前推进,与慕容超所派精骑激战,胜负未决,激战之际,刘裕采纳参军胡藩之策,派兵绕至燕军之后,乘虚攻克临朐,又纵兵追击单骑逃脱的慕容超,大败燕军,斩段晖等十余将。
慕容超逃还广固,刘裕乘胜追击北上,攻克广固外城,慕容超退守内城。刘裕筑围困之,招降纳叛,争取民心,并就地取粮养战。
刘邦听得十分认真,见萧然停下了,还追问道:“怎么不说了?”
萧然无语放下自己手里的茶杯,“我说渴了,喝口水。”
说到这种令人激动的时候,萧然的语气也十分激动,口水四溅,自然会渴。
刘邦也是没注意到,有些尴尬的说道:“你喝,你喝。”
“喝完了。”萧然说道,“我继续说,慕容超被困于广固内城,先后遣使驰往后秦求援。”
后秦皇帝姚兴派卫将军姚强率步、骑兵一万,与洛阳守将姚绍汇合,统兵共救南燕,并遣使向刘裕宣称,后秦以十万兵屯洛阳,若晋军不还,当长驱而进。
刘裕识破姚兴虚张声势,不为所动,不久,姚兴被胡夏军击败,遂令姚强撤回,慕容超久困于广固,不见后秦援兵,欲割地、称藩于东晋,刘裕不允。
南燕大臣相继降晋,刘裕截获意图往后秦借兵的南燕尚书令韩范,挟持韩范绕广固城而行,传扬说后秦救兵不会来了,城内南燕守军惊恐,晋军在前燕降将张纲的帮助下,制成了飞楼、冲车等攻城器具,加强了攻防能力。
贺赖卢、公孙五楼率军挖地道出击晋军,被击败,退回内城,刘裕乘机四面攻城,南燕尚书悦寿打开城门迎降,晋军攻入广固内城,慕容超率数十骑突围而走,被晋军追获,南燕灭亡。
刘裕以广固久守不降为由,入城后,尽杀南燕鲜卑族王公以下三千人以泄愤,慕容超被押送回师,在建康街头斩首。
刘邦兴奋道:“这就灭了南燕?”
萧然点点头,“是的,不过这并没有达到刘裕的预期,而且我猜测,这个时候刘裕应当就已经对那个位置有了想法。”
卢循从海上攻占番禺、始兴等地,俘获广州刺史吴隐之,当时刘裕正在巩固自己的权力,遂默认卢循占据岭南的事实,任命他为广州刺史,其同党徐道覆为始兴相。
等到刘裕北伐南燕时,卢循、徐道覆趁刘裕领兵在外,连取南康、庐陵、豫章各郡,朝廷急征刘裕,而当时刘裕刚灭南燕,有“清荡河、洛”、光复中原的志向,但在收到诏书后,被迫撤还建康。
江州刺史何无忌与徐道覆大战于豫章,兵败身死,讣讯传至建康,举朝震骇,群臣一度有奉安帝北投刘裕的想法,随后他们得知卢循并未进逼建康,这才安定下来。
此时,刘裕进抵山阳,得知了何无忌的死讯,担心建康失守,于是使用船只运输辎重,自己率领精兵加速回防建康,并于四月赶至,解除戒严。
豫州刺史刘毅自请南征,讨伐卢循,刘裕去信劝阻,建议他等待自己领兵前来,一同出击,还派出刘毅的从弟刘藩往豫州当面劝止,刘毅不听,亲自率两万人出发。
此时,徐道覆刚刚在长沙击败了荆州刺史刘道规,听说刘毅前来,便与卢循会合,刘裕因南方各郡陷落,于是送交自己的官印,但朝廷不准。
同年五月,刘毅在桑落洲大败,全军覆没,卢循乘胜继续东下,朝野闻知刘毅兵败,喧扰不宁,由于急急南返,刘裕所部士卒也多有伤病,而建康兵力亦不过数千人.
第1004章实力悬殊!
面对拥有十余万人的卢循大军显得实力悬殊,然而刘裕坚决不肯接受诸葛长民及左仆射孟昶奉安帝北归广陵避敌的建议,决意“以死卫社稷”,以报“以身许国之志”.
他对孟昶分析道,当今“人情危骇”,心绪不宁,缺乏坚守之志,一旦轻举妄动,晋朝内部将土崩瓦解,江北也难以保全,随后他广招兵众,修治石头城,并于当地聚兵戒严。
针对有人提出的分兵扼守各险要之处的建议,刘裕认为:敌众我寡,如果分兵,将暴露兵力不足的事实,且一处失守,也会动摇三军的士气,如今聚兵一处,集中力量防御,也能让敌军无法探知己方兵力的数量。
萧然说道:“不论刘裕还是为了立功为以后铺路,还是单纯的想要守住晋朝,但反正只从事情来看,他的做法没有一丝一毫的问题。”
刘裕亲自驻扎石头城,并以木栅阻断查浦、秦淮河口,阻拦卢循,待卢循军到建康附近后,刘裕判断,如果卢循对建康以南的军事要冲新亭径直发起进攻,则胜负难分,如果他退回蔡洲西岸,那胜利将手到擒来。
后来,卢循果然不肯冒险直取新亭、白石,退回蔡洲,刘裕抓住机会,修治越城,并建查浦、药园、廷尉三个堡垒,分命诸将屯兵戍守,同时命宁朔将军索邈领降晋的南燕鲜卑具装虎班铁骑千余人自淮北赶到新亭,卢循部见后,大为畏惧。
但卢循仍试图等待建康及三吴举兵响应者,派舰船十余艘攻击石头栅,刘裕命人发神弩将其击溃,攻栅失败后,卢循又在秦淮河南岸设伏,命老弱登舟驶向白石,佯作进攻姿态。
刘裕忧虑卢循军将自白石登岸攻城,于是领兵北上阻击,同时命参军徐赤特坚守南岸,但卢循在刘裕离开后便派兵火烧查浦,直取南岸,击败擅自出兵的徐赤特,晋将沈林子、刘钟据栅抵御,朱龄石亦率军相救,才逼退卢循。
随后,卢循领兵数万进抵丹阳郡,刘裕一面处死违令逃走的徐赤特,一面派参军诸葛叔度、朱龄石率精锐一千余人渡淮,击退卢循部数千人。
当初刘毅兵败时,豫州主簿袁兴国发动叛乱,占据历阳以响应卢循,琅邪内史魏顺之派部将谢宝擒斩袁兴国,但在袁兴国部众袭击谢宝时,魏顺之却不救反退,刘裕听说后大怒,处死魏顺之。
众人见刘裕的布衣之交魏咏之的弟弟也被秉公处理,于是“莫敢不用命”。
刘邦笑着说道:“这小子安抚民心,震慑部下有一手。”
萧然说道:“那确实,这些东西按理来说都是从小就会学习的,但是奈何刘裕的家境不好,所以他这也算是无师自通了,当然,也有可能是看着别人的做法自己摸索出来的。”
刘邦点点头,“这小子也确实算是枭雄,机灵,还通透,又有本事,哪怕是放在太平盛世,也肯定位极人臣。”
萧然坏心眼的说道:“那你是希望他处在乱世还是盛世?”
处在乱世,最后刘裕建国,处在刘邦说的盛世,也只能是人臣。
上一篇:误入皇后聊天群,娘娘求放过
下一篇:返回列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