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大明朱元璋:老四你咋穿咱的衣服

大明朱元璋:老四你咋穿咱的衣服 第924节

  “可以说是孙坚的部队是得到了朝廷的承认的,算是朝廷的军队,而非叛军,但是张咨却拒绝提供军粮,于是孙坚就把他杀了。”

  当时张咨问手下人应该如何对待,手下人说:“孙坚不过是邻郡的一个太守,他无权调发我们的粮饷。”张咨认为言之有理,于是,对孙坚不加理睬。

  孙坚以牛酒为礼物去拜访张咨,张咨第二天只好也来答谢,孙坚设宴款待,酒酣,孙坚的主簿进来禀报:“前有文书传给南阳太守,但至今道路尚未修整,军用钱粮尚未备足,请将他逮捕交付主簿问个明白。”

  张咨见势头不好,想要离去。但四周已布满士兵,根本无路可走,一会儿工夫,主簿又进来向孙坚请示:“南阳太守稽停义兵,使贼不时讨,请收出案军法从事”。说着,便令部下将张咨推出军门斩首。

  南阳郡府官员大为震惊,从此,孙坚的部队想要什么,就有什么。

  刘邦了然,“原来如此。”

  萧然又说到:“而且孙坚也没有辜负那些粮草和将士,一路讨伐,可以说是长驱直入,所向披靡。”

  孙坚与同样要讨伐董卓袁术相见之后,便在原地稍作修整,不过也没有修整多久,孙坚就打算讨伐董卓。

  出发前,他派长史公仇称带兵去催促军粮,为此,他在鲁阳城东门外集合官属,设帐饮酒,给公仇称送行。

  董卓听说孙坚要起兵,派东郡太守胡轸引兵赴鲁阳迎战,此时孙坚正和部属饮酒谈笑,胡轸的先遣骑兵突然袭来,董卓讨伐战形势孙坚命令部队整顿阵容,不得妄动,自己则饮酒谈笑自若。

  敌人的骑兵越来越多,孙坚这才慢提起身离开席位,引导将士们有条不紊地进入城内,孙坚对部将们说:“向坚所以不即起者,恐兵相蹈藉,诸君不得入耳。”胡轸见孙坚兵马整齐、纪律严明,斗志旺盛,不敢攻城,撤兵离去。

  孙坚遂不战而屈人之兵,也由此可见其善于用兵的胆略和才能。

  说着,萧然话锋一转,“不过,天才的崛起,总是不可能一帆风顺的。”

  刘邦看向萧然,“这么说,他打了败仗?”

  萧然笑了笑,说道:“哪个将领能没有打过败仗,谁也不是常胜将军,他不止败了,还败的十分狼狈。”.

第939章狼狈不堪!

  孙坚率兵攻打洛阳。不料被徐荣包围,豫州兵全军溃败,孙坚和十几个骑兵突围逃出。

  孙坚平日常戴一顶赤厨帻,也就是头巾,梁东突围时,由于形势紧张,情状狼狈,只好脱下此帻,让亲信部将祖茂戴上,吸引敌人,董卓骑兵以为戴赤罽帻的是孙坚,纷纷前来追逐,孙坚这才有机会从小道逃出重围。

  祖茂被追兵搞得狼狈不堪,几乎无路可走,后来,他心生一计,跳下马来,把赤罽帻蒙在坟墓前的一根烧柱上,自己则伏在草丛中不动。

  董卓的骑兵远远见到赤罽帻,以为孙坚在此,便将这地方层层包围起来,走到跟前,发现哪有什么孙坚,只是个烧柱而已,这才撤兵离去,孙坚遭此大败,几乎丧生,但好在孙坚心性坚定,并未灰其心志。

  刘邦说道:“心性坚定者,方可成大事!”

  这次兵败之后,孙坚一路收集散兵,严加戒备,准备伺机再战,以雪耻辱。董卓听说孙坚进占阳人,立即派胡轸为大都护、吕布为骑督,带五千人马,前往迎击.

  胡轸性急,出兵时预先扬言:“这次去,要当斩一青绶,部队才会整齐纪律。”诸将听他这样说话,心中颇为不快。

  胡轸的部队行到广城,离阳人城还有几十里。天已经很晚了,士马劳累,应当驻军休息,而董卓预先制定的作战计划,也要求在广成住宿,秣马厉兵,养精蓄锐,然后再乘夜进兵,天明时分攻城。

  但诸将都嫌忌胡轸,想败坏他的大事,不想让他成功。于是,吕布等人便说:“阳人城中敌兵已经逃跑,应该快点去追赶,寻求战机,否则,就没有机会了。”胡轸便率军连夜进发。

  到阳人城下,城中守备十分严密,偷袭不可能成功。这时,军队饥渴困顿,士气低落,加上是在夜间,没有堑壕工事防御,将士们刚刚解甲休息,吕布又令人传布谣言,说孙坚率城中将士乘夜来袭。

  军众黑夜中,不明真假,扰乱奔逃,弃盔甲,失鞍马,十分狼狈,孙坚乘势出城追击,胡轸全军溃败,部下督华雄也被斩杀。

  这一战,孙坚阳人一役获胜,名声大起,威望更著,于是有人乘机挑拨袁术,说:“孙坚倘若占据洛阳,发展势力,将难以制约。如果任其发展,岂不是除却一狼,又增一虎吗?”

  听了挑拨之言,袁术真的怀疑起孙坚来,不给孙坚运送军粮,孙坚军中无粮,焦虑万分,当时,孙坚驻地阳人距离袁术所居鲁阳一百多里,孙坚连夜乘马,直奔鲁阳,拜见袁术。

  在袁术帐中,孙坚心情异常激动。他在地上画来画去,分析形势和各方面的利害关系,并且说:“我所以如此献身不顾,上为国家讨伐逆贼,下为将军报家门私仇。我孙坚与董卓并无刻骨仇恨,而将军您却听信小人拨弄之言,居然对我起怀疑!”

  袁术心中怀愧,不能自安,孙坚接着说:“现在大功即将告成,然而军粮却供应不上。这形势,跟吴起洒泪西河,乐毅功败垂成,完全一样!请将军明察、深思,早做决断!”袁术马上下令给孙坚调拨军粮,孙坚立即回营。

  刘邦一笑,说道:“看来这太过英勇也不好,哈哈哈。”

  萧然说道:“实力过于强盛,总是遭人猜忌的。”

  刘邦问道:“那董卓可是被孙坚除掉了?”

  萧然摇了摇头,“并未。”

  这就让刘邦有些惊奇了,按照萧然的说法,孙坚这么勇猛,怎么会打不过董卓呢?

  萧然解释道:“可不是他打不过,孙坚可是重创董卓。”

  董卓惧怕孙坚的勇武威猛,派部将李傕前往劝说,想与孙坚结为婚姻之好,并且让孙坚开列子弟中能任刺史、郡守的名单,答应保举任用他们。

  在利诱面前,孙坚一身正气,他义正辞严地说:“董卓大逆不道,荡覆王室,如今不诛其三族,示众全国,我死也不瞑目,难道还要与他和亲吗!”当即下令向大谷进军,部队一直挺进到距离洛阳九十里的地方。

  董卓曾对长史刘艾说:“关东的部队屡遭失败,都怕了我,只有孙坚,颇能用人,应该告诉将领们,让他们有所防范...孙坚小小一个佐军司马,见解与我大致相同,确有过人之处,其才可用!”

  可以说董卓对孙坚非常重视,但是刘艾说:“孙坚虽然时出奇计,但到底不如李傕、郭汜。听说他在美阳亭北,率领一千多人与敌合战,差一点丢了命呢!”

  董卓说:“孙坚当时率领的是乌合之众,兵不如虏精,且战有利钝,不可完全以成败论。不过,这回他跟从诸袁小儿,倒真是自寻死路了!”董卓还说:“只要杀掉二袁、刘表、孙坚,天下自然会服从我!”

  于是董卓亲自引兵与孙坚交战,结果遭到孙坚重创,他留下吕布掩护,自己转守渑池和陕城,孙坚挥兵,进攻洛阳,与吕布接战,吕布最终不敌而败走,孙坚大军进入洛阳。

  当时洛阳空虚,数百里内没有烟火,孙坚入城,见此惨状,无限惆怅,潸然泪下。

  萧然说道:“对了,你们汉王室的传国玉玺,还被孙坚机缘巧合之下得到了。”

  据记载,孙坚当时驻军洛阳城南,附近的甄官井上,早晨有五彩云气浮动,众军惊怪,没人敢去汲水。孙坚命人下到井内,打捞出了传国玉玺,玺方圆四寸,上纽交五龙,缺一角,文字是“受命于天,既寿永昌。”

  人们说,这是当年张让等作乱,劫持天子出奔,左右分散,掌玺人投到井中的。

  刘邦疑惑道:“这么说来,孙坚的赢面应当很大才是,怎么会输呢?”

  萧然说道:“当时,除了孙坚在不断与董卓作战外,其余的关东群雄早已将这事置之脑后,他们为了扩大势力地盘,纷纷兼并割据,袁术就是其中之一。”.

第940章尔虞我诈!

  “或者说不只是袁术,就比如袁绍,他们两个是兄弟,但是互相也尔虞我诈,勾心斗角。”

  因袁术不赞同袁绍拥立新帝的提议,兄弟两人因此翻脸决裂,当袁术派孙坚去攻打董卓未归之时,袁绍却改派周昂为豫州刺史,率兵袭取曾作为孙坚豫州刺史治所的阳城。

  刘邦沉声说道:“这么说来,岂不是只有孙坚还在坚持讨伐董卓?怪不得他会失败。”

  萧然说道:“是啊,本来说好了一起讨伐董卓,结果他们却全都自己抢地盘去了。”

  孙坚得知袁绍趁着袁术去讨伐董卓的时候,抢占了袁术地盘的时候,万分感慨。

  说道:“我们同举义兵,目的是为了挽救江山社稷。如今逆贼将被扫灭,内部却如此争斗起来,我跟谁戮力同心,回天转日呢?”

  说完,仰天长叹,泪如雨下。事到如此,孙坚只好挥师攻打周昂,周昂溃败遁逃.

  在讨伐董卓的关东群雄中,孙坚军是唯一一支数次与董卓军队进行正面交锋且取得大胜的军队,在曹操兵败汴水、袁绍迟疑不进、酸枣联军瓦解、天下人驻足观望之际,他的孤军奋战却使藐视天下的董卓如芒在背、仓皇西窜。

  他的英雄气概,也使得别的军阀心生忌恨。

  当他的孤军杀入京城,分兵函谷,兵戈西指欲对董卓赶尽杀绝之时,联军中的群雄却各怀鬼胎,故意按兵不动,天下之势已经由一起对抗董卓,转为开拓群雄自己的领土。

  而即使孙坚再勇不可挡,也难以挽回脆弱的、分裂的讨董联盟董,卓讨伐战在没有得到决定性胜利的情况下,便匆匆宣告结束。

  袁术派孙坚征讨荆州,攻打刘表。刘表派黄祖在樊城、邓县之间迎战。

  孙坚击败黄祖,乘胜追击,渡过汉水,包围襄阳。刘表闭门不战,派黄祖乘夜出城调集兵士,黄祖带兵归来,孙坚复与大战,黄祖败走,逃到岘山之中,孙坚追击,黄祖的部将从竹林间发射暗箭,孙坚中箭身亡。

  一代将星就此陨落。

  刘邦惋惜道:“真是天意弄人啊,到底是人心难测,人性贪婪。”

  萧然脑子里的一根神经突然被触动了一下,说道:“你一说贪婪,我就想到一个事,是和宦官有关系的。”

  刘邦看向萧然,问道:“你说的是什么?”

  萧然说道:“我刚才不是说宦官吕强么,我又想到了赵忠,他们两个还挺反差的。”

  刘邦疑惑不解,“什么反差?”

  萧然说道:“这吕强,他的外貌看起来就是十分凶恶,而且不像好人,而这赵忠呢,看着倒是眉清目秀的,名字里面还有个忠字,实际上他干的事,完全就和他的名字搭不上一点边。”

  刘邦了然,“原来是奸恶之人。”

  萧然点了点头,“没错,这赵忠在职时以搜刮暴敛、骄纵贪婪见称,但偏偏刘宏很宠信他,甚至说‘赵常侍是我母’,就已经到了这个地步。”

  当年黄巾起义爆发,民变四起,张钧上书说:“我想张角所以能够兴兵作乱,成千上万的人愿意跟着他,其根源都在十常侍,把他们的父兄、子弟、亲戚、宾客放到各州郡,独占财利,侵夺百姓,百姓的冤屈无处申诉,所以图谋不轨,聚积成为盗贼。

  应该杀了十常侍,把他们的脑袋悬挂南郊,以此向老百姓请罪。再派使者布告天下,这样可以不须用兵,而大寇自会散。”

  先不论这个做法能不能真的让起义消失,但反正这些宦官的罪名张钧是没说错。

  但刘宏把张钧的奏章给张让等人看了,几人一看,都脱掉帽子、靴子叩头请罪,乞求让自己去洛阳监狱,并且拿出家财以助军费。

  刘宏却并没有怪罪他们,二十诏令他们都戴上帽子,穿起靴子,和以前一样工作,反倒是发怒对张钧说:“你真是一个疯子啊!十常侍中硬没有一个好的吗?”

  张钧又上书,还是和上次的奏章一样,但总是被扣压不上报,后来刘宏下诏廷尉、侍御史调查搞张角太平道的人,御史秉承张让等人的意旨,诬告张钧学黄巾道,把他逮捕,拷打他,死在狱中。

  而张让等人却与张角勾结往来,后来宦官封谞、徐奉与黄巾勾结的事败露被杀,刘宏因此发怒责问张让等人说“:你们常说党人图谋不轨,下令禁锢,有的还被杀掉,现在党人成为国家有用的人才,你们反与张角私通,这可杀不可杀?”

  张让等人都叩头说:“这是前中常侍王甫、侯览干的。”刘宏就没有追究了。

  刘邦讶然,这就不追究了?这相当于参与谋反啊!直接要砍九族的罪名啊。

  萧然耸了耸肩,说道:“可能刘宏觉得,这些宦官也只是孤家寡人,身后除了他这个皇帝没有其他的势力,所以觉得他们做不了什么事吧。”

  要萧然说,这些宦官也是不够狠,不然就按照他们这么受宠的情况,跟人家唐末的宦官兄弟学一学,直接把皇帝囚禁起来,等新帝登基,你又是一个从龙之功。

  刘邦没好气的看向萧然,“又在胡说!”

  萧然嘿嘿一笑,他本来也就是随口一说,毕竟要是真的这么干了,等新皇帝登基,他们肯定也活不了多久。

  于是萧然转而说道:“其实也是刘宏太想当然了,这些宦官可不是真的没有一丝一毫的势力,要知道,当时很多人都想和张让,赵忠这样的宦官有所交往的。”

  “甚至有许多人想见他们都见不到。”

  曹节死后,赵忠兼任大长秋,张让设置了监奴,用来管家务,这些人勾结权贵,收受贿赂,威名很大。

  孟佗家产富足,同张让的监奴结为朋友,竭自己所有送给监奴,没有剩下一点自己所爱的东西,监奴感激他,问孟佗:“您有什么要求呢?我都能为您办啊。”孟佗说:“我只希望你们能让我拜见一下张让而已。”.

第941章一股清流!

  当时请求见张让的宾客,经常在门口停着数百上千辆车子。

  孟佗那时也去见张让,因为是后面才来的,所以不能进去,监奴就率领各奴仆在路上迎拜孟佗,并且共同抬着他的车子进门。

  宾客们大为惊奇,认为孟佗和张让很相好,都争着用珍宝奇玩贿赂他。孟佗分一些给张让,张让大喜,让孟佗当了凉州刺史。

  萧然说道:“由此可见,这些宦官虽然还没有到把握朝政的地步,但是实际上,因为他们受到的宠信,已经能够左右朝廷官职的任免了,那些宦官里面,唯有吕强是一股清流,可还是被赵忠等人给害死了。”

  黄巾起义爆发后,吕强建议先诛杀皇上身边的贪污腐化分子,大赦党人,考察刺史、二千石的优劣,刘宏采纳了,先大赦党人。

  吕强又上书劝谏,刘宏把他的上书给赵忠、夏恽看,二人说:“吕强说得是没错,但他自负清洁,常闷闷不乐有外心。”

  党人获赦后,诸常侍人人请求退出朝廷,又各自召回在州郡的宗族亲戚子弟。赵忠、夏恽等人共同诬陷吕强,说:“吕强与党人共同议论朝廷,经常读《霍光传》,吕强兄弟所在的地方,都贪污枉法。”

首节 上一节 924/1020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误入皇后聊天群,娘娘求放过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