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朱元璋:老四你咋穿咱的衣服 第923节
当时刘虞的儿子刘和在皇帝身边做侍中,于是刘协派他偷偷地潜出武关,去找刘虞让他带兵来救,刘和途经南阳,向后将军袁术说明天子之意,结果反被袁术扣留。
袁术派遣别的使者去找刘虞,说要一起派兵西进迎接天子,刘虞于是派遣数千骑兵到袁术那里,而袁术竟自己留下不予派遣。
这个时候袁术可能就已经对皇位有点想法了。
起先,公孙瓒看出袁术耍诈,坚决制止刘虞派兵,而刘虞不听从,公孙瓒就偷偷派人劝袁术扣留刘和,并吞并刘虞派去的部队。
本来刘虞和公孙瓒的关系就不好,这件事情被刘虞得知后,与公孙瓒间的仇怨就更深了。
不久,刘和找机会从袁术那逃跑北上,结果又被袁绍扣留。
当时,公孙瓒已经多次被袁绍击败,还不断地进攻,刘虞嫌公孙瓒过于穷兵黩武,怕他成功后就不好控制了,于是不许他再次出兵,并稍稍削弱了他的权限。
公孙瓒大怒,屡次违反命令,又开始侵犯百姓,刘虞准备赏赐给游牧民族的物品,多次被公孙瓒抢夺,刘虞不能制止,于是上报朝廷诉说公孙瓒掠夺百姓的罪行,公孙瓒也上表告发刘虞办事不利,两人相互指责,朝廷也无力处理。
公孙瓒在蓟县大城东南修小城,与刘虞相近,刘虞几次邀请公孙瓒,他都称病不来,于是刘虞密谋征讨他,先把这事告诉东曹掾魏攸。
魏攸说:“如今天下引领,把您当作希望。谋臣爪牙,不可缺少。公孙瓒的文韬武略足以依靠,即使有小恶,也当暂且容忍。”于是刘虞停止动手,一年后,魏攸病死,刘虞又打算讨伐公孙瓒。
刘邦眉头一挑,说道:“看来这两人之间的矛盾确实是无法调节啊,刘虞果然固执。”
随后,刘邦又问道:“那刘虞可是真的去讨伐公孙瓒了吗?”
萧然点了点头,“那当然,只不过没成功,反倒是被公孙瓒杀了。”
刘邦这就有些疑惑了,“按照你的说法,这刘虞应当比公孙瓒的能力更加出众才是?”
萧然说道:“确实更加出众,但是奈何当时承重还有百姓,而刘虞又素来爱戴百姓,所以投鼠忌器。”
刘虞纠合诸屯兵,共计十万人,进攻公孙瓒。
临行前,从事程绪脱下头盔,向刘虞谏言:“公孙瓒虽然有过错,然而罪名并未确立。明公不事先告知,敦促公孙瓒改弦更张,而兵起萧墙,这并非国家之利。加上胜负难以预料,不如休兵,以武力逼迫其就范。公孙瓒必定悔祸谢罪,这是所谓的‘不战而屈人之兵’。”
刘虞以程绪大战当前提出异议,扰动军心,于是杀他示众,随后刘虞告诉士兵:“不要伤害其他人,只杀一个伯圭就行了。”、
当时刘虞手下有一个从事,叫做公孙纪,虽然和公孙瓒没有什么血缘关系,但是平时因为同姓被公孙瓒厚待,趁夜跑到公孙瓒处告发刘虞的计划。
这个时候公孙瓒的部众都散布在外面,公孙瓒自觉不敌,本想逃走,结果刘虞的士兵不善于作战,又爱惜百姓的房屋,下令不许焚烧城池,一时间竟攻不下来。
公孙瓒于是召集精锐勇士数百人,顺风纵火,火烧刘虞军营,趁势突袭,刘虞遂大败,向北逃至居庸县,又打算召乌桓、鲜卑来救自己。
结果公孙瓒追击,三日城陷,抓住了刘虞,把刘虞和他的妻小带回蓟县,仍让他做傀儡管理州中事务。
此时正赶上朝廷派使者段训来增加刘虞的封邑,让他掌管北方六州的事务,并拜公孙瓒为前将军,封易侯,假节督幽、并、青、冀四州。
于是公孙瓒趁机诬陷刘虞之前与袁绍合谋要当皇帝,胁迫使者段训将刘虞斩首。
故常山相孙瑾、掾张逸、张瓒等忠义愤发,相继前来看望刘虞,大骂公孙瓒,结果都被杀害。
公孙瓒将刘虞的首级送到京都,半路被刘虞的故吏尾敦劫走安葬,刘虞在北方很得人心,他死后,幽州及流亡至此的百姓都痛哭流涕。
萧然说道:“如果是刘虞来当皇帝的话,别的不说,在民心这一块,他确实做的很好,在刘虞死后,他的旧部依旧选择了为他报仇,他们推举阎柔为乌桓司马,与公孙瓒部将邹丹战于潞河之北,斩杀邹丹等四千余人。”
“之后乌桓峭王迎接刘和,与袁绍军大破公孙瓒于鲍丘,杀二万余人。”
其实这种死后旧部拥立之前主子的血脉的事情也不是没有,但是那种一般都是造反的这么干,因为但凡成了,那就是从龙之功。
但是刘虞不一样,刘虞明摆着已经拒绝了皇位,而且从他被公孙瓒打败之后,他想要向鲜卑等部落来营救自己就能看的出来,刘虞在这些地方的威望有多大。
不过也不怪刘虞得民心,毕竟他不管是为官还是后来治理封地,人家都做的很好,可以说是把百姓放在了心上。
刘虞为人低调,礼贤下士,和乡亲们同甘共苦,吃住一样,从不以自身名位搞特殊化,所以乡里百姓都愿意听刘虞的话。
当时乡亲们有了纠纷,都不去找地方官,而是找刘虞决断,刘虞处理合情合理,因此人们都尊敬地接受刘虞的决断,从不记恨刘虞.
第937章有所作为!
而且刘虞在幽州清静俭约,用礼义教化百姓。刘宏在位时,南宫损坏,朝廷下令升迁到州郡的官员,都要交钱帮忙治宫,或一千万,或二千万。
当时富者要么自掏腰包,要么征收民脂民膏来应付;清贫谨慎者拿不出钱,有的甚至为此自杀,刘宏知道刘虞清贫,因此特不让刘虞出钱。
萧然说道:“一般这种得民心的大臣,都会有神异的地方,就比如什么蝗虫过境而不入,同样的,刘虞也有。”
刘虞曾担任博平令,在任期间治正推平,高尚纯朴。博平境内盗贼绝迹,灾害不生,当时博平附近的县闹蝗灾,但这些蝗虫到博平界,竟然飞过而不入.
刘邦失笑摇头,“这样的事情莫非都成了对臣子德行的考核不成。”
萧然耸了耸肩,“这谁知道呢,就跟每个开国皇帝身上都要有一些神异之处一样,一般都是天降异象,那些名留青史的人,也大多长相奇特。”
刘邦笑了笑,说道:“大多不过是杜撰罢了。”
萧然看向刘邦,坏笑着说道:“那不知道根据记载,你这身上的痣是真是假啊?”
刘邦没好气的白了萧然一眼,“怎么,你不是看见过嘛,还要问!”
“哈哈哈哈!”萧然大笑。
他当然知道是真的,不过就是正好在这个时候来调侃两句罢了。
笑过之后,萧然又问道:“如何,你觉得刘虞可能担当这辅政大臣的位置?”
说道这个,刘邦也有些迟疑起来。
无疑,刘虞做官自然是没有什么可以诟病的,但是辅政大臣和做官可不一样,他要承担的职责更加沉重。
过了一会,刘邦看向萧然,说道:“不若我留下来罢,你去忙你的,等你忙完了,我应当也能将刘辩教导出来了。”
萧然想了想,也不是不行,于是便说道:“这样也好,那你可还有什么想知道的?”
刘邦说道:“那当然,我现在可是两眼一抹黑,你说说,朝堂中还有何人能用?”
萧然沉思了一会,说道:“既然你已经决定留下来了,那我就多说一些,孙坚还记得吗?”
刘邦问道:“是三国时吴国的那个?”
萧然点了点头,“没错,如今还没到天下大乱的时候,所以倒是还来得及改变一些事情,孙坚可以说是少年英雄,十分勇猛,而且就像我刚才说的那样,但凡是有大人物出生,总是有一些奇异的地方,孙坚也是。”
孙氏世代在吴地做官,史载孙坚出生前,孙氏祖坟数有光怪,五色云气,上连于天,蔓延数里远近,附近的人都去观望,父老们都说:“这不是一般景象,孙家恐怕要强盛起来了。”
孙坚的母亲怀着孙坚时,曾梦见肠子从腹中拖出,环绕吴地阊门。醒来后很害怕,对邻居的老太太诉说。老太太说:“说不定还是吉兆呢。”等到孙坚出生,果然容貌不凡。
至于怎么个不凡,那就不好说了。
不过孙坚性情宽广豁达,而且十分英勇。
他十七岁那年,随父一起乘船去钱塘,途中,正碰上海盗胡玉等人抢掠商人财物,在岸上分赃,商旅行人,一见此情此景,都吓得止步不前,过往船只,也不敢向前行驶。
唯有孙坚见状,对父亲说:“这些强盗可以捉拿住,请让我去。”他的父亲说:“这种事不是你能干得了的。”
但孙坚不听,直接提刀,大步奔向岸边,一面走,一面用手向东向西指挥着,好像正分派部署人众对海盗进行包抄围捕似的,海盗们远远望见这情形,错认为官兵来缉捕他们,惊慌失措,扔掉财货,四散奔逃。
孙坚不肯罢休,追杀一海盗而回,其父亲大惊,孙坚却因此声名大振,郡府里召他代理校尉之职。
时会稽郡人许昌在句章兴兵作乱,自称阳明皇帝,与其子许韶一起四处煽动诸县,聚集起同伙数以万计,孙坚以郡司马的身份召募精良勇敢的壮士千余人,会同州郡官兵,协力讨伐,击溃了这股势力。
刘邦眉头一挑,“的确勇猛,且非有勇无谋之人。”
萧然说道:“确实,当时的刺史也将这件事情告诉了朝廷,于是孙坚身上便有了官职,他历任三县县丞,所到之处,甚有声望,官吏百姓也亲近顺服。”
“并且,孙坚好交友,为人也仗义,当时同他往来的人,常常达到数百,里面有乡里耆旧名人,也有任侠好事的少年,孙坚对他们,像对待子弟亲友一样。接待抚养,尽心尽力。”
“不过要说孙坚正经的建功立业,那还是从讨伐黄巾军开始的。”
该说不说,这一个黄巾起义,可是让不少人都立了功了。
孙坚性情勇猛,在战场上更是如此。
他作战悍猛,常置生死于度外。一次,他乘胜追敌,单骑深入,失利,受伤堕马,卧于草中。
当时,军众分散,不知他在什么地方。亏得他所乘战马跑回军营,咆哮嘶鸣,将士们随马找去,才在草中发现了孙坚,孙坚回营养了十几天,伤势略好,又奔赴疆场。
汝颍的黄巾军,处于困境,无路可走,固守宛城,孙坚领兵进攻,他独当一面,亲冒矢石,率先登上城墙,他的部众受此鼓励,纷纷紧随其后,于是,攻下了宛城。
可以说是不要命的打法了,不过也正是他身先士卒,才能得到将士们的拥戴,也才让他一往无前。
一年,长沙人区星反叛,自称将军,聚众一万多人,攻围城邑,朝廷任命孙坚为长沙太守,前往剿灭。
孙坚到郡,检选循吏,使之治民,并且明白交代:“你们只管好好对待善良百姓,好好处理官曹文书,按规矩办事。至于郡中盗贼,交我负责好了!”他说到做到,立即率领将士,谋划方略,仅一个月的工夫,就打败了区星,郡中震服。
当时,周朝、郭石等人也在零陵、桂阳一带起义,与区星遥相呼应.
第938章注意形象!
庐江太守陆康的侄儿当时任宜春县令,被敌兵所攻,派人向孙坚求救。主簿劝孙坚不要越界征讨。孙坚回答:“太守我没有什么文德,只以征伐为功。越界征讨,是为保全郡国。即使以此获罪,我也无愧于天下!”
于是,整顿部伍,起兵驰援,敌人听说孙坚要来,闻风逃遁。
刘邦听此,对孙坚大为称赞,“好好好!果真勇猛!实乃将才也!既作战迅猛,为人更是胸有大义,好好好!”
看着笑的牙花子都呲出来了的刘邦,萧然无奈道:“你好歹也是个皇帝,注意一点形象吧,知道你高兴。”
刘邦轻咳两声,总算收敛了一些,然后又说到:“我想起来了,他是不是劝说张温杀了董卓?”.
萧然点了点头,“没错,但是当时张温没听,后来董卓掌权的时候,孙坚还很是遗憾感叹,说如果张温早听了他的话,何至于有现在的事情。”
刘邦说道:“他说的倒也没错,看来此人看人倒是准啊,想必在讨伐董卓的时候,这孙坚也是出了大力气的。”
萧然说道:“那是自然,不过有句话我得反驳一下,还是那句话,没有人是圣人,人无完人,孙坚也并非那种绝对理智的人。”
刘邦正是对孙坚印象极好的时候,听此也只是说到:“大事上没有大错就是了,先说说他做了什么,让你这么说?”
萧然说道:“孙坚起兵不久,便做了两件大事。兵到荆州,逼死了荆州刺史王睿;兵到南阳,杀掉了南阳太守张咨,张咨倒是活该,先说说王睿,好吧,其实王睿也挺活该的。”
王睿曾和孙坚一起平定零陵、桂阳,因为孙坚是武官,所以,他在言谈中,常常流露轻蔑之意,对此,孙坚早就心存不满。
同时,王睿又与武陵太守曹寅合不来,这次举兵讨伐董卓,王睿更是宣称要先杀曹寅,曹寅害怕被杀,便假冒案行使者光禄大夫温毅的檄文,下达给孙坚,檄文中数说王睿的罪过,命令孙坚将他处死。
孙坚领受檄文,立即起兵前往,王睿闻知有军队到来,登楼观望,并派人询问这些兵来此的意图,孙坚的前部回答:“我们长久奔波在外。劳苦不堪,所得的赏赐,还不够做衣服呢。这次来,不过是想请您开恩,再赏些财物。”
王睿信以为真,说道:“这有何难,我做刺史的,难道还去吝啬吗?”当下传令打开库藏,让兵士们自己进去,看还有什么东西可资用度。
等到来兵涌到楼下,王睿才发现了孙坚,大惊,忙问:“士兵们自来请求赏赐,孙府君怎么也在这里?”孙坚回答:“奉案行使者檄文,特来取你的首级。”王睿又问:“我犯了什么罪?”孙坚回答:“在下我也不知道!”王睿走投无路,刮金饮之而死。
刘邦说道:“这不是孙坚被骗了么。”
萧然笑的神秘莫测,“这谁知道他是真的被骗了,还是故作不知呢?”
这话让刘邦词穷,不过他也没有过多的计较,当时天下大乱,孙坚领兵杀了个自己不对付的人,也是正常,更何况,这王睿不过是个刺史罢了。
之前更是因为孙坚是武将就看不起,这种本身就有着偏见的人,难成大事。
于是刘邦转而不谈,反而说起了张咨,问道:“你说这张咨是活该,又是怎么回事?”
萧然说道:“孙坚逼杀王睿之后,引军到达南阳,下公文给南阳太守张咨,请他供应军粮,当时孙坚部下已有数万人,袁术也已上表,奏请以孙坚为代理中郎将。”
上一篇:误入皇后聊天群,娘娘求放过
下一篇:返回列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