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大明朱元璋:老四你咋穿咱的衣服

大明朱元璋:老四你咋穿咱的衣服 第925节

  说吕强读《霍光传》就是在意指吕强想要像霍光一样图谋废立,刘宏听说吕强读《霍光传》,很不高兴,令中黄门带着武器召吕强.

  吕强听说刘宏召见,发怒道:“我死,乱兵就要爆发了啊!大丈夫尽忠国家,难道能够听从狱吏处置吗?”于是自杀身死。

  赵忠、夏恽又诬陷他说:“吕强被皇上召问,不知道问什么,却在外面野草中自杀,他有奸谋是很明显的。”刘宏便下令收捕吕强宗亲,并没收其财产。

  刘邦嗤笑一声,“被这些宦官玩弄于股掌之间,真是个废物!”

  说完之后,刘邦觉得不解气,于是又冲着一旁的小太监说道:“刚才朕和国师大人说的这些话,让人去学给那个废物!朕说一句,你去让人学一句!”

  那小太监听着萧然他们说到宦官的事情,就已经胆战心惊了,现在又听刘邦叫自己做事,更是不敢不尽心,连忙跑着找人去了。

  想到刘宏听见他自己做的蠢事之后的反应,刘邦的心情好了不少,然后又看向萧然,说道:“你继续说,这赵忠还做了什么大逆不道的事情。”

  萧然说道:“他接下来做的事情,那都不只是大逆不道,那简直就是伤天害理!”

  当时南宫遭火灾,于是赵忠等人劝刘宏下令收天下田地税每亩十钱,用来修建宫室,征调太原、河东、狄道各郡的木材和有花纹的石头。

  实际上只是趁此敛财罢了。

  每当州郡把这些东西送到京师,黄门常侍总是下令谴责呵斥那些运送木石不合格的人,并且强行折价,贱价收买,十分的只给一分的价钱,又把它卖给宦官,宦官又不马上接受,木材因而堆积腐朽,宫室连年修不成。

  刺史、太守又私自增加征调的数量,百姓呼号叹息,苦不堪言,凡是刘宏征求的东西,都派西园中的骑士秘密带着皇帝的命令,号称“中使”,恐吓州郡,多受贿赂。

  刺史、二千石及茂才、孝廉的提拔任用,都责令出助军需和修宫室钱,大郡到二三千万,其余各有差别,应当上任的人,都必须先去西园评定价值,然后才去,有的钱交不够,甚至自杀,那些保持清白的人请求不去上任,都被强行派去。

  当时新任命的巨鹿郡太守司马直,因有清名,减少一些,责令交三百万,司马直接到诏令,惆怅地说:“为人民父母,反而搜刮百姓,以满足当今所需,我心不忍啊!”托病辞官,上面不准。

  他走到孟津,上书尽力陈述当世的过失,古今祸败的教训,然后吞药自杀。

  书奏上后,刘宏为此暂时停征了修宫钱,但没过多久,又建万金堂于西园,取司农的金钱缯帛,满积其中,又回到河间买田地住宅,建造宅第楼观。

  刘宏本是侯爵出身,素来贫穷,常常叹息桓帝不能置家业,所以聚敛金钱财物作为私产,又收存了小黄门常侍的钱各数千万,并且刘宏常说:“张常侍是我公,赵常侍是我母。”宦官得志,无所畏惧,大家仿照宫室营造私人住宅。

  刘宏常登永安侯台,宦官怕他看见自己的住宅,就使中大人尚但劝刘宏说:“天子不应当登高,登高,老百姓就要虚散。”

  就这么一句没有任何根据的话,刘宏还真就信了,从此不再登亭台楼阁。

  刘邦讽刺到:“还真是蠢的彻底!”

  说罢,他看向那个刚回来没多久的小太监,说道:“那边让人去学着了吗?”

  小太监连忙点头,“回高祖皇帝陛下的话,已经派人去学了。”

  刘邦点了点头,又说到:“朕刚才说的话,你也给朕记住了,让人去学!”

  小太监连忙应是。

  萧然看着他来回跑都觉得累,然后突然灵光一闪,说道:“你让他去来回跑着学话,先不说他累不累,他这一来回的路程,我们又不是一句话都不说,若是真的想让他听,将他叫过来就是了。”

  刘邦不耐烦的说道:“我不愿意见他,看见他我就来气!”

  萧然摸了摸下巴,想了想,从兜里拿出来一个手机,说道:“这么着,咱们说的话,我给他录下来,让这些人拿去刘宏那放。”

  说着,又觉得一个好像不够,错不开啊!

  于是又摸了摸兜,又拿出来一个,“这还有一个,两个换着来,嘿嘿。”

  至于刘宏听了之后会有什么反应,萧然不在乎,他之所以给刘邦出主意,只是单纯的觉得好玩而已,要不是阵仗太大,萧然都想让刘邦搞一个人力的传声筒。

  每三米一个人,一路传话到刘宏在的西园里面去。

  他们在屋子里面说一句,外面就传一句.

第942章水火不容!

  那多好玩,就是有点夸张。

  看着萧然拿出来的两个手机,刘邦连连点头,“这法子不错,就这么干!”

  那小太监虽然不知道手机是什么,但是也知道自己这是不用着急忙慌的来回跑了,也不用生怕自己那句话记错了而受到怪罪。

  萧然点开录音,说道:“那继续说那些宦官,这个时候就不得不提到一个人了,这人叫做傅燮,因为他太过正直,所以和宦官可以说是水火不容,其中自然包括赵忠。”

  “在攻破黄巾军的时候,傅燮也是有很大的功劳的,按理来说应该封侯,但是赵忠又诬陷傅燮,刘宏虽然没有加罪傅燮,但也不给他封侯。”

  刘邦嗤笑一声,说道:“刘宏还以为这些宦官能被他掌握在手里吗?这些宦官分明就是惑乱朝纲!”

  萧然说道:“奈何刘宏自信啊,而且傅燮也确实是一个刚正的人,想让他向那些宦官低头,那是不可能的。”

  这一年,刘宏任用赵忠为车骑将军,执金吾甄举对赵忠说:“傅南容有古人的气节,之前在军有功不却封,让天下失望。如今将军正当其任,应当举荐贤人、伸冤理枉,以副众人的期待。”

  赵忠采纳了甄举的话,派遣其弟城门校尉赵延写信给傅燮,殷勤地曰:“南容只要回信给赵常侍,封个万户侯也是轻而易举。”.

  傅燮正色拒绝道:“一个人得志与不得志,这是命运决定的;有功不论赏,这是时代造成的。我傅燮难道还想私人的赏赐吗?”于是不回赵忠的信。

  赵忠愈发地恨傅燮,然而忌惮他的高明,不敢加害,进谗言将他外放为汉阳太守。

  萧然又说到:“要说刘宏什么事都没干吧,也不是,他还是做了点事的,我之前不是说他搞了个学校还有渴乌么,也算是方便了百姓了。”

  刘宏曾令宋典修缮南宫玉堂,又派毕岚铸造四个铜人排列在苍龙、玄武宫前,又铸了四座钟,可容二千斛粮食,悬挂于玉堂及云台殿前。

  又铸天禄虾蟆,吐水于平门外桥东,转水流入宫内,又造翻车渴乌,安放桥西,用来喷洒南北郊道路,以节省百姓洒道路的费用。

  “不过这些都不是重点。”萧然说道,“重点是他还铸造了一种新的钱币,就是这样钱币可不怎么吉利。”

  刘宏铸四出文钱,钱上都有四道和边轮相连的花纹,懂得的人私下议论说,奢侈暴虐已经到了极点,形象征兆出现,这种钱铸成,一定要四方流散,等到京师大乱,这种钱果然流散四海。

  刘邦皱着眉头摇头,“他这唯一能说两句的,也就是那渴乌而已,可这东西比起他做下的那些事情,根本不值一提,更何况,确实是方便了百姓,但是又机器有限,果然,这刘宏还是个废材!”

  确实,这渴乌倒是减少了地面上的灰尘,和扫洒道路的人力财力,但对于百姓来说,实在是微不足道。

  这东西不能让百姓吃饱,也不能让百姓穿暖,甚至连钱都剩不下来多少。

  就说刘宏盖的那些宫殿,其中宦官等各地官员贪赃的那些,那简直就是在逼着百姓去死。

  萧然说道:“这赵忠其实早在之前就有插手朝政的意思,而且为人也十分放纵。”

  早在汉恒帝时期,赵忠就已经实行僭越之举了。

  而汉恒帝也是个眼睛瞎了的,对他十分放纵。

  赵忠的父亲去世后,赵忠将其父遗体运回安平埋葬,但擅自做了玙璠、玉匣、偶人陪葬,行为僭越。

  朱穆听到此事,下郡案验,吏士畏惧朱穆的严明,于是,挖墓剖棺,陈尸出之,并收捕其家属。

  汉桓帝听了大怒,召朱穆到廷尉那里,输作左校,太学书生刘陶等数千人到朝廷上书讼,汉桓帝才赦免了朱穆。

  刘邦冷笑一声,“果真是一脉相承!”

  萧然神情奇怪的看了刘邦一眼,“都是你老刘家的人,要说起来,你才是他们的祖宗吧。”

  刘邦被这话噎了一下,想要反驳,但是又不知道该怎么反驳。

  见此,萧然嘿嘿一笑,“我就那么一说,还是说赵忠,除了这件事情之外,当年窦太后去世之后,对于窦太后的身后事也是有很多争议,虽然说最后还是让窦太后入了皇陵,和汉恒帝葬在一起了,但是其中也是有许多波折。”

  “而且因为窦武等人图谋诛杀宦官的事情,宦官对于窦太后自然也是怨恨的,赵忠身为宦官自然也是如此,所以他是不愿意看见窦太后有好下场的。”

  窦太后去世之后,宦官用衣车载着窦太后的尸体,放置在洛阳城南集市的房子里,达数日之久,甚至还想要用贵人礼仪,殡殓窦太后。

  好在刘宏还没疯,说:“太后立朕为皇帝,继承大统。《诗经》讲:‘无德不报,无言不酬。’岂能以贵人身份安葬太后?”所以最后还是用太后礼,为窦太后发丧。

  不过这还没完,及至安葬时,那些宦官又想另选墓地,埋葬窦太后,以冯贵人陪葬桓帝,于是刘宏下诏,诏令朝中公卿廷议,又诏令赵忠负责。

  当时,太尉李咸有病,勉强起身,靠人搀扶着坐车来到朝堂,随身带着捣碎的花椒,临别时,李咸对妻小说:“如果皇太后不能配享先帝,不能享受血食,我就不活着回来了。”

  廷议时,在座者有数百人,相互观望,注视着赵忠,想要看看赵忠是什么意思,于是很久没有人开口讲话,见此,赵忠说:“廷议就这样定了。”

  一个是因为赵忠也不想让窦太后有死后的哀荣,想要侮辱她,再一个也是责怪公卿以下官员相互观望。

  毕竟这事做出来可不是什么光彩的事,现在都不说话,岂不是显得他赵忠是个坏人了。

  最后还是廷尉陈球起身说:“皇太后出身于盛德之家,母仪天下,应该配享先帝,毫无疑问。”

  其实这话是赵忠所不满意的.

第943章事出有因!

  所以他皮笑肉不笑的说:“陈廷尉可以执笔,记录下来。”

  陈球继续往下说:“皇太后充任椒房,聪明贤惠,有母仪之德。太后遭遇皇位后嗣断绝,遂诏命拥立圣明,继承先帝,奉祀宗庙,功德至重。先帝晏驾,太后因为受到大案牵连,移居空宫,不幸过早驾崩。

  太后家人虽然获罪,事出有因,并非太后之过。如果另外改葬,会令天下人失望。而且,冯贵人的陵墓遭到发掘,骸骨暴露在外,与贼人的尸骸放在一起,魂灵已经遭受污染。冯贵人无功于国家,如何配享至尊?”

  这话让赵忠勃然变色,毕竟这就相当于是把这件事情摆在明面上来说了,而且说的很理所应当。

  所以赵忠自然是不乐意的,但是偏偏他还不可能直接反驳,于是只能说:“陈廷尉此议甚健!”

  然后陈球又说:“陈氏、窦氏蒙受冤屈,皇太后无故被幽禁在宫中,臣每当念及此事,常痛心不已。天下人为此愤恨、叹息。今日讲出这些话,即使退朝领罪,臣也心甘情愿。”

  公卿以下官员,均附议陈球的谏言,最初,李咸不敢讲话,看到陈球义正词严,当廷表达意见,李咸大声说:“臣也认为,太后应该配享先帝,此奏议与臣的意见,不谋而合。”与会的大臣,此时脸上皆露出惭愧之色。

  曹节、王甫等宦官还想争辩,但都被陈球驳倒。

  刘邦说道:“这赵忠果然不是个好东西!”

  随后,刘邦又问道:“那那个毕岚呢?如何?”.

  萧然想了想,说道:“毕岚这个人吧,你说他不好,也没有赵忠这种,你要说说他好,也不如吕强,只能说是无功无过,一切都按照刘宏的意思行事罢了。”

  刘邦听了这才点头,“虽说无法劝诫皇帝,但这才是一个宦官该做的事!”

  身为宦官,无法劝诫是正常的,那也不是他们的职责,毕竟不管什么事,身为宦官肯定要听皇帝的话。

  随后,刘邦又问道:“刚才我听你提起了傅燮?他还攻打黄巾军有功?”

  萧然点头,“对的,当时傅燮是跟着皇甫嵩一起的,傅燮所部生擒黄巾军渠帅卜巳、张伯、梁仲宁三人,位居首功,不过因为他和赵忠有龌龊,所以就没有得到自己应该有的奖赏。”

  傅燮在出征之前,曾给刘宏上了折子,对黄巾之乱的根源做了论述,并认为皇帝身边宠信的宦官也是祸乱之源,此奏章让赵忠看到后,非常不满。

  而傅燮也是个很正直的人,而且不但正直,遇见事他也是真敢说啊。

  当时由韩遂、边章领导的凉州叛乱军越发壮大,皇甫嵩也未能击败叛军,后被免职。

  司徒崔烈在朝廷会议上提出放弃凉州的建议,刘宏则诏令百官在朝会上讨论,傅燮站出来,厉声说道:“将司徒斩首,天下才会安定!”尚书朗杨赞则出来启奏,弹劾傅燮“在朝廷之上侮辱大臣”。

  于是刘宏则问傅燮,傅燮解释说:“当年匈奴单于冒顿忤逆吕太后,上将军樊哙夸口说‘愿得十万众,横行匈奴中’,如此忠君爱国,季布仍然说樊哙可斩。

  凉州为天下要冲,国家藩卫,高祖与郦商平定陇右地区,世宗汉武帝开拓凉州,设立四郡,当时人都认为这样好比斩断匈奴人的右臂。如今凉州治理混乱,出现叛逆,天下为此骚动,陛下为此寝食难安。

  崔烈以宰臣地位,不能为国分忧,却要割弃一方万里疆土,我对此感到不解。若让异族得到凉州,则会发动更强大的攻势,这是最大的恶果!如果崔烈不知道这道理,那就是愚昧,如果他明知而为,那么他就是对陛下不忠!”

  好在这回刘宏没犯傻,认同了傅燮的见解。

  从此,朝廷百官都敬重傅燮的敢言,每当公卿职位有空缺时,大家都推举傅燮担任,不过实际上傅燮是不可能的,因为傅燮与宦官关系不好,而且傅燮为人正直,是不会出钱买官的。

首节 上一节 925/1020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误入皇后聊天群,娘娘求放过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