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朱元璋:老四你咋穿咱的衣服 第909节
据说应奉去拜访一个官员,可是那位官员不在家,当时车夫只把门打开了一条缝,应奉当时只看到了那位车夫的半边脸,就是这样,数十年后,再次相见的时候,应奉还是一眼就认出来这位曾经有半面之交的人,又作半面不忘.
刘邦很是震惊,“竟然还有这样的人,若说是过目不忘朕倒是也曾听说过,但能到这样的地步,还是少见。”
萧然说道:“我们这边一般称这样的叫做超忆症,这样的人有很多事情他都不是刻意去记的,而是不经意间扫过,就能记住,应奉应当就是这样的人。”
刘邦点了点头,“这可真是天下之大,无奇不有啊。”
萧然说道:“最难得是,应奉不只是记性好,他还聪明,有计谋。”
当时蛮詹山的少数民族四千余人造反,地方县令都被他们抓了起来,征伐不下,朝廷下诏求才,经公卿朝议,四府推荐,应奉出任武陵郡守。
他结合当地实际,采取的是安抚政策,结果闹事的蛮詹人或降或散,战乱很快平息,地方安静以后,他又大兴学校,全面清除陋政,后因公事被免职。
后来武陵的蛮人再次作乱,将军冯绲认为应奉有威恩,蛮人只信服他,便上书请求让应奉与自己一同出征,朝廷任命应奉为从事中郎,赐钱十万。
当时朝廷下给应奉的诏书说:“蛮夷叛逆作难,积恶放恣。镬中之鱼,火炽汤尽,当悉焦烂,以刷国耻。朝廷以奉昔守南土,威名播远,故复式序重任。奉之废兴,期在于今。赐奉钱十万。”
应奉为冯绲设计了许多方略,军队大获全胜,战乱平息后,冯绲推荐应奉担任了司隶校尉。
这是汉代的高级军职,也是纠举不法官吏的督察官,后来成为京畿地区的高级督察官,他在任中不避豪权,纠奸罚罪,以严厉执法著名。
应奉在武陵兴学校时,废陋俗,举贤才,政治清明,风俗为之一变。
而之所以说他和党锢之祸有关系,也是应奉自己认为的。
当时后宫朋、党之争很厉害,邓皇后死,刘志想立田贵人为皇后,应奉认为田贵人出身低微,不宜超登后位,上书谏阻说:“臣闻周纳狄女,襄王出居于郑;汉立飞燕,成帝胤嗣泯绝。母后之重,兴废所因,宜思关雎之所远,五禁之所忌。”
刘志采纳应奉的建议,立窦氏为皇后,引发了后来的“党锢事件”,应奉认为责在自己,就以有病为由,辞去一切职务,回故乡项城隐居。
“不过我觉得,应奉可能是借着这个名头躲避灾祸,毕竟当时上书的也不止他一个,而且刘志也不可能听他的话。”
刘邦点了点头,“有道理。”
萧然坐累了,换了个姿势,说道:“咱们来说个有意思的人。”
刘邦也来了兴趣,“是谁?”
萧然说道:“这个人叫做皇甫规,出身将门世家,曾立下赫赫战功。”
永和六年的时候,西羌大肆侵扰三辅地区,又包围安定,谋犯长安,马贤率十万大军征剿,不克,皇甫规此时虽为布衣,见马贤战术错误,料其必败,于是上书说明情况。
不久,马贤果然中伏,在射姑山为羌军围歼,马贤及其二子均战死,郡守至此乃知皇甫规懂兵略,举荐任命为功曹,命其率八百士兵,与羌军交战,斩首数级,使羌军退却。
此后,皇甫规被举为上计掾。
后来,羌兵大集合,攻击烧掠陇西,朝廷以为祸患,皇甫规上疏朝廷,自己请求报效国家,说道:“臣曾经多次陈述关于对付西羌的措施,羌戎还没有动静,臣就料他会反叛,马贤刚刚出兵,臣就知道他一定要吃败仗。
偶然说中的这些话,倒处处有事实可作证,臣常想马贤等人拥兵四年没有获得成功,停师的用费要以百亿来计算,这些钱出于老百姓,落入了奸吏的荷包,所以老百姓群起为盗贼,青州、徐州闹饥荒,老弱流散。
原来,羌戎反叛,不在天下太平之时,都是因为边将没有抚慰治理好,应该平安无事的,却去侵暴他们,为了求得小小的好处,终于引来大害,为了证明打了胜仗,边将往往虚报斩首多少多少,打了败仗就瞒了不说。
士兵劳苦,一肚子怨气,被奸诈的官长困逼,进不得快战以取功名,退不得温饱以活命,饿死沟渠,暴尸四野,白白地看到王师出兵,不看见王师回来。”
刘邦赞同道:“这话说的没错!”
萧然说道:“随后皇甫规也提出建议,说让朝廷给他马贤、赵冲两营的兵力和安定、陇西两郡之地,率领坐食的兵士五千,这样他就可以打赢了。”
皇甫规说道:“土地山谷的形势,是臣所熟悉的;兵势巧便,臣已加以整顿。可以不烦用一颗方寸之印,发布文书,一尺之帛作为赏赐,高可以涤除忧患,下可以纳降。如果说臣年少官轻,不可以用,那些败兵之将,不是官爵不高,年龄不大。”
但是可惜,当时的刘保没听。
不过这也是在所难免的,当时的皇甫规可没有什么声望,总不能是个人举荐自己,刘保都任用不是。
后来刘保去世,梁冀在朝廷上专横跋扈,朝廷举贤良,皇甫规在应试对策中讽议时政,直言梁氏之是非,梁冀恨皇甫规讽刺他,于是在对策中以皇甫规为下第,任命他为郎中,于是皇甫规托干脆病免官回家。
当时的州郡官员秉承梁冀的旨意,几次都差点把他害死。
一直到梁冀被杀,一月之内,朝廷五次以礼征召皇甫规,他都不应。
当时在泰山郡一带,叔孙无忌揭竿而起,攻略郡县,中郎将宗资率军征讨,未能平定,于是朝廷以公车征皇甫规为泰山郡太守,这次皇甫规答应了。
皇甫规就任后,广设方略,很快就平定了叔孙无忌的起义.
第906章忠心之臣!
叛羌零吾等与先零羌别种侵扰掳掠关中,当时的护羌校尉段颎获罪被召。
先零诸种猖獗,接连覆没西北诸营坞。
皇甫规平常熟悉羌事,有志奋发效力,在战事兴起后上疏说:“臣自从委任以来,志虑愚钝,实赖兖州刺史牵颢清廉勇猛,中郎将宗资的信义,得以秉承节度,幸亏没有什么不好的名声.
狡猾的盗贼已经扑灭,太山贼大都平定了,又听说诸羌群起反叛...臣有顽固的病症,害怕犬马之身,一旦死去,无报效皇上的大恩,请任臣以散官,备单车一介之使,抚慰三辅,宣传国家的威信与恩泽,用所熟习的地形兵势,帮助诸军。
臣穷居孤立危困之中,静观郡将几十年了,自鸟鼠至于东岱都是因为郡守对诸羌不加绥靖抚慰,致使反叛,祸害的原因是相同的,若求勇猛之将,不如清明治平的政治,明习吴起、孙武兵法,不如郡守奉法,使他们不反。
以前诸羌反叛的事,记忆犹新,臣真为此而忧戚。所以越职上书,以尽臣区区爱国之意。”同年冬,羌人合兵,朝廷忧虑。
三公举荐皇甫规为中郎将,持节监关西兵,讨伐零吾、东羌等,将其击破,斩首八百级,先零诸种羌仰慕他的威信,相劝降者十余万。
三月,沈氐羌攻张掖、酒泉。皇甫规发骑兵征讨陇右之羌,这时,西羌阴占道路不通,恰值军中大疫流行,十分之三四的人都病死,皇甫规亲入将士庵庐探视,送药问疾,三军感悦,东羌于是再次乞降归顺,凉州道路再次畅通无阻。
刘邦感叹了一声,说道:“这才是忠臣啊!”
在受到陷害之后,选择隐居不仕,可等到朝廷到了危难之时,还是选择了回归朝廷,所言所行更是皆为了朝廷,这样的臣子可太少了啊。
萧然说道:“而且皇甫规还是一个很清正的人,不过还是那句话,这样的人,一般都....”
刘邦说道:“朕知道,都没有好的下场,对吧?”
萧然点了点头,“没错,皇甫规也同样遭到了诬陷。”
起初,安定太守孙俊对羌人贪赃受贿,属国都尉李翕、督军御史张禀多杀降羌,凉州刺史郭闳、汉阳太守赵熹均老弱不堪任职,但皆倚恃权贵,不遵法度。皇甫规到州后,悉数条陈其罪上奏,结果这些官吏或免或诛,廓清了地方吏治。
羌人听闻后,一致归降,沈氐羌的豪族滇昌、饥恬等率十余万口前来归附,边境得以安定。
皇甫规为将数年,持节率众立功,回督乡里,也没有施行私惠,相反,对于坏人坏事,还多有举发,又对宦官深恶痛绝,不与他们来往,于是朝廷内外都埋怨他,诬陷皇甫规收买群羌,使他们诈降。
说到这,萧然看向刘志,说道:“我是真不明白你到底为什么那么偏袒宦官,皇甫规不管是声名也好,功绩也好,都表明了他是一个忠臣,但是宦官说他收买羌人,让羌人诈降,你就信了?”
刘志撇过头,没说话。
刘邦冷哼一声,“不必理他,若不是....他早就该下去了。”
听到这,刘志心中一惊。
这是什么意思?下去?去哪?难不成还要杀了他吗?
刘邦压根没管刘志听到这话会怎么想,转而对萧然说道:“咱们继续说,这皇甫规可是叫这蠢才给罚了?”
萧然说道:“那倒没有,当时刘志接连下了好几道诏书责罚皇甫规,而皇甫规自然不会任凭别人污蔑自己,所以皇甫规也上书了。”
皇甫规申诉说:“延熹四年之秋,戎丑蠢动作乱,自西州到了泾阳,旧都恐惧惊骇,朝廷西顾,明诏不以我愚驽,令我紧急带军上道...勘问他们杀了多少,受降多少,节省费用,一亿以上,认为这是忠臣应尽的责任,不敢说有什么功劳。
并且认为任何以片言只字自述微功都是可耻的,但是与前辈的损将折兵相比,庶几可以免于罪悔了,之前臣...揭发他们的罪恶,执据加以死刑,这五个臣子,他们的支党到处都有,其余县令,下至小吏,所连及的,又有百余。
吏托报将的仇怨,儿子想复父亲的耻辱,车载礼物,怀粮步走,交结豪门,大肆毁谤,说臣私自报答诸羌,送他们钱财货物,如果臣以私财相送,臣家里担石的储蓄也没有,如果送的东西是公家的,那有文书簿籍可以查考。
使臣迷惑不解的,真正如诽谤臣的人所说,前代还把王嫱送给匈奴把细君公主嫁给乌孙,臣只费千万,怀柔叛羌。这是良臣的才略,兵家所贵,这有何罪,负了什么义,违背了什么理呢?
自永初以来,将出不少,复军五次,动用资财巨亿。而师还的日子,车载珍宝,封印完全,送入权门,于是名成功立,大加爵封,我回督本土,检举劾察诸郡,与亲戚朋友断绝往来,杀辱故旧,大家诽谤臣、暗害臣,这是理所当然的。
臣虽然陷于有罪,廉洁的事没有人知道,马上就要死去,可耻可痛实在太深了。”
刘志在此时突然出声道:“我,我没有处置他!”
萧然瞥了刘志一样,说道:“你那是没有处置他吗?那是他被人救出去了!”
凭借皇甫规的功劳,本应当封侯封爵,然而中常侍徐璜、左悺想向他索取钱财,多次打发宾客问皇甫规的立功情状时,他始终不予理睬,遂引起徐璜等人忿怒,他们又对皇甫规诬以赂降群羌之罪下狱。
其官属想要劝皇甫规先把钱给他们,但皇甫规誓死不听,后经诸位公卿和太学生张凤等三百余人上书救援,才得以被赦免归家。
萧然看向刘志,说道:“是你不处置他吗?呵呵!”
刘志张了张嘴,又没话说了。
萧然又同刘邦说道:“皇甫规至这之后,便不太想继续在朝廷上了。”.
第907章故意辞官!
后来皇甫规再次被征召,这个时候皇甫规虽然去了朝廷,但是,他上任没几个月,就找到了张奂,举荐张奂来代替自己。
皇甫规上疏说道:“我听说人无不变的风俗,政治有治有乱,兵没有所谓强兵弱兵,而将有能力强的,有能力差的。中郎将张奂,才气与谋略都兼有,应当正位元帅,以合众望。如果说我还可以担任军事,愿给我一个散官,作为张奂的助手。”
这次朝廷同意了他的请求。
皇甫规为人谨慎多谋,认为自己连在大位,想急流引退,不再仕宦,多次托病上书,都未获朝廷准许.
为了能顺利“辞职”,皇甫规甚至故意犯错,可惜被人识破了。
当时正赶上皇甫规的友人王旻的灵柩还乡,皇甫规穿着素服越界,到下亭迎丧,并且有意让宾客暗中告诉并州刺史胡芳,说皇甫规擅自远离军营,公然违反禁令,应该即刻检举。
但胡芳说:“威明想归第,离开仕途,所以激引我啊。我应当为朝廷爱才,哪能助他用计呢?”于是没有理会。
“噗!”刘邦没忍住,笑出了声。
萧然也以手抚额,有些无奈的说道:“皇甫规就是这么个性子,党锢之祸爆发之后,牵连了许多人,当时许多人为了躲避祸事,不但隐姓埋名,甚至改头换面。”
“但皇甫规不一样,皇甫规虽是名将,但平日声誉不高,他自认为是西州豪杰,觉得这党锢之祸,害的全是名声在外的正直之人,但是他却没有被牵连,这是什么意思,这岂不是说他不行么!这是看不起他啊!”
“于是皇甫规选择了自己‘送上门’。”
皇甫规自己上书说:“臣之前举荐前大司农张奂,这是攀附党人。而且臣以前在左校劳动改造时,太学生张凤等人上书为臣申诉,这是党人拉拢臣,臣应当论罪。”
萧然说道:“这自己给自己找罪的也是头一次见,不过说来也奇怪,按理来说当时那个情况,你就是只狗路过他们叫了两声,都得挨上两巴掌,但是皇甫规这都送上门了,朝廷也知道皇甫规做了什么,但是却没理他。”
刘邦摇了摇头,说道:“这问朕没有用,你得问他啊。”说着,刘邦指向了刘志。
刘志闭着眼睛,心说你们就当我死了吧。
见刘志装王八,萧然也懒得理他,而是继续说道:“后来发生日食现象,刘志让人举荐贤良正直的人,但是说实话,这根本就一点用都没有,不是没有正直忠良的人,那不全都被说是党人,在牢里待着呢么。”
“这还举荐个鬼啊,怎么,继续举荐别人来给那些人陷害吗?”
刘邦说道:“朕记得你说过,有人上书劝谏了,对吧?”
萧然点了点头,“对,当务之急是要将那些被冤枉的人放出来,是要处置宦官奸臣,举荐人有个鬼用啊,当时皇甫规也上书劝了,认为党锢之祸根本是无中生有,虐害善人,使许多无罪的人遭到祸害,但是奈何刘志当瞎子啊。”
皇甫规一生的最大功绩是招抚羌人,安定羌变,缓解东汉朝廷与羌人之间的矛盾,他生逢季节性乱世,素习羌事,反对对羌人一味镇压杀戮,而采用招抚政策。
他认为羌戎溃叛,不由承平,皆由边将失于绥御;对于羌变,若求猛将,不如抚以清平之政;明习兵书,不如郡守奉法,使之无反,他止书奏免了一批多杀降羌、不遵法度的官员。羌人由是感慕,前后相归降者逾二十万口。
这对汉羌之间的融洽十分有利,更使边疆地方得以安宁,他与张奂、段颎都声名显达,京师称他们为“凉州三明”因为皇甫规、张奂、段颎分别字威明、然明、纪明。
萧然苦笑着说道:“这个时候太多名人了,各种称呼真是让人记都记不过来。”
上一篇:误入皇后聊天群,娘娘求放过
下一篇:返回列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