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朱元璋:老四你咋穿咱的衣服 第903节
第892章才学和人品!
由此可见,一个人的学识和名气,同他的人品性格毫无关系。
萧然说道:“刘志时期的朝堂是真的混乱,梁冀死了之后,那五个帮助刘志的宦官又雄起了,就比如徐璜,他当时有个外号,叫做‘徐卧虎’,形容他像是老虎一样卧在朝堂上,由此可见此人当时有多骄纵。”
其实还不只是徐璜,可以说当时的宦官皆恃权骄纵,兄弟姻戚宰州临郡,宗族宾客虐害百姓。
徐璜的侄子徐宣为下邳令,专横暴虐。
起先是让已故汝南太守李暠之女去做妾,不成,待到了县里,便派官兵到李暠家,带走其女,玩弄后将她杀死,尸体埋在了寺内。
当时,下邳县隶属东海,黄浮为东海相,有人告发徐宣,黄浮便收徐宣家属,无论老少一律拷问。
掾史以下的人劝他不要这样做。黄浮便说:“徐宣作为国家的祸害,今天杀死,明日就是自己死了,也足以瞑目了”。当即斩杀徐宣,暴尸百姓,郡中震惊。
徐璜以此向皇帝诉说自己的怨恨,皇帝大怒,将黄浮断发,贬作右校。
刘邦突然出声问道:“当时的皇帝是刘志吗?”.
萧然点了点头,“没错,怎么了?”
刘邦摇了摇头,没说话。
萧然也不追问,而是继续说道:“后来校尉韩演弹劾左悺的罪恶,及其兄长太仆南乡侯左称,聚敛为奸,放纵宾客,侵犯吏民,左悺和左称畏罪自杀,韩演又禀奏具瑗兄长沛相具恭的罪恶,于是具瑗谢罪下狱。”
“这个时候单超和徐璜等三人都已经去世了,所以朝廷便将继承了他们封地的人一概降为乡侯,子弟被封的,一并夺其封地。”
当刘志给他们封侯的时候,就注定了要重蹈刘祜和刘保的覆辙。
朝廷的大权再一次被宦官所垄断,宦官以政府正式官员的身份出现,仗着跟刘志的咬臂之盟,他们的家族和亲友也纷纷出任地方政府首长。
这些新贵的出身跟宦官相同,行为也相同,几乎除了贪污和弄权外,什么都不知道,比外戚当权所表现的还要恶劣,这使本来专门抨击外戚的士大夫阶层受到更重大的伤害,他们愤怒地转回头来跟外戚联合,把目标指向宦官。
并且不像过去那样,仅只在皇帝面前告状而已。
士大夫外戚联合阵线,利用所能利用的政府权力,对宦官采取流血对抗,宦官自然予以同等强烈的反应,历史开始了第一次宦官时代,从延熹二年十三个宦官封侯,到宦官全体被杀,一共三十一年。
萧然话锋一转,说道:“不过也有一个宦官是例外,那就是曹腾,曹腾在宫廷里面供职三十多年,经历了四位皇帝,都未曾有过失,他所推荐的都是天下知名的人士,比如虞放、边韶等人,都是在后来有大贡献的人。”
曹腾为人胸怀宽广,当时的蜀郡太守托送计簿的官吏送礼物贿赂他,益州刺史种暠在斜谷附近查获了书信,就上书奏告蜀郡太守,并因此弹劾曹腾,请求将他交给廷尉问罪。
刘志他知道书信是由外头来的,所以没有怪罪曹腾。
而对于种暠的弹劾,曹腾并不计较,还时时称赞种暠是个能干的官吏,当时的人都因此赞美他,后来,种暠当了司徒,对别人说:“今天成为三公,都是曹常侍的恩德!”
甚至到后来,魏明帝追尊其高祖父曹腾为高皇帝,直到西晋代魏,这个称号都一直保存着。曹腾也成为曹魏王朝六个拥有帝号的人物之一。
在中国历史上,被正式授予正统王朝皇帝称号的宦官,仅此一人。
刘邦想了想,问道:“这可是三国魏晋时期的事情?”
萧然点了点头,“对,怎么,是我说的还不够明显吗?”
刘邦摇了摇头,“没,只不过是我好像有些印象,但是却又记得不是很清楚。”
说完,刘邦又换了个话题说道:“这些宦官的事情我是不想听了,这就好像歹竹出好笋一样,真正忠心正直的宦官太过稀少,还是说说朝中的大臣吧。”
萧然自然是无所谓的,“可以,那就说一说陈蕃吧,陈蕃为官清廉,当时,李膺任青州刺史,治政严猛,有威名,青州属城官吏听到消息的,都自己要求离去,只有陈蕃因为政绩清廉,独自留下。”
“而且陈蕃看人,并不看他们的名声,而是看他们做的事情。”
郡人周璆洁身自爱,前后郡守屡次招请,都不肯前往,只有陈蕃能够招他去,陈蕃称他的字,而不叫他的名,非常尊敬他,甚至特别为他安一张床,周璆走了,就把床悬起来。
百姓赵宣葬亲却不闭墓道,自己住在里面,服丧二十多年,乡邑都称他的孝行,州郡几次礼请他,郡里把他推荐给陈蕃,陈蕃问到他的妻女,知道赵宣的五个子女,都是居丧期间生的。
陈蕃于是大怒说:“圣人制礼,有品行道德的人,都得遵守;不肖的人,也应努力做到。而祭祀不须次数太多,太多了,反而不敬。你现在睡在墓中,在墓中养儿育女,欺世盗名,迷惑群众,污辱鬼神,岂有此理!”于是办了他的罪。
不得不说,还挺大快人心的,这种当面一套背后一套的人向来是最令人厌恶的。
梁冀大权在握的时候,曾派人送信给陈蕃,请陈蕃办私事,送信的人无法见到陈蕃,于是假托他事请见陈蕃,陈蕃发怒,将其打死,因而获罪,被降为修武县令。
当时零陵、桂阳山贼造反为害,公卿商议要遣军队剿平,刘志又诏令州郡,权宜推选孝廉、茂才。
刘邦皱起眉头,“这个时候选举人才又有何用!朝廷上多是尸位素餐之人,那么举荐来的人自然也是这样的人。”
何况这种举荐之法,实在是太容易钻空子了,那些被举荐的人,可不一定都是有真才实干的人,更多的还是那些用贿赂得来的.
第893章断人财路!
萧然说道:“可不就是么,所以陈蕃才上书劝谏啊。”
陈蕃上疏辨驳说:“以前高祖创立大业,海内人民如释重负,官吏抚养百姓,如同自己的儿子一样,现在二郡的老百姓,都是陛下的孩子,导致孩子们为害的原因,难道不是当地官吏贪污暴虐造成的吗?
应该严厉责成三府,暗暗考核刺史太守县令长,发现那些为政乖乱,残害百姓的人,立即向朝廷揭发,另选清正贤明、廉洁奉公,能够宣扬法令,爱护百姓的人去代替他们,这样可以不必烦劳大军,盗贼自然会平息啊!
另外,三署的郎官两千多人,属官超过规定限额还未加任用,只应选择好的授予官职,那些昏庸不法的应挑出来不要他们。这样,哪里还要您下诏权宜推举人才,因而助长请托的风气呢?”
陈蕃这番话说的肯定是没错,但是他这番话却得罪了当时刘志身边的近臣。
俗话说,断人财路犹如杀人父母,你一句话揭露了官场的黑暗,让别人怎么混啊。
所以陈蕃又被外放了。
陈蕃性情严肃方正,不接待宾客,士民也敬畏他的清高。征召他任尚书令时,送行的人都不敢走出外城门。
萧然说道:“陈蕃的官路其实挺坎坷的。”
白马县令李云上疏直言劝谏,刘志大为震怒,李云应被处死,陈蕃上书救李云,因而获罪被罢免回家.
毕竟当时朝堂上忠义正直的人还是少,其实也不是没有,只不过刘志这个皇帝当的,他没到昏庸的地步,但他有的时候是真的糊涂,或者说,他沉迷于权势。
“不过刘志和昏君的区别就在于,刘志能听进去话,只要你不是指着鼻子骂他,那他就能听进去,换句话说,他就是没有那么宽大的胸襟,但好在不是傻子。”萧然说道。
当时,封爵赏赐超过制度,皇宫内的宠臣外戚,权势很盛。
陈蕃于是上疏劝谏说:“内侍们通过不正当的途径得到封邑,左右的宠臣无功受赏,授予官职不考虑实际能力,裂土分封未考核实际功勋,以至一家之内,封侯的有好几人,所以日月失度,阴阳错乱,稼禾不熟,民财不丰。
臣知道封事已经进行,说了也无济于事,但衷心希望皇上到此为止。”
同时对税收等国家财政状况也劝了两句:“近年征税,百姓十分之五六受到伤害,导致万人饥寒,生活困难。然而宫女数千,吃肉穿绮、油脂粉黛等各种开支不可统计。
俗语说:‘盗不过五女门’,是因为女儿多使家里贫穷。现在后庭宫女,难道不会拖累国家吗?所以倾宫的宫女出嫁了,天下的风气也转变了。楚女在西宫发愁生怨,把她们收在一起,而不亲近,一定要生忧愁之感,招致并隔水旱之困。”
还有关于官员爵位等,陈蕃也说道:“监狱是用来禁止违法乱纪的,官吏要称职治理。如果执法不公平,做官的不得人,国家的政治就要遭到损害。使天下的人都说监狱是由于民怨而兴起的,爵位是因为行贿才得到的。
不又臭又脏,哪里飞来苍蝇呢?您应采访得失,择忠从善,下诏把选举人才这类事交给尚书、三公办理,使奖赏处罚,各有主管,这难道不是值得庆幸的吗?”
萧然说道:“对于陈蕃的这些劝谏,其实刘志还是听从了不少的,就连宫中的宫女也放出不少人,而且将本来要给出去的爵位也都降等了。”
刘邦点了点头,“看来刘志这人自大又轻狂,逆耳忠言他听不进去,但是好在言辞恳切他倒是也能听一听。”
萧然说道:“没错,所以才说,他还没到昏君的那种地步。”
昏君刘邦也不是没见过,那才真的是让他气的心肝脾肺肾都疼的要命。
萧然瞄了刘邦一眼,说道:“心肝脾肺肾都疼?你心肝脾肺疼,我能理解是气的,但是你肾疼...莫非是肾不好?也是,你这年龄也不小了,可不要讳疾忌医啊,要不要我给你推荐几个医生或者医院啊?嘿嘿嘿。”
萧然的笑声充满了奸诈。
这要是换了李世民和朱元璋早就动手了,但是刘邦这人不一样啊!他可没有那么好面子。
他看了萧然一样,面上不动声色,说道:“给我推荐医生,这推荐之人你是如何知道的,莫非你也曾去看过不成?”
萧然瞪大了眼睛,“呸!我年纪轻轻的,怎么可能有这方面的问题。”
刘邦最近在现代也知道了不少事,于是便说道:“那可不一定,我听说这种病症不只是同年龄有关系,相反,正是因为你年轻气盛,容易把持不住,所以才更容易生病。”
萧然连忙反驳:“我可没有!我洁身自好!”
刘邦斜着眼睛看他,眼中写满了“我不信”。
萧然知道,再继续进行这个话题,吃亏的肯定是他,毕竟他没有刘邦的脸皮那么厚。
于是萧然连忙扯开话题说到:“咱们继续说陈蕃,陈蕃做的事可多了。”
看着十分窘迫的萧然,刘邦心情大好的放过了他。
“他都做了什么事啊?”刘邦问道。
萧然说道:“就说这劝谏吧,陈蕃就不止一次的劝谏了。”
刘志这个人,喜好乐器,也喜欢玩,比如打猎。
有一次,刘志驾临广成苑围猎,陈蕃上疏劝谏说:“臣听说帝王到苑囿狩猎,只在仲秋祭祀天地的时候。顺应时节,操练武备射杀禽兽,有助祭祀,用来推崇孝敬之情。如果违反这些,就算是放纵无度了...天下太平的时候,还要有节制,何况现在有‘三空’的困厄呢。
田野空,朝廷空,仓库空,这就所谓‘三空’。加上用兵不止,四方百姓流离失散,这正是您伤心憔悴,夜不能入睡的时候,怎么能耀武扬威,醉心于车马驰骋的场面呢。”
刘邦点了点头,赞同道:“这陈蕃说的有理。”.
第894章贪图享乐!
萧然说道:“而且还有一点原因,刘志他选择狩猎的时间也不对啊,当时秋耕的时候。”.
所以陈蕃又上奏道:“初秋多雨,是百姓开始播种的时机,反而要他们驱禽赶兽,从事开辟道路的劳役,这不是贤明圣君体恤百姓的心啊。
齐景公想去琅邪观海,晏子对齐景公叙述了百姓不爱听旌旗舆马的声音,摇头皱眉的情况,景公因此不去了,周穆王想周行天下,任心所为,到处都有他的车辙马迹,祭公谋父为他读《祈招》之诗,用以阻止他的这种思想。真正痛恶游乐的害人啊!”
不过可惜陈蕃此番劝谏,刘志并没有听从。
对于大事上,刘志听从的事情较多,但是对于他自己的享乐,可能刘志觉得这是自己身为皇帝的权利,所以不愿意听从。
而陈蕃则是又被罢官了,当然,不是因为他劝谏,而是因为他正直。
总所周知,权贵总是有特权的,但是这个一套在陈蕃这里行不通。
自从陈蕃任光禄勋后,便同五官中郎将黄琬共同掌管官吏的选举,不偏袒权贵,因而被豪门子弟诬陷控告,获罪罢官回家。
不过没过多长时间,他就又被征召为尚书仆射。
刘邦幽幽说道:“这陈蕃还是有才能。”
萧然点了点头,陈蕃多次被罢官,但是几乎都没过多久就再次被任用,这就说明刘志也知道这人有本事。
而且在后来,杨秉明哲保身,选择了退出朝堂,于是刘志便让陈蕃代理。
但是陈蕃不愿意,他觉得自己“不过误,不遗失,循用旧典文章,臣不如太常胡广;辨别日、月、金、木、水、火、土七政,解说五典,臣不如议郎王畅;聪明豁达,文武全才,臣不如弛刑徒李膺。”
不过刘志没同意,想来当时朝堂上也确实是没有几个能重用的人了。
萧然说道:“陈蕃是一个很正直的人,因为他劝谏的缘故,所以多次被贬官、罢官,但是偏偏刘志还要用他,但是又用他,又不听陈蕃的劝谏,要说陈蕃说的有错或者同他的想法不同,那不听也就不听了。”
“但是刘志这人,他不听的原因,是因为觉得陈蕃说的话太直白,他觉得丢脸,所以不听。”
中常侍苏康、管霸等人再次被起用时,排挤诬陷忠良大臣,彼此阿谀勾结。
上一篇:误入皇后聊天群,娘娘求放过
下一篇:返回列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