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朱元璋:老四你咋穿咱的衣服 第891节
萧然说道:“其实也可能是随着年龄的增长,所以刘保对于一些事情选择了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不想过多的追究了。”
刘邦冷哼一声,“他是不追究了,那些被梁冀欺压的人可同意?!”
萧然摇了摇头,说道:“刘保就是这样的一个人,不过好在比刘祜强不少,不是吗?”
提到刘祜,刘邦突然就没有那么生气了。
就像是萧然说的那样,虽然刘保的手腕太软了,让人生气,但是好在他不糊涂,没有像刘祜一样,直接不管朝政,让乳母随意弄权。
刘祜和刘保,两人明明都是有乳母的,而且乳母都算是对他们个人来讲有功,偏偏在遇见了事情之后,二人的处理方法却不一样。
这样一对比,刘邦心中的怒火就更少了.
第866章刘邦向来心宽!
萧然贱兮兮的笑了两声,说道:“怎么样,是不是就没有那么生气了?”
刘邦无奈的摇了摇头,“倒是让你说对了,确实没有那么生气了。”
萧然“嘿嘿”一笑,“所以说啊,凡事就怕对比,好在我这是先带你去见的刘祜,不然要是先带你去见刘保,这二人的情况那么相像,但是做出来的事情却截然不同,你还不得气死啊。”.
刘邦说道:“那倒不至于,我虽然生气,但是向来心宽,起过了也就罢了。”
萧然想到刘邦的所作所为,怎么说呢,好像也没说错。
看着萧然的表情,刘邦总觉得他在想什么不好的东西,于是便问道:“你这个表情是在想什么东西?”
萧然打着哈哈说道:“没什么,没什么,咱们继续来说当时的朝堂。”
见萧然不说,刘邦也不逼问,反正问了也没有用,顶多能听到一堆假话。
“好,那就说说朝堂,刘保那个性子,恐怕还是要有人在他耳边时常叮嘱他才行。”
萧然说道:“那就得看看李固了,这人可是三朝太尉,从刘保这开始,一直到后来两个皇帝。”
刘邦来了兴趣,“那你想给我说说,李固这人如何?”
萧然说道:“李固是个奇人,奇在哪呢?这人相貌奇特,头骨突出像鼎足,向上入发际隐起,脚板上有龟文。”
刘邦打断道:“等会,这个李固我怎么觉得有点耳熟啊?”
萧然点了点头,“正常,因为之前在邓绥那里提到过,李固因为当时连年灾害,所以觉得是邓绥当政导致的,想让邓绥归还朝政。”
刘邦了然,对于这件事情他倒是没有觉得有什么,毕竟其实当时一直都是这样的,一旦发生天灾,那肯定是因为皇帝的不作为。
所以他们将天灾怪在邓绥身上,确实是不合理的,但是也不能说他们有错,有错的是那些借着这个名义想要逼死邓绥好获得从龙之功的人。
萧然连忙摇头说道:“不不不,这两个不是一个人。”
刘邦疑惑,“不是一个人?”
萧然点了点头,“对啊,当时这个李固才十三岁,怎么可能出现在朝堂上。”
刘邦了然的点了点头,重名倒也正常。
见刘邦没有说什么,萧然便说道:“那我继续说了?”
刘邦点点头,“那你继续说吧,我倒是想要知道,他还有什么奇特的地方。”
萧然说道:“除了长相奇特之外,李固的行事作风其实也挺奇特的。”
李固是司徒李郃的儿子,李郃通晓五经,擅长于《河洛》风星。
这《河洛》,指的就是“河图”、“洛书”,阴阳五行术数之源。
放到现在就是玄学。
当年刘肇继位之后,分派使者,都穿便服单独行动,各人到州县,观采风谣。
使者两人当到益部,投到李郃候舍。
这时正是夏天晚上在外乘凉,李郃便仰观天上,问道:“你们两位从京师出发时,知道朝廷派了两位使者吗?”两人默不作声,惊讶地互相对看一下答道:“没有听说过。”并问:“你怎么知道的?”
李郃指着星星告诉他们:“有二使星向益州分野,所以知道。”
而李固受了他父亲的影响,行事作风也多有不同。
李固年少时好学,常改变姓名,不远千里步行寻师,他研习五经共十多年,博览古今书籍,通晓风角、星算、河图及谶纬之术。
刘邦一笑,说道:“这点他倒是和他爹一样。”
萧然说道:“好歹两人是父子,当然一样了,而且两人都在太学学习,不过李固每次到太学,偷偷到公府看望父母,不想让一同学习的诸生知道自己是李郃的儿子,当时李固好学好友,名震一时,曾多次被推荐于朝,但未能接受。”
四方有志之士大多都羡慕他的风采而来向他学习,京师人都赞叹说:“这又是第二个李公了。”
刘邦突然问道:“你是指他不接受别人的推荐?”
萧然点了点头,“没错,当时司隶校尉、益州刺史都命令汉中太守推举李固为孝廉,司空也征辟他为掾属,他都不去就职。”
刘邦突然笑着说道:“有个性!”
萧然说道:“不然怎么说他是奇人呢,而且就当时他爹的那个地位,他要是真的想要当官,也不用别人推荐了,后来他之所以入朝为官,还是因为当时京师洛阳宣德亭发生地裂,长八十五丈。”
“刘保于是召集三公九卿荐举的淳真朴实之士,其中就有李固,刘保让他们对策,并特别向他们询问当代的弊病和应该如何为政,李固在对答中弹劾受宠的乳母以及宦官,刘保看了众人的对策,以李固为第一名。”
“并且立即命乳母宋娥搬出皇宫,回到她自己的私舍,然后立李固为议郎。”
刘邦说道:“不过李固如此,也算是得罪了那乳母和那些宦官吧?”
萧然点头,“那是当然的,为此他们还报复过李固。”
乳母宋娥和宦官都非常痛恨李固,于是伪造匿名黑信,罗织罪状诬谄李固。
刘保下令查办李固,诏书没有经过尚书台而直接下达,大司农黄尚等请求执金吾梁商营救,尚书仆射黄琼也进行挽救,重新辩明事实真相。
过了很久,李固才被释放,调离朝廷担任广汉郡雒县令,李固到了白水关,解下印绶,回到家乡汉中,关起门来不与人交往。
萧然一笑,说道:“怎么样,有个性吧?你让人家针砭时弊,人家说完了之后,你同意了,结果人家因此被陷害的时候,你连查都不查就要治罪,甚至后来那么多人说好话,你还拖了那么久的时间才放人。”
“而且放了人,还要把人给贬了,这谁能服气啊,而李固有个性的地方就在于,他不是直接请辞,而是等出了关之后,直接把印绶一扔,人就走了,看看,这人才叫洒脱。”
刘邦问道:“那他如此行事,就不怕刘保怪罪他吗?”.
第867章没有留住人才!
萧然一脸“你不懂”的样子看向刘邦,说道:“不说别的,就说李固他爹李郃,李郃在刘肇时期的时候,就多次针砭时弊劝谏,后来因为一些事情被免官了,但是,在刘保登基的时候,因为李郃有拥戴的功劳,所以位居司马。”
“可以说李固自己是有背景的,而且当时李郃的年龄也不小了,李固做的事虽然不应当,但是也不是什么大事,难道刘保能为了这么件事而不顾李郃去惩处李固吗?更别说刘保他自己恐怕都心虚着呢。”
毕竟不管怎么说,当初李固辩论,是刘保自己让的,而且李固弹劾刘娥等人,最后定下决定的也是刘保。
结果李固被污蔑,他刘保不但查都不查,甚至在有人让他查的时候,他还拖了那么久才还了李固一个清白,结果好不容易李固出来了,他不但没有安慰人家,还把人家给贬了,这是什么意思?.
这不就是为了给刘娥他们看,他刘保没有忘了之前的情分么。
但这就是在委屈李固,所以李固不干了,他哪好意思去追究李固的责任。
萧然突然话锋一转,说道:“不过李固的名声还是响亮,所以才过了不到两年,梁商当上了大将军之后,就延聘李固为自己的从事中郎。”
刘保没有留住人才,但是总有人慧眼识珠。
当时梁商以皇后父亲的身份辅政,但为人柔弱温和,仅能自守,但不能整饬法纪。
李固想让他先整治风化,退辞高满之位,于是向梁商上书说:“数年以来,灾变怪异不断出现。孔子说:‘聪明的人见到灾变,考虑它形成的原因;愚蠢的人见到怪异,却假装没有看见。’
天道不论亲疏,所以可敬可畏。如果能够整顿朝廷纲纪,推行正道,选立忠良,则您就能继伯成之后,建立崇高的功业,成全不朽的荣誉,那些沉湎于荣华富贵,追求高位的一般外戚,怎能与你同日而语?”
但可惜梁商没有听从。
太尉王龚痛恨宦官专权,上书极力陈述他们的罪状,黄门常侍们指使门客,向朝廷诬告王龚有罪,刘保就命王龚及早亲自讲明真实情况,李固向梁商上书请求他出面营救,这次梁商立即向刘保进言,事情才告平息。
萧然嗤笑一声,说道:“这还真是双标啊。”
都是弹劾宦官,结果李固就被不由分说的要被处置,而到了王龚这里,却是让人家尽早讲明实情,明摆着就是给王龚一个辩解的机会,这明晃晃的差别对待!
看着萧然义愤填膺的样子,刘邦笑着说道:“这样,到时候你是骂他一顿还是打他一顿出出气,我绝对不阻拦。”
萧然摆了摆手说道:“打他一顿倒是不至于,但是骂他一顿还是可以的,而且你别跟我说,你不想骂他。”
刘邦顿时就沉默了,过了半天才转移话题道:“咱们继续说李固。”
萧然白了刘邦一眼,但还是继续说道:“那就说李固,在永和三年的时候,侍御史贾昌和州郡官府合力讨伐叛乱的日南郡象林县蛮族首领区怜,但没有取胜,反而受到区怜的围攻,过了一年多,援兵和粮草都无法接济。”
“这个时候,刘保又召集朝廷百官以及四府,也就是大将军、太尉、司徒、司空这四府的掾属询问对策,众人都主张派遣大将,征发荆、扬、兖、豫等四州的四万军队前往交趾增援,但李固却提出了反对意见。”
李固认为,如果荆州和扬州太平无事,便可以征发二州的士兵。
可现在二州的盗贼,犹如磐石一样结合在一起,不肯离散,武陵郡和南郡的蛮族反叛,还没有安定,而长沙郡和桂阳郡的士兵,已被征发多次,如果再次征发,骚扰百姓,必然发生新的变乱。
再者,兖州和豫州的人民,突然被征入伍,远征万里之外,没有归期,而诏书逼迫和催促急如星火,必然导致叛乱和逃亡。
而且南方州郡,水土潮湿,气候炎热,再加上瘴气,以致死亡的人必占十分之四五,况且还要长途跋涉,行军万里,士卒疲劳不堪,等军队到达岭南,士卒已经没有战斗能力。
按照当时规定的正常速度,每天行军三十里,而离日南郡有九千余里,需要行军三百天才可到达,按每人每天口粮五升计算,需要用米六十万斛,还不包括将领、军吏的口粮和驴、马的饲料,仅士兵自己携带,费用就如此巨大。
军队战斗的地方,死亡的人一定很多,即然抵御不了敌人的进攻,就将再次征调援兵,这就犹如挖割心腹去补四肢,九真和日南,两郡相隔仅一千里,征发当地的吏民,尚且不堪忍受,更何况征发四州的士兵,让他们忍受万里远征的痛苦?
李固的话可以说是有理有据,同时他还拿了张乔举例。
张乔这个人,他曾经在其他将领讨伐羌人不利的时候,临危受命,仅仅一个月就平定了叛乱,而且,他也不是什么名将,他当时也不过是一个刺史罢了。
反而是最开始讨伐失败的尹就,是朝廷的中郎将。
这两相比较,李固认为由朝廷派遣大将没有益处,州郡地方官吏足以胜任。
他建议应重新选派即勇而有谋、仁惠之余又胜任将帅的人任州刺史和郡太守,驻守在交趾郡,并暂时放弃难守的日南郡,把官民迁徙到交趾郡,等平乱之后,再命返回。
同时可以招募和收买蛮夷,让他们互相攻杀,如果有能够离间敌人内部、斩杀蛮夷首领的,朝廷许以封侯,赐以食邑,最后推荐祝良和张乔前往平乱。
四府完全同意李固的意见,刘保就地任命祝良为九真太守、张乔为交趾刺史,二人果然平定了叛乱,五岭以外地区恢复和平。
萧然说道:“而且李固不仅是他能推荐别人,他自己也是非常有能力的,尤其是在把握人心的这一块。”.
第868章大汉的太后掌权!
当时荆州盗贼兴起,长年不得平定,朝廷便任命李固为荆州刺史。
李固到职后,派官吏慰劳访问境内,赦免寇盗以前的罪恶,与他们从头开始,还收编了叛贼头目夏密的党徒六百多人,让他们回去自相招集,开示威法,仅仅半年时间,所有盗贼全部投降,州内从此太平无事。
随后,李固又上奏南阳太守高赐等人贪赃的秽行,高赐等怕受处分,于是共同用重金贿赂当时的大将军梁冀,梁冀替他们千里移送檄文,可是李固抓得更紧。
梁冀便令调李固任太山太守,这时太山盗贼屯聚多年,郡兵常有千人,追讨不能制伏。
上一篇:误入皇后聊天群,娘娘求放过
下一篇:返回列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