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朱元璋:老四你咋穿咱的衣服 第762节
萧然说道:“这不就结了,所以说啊,也没有必要生气,反正他们已经被贬的被贬,该死的也死了,结党营私肯定是避免不了的,只不过不能让他们残害同僚。”
李世民点了点头,随后说道:“你继续说吧。”
萧然点点头,继续说道:“令狐楚有一个儿子,叫令狐绹,他和李商隐早就认识了,算是半个同窗,两人还曾经一起游学过,不过李商隐考取进士的经历比较坎坷。”
李商隐多次考取进士都不中,他初次应举的年份难以考证,有人相信甚至在10年之前,李商隐就开始了他漫长而艰苦的应举之路。
与大多数缺乏权势背景的考生一样,李商隐并不指望一举成功。他流传下来的诗文中没有提及当时的情形,这多少说明他对于初试的失败不是非常在意。
不过这总是失败,是个人都会崩溃,甚至开始自我怀疑,但是李商隐不是。
俗话说,不要总在自己身上找原因。
李商隐就觉得,他应举失败肯定不是他自己学识不足,毕竟曾经与他一起游学的令狐绹就考中了进士。
令狐绹的学识如何大家心里肯定是有数的,他的学识肯定是比不上李商隐的,他能考中进士,是由于他父亲令狐楚的影响力。
而这种权贵们互相提携,大量录取上流社会关系网中的考生,在唐代科举中是很普遍的现象。
许多缺乏靠山的考生都会在考试之前就去刻意结交关系,或者想出种种办法引起考官及名流的注意。
李世民冷哼一声,说道:“这样一来,学子十年寒窗,岂不是成了笑话!”
李炎的脸色也很不好看,“长此以往,朝堂上的官员,岂不都是一些毫无作为的蛀虫!”
萧然连忙反驳道:“也不能这么说,那世家大族总不能全是废物吧,就他们的师资力量,总能培养出来几个有点学识的不是。”
李世民叹息一声,“可这样一来,对于那些寒门子弟是何其不公啊。”
萧然说道:“确实是不公平,所以刚才说的关于科举的考试制度,不就是在解决这个问题么。”
本来李炎听了萧然说那些权贵之间相互勾结,录取也要看门第和人脉关系的事情,确实是心烦意乱。
不过此时听萧然提起科举制度,李炎就像是在大夏天吃了冰块一样舒爽。
这可真不错,正在为了发现的问题生气,突然发现已经有解决的办法了。
于是李炎的心情瞬间好了不少,说道:“国师大人说的有理啊!”.
第629章李商隐碰壁了!
李世民突然问到:“按照你的说法,他和令狐绹结识,又得到了令狐楚的青眼,令狐楚死后他也不应当落寞下来才是,不是还有令狐绹吗?”
令狐绹也并不是什么籍籍无名的人,要是他想拉李商隐一把,还不容易吗?
不说是荣华富贵,起码也不会连个进士都被人暗箱操作给刷下去啊。
萧然说道:“问题就在于,令狐绹压根就没有想要帮李商隐的想法啊。”
在令狐楚去世后多年的某个重阳节,李商隐拜访令狐绹,恰好令狐绹不在家.
在此之前,李商隐已曾经多次向身居高位的令狐绹陈诉旧情,希望得到提携,都遭到对方的冷遇。
感慨之余,就题了一首诗在令狐绹家的厅里:“曾共山翁把酒时,霜天白菊绕阶墀。十年泉下无消息,九日樽前有所思。不学汉臣栽苜蓿,空教楚客咏江蓠。郎君官贵施行马,东阁无因再得窥。”
委婉地讽刺令狐绹忘记旧日的友情。
令狐绹回来看到这首诗,既惭愧又惆怅,于是令人将这间厅锁起来,终生不开。
不过后来又有人说,这首诗使令狐绹恼羞成怒,很想铲除题诗的墙壁,但由于这首诗里有出现了他父亲的名字“楚”,按照当时的习俗,他无法毁掉诗作,就只好锁上门不看,也因此更加嫉恨李商隐。
李炎说道:“这确实是不顾念旧情,但是倒也勉强说得过去。”
毕竟你不能等着别人帮你啊,帮你是情分,不帮你是本分。
虽说如此发达了就忘了兄弟的这种做法让人心里不舒服,但是你要硬是较真的话,倒也挑不出来什么错处,顶多骂对方一句冷血冷情。
萧然开口说道:“这也就是李商隐,还写了首诗,换了我可能就要骂街了。”
李世民看向萧然,嗤笑一声,说道:“那确实,你就算是想写诗,也得写的出来啊。”
听了这话,李炎有些好奇的问道:“怎么,国师大人竟然不会写诗吗?”
萧然立刻挺直了腰板,“开玩笑,我是谁啊,我怎么可能不会写诗呢。”
李世民挑了挑眉,“怎么,天上飘雪花,这雪花真白,落地上就化,还要生华发。你是说这样的诗吗?”
李炎一个没忍住,笑出了声。
萧然拉着脸看向李世民,“就不能不提我的黑历史吗?”
这不就是他心血来潮,想自己写首诗么。
虽然说,这诗的用词直白了点,但是好歹最后一句也还可以不是。
萧然本来自我感觉良好,可此时李世民这么一说,再加上李炎在一旁偷笑,他竟然觉得有点丢脸。
面对丢脸,最好的解决办法就是,不解决,直接当自己失聪了,多好。
于是萧然便直接说道:“李商隐啊,真是太惨了,太惨了啊。”
他这话一出口,李世民和李炎自然就知道他是在转移话题了。
不过他们两个一个算是萧然的长辈,一个是皇帝,打趣两句也就罢了,倒也不是非要一直提这件事情。
李炎还十分耐心的应和道:“怎么个惨法?”
萧然故作感概的说道:“本来他好不容易考中了进士,结果又被除名,过了两年之后,他再去考了一次,这次倒是过了,得到了秘书省校书郎的职位,不过好景不长,不久,被调任弘农县尉。”
虽然县尉与校书郎的品级差不多,但远离权力的中心,显然会使以后发展受到影响,并且,李商隐在弘农任职期间很不顺利,因为替死囚减刑而受到上司陕虢观察使孙简的责难。
因而李商隐感到非常屈辱,难以忍受,最终以请长假的方式辞职,凑巧的是,在此前后孙简正好被调走,接任的姚合设法缓和了紧张的局面,在他的劝慰下,李商隐勉强留了下来。
但他此刻显然已经没有心情继续工作,最终在一年之后辞职。
这件事情也不能说是孙简的错,可是李商隐好歹也是个县尉,给自己职权范围之内的囚犯进行减刑,这是他可以有的权利,并没有什么超过的地方。
偏偏孙简是李商隐的上司,他借着这个机会来责难李商隐,也没有什么不对劲的地方。
所以李商隐才会郁闷不已。
认为自己屈居人下,谁都能上来踩一脚,可偏生他还有着文人风骨,不肯因此折腰,于是便干脆请辞。
李炎沉默了一会后说道:“按照国师大人说的话,此人确实有些时运不济。”
在他眼看着要入朝为官的时候,令狐楚死了,被卷入党争,暗箱操作把他官职给弄没了。
好不容易入仕了,得了个官职,结果被外放了,还摊上了这么一个上司,萧然都怀疑他是不是水逆。
此时听李炎这么说,萧然竖起一根手指,左右摆动,说道:“还不止如此呢,他虽然辞职了,但是按照历史进程,他在明年,也就是会昌二年,以书判拔萃复入秘书省为正字。”
“可就像你说的,李商隐真的是时运不济,好不容易有了个官职,没多久他母亲就去世了,他只能回去守孝去了。”
说到这,萧然突然看向李炎,说道:“我是不是没和你说你是什么时候死的?”
李炎愣了一下,随后反应过来,摇了摇头,“确实没有.....”
讲实话,这突然听见有人要说自己什么会死,李炎的心中还有一点奇妙的感觉。
萧然说道:“这你可要谢谢我们了,要不是我们的话,按照你吃那个仙丹的速度,你只活到了会昌六年。”
李炎惊讶道:“会昌六年?”
那岂不是说明他这个皇帝只当了六年?
这么一想,李炎整个人都不好了,他现在突然后悔,他为什么要让赵归真回去,他就应该直接把赵归真砍了!
可惜他话都说出口了,也不能现在反悔啊。
不过他可是皇帝,赵归真又重新被流放,在流放途中,死个人可是再正常不过的了。
看着李炎阴沉沉的表情,萧然说道:“不过现在你不是还没事么。”.
第630章倒霉的李商隐!
虽然李炎并没有被萧然的话安慰到,但还是缓和了脸色,说道:“真是多谢国师大人和太宗皇帝陛下。”
李世民摆了摆手,“无妨。”
随后又看向萧然,说道:“怎么突然提起来他的死期了?”
李炎嘴角一抽,什么叫做提起来他的死期啊,这话这么一说,他总感觉自己命不久矣的样子。
但是说话的是他的老祖宗,太宗皇帝,李炎一声都不敢出。
萧然则是笑着说道:“这不是因为要说李商隐要多倒霉么。”.
要说李商隐,那是真的倒大霉。
本来因为他娶了王茂元的女儿为妻子,就被牛党的骂了一通,还因此被暗箱操作了。
不过王茂元可是李党的人,和李德裕是一伙的,本来李商隐在会昌二年的时候重新到了朝堂之上,这个时候李德裕也正是被李炎看重的时候。
就说李商隐身为李党的一员,此时正是升官发财的时候,偏偏他母亲正好去世,他得回去守孝三年。
可等他这三年结束之后,李炎去世了,李忱又十分讨厌李德裕,于是李德裕被贬,他这更加复出无望了。
不管是令狐楚还是李德裕,但凡他这机遇他能抓到一个,他都不止于如此。
偏偏这又都是不可抗力因素导致的。
一个是因为令狐楚自己死了,一个是因为他母亲和李炎死了,可能真的就像是李炎说的那样,时运不济吧。
听萧然说完,李世民都在心里为李商隐抹了一把辛酸泪,思来想去也只能说道:“莫非是他上辈子欠了什么债?”
萧然看了李世民一眼,说道:“你还相信这个啊。”
李世民没有说话,他不信,但是他找不出来还有什么更合理的解释。
李炎叹息一声,说道:“这人....确实有些悲惨。”
萧然再次摇了摇手指。
李炎有些惊讶的说道:“还没完?”
萧然点点头,“还有呢,会昌三年的时候,他岳父王茂元又去世了,虽然王茂元生前没有利用自己的影响力帮助李商隐的升迁,但他的去世,无疑使李商隐的处境更加困难。”
李世民突然说到:“他母亲是会昌二年去世的,哪怕守孝三年,也不过会昌五年而已啊?”
萧然打了个响指,“李二叔,你发现了盲点,确实,在会昌五年的时候,他守完孝再次入京,仍为秘省正字,可是这一次他的职位比之前还要低,不过即便如此,李商隐毕竟又有了一个新的发展起点。”
在唐代,大家普遍认为在京城里的任职会比外派的官员有更多的机会升迁,而李商隐所在的秘书省,又比较容易受到高层的关注。
对李商隐而言,另一个好消息是,宰相李德裕获得了武宗充分的信任,这位精干的政治家几乎被授予全权处理朝政。
上一篇:误入皇后聊天群,娘娘求放过
下一篇:返回列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