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朱元璋:老四你咋穿咱的衣服 第761节
于是李世民只是说道:“对于李珏的安排,你倒是可以再考虑一下,此人确实是个能人。”
听李世民这么说,李炎正色起来,点了点头,“孙儿明白了。”
萧然说道:“既然已经有了决断,那咱们就不说这个了,我刚才算了一下,现在应该正好是卢龙那边叛乱的时候?”
李炎点了点头,也正是因为如今是卢龙兵变的时候,所以李德裕才没在,只是让郑覃过来劝说李炎。
萧然想了想,说道:“如果张仲武请求担任卢龙节度使的话,倒是可以。”
李炎听罢,双眼一亮。
虽然说他如今允许了张仲武去讨伐张绛,但是至于下一任节度使要不要用张仲武,他还真就在犹豫。
此时听萧然这么说,李炎便说道:“国师大人有何高见?还望赐教。”
萧然摇了摇头,说道:“高见谈不上,只不过对张仲武多少是知道一点,他的军事作战能力还是不错的。”
李炎摆出洗耳恭听的样子,认真的看向萧然。
只听萧然说道:“张仲武这个人,自祖辈起世代于幽州军中任职。张仲武自幼博览群书,尤精《左氏春秋》,只不过后来弃笔从戎了。”
“不过可能天才到哪都是天才,在军事上张仲武也很出众,卢龙的事情咱们就不说了,肯定会赢的。”.
第627章皇位更替的隐患!
李世民看着萧然说道:“那你就说一说之后的事情吧。”
萧然点了点头,开口道:“皇位的更迭肯定会有人因此而不安分,就比如回鹘。”
张仲武担任卢龙节度使不久,回鹘大将那颉啜便统兵南犯掠边,张仲武在增强边地各城守备的同时,命其弟张仲至及裨将游奉寰、王如清等率军三万予以反击.
此役,卢龙军一举击破回鹘骑兵,斩获不计其数,收降其部落七千帐,分配到各道安置,“杀戮收擒老小近九万人”。那颉啜中箭而逃,只身北窜,为乌介可汗所杀。
此后,张仲武又探知回鹘“欲入五原,掠保塞杂虏”的阴谋,于是将其派来假意结好的宣门将军等四十七人留下,使其计划不得实现,回鹘的人马大都病死,自此不敢再侵犯五原塞!
“经此一战,张仲武在回鹘那边算是打响了名头。”
起码不再是查无此人的状态了。
等到会昌二年的时候,这次是朝廷主动出兵北伐,有张仲武来指挥军队,在历时数月的征战中,张仲武与其它两路兵马紧密配合。
等到了会昌三年,唐军大胜。回鹘兵被斩首万人,收降二万余人,乌介可汗负伤,被迫远遁西域,归附黑车子族,其溃散部队多向卢龙军投降。
此役后,张仲武请求于蓟北立《纪圣功铭》。李炎同意,并命李德裕亲自撰文,以昭示后世。
等到后来唐宣宗登基之后,大中元年五月,张仲武出兵深入,大破北部诸山奚,禽酋渠,烧帐落二十万,取其刺史以下面耳三百,羊牛七万,辎贮五百乘,献京师。
这次战争之后,北方再无大的军事威胁,得到了彻底的平定。
李炎出声说道:“若是藩镇将领皆如此,我大唐何愁不兴盛啊!”
萧然则是摇了摇头,“人总是自私的嘛,这不是很正常。”
李炎点点头,“那倒是。”
这种道理李炎又不是不懂,刚才不过是有感而发罢了。
“对了。”李炎突然出声,看向萧然,问道:“国师大人这未卜先知,通晓未来的本领...”
李炎的眼中写满了“想学”两个字。
不过这个萧然可真是无能为力,于是便摊手说道:“这东西是学不会的,而且我也不算是通晓未来吧...”
对于李炎来说,他确实是通晓未来,可是实际上,他说的也不过是已经发生的事情罢了。
这件事情解释起来实在是太麻烦了,所以萧然干脆就说了这么一句话带过去就算了。
李炎也不是非要打破砂锅问到底的人,见萧然是真的不想说,就也作罢。
不过李炎还是说道:“既然国师大人有如此的本领,不知道可否帮我一个忙?”
萧然点点头,说道:“你说吧,想让我帮什么忙?”
李炎说道:“如今朝堂上人员混杂,我想要清理,却又不知道该如何下手,不知道国师大人可有什么建议?”
萧然想了想,说道:“别说,我还真有办法。”
李炎双眼一亮,“还望国师大人告知。”
萧然笑着说道:“这本来是李德裕想出来的。”
李炎疑惑的看向萧然,“李德裕?”
萧然点点头,“对,不过是现在时机还没到,或者他还没想出来罢了,如今倒是让我捡漏了。”
李炎大笑两声,说道:“无妨,无妨,越早解决问题才越好,至于李德裕,我会嘉奖他的。”
萧然说道:“那就好。”
他可没有想要抢人家功劳的意思,所以还是直接说清楚比较好。
只听萧然说道:“如今朝堂上人员混杂,官员们良莠不齐,其实说白了就是因为仕途太过泛滥,有许多依权弄法,徇私舞弊的人,要是想尽量解决的话,那就只能从科举这方面来了。”
本来李炎下发的赦文是说:“礼部所放进士及第人数,自今已后,但据才堪即与,不要限人数,每年止于二十五人。”
这种做法,虽难避免依权弄法,徇私舞弊的现象,但也能选拔具有真才实学的考生。
而与之一起的就是覆试制度,也就是在初试过后,还要再考一次。
这样经过二次选拔出来的人,才能成为进士。
只通过了初考而没有进行二次考试的人,是不能被授予官职的。
这样严格选举,自然有助于官僚队伍素质的改善。
萧然才刚说完,李炎就说道:“好好好,这样正合我意。”
萧然笑了一下,说道:“还没完呢,难道你不觉得这些官宦家族中的人也很多吗?全都是靠着祖荫蒙蔽就在朝堂上做官的。”
李炎点点头,“确实如此,难道国师大人有什么好的办法吗?”
萧然说道:“要说一定要彻底根除,那是肯定不可能的,不过抑制的办法我倒是还真有一些,其实主要来讲,就是对那些官宦人家的特权,进行一定的限制。”
在唐朝的时候,想要入朝为官的途径实在是太多了,除通过科考以外,利用门荫特权入仕者,其数亦不在少。
虽然这样能广撒网,但是捞上来的鱼可不一定都是好鱼。
科举取仕固不免流弊,但较门荫取仕,则其优点十分明显。
门荫特权的滥用、冒用已成为社会一大弊病,因为那些豪门子弟往往是“自幼授官,多不求学,未详典法,颇有愆违”,不仅造成“吏途太滥”。
而且还由于“一身属太常金吾,一门尽免杂差役”,使许多人得免差役赋税,这样势必影响政府的财政收入。
因此,对门荫特权加以限制,不但能提高官僚队伍的素质,还可以扩大国家的财源,增加国家控制的编户齐民。
对于这样的弊端,就要明令限制门荫特权,规定必须严格执行用荫标准,这样才能肃净官吏队伍,避免或减少“其中亦有影庇,真伪难分”。
李炎顺着萧然的话仔细想了想,随后点头说道:“国师大人说的很有道理,就按照国师大人说的做吧。”.
第628章萧然也想图个方便!
萧然说道:“其实这些东西李德裕心中也是有章程的,他现在应该正在忙着卢龙的事情,等忙完之后,你和他讨论的时候,他应该能将这些计划再完善一些。”
其实除了刚才萧然说的之外,还有很多详细的东西,萧然只是说了一个大概。
但是奈何这东西要是想要全都说清楚的话,实在是太费时间了,所以萧然选择将事情推给李德裕。
反正这些本来就是李德裕想出来的.
李炎点点头,说道:“好,想必李德裕应该也快要回来了。”
此时正坐在军帐中的李德裕突然打了一个喷嚏。
一旁身穿青衣的门客连忙问道:“相公可是身体不适?该不会是感染了风寒吧?”
说完,那门客有些忧心忡忡的说道:“如今药材怕不是不好找,外面的医师也不知道能不能信得过。”
李德裕摆了摆手,说道:“何必如此大惊小怪,不过就是突然打了个喷嚏罢了,我并无不适,如今张仲武看着倒是勇猛,不过对敌也不能掉以轻心,你对这张绛怎么看?”
那门客摸了摸自己的胡子,缓缓开了口。
而延英殿这边,在萧然说完对于进士的事情之后,李炎又问到:“我打算过几天就将那些尸位素餐的官员清除,如此一来朝堂上势必要空出许多位置,国师大人可有什么要举荐的人?”
一般举荐别人这种事情,肯定都是不好说的。
毕竟你举荐来的人如果出了事情,肯定是要担任一定的责任的。
而且要是你举荐来的人并没有什么本事,那肯定说明要么是任人唯亲,要么就是受贿了。
但是对于萧然来讲,肯定是没有这方面的烦恼了。
不过历史纷杂,时间线也总有重合的地方,萧然想了半天才想起来一个人来,那就是李商隐。
李炎出声问道:“这李商隐可是有什么特殊的地方?”
萧然说道:“也不能说是特殊的地方吧,至少此人很有抱负,且文章出众。”
李炎有些疑惑的说道:“我对此人还真就没有什么印象,莫非他没有考取进士吗?”
萧然说道:“怎么可能没有呢,不过是因为前朝的事情,被迫卷入党争,所以一直不得志罢了。”
李商隐幼年丧父,随母还乡过着清贫的生活,十六岁时,因擅长古文而知名。
后来结识令狐楚等前辈,身为“牛党”的令狐楚欣赏他的文才,亲自授以今体章奏之学,并给予资助,后又聘其入幕。
几年后又考取了进士的功名。
本来按照这样的发展,他肯定要扶摇直上的。
但是偏偏在他入朝堂之后,令狐楚死了,而他又娶了身为李党的王茂元女儿为妻子,因此被“牛党”视为“背恩”“无行”。
在次年的“博学鸿词科”考试,已被录取却再遭刷落。
李世民突然出声说道:“这群大臣结党营私!皆是一群小人!”
萧然不紧不慢的说道:“这不就是群体利益么,哪有那么多什么都不要,就只为了朝堂的,不要名,不要利,就为了皇帝,这样的人,就算是有,你敢用吗?”
他既然不要名,也不要利,那就说明他要的更多。
听萧然这么一说,李世民一下子就哑火了。
要是真有这样的人,他第一反应肯定怀疑对方是敌军派来的卧底。
李炎也说道:“那确实会有所顾虑,没有人会什么都不图。”
上一篇:误入皇后聊天群,娘娘求放过
下一篇:返回列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