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朱元璋:老四你咋穿咱的衣服 第635节
见李世民不说话,萧然又说到:“不说别的,李豫在意识到这些人不可信的时候,也能下得去手,重用宦官,却没有导致宦官之祸,这已经是历史上少有了。”
李世民一摆手,“行了,我说不过你。”
萧然撇了撇嘴,继续说道:“那我就说一说郭子仪吧,李豫能收复两京,郭子仪可帮了不少忙。”
“当初在收复洛阳的时候,并不是一帆风顺的,郭子仪一开始的打算,是用大军攻击叛军正面,回纥率军登山绕到叛军背后。”
“可回纥兵在山中遇到了一支隐藏的叛军,因为与山中叛军交战而错过了期限,郭子仪这边就落入了下风,当时叛军分兵三千人,断绝唐军归路,唐军军心动摇。”
李世民说道:“这种时候,只能一战,而不能退缩。”
萧然点了点头,“确实如此,而郭子仪也是这么做的。”
郭子仪指挥回纥兵进击,将叛军全部杀死。
李嗣业与回纥军从后方攻击叛军,从扬起的尘土中飞来十余箭射向叛军,叛军大惊说:“回纥来了。”
于是叛军大败。
“不过他倒也不是没有输过。”萧然说道。
对于这件事情,李世民倒是接受良好,“这也正常,不是人人都是白起,有输有赢再正常不过了。”
萧然则是说道:“其实这次的输赢也不能怪郭子仪,只能说是命运如此,毕竟在一开始的时候,郭子仪他们可以说是接连大胜,可是在最后却天公不作美。”
李世民说道:“难道是下雨了?”
萧然摇了摇头,“是刮起了黄沙。”
“在即将开战时,郭子仪先选出三千人射手埋伏于营垣之内,并嘱咐道:等我军退却,叛军必定乘机攻营垒,你们就呐喊射箭。”
“两军交战不久,郭子仪假装兵败,叛军追击,追到营垒下,伏兵立刻登上垒垣,乱箭齐发如同下雨,叛军大惊退走,郭子仪又率军奋击,安庆绪大败。”
李世民点头说道:“是个聪明的人。”
萧然则是继续说道:“这一战,安庆绪逃走,郭子仪等率军追击到相州,安庆绪于是入城固守。”
“郭子仪等人围邺城,又引漳水淹城,城被淹两个时辰,不能攻破。城中粮尽,人吃人。安庆绪窘迫,只得派人向史思明求救。”
萧然神情严肃的说道:“而问题,就出在了这个时候。”
当时史思明发兵从魏州来援安庆绪。
三月,史思明率军奋战,李光弼、王思礼、许叔冀、鲁炅先与史思明交战,双方被杀伤的人数几乎相等,鲁炅中流矢受伤退出战斗。
郭子仪率部在后,还未来得及布阵,突然大风突起,吹沙拔木,天地晦暗,即使近在咫尺却看不清。
唐军与叛军都大惊,各弃兵仗辎重,唐军向南、叛军向北面溃退,唐军各部相继引还,郭子仪也退守河阳。
李世民叹了口气,“这种事情是人力所不能预料的。”
如果要是稍微迷信一点的说法,那就是郭子仪他们在围城的时候,导致了太多杀孽之类的事情,所以这是上天的惩罚。
要是用现在的想法来说,那就纯纯是正好赶上了风沙天了。
所以这输,也不能怪郭子仪他们。
而且要说输的话,其实倒也不至于,毕竟他们斩杀的敌军就不知道有多少了,只能说他们没有攻下来城,双方拼了个两败俱伤罢了。
不过观军容鱼朝恩一直妒忌郭子仪,趁机把相州之败的责任推到郭子仪身上,并在唐肃宗面前进谗言。
李世民问道:“唐肃宗信了?”
萧然点了点头,“唐肃宗因此收回了郭子仪手中的兵权。”
李世民冷笑一声说道:“没想到李豫没有相信这个鱼朝恩,反倒是他爹深信不疑啊。”
还没等萧然说什么,李世民就说道:“行了,你不用解释,我倒也没有生气,不过就是感概一句罢了。”
萧然见此,无奈的摇了摇头。
“真是眼里容不得沙子。”
李世民张了张嘴,一时哽住。
然后仔细想了想,觉得自己好像是有些过于的锱铢必较了,这样不好。
于是李世民迅速放平了心态,然后问道:“那鱼朝恩除了此事,可还有做些什么?”
萧然点了点头,“那自然有,当时他手中权利那么大,要是不做点什么,岂不是都对不起他自己。”
这时,李世民突然问道:“刚才说他的职位是观军容?这观军容又是什么东西?”
萧然解释到:“观军容,全名观军容宣慰黜陟使,是唐肃宗的一项发明。”.
第425章李世民怒了,宦官专政!
李世民沉默了一阵子才说道:“那他这个发明还挺独特,让人听了之后,都猜不出来这个职位是干什么的。”.
萧然说道:“其实这个职位,就相当于元帅,是天子特使,取代了元帅的职能,拥有统辖调遣九路大军的最高指挥权。”
李世民有些怀疑的说道:“这鱼朝恩不过是一介宦官,能担当的起元帅的职责吗?”
这倒不是说李世民歧视宦官,虽然说按照他的身份,本身也不用瞧得起。
但是宦官一般都是很小就入了宫的,一般可能连字都不认识,更别说懂什么军事策略了。
“鱼朝恩确实没有那个本事。”萧然说道。
当时史思明在魏州自封为“大圣燕王”。
对李光弼而言,这不啻于是在对唐军和他本人进行示威和挑衅。
李光弼迫不及待地向鱼朝恩提议,分兵北上进逼史思明,就算不能取胜,与之相持,也足以解除唐军腹背受敌的危险。
可鱼朝恩却断然拒绝。
李世民不解道:“哪怕他没有军事上的才能,可是这不是已经有人给他出了主意吗?为什么要拒绝。”
萧然流露出一抹不屑,说道:“他当然要拒绝,一个堂堂的观军容宣慰处置使,怎么能让麾下的一个节度使指手画脚呢?”
“而且,鱼朝恩认为,敌寡我众,胜负马上就见分晓,没有什么好担心的。”
李世民说道:“那他真够自信的。”
萧然点了点头,“何止是自信啊,人家自信都是相信自己,他是盲目自信,所以这场战争最后终究还是惨败。”
“而且鱼朝恩这人,非常专权,好主观,一般的公卿都不敢抬头看他。”
李世民冷哼一声,“不过一个宦官,真是好大的威风啊。”
萧然说道:“不止如此,他面对李豫也十分嚣张。”
鱼朝恩的小儿子鱼令徽,才十四五岁,开始时在内殿当差。
李豫因为鱼朝恩的缘故,特赐绿衣。
不到半月,有一次鱼令徽和同列黄门侍郎争路。
鱼令徽怕落在后面,往前挤,不知是谁误碰了一下鱼令徽的臂膀。
他就急速跑回去告诉鱼朝恩说,因为他的班次在后,被同列者欺负,鱼朝恩大怒。
第二天,在李豫面前上奏说:“我小儿子令徽,职位在同僚之下,愿陛下特赐金腰带,以便超过别人。”
不说要穿着绯色服,而要求着紫服。
李豫还没说话,鱼朝恩便命令管此事的人,捧来了紫衣,鱼令徽立刻向李豫谢恩。
李豫虽然知道不能这样做,却强装笑脸对鱼朝恩说:你儿子穿紫衣,扎金腰带,非常合适。
李世民怒道:“这个李豫,也太不争气了些!如此小心翼翼的做什么,真是令人生气。”
其实萧然也觉得,都已经当上皇帝了,哪怕不能随心所欲,也不用对一个宦官如此小心翼翼吧,可真憋屈。
李世民觉得自己急需有人来平复自己的怒气,于是便转移话题说道:“你刚才说的那个,给鱼朝恩提意见的人是谁?”
萧然说道:“你是说李光弼吧,那确实是个狠人,被称为‘中兴第一将’。”
李世民大手一挥,“依你看来,这人可用?”
萧然点头,“当然,李光弼可是在平定安史之乱中功劳盖世的人物。”
李世民十分高兴的说道:“只要有人可用,那朝堂上自然安稳,有时候,一名大将,哪怕什么都不做,就能安定人心。”
这话萧然是十分赞同的,这不就和定海神针一样么。
“李光弼足智多谋,治军严整,善于出奇制胜,以少胜多,与郭子仪齐名,世称“李郭”,被誉为‘自艰难已来,唯光弼行军治戎,沉毅有筹略,将帅中第一’。”萧然说道。
李世民满意的说道:“能有这样的赞誉的人,历史上也不是很多。”
萧然点了点头,“李光弼不管是在军事上,还是在人品上,倒也当得这样的称赞。”
说到这,萧然突然笑了一下,李世民有些不明所以的说道:“你这是想到了什么了?”
萧然笑着摆了摆手,“就是突然想起来,李光弼做的一件事了,说起来多少是有些不讲武德。”
李光弼守卫河阳时,与史思明对峙。
史思明有一千多匹战马,每天在河南边洗马,用来显示他的马多兵强。
李光弼便在诸营中选出母马五百匹,等史思明的马下河时,他把母马赶下河,因为母马都有马驹在城内,所以母马不间断地嘶鸣。
史思明的战马听着母马嘶叫,便渡过河来,结果都被李光弼赶进了军营。
李世民闻言,一下子没忍住,也笑了一下,随机快速的反应过来,找补道:“咳咳,这,兵不厌诈,有用就行。”
萧然也不戳破他刚才那一笑,而是说道:“李光弼的聪明还不止如此,他能不废一兵一卒就拿下敌军两员大将。”
李世民疑惑的“哦”了一声,“莫非这人力能扛鼎,武力超群?”
萧然摇了摇头,“都说了,人家是聪明,和力气有什么关系,他也不是将人给打服气的,纯粹看透了人的心理,给算计的。”
李世民一听这话倒是来了兴趣,“那你倒是说说,他是怎么算计的。”
萧然说道:“当时李光弼知道,史思明时常遗憾不能与他在野外交战,此时得知他在城外,就以为一定能够抓到他,于是李光弼干脆将计就计。”
当时李光弼对雍希颢说:“贼将高庭晖、李日越、喻文景,都号称万人敌,史思明必然派一人来劫我。我先走了,你领兵在此等候。如果贼人前来,不准和他们交战。他们若是投降,就和他们一起来。”
下面的将领不明白李光弼这话是什么意思,还在暗中嘲笑他。
而随后,史思明就召来李日越说:“李光弼擅长守城,如今外出,正是打败他的好时机。你率精骑连夜渡河,为我把他抓来,如果抓不到,你就不要回来见我。”.
第426章安史之乱的大功臣李光弼!
上一篇:误入皇后聊天群,娘娘求放过
下一篇:返回列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