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朱元璋:老四你咋穿咱的衣服 第634节
“外患就是当时的吐蕃了。”萧然说道。
“当时为讨伐安史叛军,朝廷相继召回安西、北庭等地的军队,使吐蕃逐渐向北蚕食,并乘虚深入内地,边将再三告急,宦官程元振都压下不报。”
“投降吐蕃的泾州刺史高晖引导吐蕃军过邻州,寇掠奉天、武功,逼近京师。”
李世民皱起眉头,“竟然有这种吃里扒外的东西,最后是何人解决的?”
萧然说道:“这件事情说来比较复杂,当时李豫知道消息的时候就已经晚了,只能被迫跑到了山中,吐蕃占领了长安,不过幸亏郭子仪巧妙与敌周旋,迫使吐蕃退出了长安。”
李世民点了点头,“有人可用就好,按照你的说法,在朝堂上,李豫自然是有人可用的,如今在军事上也有人骁勇善战,这就很不错了。”
萧然点了点头,“确实如此,虽然说在李豫登基之初,有如此的内忧外患,但是到底还是顺利解决了。”
这时,李世民突然问道:“你说他宠信宦官,可造成了什么不好的事情吗?”
萧然想了想,然后说道:“要说有的话,倒也没有,不过是对待宦官特别好罢了。”
李世民问道:“有多好?”
萧然沉默了一下,然后说道:“非常好。”
当时凡宦官奉命出使四方,从不禁止其所求取,即使奉命恩赐妃族,回来后也问宦官所得多少。
甚至如果给宦官的财物少,李豫则认为是轻慢天子的使者,“由是中使公求赂遗,无所忌惮”。
宰相常贮钱于阁中,每逢中使来赐一物,宣一旨,从未有空手回去的。
若宦官出使州县,传送文书取货,“与赋税同,皆重载而归”。
李世民皱起眉头,“这样是不是太过了些?”
其实萧然也觉得多少是有点过分了,“这也算是他的缺点之一吧,但是至少他也能处理那些飞扬跋扈的宦官,所以倒也勉强说得过去。”
李世民问道:“出了李辅国,竟然还有飞扬跋扈的宦官吗?”
萧然点了点头,“那当然了,当时的内侍监鱼朝就是一个,他可以说是势倾朝野了,甚至还敢凌辱宰相。”
李世民说道:“这也太嚣张了!”
萧然则是说道:“还有更嚣张的呢。”.
第423章萧然给李世民说唐代宗!
当时朝廷政事要是没有他参预,他就愤怒地说:“天下事有不由我者耶!”
萧然说道:“不过李豫知群臣皆怨恨他,便与宰相元载密谋,一次禁中宴会,会后将他留下,命侍卫把他缢死,对外则声称“朝恩受诏乃自缢”。”
听到这,李世民有些不满的说道:“李豫确实还称得上不错,但是他的行事作风,怎么总是如此的小心翼翼。”
要说当时为了对付李辅国,但是却没有办法,所以只能小心翼翼的来,也还说得过去。
可鱼朝不过是一个他宠信的宦官,再加上朝堂上的官员也多有怨言,直接杀了就是,还能杀鸡儆猴。
对于此,萧然也不知道李豫是怎么想的,可能是觉得,自己宠信的人做出这样的人事情,要是自己将他处死的话,会丢面子?
毕竟他要是这么一处死的话,岂不是就显得他看错人了。
还有一种可能就是,李豫不想给朝臣们留下一个心狠手辣的形象?
但是不管怎么说,这也是李豫处理这些人的一种手段吧.
李世民问道:“那他可还有什么错处?”
萧然有些奇怪问道:“你怎么总问人家错处呢。”
李世民说道:“只有知道他犯了什么错,才能纠正不是,也能更了解这个人。”
萧然只好说道:“那好吧,你让我想想。”
看着沉思中的萧然,李世民也并没有催促,而是喝了口茶。
就在他的茶水刚入口的时候,就听萧然恍然大悟一般的说道:“我知道了!”
他这一出声把李世民吓了一跳,一下子被茶水给呛到了。
“咳咳咳!你,你这是在报复我吧!”
看他咳的严重,萧然连忙给他顺气,并且十分无辜的说道:“冤枉啊,我可没有,是你不经吓。”
李世民白了萧然一眼,伸手将萧然的手给打开,“行了,你知道什么了,赶紧说。”
萧然捂着自己的被打的手,倒也不生气,而是说道:“你不是问他的缺点么,我刚才想到了,他不信宦官中伤,坚持起用郭子仪,成功抵御吐蕃入侵。”
说到这,萧然语气一转,“但是,他任用的宰相可都不是什么好人。”
李世民问道:“比如呢?”
“比如元载和常衮。”
元载,专擅朝政,贪赃枉法,贿赂公行。
常衮虽杜绝贿赂,用人却无所鉴别,贤愚同滞,有的同僚找他商量事务稍稍频繁,常衮就称其人为“踏伯”(冗沓之人)。
“这就是李豫的用人失误之处了。”李世民说道。
萧然点了点头,“不过李豫处理政事还是很认真的。”
大历十二年的时候,有一场水灾,黎干奏说水灾损害农田三万一千顷,而户部侍郎、判度支韩滉却说损害不多。
刘藻曲附韩混,也声称部内土地未受水灾。
李豫不信,派出御史赵计检查渭南受灾情况,赵计也阿附韩混,说未受灾。
李豫说:“水旱灾祸都是均衡的,不应该渭南独自免灾。”
于是再命御史朱敖去复查,朱敖上奏说渭南受灾面积为三千顷。
李豫便说道:“县令的职责是抚治百姓,没有受损也应该说受损,受损却不奏报,怎有体恤百姓疾苦之意呢!”
遂将刘藻、赵计贬官。
李世民点了点头,“还算他明智。”
萧然则是说道:“其实还不止如此,他对待皇亲国戚也丝毫不手软。”
要知道,就哪怕是为了情面,皇帝也会给这些皇亲国戚一些面子,毕竟说起来大家都是亲戚。
但是李豫就不。
皇亲国戚在他这里是没有一点特权的。
当时李豫的皇姨弟薛华因酒色私忿杀死三人,并将尸体丢在井下,以掩盖其罪恶。
事发后,李豫将薛华拘捕入狱,诏令赐其自尽。
一年大早,京兆尹黎干根据百姓的要求,奏请代宗下令拆除泾河的水磨,以利农田灌溉。
升平公主和驸马郭暧家在泾河也建有水磨,升平公主请求父皇下令予以保留。
李豫说:“我下此诏是为了苍生,你应当做众贵戚的表率!”
于是升平公主即日便派人拆除了泾河的八十处水磨,时人传为佳话。
李世民这才说道:“如此看来,虽说有些缺点,倒是道也是瑕不掩瑜。”
萧然点头说道:“其实不论是政事还是军事,李豫处理的都还算是不错,整饬吏治、漕运、盐政等,致力于安定社会,发展生产,取得了一定成效。”
“而且史书上对他的评价也很好。”
欧阳修等在《新唐书》中写到:“代宗之时,馀孽犹在,平乱守成,盖亦中材之主也!”
说到这,萧然看了李世民一眼,然后说道:“其实之前我们说,他做事总是不光明磊落的事情,史书上也是有人提及的。”
李世民一副了然的样子说道:“恐怕是被骂了吧。”
萧然点了点头。
《唐代宗论》:“代宗虽为太子,亦如燕巢于幕,其不为辅国所谗者几希。及帝即位,若苟正辅国之罪,肆诛市朝,一武夫力耳!乃舍此不为,以天子之尊,行盗贼之计,可愧甚矣!”
李世民冷哼一声,“可不就是盗贼之计么!忒小家子气了!”
萧然也觉得,也不知道李豫究竟是在顾忌些什么东西。
不过李豫也不容易,当时他由于决策失误,任用安、史旧将分帅河北,加上国力不足以平定跋扈的藩帅,姑息养奸,促成了河北三镇独立割据的局面。
也就是他信用刘晏与郭子仪,才艰难地维持了他的统治地位。
而且李豫也是少有的,优宠宦官,但又能惩治作恶多端的大宦官,没有出现宦官之祸的皇帝。
李世民说道:“他这个人,只能说是有利有弊,是个好皇帝,但是也并不十分精明,他的能力似乎在军事上更为出众。”
萧然点了点头,“确实如此,要不然他也不能在还没有登基的时候,就收复长安不是。”
李世民想了想,觉得有些道理,“看来这人还是比较适合在军队上啊。”.
第424章郭子仪力挽狂澜,天公不作美!
萧然则是说道:“不过他这也还称得上是一个好皇帝了,知道比那些昏庸无度的要很多。”
李世民点了点头,“这到也是,不过,当时李辅国等人权倾朝野,和李豫的关系又十分亲近,李豫竟然一点也没有被他们影响吗?”
萧然摇了摇头,“倒也不是一点影响也没有,毕竟谁能在一开始就怀疑拥立自己的人的呢,也是他们后来行事过于嚣张,李豫也是看不下去了。”
李世民皱起眉头说到:“既然如此,他倒也没有那么英明了。”
萧然倒是接受良好,毕竟谁还能不犯错呢。
何况一个你信任的人告诉你话,多少还是会相信的。
“其实倒也能够理解,就比如我说的话,李二叔你不是也相信么。”
李世民一摆手,“这怎么能一样呢。”
萧然说道:“这又有什么不一样呢?”
李世民没说话,只是静静的看着萧然的眼睛,萧然也默不作声的看了回去.
半晌,李世民叹了口气,说道:“行了,你继续说吧。”
见他移开目光,萧然便说道:“其实你是看李滋那么聪慧,所以才对李豫有诸多不满吧。”
被戳破了想法的李世民有些尴尬,但还是说道:“那又如何,李豫本就比不上李滋。”
萧然说道:“赵二叔,你这是飘了啊,你想想李漼,再想想李豫,是不是就觉得李豫要很多了?”
上一篇:误入皇后聊天群,娘娘求放过
下一篇:返回列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