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朱元璋:老四你咋穿咱的衣服 第636节
果不其然,李日越当即便率领五百骑兵出发,在早晨接近了雍希颢军。
雍希颢让士兵隔着战壕休息,只是呼喊着互相察看.
李日越感觉很奇怪,问:“司空(指李光弼)在吗?”唐军回答:“夜间走了。”李日越又问:“你们有多少兵?。”回答:“有一千人。”又问:“将领是谁?”答:“是雍希颢。”
然后李日越便对部下说:“现在失掉了李光弼,就是抓住雍希颢回去,我也免不了一死,不如投降为好。”
于是请求归降,与雍希颢一起同觐见李光弼。
“直到这个时候,那些将领们才明白李光弼说的是什么意思。”
李世民点头说道:“看来这人确实很是聪明,能够兵不血刃就将人拿下。”
萧然赞同,“确实,而且在李日越归降之后,李光弼也重用李日越,视他为心腹,也由此引来了另一位将领,高廷辉。”
李世民问道:“这李日越投降,和这高廷辉又有什么关系?”
萧然说道:“高廷辉和李日越都是史思明手下的将,哪怕两人不说相互之间看不上对方吧,但是总是有一些争斗的,而高廷辉其实要比李日越更加有才干。”
“所以听说了李光弼宠信李日越,高廷辉自然会想办法来夺走李日越的位置的,这也是在李光弼的计算之内的。”
李世民说道:“李光弼确实没有辜负他的名声,倒是有勇有谋。”
萧然点了点头,“李光弼确实是有勇有谋,而且胆子很大,下手也十分果断。”
在安史之乱后,唐肃宗因太原节度使王承业不理军政,命御史崔众到河东接替。崔众因轻视王承业,纵容部下全副武装地闯进王承业的府衙中嬉戏。
李光弼得知后,心里不平。
后来,崔众要将兵权交给李光弼,崔众带着部下来见李光弼,李光弼出来迎接,二人的队伍相接时,崔众竟不顾礼法而不回避。
李光弼对崔众的无礼行为很愤怒,而崔众又不立即把兵权交出,于是李光弼就下令将崔众逮捕。
这时,朝廷派遣宦官来到河东,要任命崔众为御史中丞,手持敕书问李光弼崔众的行踪。
李光弼答道:“崔众犯法,我已将他逮捕。”
宦官把敕书拿给李光弼看,李光弼说:“如今只不过是杀一位侍御史;如果宣布了诏命,我就斩杀一位御史中丞,如果拜授他为宰相,我也要斩杀他这位宰相。”
宦官一听此话不敢再多言,只好带着敕书回京。
次日,李光弼派兵包围崔众,在碑堂下把他当众杀死,还让他的家属来吊祭。
李世民激动的说道:“好啊!有胆!这话说的才叫人热血沸腾。”
不管你的官职是什么,你犯了罪,那就别怪我下手了。
而且还在下手之后,让人家都家人来祭拜,这也可以说是杀人诛心了吧。
不过该说不说,就像李世民说的那样,这样的话听起来确实叫人热血沸腾。
李世民说道:“这才是一员猛将啊!可能展现我大唐雄威。”
毕竟对自己人都敢这么说,那两军对战的时候,还能不敢放狠话?怕不是恨不得直接用嘴把对面给喷回去吧。
萧然则是说道:“不止如此,李光弼在活着的时候如此,在他死后,也为军队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吐蕃大举入侵,进逼长安,李光弼的爱将郝廷玉驻守便桥。
鱼朝恩听闻郝廷玉擅长排兵布阵,想看他训练检阅部队。
郝廷玉便在营中排列队伍,击鼓鸣角出军,分列为阵,伸张舒展,或离或合,进退如一。
鱼朝恩观后,不禁叹道:“我在军中十多年,今天才见得郝将军训练军队啊。如此治军,面前又怎会有强敌?”
郝廷玉伤感地谦谢道:“这不是小将我所擅长的事,是临淮王的遗法。
太尉擅长统军,赏罚得当,每当将帅挥旗操演军阵之日,军士稍不从命,一定斩首示众,因此众人都主动效命,而赴汤蹈火、驰骋奔突,那情景真令人有心破胆裂之感。
太尉去世后,不再有将帅挥旗操演军阵,这些实在不值得被军容使称赞。”
李世民脸色古怪的说道:“这,恐怕鱼朝恩要是早知道的话,根本就不会夸奖了吧。”
萧然点了点头,“那是自然,鱼朝恩看李光弼可是十分不顺眼的,能夸奖李光弼才怪了,当时鱼朝恩知道之后,恐怕都要被自己气死了吧,偏偏话已经说出口,又不能收回来。”
这时,萧然叹了口气,“可惜啊,李光弼这样的一个人,竟然是抑郁而终。”
李世民问道:“这是为何?”
萧然说道:“其实这和他自己也有一定的关系,李光弼这个人,才干是有,哪哪都好,就是有一点,他不是一个纯臣。”
见李世民有些不解,萧然解释道:“不是说他拉帮结派,而是说这个人,他还是有着自己的小心思的。”
“当时吐蕃攻入关中,李豫逃到了陕州,急诏李光弼奔赴陕州行在,李光弼因为与程元振不和,于是拖延未去。”
李世民叹息一声,说道:“这确实是不应该啊,军事哪里是能拿来开玩笑的呢。”
萧然点了点头,“谁说不是呢,后来吐蕃被关内副元帅郭子仪击退,代宗任命李光弼为东都留守,以观察他的举动。”
“可李光弼却以诏书未至为由推辞,率军回到徐州,想要收取江淮租赋以自用。”
李世民摇了摇头,“哪怕他没有及时去救援,说是路上耽搁了,倒也说的过去,可这想要擅自收取租赋自用,属实是不应当。”
萧然也说道:“不过尽管他这样,李豫也没对他怎么样,相反,还派人去徐州慰问他,同时命郭子仪将李光弼的母亲自河中送回长安居住,还厚待李光弼之弟李光进。”
李世民想了想,说道:“李豫这人,他能分辨出忠臣和奸臣,也很有容人之量,但凡做事果决一些,便是个很好的皇帝了。”.
第427章大唐代宗一朝,明辨是非!
李世民说道:“李豫这人,他能分辨出忠臣和奸臣,也很有容人之量,但凡做事果决一些,便是个很好的皇帝了。”
萧然也点了点头,“没错,不过这也不是什么大毛病。”
李世民最终说道:“他这个毛病,还是能改过来的。”.
不然都让后人嘲讽是盗贼的小人手段了,多丢人啊。
————————
唐代宗一朝
李豫,庙号代宗!
李豫为人仁孝温恭,深受祖父唐玄宗宠爱。
最初以皇孙身份受封广平王。
安史之乱时随父前往灵武,肃宗称帝后,被拜为天下兵马元帅。
作为名义上的唐军统帅,统领郭子仪等诸将先后收复长安、洛阳。凭借收复两京之功相继进封楚王、成王。
乾元元年,被册立为皇太子。
宝应元年,肃宗病死,李豫被宦官李辅国等拥立为帝。
同年命其子李适为天下兵马元帅,统仆固怀恩等大败史朝义部叛军,收复洛阳及河北诸郡,至次年彻底平定安史之乱。
吐蕃乘乱攻占河西、陇右之地,并于广德元年长驱占领长安,李豫出逃陕州,随后起用郭子仪击破吐蕃。
永泰元年,又用郭子仪等平定仆固怀恩之乱。
此后藩镇势力壮大,开中晚唐藩镇割据之先河。
李豫在位时期,定计诛杀权宦李辅国、鱼朝恩及宰相元载,流放宦官程元振。
任用杨绾、刘晏、韩滉等人,整饬吏治、漕运、盐政等,致力于安定社会,发展生产,取得了一定成效。
广德元年。
垂拱殿。
程元振负手立在一旁,他的身前就是李豫。
而李豫的面前还跪着一个人,正是来瑱。
只听来瑱说道:“圣上,臣自知犯下大错,特来请罪。”
李豫看了来瑱故作不知的说道:“你犯了什么错了,来朕这里请罪。”
来瑱说道:“裴奰率军自均州东下,臣以为来者不善,所以率军将他押赴京中。”
李豫放下手中的笔,看着来瑱说道:“你先起身吧,这也并不是什么大事。”
来瑱知道李豫是个什么样的人,所以他这次过来请罪,不过是装个样子罢了。
他知道李豫不会将他如何。
何况本就是裴奰先率军过来的,他自然要迎战。
但是好歹裴奰也是自己人,他打了自己人,重要过来和李豫说一声的。
只不过来瑱不知道的是,这件事情本就是李豫命令裴奰去做的。
结果谁成想裴奰竟然没打赢呢。
而且现在来瑱已经来请罪了,李豫也不好抓着不放。
毕竟这件事在不知情的人眼里,就是裴奰擅自率军东下,而来瑱反击罢了。
现在并不是动来瑱的时候,毕竟来瑱也立下了不少的功劳。
无缘无故的将他贬黜或者斩杀,到时候在朝堂那里交代不过去。
于是为了显现自己的宽容,李豫甚至还让人给来瑱搬来了一个椅子,让他坐下。
然后才说道:“此事我已经知道了,是裴奰率军擅自东下,虽说你有些鲁莽,但也并未犯下大错。”
李豫刚想说这件事情就这么算了的时候,就听一旁的程元振说道:“大家,臣有一些想法,不知道该不该说。”
李豫有些惊讶的看了程元振一眼。
不过他对程元振还是很宠信的,于是便说道:“你有什么想法就说吧。”
程元振看了来瑱一眼,说道:“这件事情说大不大,说小不小,可是裴奰率军东下,说不定是有什么缘由的,来节度使擅自将人给绑了,多少有些冲动。”
李豫不动声色的看了来瑱一眼,就见来瑱一脸不满的看着程元振。
见此,李豫轻咳一声说道:“是有些冲动,不过倒也说得过去,无需如此计较,这件事情等一会审问完裴奰再说吧。”
说是审问完裴奰再说,可是裴奰不过是听命行事,能说出来什么呢。
这件事情最后也只能不了了之罢了。
李豫心中很清楚,凭借着这点事,是肯定不可能扳倒来瑱的,所以他也不在这上面纠结。
毕竟来瑱也没有犯什么大错,只不过有些因功自傲罢了,而且这事情还是处在唐肃宗时期的。
上一篇:误入皇后聊天群,娘娘求放过
下一篇:返回列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