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朱元璋:老四你咋穿咱的衣服 第570节
赵匡胤昂头,“那自然。”
萧然默然。
赵光义在此时轻咳一声说道:“变法有很多人反对,但是我刚才听你说,是司马光废除的变法?”
听见赵光义的声音,萧然才把自己的视线从赵匡胤的身上移开,然后说道:“确实如此,司马光是反对变法的,不过倒也不能说他就是朝廷的蛀虫。”
毕竟在一开始的时候,王安石主张开源,司马光主张节流。
司马光和王安石因政见不同,虽然在一些问题上进行激烈的争辩,有时在皇帝主持的议政会议上也毫不相让。
但司马光对王安石的变法也并不一概反对,尤其当变法还未显露明显弊病时,他也并未公开持反对意见。
甚至有人要弹劾王安石时,他还进行劝解和说服。
直到王安石颁发“青苗法”,司马光才表示不同意见,他认为县官靠权柄放钱收息,要比平民放贷收息危害更大,因此表现了强烈不满。
这件事情萧然是站在司马光这边的。
其实在这个时候,司马光反对变法,还真就是为了百姓。
这时候他反对的不是变法本身,反对的只是变法不合理的地方。
赵光义突然开口说道:“看来他们两党相争倒是只是因为政见不同,而不参杂私心。”
萧然先是点了点头,然后又摇了摇头。
“一开始确实是这样的,只不过人都是会变得,等到后来,司马光再次反对新法的时候,就不止是因为政见了。”
在宣仁太后掌权之后,司马光得到了重用,于是便打着“以母改子”的旗号,反对新法。
他把变法的责任都推给王安石,攻击“王安石不达政体,专用私见,变乱旧章,误先帝任使”。
接着全盘否定了新法,诬蔑新法“舍是取非,兴害除利”,“名为爱民,其实病民,名为益国,其实伤国”。
这个时候的司马光,就已经改变了自己的初心。
可以说,废除新法,已经是他心中的执念了。
他无暇顾及新法的影响与利弊,只想要废除新法。
在司马光的操作下,新法大部废除,许多旧法,一一恢复。
如差役法,知开封府蔡京依司马光的限令,在五天之内全部恢复,对社会的危害较熙宁以前还要严重。
通过变法而积聚起来的钱财,也在反变法派执政的几年当中“非理耗散殆尽”。
与此同时,还不遗余力地打击变法派。
章惇曾对司马光恢复差役法的主张一一进行批驳。
反变法派于是便动员全部台谏力量,对章惇屡加击逐,直至被迫赋闲。
列为王安石等人亲党的变法派官员,全被贬黜,其中蔡确写《车盖亭诗》,以为皆涉讥讪,贬死于新州。
变法派人人怀自危,惶惶不安,吕惠卿在谪籍不敢喝口冷水,唯恐因此得病,而被反对派抓住把柄。
对西夏,则继承了熙宁以前的妥协政策,把已收复的安疆、葭芦、浮图、米脂四寨割让给西夏,以偷安一时。
这些倒行逆施,激起社会上广泛不满。
当初那个一心为民,百姓及其爱戴的司马光似乎已经消失不见了。
提到这里,萧然就有些唏嘘。
“明明司马光是一个非常沉着冷静的人,也不知道是因为什么,竟然变得意气用事起来,甚至开始胆小起来。”
对此,赵匡胤倒是接受良好。
“一个人越在乎什么,就越害怕失去什么,也许他之前并不在乎权利和地位,但是当他得到之后,他开始在乎,于是便开始排除异己。”
萧然想了想,虽然说不是很想接受这个说法,但是这么一想,好像也还是挺合理的。
不过萧然还是有些遗憾,“司马光其实在小的时候就很有风范了。”
在司马光小的时候,当时司马光跟小伙伴们在后院里玩耍。
院子里有一口大水缸,有个小孩爬到缸沿上玩,一不小心,掉到水缸里。
缸大水深,眼看那孩子快要没顶了。别的孩子们一见出了事,吓得边哭边喊,跑到外面向大人求救。
司马光却急中生智,从地上捡起一块大石头,使劲向水缸砸去,“砰”的一声,水缸破了,缸里的水流了出来,被淹在水里的小孩也得救了。
小小的司马光遇事沉着冷静,聪明机灵,从小就是一副小大人模样。
这件偶然的事件使小司马光出了名,东京和洛阳有人把这件事画成图画,被人们广泛流传。
赵匡胤有些一言难尽,“这,我只是有些好奇,为什么其他的孩子,这么憨...”
萧然耸肩,“那谁知道呢。”
赵光义也跟着有些怀疑的说道:“明明很简单就能解决问题,但是只有他一个人镇定,这也太夸张了些。”
听到这,萧然只好说道:“既然如此,那我还是和你们说另一件事吧。”
赵匡胤来了兴趣,“是什么事?”
萧然撇了撇嘴,“你们不是不相信嘛,我自然是要让你们相信司马光是一个沉着冷静的人的。”
赵光义有些好奇,“为什么一定要我们相信呢?”
赵匡胤也有些不解。
萧然伸出一根手指,摇了摇。
“你们当然是不会懂的了,这叫做反差。”
赵匡胤两人面面相觑。
【ps:求鲜花月票评论票,求数据支持!】.
第329章赵匡胤看透本质,失去初衷!
萧然无奈说道:“只有突出他前期的冷静,才能和他后期的不理智做对比!”
赵匡胤一想,好像也有道理,于是便说道:“行吧,那你说吧。”
萧然点头说道:“在司马光随父亲司马池任职的时候,发生了一点点意外。”
当时他们在栈道上遇着巨蟒,司马光沉着冷静地手持利剑,扎进巨蟒的尾巴上,使巨蟒疼痛得一震,滚下了深不可测的栈道下边。
赵匡胤说道:“这么看来,他确实很有勇气。”.
萧然点头。
赵光义又跟着说道:“既然有勇气,那为什么不敢实行变法呢?”
还没等萧然解释,赵光义就说道:“好,我知道,是因为他觉得变法有弊端。”
萧然一句话憋在嘴里,说也不是,不说也不是,最终只能咬牙切齿的说出一个“对!”
看萧然吃瘪,赵光义心里就舒服了。
这时,赵匡胤又开口说道:“可在后期,他反对变法已经不只是因为变法的弊端了啊。”
萧然刚想要说话,就听见赵匡胤说道:“哦,是因为他失了本心。”
到嘴边的话,只能再咽下去了。
这可把萧然给憋坏了,他气急败坏的说道:“你们都知道还问我干什么!”
赵匡胤一脸的无辜,“我可没说是问你,不过是自言自语罢了。”
一旁的赵光义也跟着笑眯眯的点了点头。
萧然深呼吸一口气,在心里告诉自己,我不气,我不气,气出病来没人替。
一旁的朱元璋终于看不下去了。
“你们怎么还合起伙欺负他一个呢。”
这话一出,萧然瞬间就觉得有人给自己撑腰了,于是便说道:“就是,你们欺负我一个也太过分了。”
赵匡胤说道:“我们可没有欺负你,别胡说!”
萧然翻了个白眼。
好家伙,敢做竟然不敢当!亏你还是太祖皇帝!
萧然张了张嘴,想要挑衅一下,但是一想到赵匡胤兄弟俩的战斗力,萧然选择了放弃。
“算了,我们还是说司马光吧。”
赵匡胤满意的点了点头。
萧然便只好继续说道:“司马光在当官之后,就开始处理各种自己看不惯的事情了。”
他上《言遗赐札子》,反对朝廷不顾国家实际,厚赏群臣。
仁宗死后,英宗将仁宗价值百余万的遗物颁赐群臣,司马光也获得近千缗。
但这些正确的谏言,因为朝廷腐朽,又触犯一些既得利益者,当然不能被采纳。
司马光只好从自己做起,将自己所得赏赐交给谏院为公使钱。
说到这里,萧然说道:“说实话,他这种性格,在现代职场上是要被骂的。”
赵匡胤虽然不理解什么现代职场,但是他还是点了点头。
“这种行为,虽然确实是为国着想,但是很容易被排挤,他可以不爱钱财,但是不能要求人人都和他一样。”
萧然十分赞同赵匡胤的说法。
“就是啊,本身给予朝臣奖赏,就是为了让他们有动力为朝廷卖命,不然一味的辛苦,却得不到回报,谁还愿意做呢。”
说到这,萧然顿了一下说道:“这也算是他的一个缺点之一吧。”
也就是宋朝的皇帝脾气都好,不然司马光这这性格,早就死了几百遍了。
赵匡胤点了点头,“你继续说吧。”
萧然便接着说道:“在治平元年的时候,司马光上奏《乞罢陕西义勇札子》。”
他认为当时在边防组织“义勇”使百姓“骨肉流离,田园荡尽”,给百姓带来无穷苦难,希望朝廷审察利害。特罢此事。
在司马光五年的谏官生涯中,除了关注社会上层,帮助朝廷解决好皇位继承和皇帝的修身要领、治国政纲等关系国家命运的大事外,同时也把注意力放到下层人民身上。
上一篇:误入皇后聊天群,娘娘求放过
下一篇:返回列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