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大明朱元璋:老四你咋穿咱的衣服

大明朱元璋:老四你咋穿咱的衣服 第560节

  史弥远的形象也因之更为丑陋。

  理学家真德秀、魏了翁对史弥远的所作所为深为不满,先后以“谤讪”、“诬诋”罪名,被落职闲居。

  但史弥远为改善其形象,仍继续推行扶持理学派,重用或起用理学派人士,并追赠朱熹太师官号,追封信国公爵位。

  表彰朱熹的《四书集注》。

  还追赐岳飞的谥号为忠武,企图以此掩盖他奸臣面目。

  这件事情说来就可笑,一个掌握大权之后,第一件事干的就是给秦桧恢复爵位和谥号的人,现在竟然还回过头来为岳飞追赠。

  也不知道岳飞在九泉之下会不会觉得晦气。

  而天底下的人也不都是傻子。

  史弥远的所作所为,终究还是有人看不下去。

  史弥远的降金乞和行为,亦使南宋军民十分不满。

  在嘉定和议签订的次年,赞同开禧北伐的军官罗日愿与殿前司、步军司军官杨明、张兴等,谋杀奸相史弥远未成,都被处死。

  嘉定十四年,又发生了殿前司军官华岳谋杀史弥远事件。

  在开禧北伐时,华岳作为军事理论家,以战略眼光指出,应待金朝破坏和议时攻金,不应在准备不足时主动北伐,因而受到韩侂胄的打击。

  但他对史弥远的乞降求和更为不满,图谋去丞相史弥远,不料事泄下狱。

  宁宗知其名,欲使其生之,弥远曰:‘是欲杀臣者’。竟将其杖死东市。

  绍定六年十月,史弥远病重,才将他的党羽郑清之升为右丞相,结束了他独相二十六年的历史。

  次日以病危致仕,数日后去世。

  文学家刘克庄,在一年多以后的端平二年七月,给宋理宗的札子中,就公开将史弥远列为与秦桧一样的“小人”。

  指出“柄臣浊乱天下久矣,……柄臣与其徒皆攫取陛下之富贵而去,而独留其大敝极坏之朝纲。

  小人恃智巧,君子恃天理、人心之正,而天与人又有时而不然,桧十九年、弥远二十六年而衍七十日,光(指司马光)九月,君子之难取必于天如此。”

  只不过史弥远生前推崇理学的所作所为,还是受到了一些成效的。

  由于史弥远一直倡导理学,史弥远死后不久,理学又被确定为南宋官方的统治思想,宋末及元代一些理学人士对之心怀感激之情。

  在元代理学人士参与修撰的《宋史》中,史弥远不仅没有被列入《奸臣传》,而且在《史弥远传》中也竭力进行粉饰。

  阴谋杀害韩侂胄被写成侠肝义胆,违反宁宗遗志非法扶立理宗也被写得名正言顺,至于降金乞和则只字未提。

  对其罪恶,仅在传末用“废济王,非宁宗意。……擅权用事,专任憸壬,……用李知孝、梁成大等以为鹰犬,于是一时君子贬窜斥逐,不遗余力云”,数句贬语以终篇。

  就这么几句话,就想要将史弥远所做的奸佞之事抹去。

  史弥远掌权二十六年期间,虽因金受蒙古威胁无暇南顾,而能保持南宋安定,但弥远排斥异己,贪污中饱,加重税金,使南宋国势渐衰。

  他篡改宋宁宗的意志,立宋理宗继位,并假借湖州之变迫死济国公赵竑,干扰皇统的继立,比南宋其他的权臣更为过份。

  例如秦桧察觉身为皇子的宋孝宗经常与自己作对,但最后并没有成功改变宋孝宗的皇位继承者的身份。

  但史弥远不同于南宋著名的奸臣,他的家人并没有大量得到朝廷显禄。

  【ps:求鲜花月票评论票,求数据支持!】.

第313章大宋重文轻武,赵匡胤始作俑者!

  而更不像韩侂胄如此盛气迫人,峰芒太露。

  《宋史》并没有将史弥远列入《奸臣传》,在传中形容弥远“迨宁宗崩,废济王,非宁宗意。立理宗,又独相九年,擅权用事,专任俭壬。

  宋理宗德其立己之功,不思社稷大计,虽台谏言其奸恶,弗恤也。”

  而传中评论又指“史弥远废亲立疏,讳闻直言。.....弥远之罪既著,故当时不乐嵩之之继也,因丧起复,群起攻之,然固将才也。”

  听听,听听,这是有多不要脸才能说出这种话。

  还将才也,真是不要脸到了极致了。

  一个主动向金求和不说,还主动增加岁贡的人,还能被称为将才?!

  史弥远,在政治上主和,经济上不但没有振兴,甚至还有所损失。

  而他重用的人,也都不是什么好人.

  史弥远两朝擅权二十六年,独揽朝纲,大权在握,对金一贯采取屈服妥协的政策,对人民则疯狂掠夺。

  他还大量印造新会子,不再以金、银、铜钱兑换,而只以新会子兑换旧会子,并且把旧会子折价一半。

  致使会子充斥,币值跌落,物价飞涨,民不聊生。

  嘉定用兵,政府发行纸币竟达一亿四千万贯。

  绍定五年,流通量竟达到了二亿二千九百多万贯,会子的滥发与贬值已经到了极端严重的境地。

  赵昀亲政后虽然采取了一些秤提的措施使会子有所稳定,但是此时的南宋已经处在风雨飘摇之中,国家财政处在破产的边缘。

  不得不依靠滥发会子以救一时之急,饮鸩止渴的后果是滥发的会子变得如同废纸一般毫无价值。

  在政治上看,主和不得民心;从经济上看,物价上涨,会子贬值不得民心。

  史弥远用人也有问题。

  他以宣缯、薛极为肺腑,王愈为耳目,盛章、李知孝为鹰犬。

  专擅朝政,权倾内外。

  薛极与胡榘、聂子述、赵汝述,是史弥远最亲信的人,人谓之“四木”。

  李知孝与梁成大、莫泽,为之排斥异己,不遗余力,人称之为“三凶”。

  廷臣真德秀、魏了翁、洪咨夔、胡梦昱等都遭窜逐。

  绍定四年,宋军击毙叛将李全,论功行赏时,将士求赏欲望甚高,朝臣也认为应赐以高官厚禄。

  史弥远却道:“御将之道,譬如养鹰。

  饥则依人,饱则飏去,曹彬下江南,宋太祖未肯以使相与之。

  况今边戌末撤,警报时至,若诸将一一遂其所求,志得意满,猝有缓急,孰肯效死?”

  因此,有功将士只得到有限的赏赐。

  宋朝重文轻武十分严重,有很多武将都得不到自己应该有的赏赐。

  明明拼死保卫边关,到头来却比不上那些纸上谈兵的文臣。

  说到这,萧然看了一旁的赵匡胤一眼。

  这重文轻武的来历就是由他来的,但是当时还没有严重到如此地步。

  本来重文轻武,是为了稳定朝堂,也是为了防止武将手中有兵权从而谋反。

  但是到后来,文官的势力越来越大,导致武将在朝堂上没有话语权。

  赵匡胤似乎看明白了萧然眼神中的意思,有些尴尬的转移了自己的视线,然后说道:“这史弥远倒是一声顺遂了,明明是个奸臣,竟然也得到了善终。”

  “史弥远掌握朝廷,说是只手遮天也不为过了,只不过在他晚年的时候,却差点翻车。”

  听萧然这么说,赵匡胤有些惊讶的问道:“竟然还有这种事?”

  萧然点头,“不过他倒是挺聪明的,竟然也转危为安了。”

  晚年时,史弥远想在家乡找一块好墓地作为归宿。

  不料竟引出一场风波,几乎使他遭受灭顶之灾。

  相传,史弥远为找墓地招集许多风水先生,最终看中了阿育王寺这块“八吉祥六殊胜地”。

  史弥远觉得很合心意,便下令在那年八月中秋节后拆寺建坟。

  正当阿育王寺和尚听到这个消息,急得如同热锅蚂蚁,阿育王寺方丈更是六神无主,此时有个叫师范的小和尚说他有办法能保护寺院。

  师范得到方丈允准,到了南宋都城临安,在一个月黑风大的夜晚,在城门、宫墙、大街都贴着这样一张诗单:

  “育王一块地,常冒天子气;丞相要做坟,不知主何意?”

  临安百姓对史弥远早已怨恨,见了诗单后便纷纷传言:“史弥远要霸占天子气,要谋皇篡位了”。

  消息传进皇宫,赵昀素知史弥远为人,过去他一手遮天帮他坐上了皇位,如今也难保史弥远不会篡皇位。

  便把史弥远宣进皇宫,查问此事。

  史弥远也怕赵昀翻脸,不光富贵保不住,怕还有灭九族之祸。

  于是,赶紧撒谎道:“臣的坟墓早已做在东钱湖大慈山了,诗单无中生有,望万岁明察。”

  这样一来,阿育王寺被保留下来,史弥远的坟墓也真的做到东钱湖大慈山了。

  赵匡胤冷哼一声,“他倒是机灵。”

  萧然深以为然,“要是不机灵,他也不可能当这么久的权臣了。”

  赵光义也跟着说道:“到时候,非要将这个史弥远杀了不可!”

  萧然点头,“别忘了,还有丁大全,虽然说这人执政没有多久,就因为被弹劾过多,被赵昀弄死了,但是这也证明,他有多么令人愤怒了。”

  丁大全出身低微,他的妻子更是城里女婢。

  这样的出身,使他养成了一种见人总摆出一副想讨好的谦卑态度,不过他的心里更有一种远大而宏伟的打算。

  他极力讨好当时倍受宠信的理宗内待卢允升、董宋臣,果然功夫不负苦心人,不久他由萧山尉升职为大理司直、添差通判到饶州。

  这一来,丁大全终于“扬眉吐气”了,他的谦卑,他的和顺都一扫而空了,脸阴得总象马上就要下雨。

  他为了进一步荣登要职,开始施展诡计排挤诬陷朝中的大臣。他的目光首先对准了董槐。

  董槐是嘉定年间的进士,嘉熙年间曾平息常德兵变,救济南来江北的流民,成绩十分显著。

  【ps:求鲜花月票评论票,求数据支持!】.

第314章赵匡胤震惊了,还能这样玩!

  淳祐年间,任沿江制置使、知建康府,整肃军纪、加强训练。

  淳祐六年,任权广西转运判官兼提点刑狱,协和西南少数民族,与交趾建立友好贸易关系。

  宝祐三年,任右丞相兼枢密使,以整顿纲纪为急务,这样一来便得罪了许多人,更引来无数妒忌和猜疑。

首节 上一节 560/1020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误入皇后聊天群,娘娘求放过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