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大明朱元璋:老四你咋穿咱的衣服

大明朱元璋:老四你咋穿咱的衣服 第561节

  丁大全知道自己入朝以来,并无半点可以在人前夸耀的政绩,想凭劳而苦干压董槐一头比登天还难,想推倒董槐只能暗地下手。

  宝祐三年,他先上疏弹劾董槐功高震主,特权谋私,图谋不轨。

  奏章呈上去,他急不可待地盼理宗立刻下旨罢董槐的相位,等到半夜不见动静,丁大全没了耐性,竟穿戴整齐调隅兵百余人,持刀露刃地包围了董槐的府第。

  以台牒驱迫董槐出来,董槐并无思想准备,听丁大全声嘶力竭地叫唤,就出来了。

  众隅兵一拥而上,围住董槐,丁大全假传圣旨,命董槐随去大理寺,想借此恐吓董槐。

  一行人出了北关,丁大全又命人弃了董槐,高呼几声散了。

  董槐缓步走进接待室,过了好久罢相之旨才传下来。从此丁大全更加目空一切,倨傲非常.

  听到这,赵匡胤不由自主的“嘿”了一声,“不愧是他们两个狼狈为奸,竟然都敢假传圣旨?!”

  其实萧然也搞不懂,这两个人胆子是真的大,丝毫不怕自己的所作所为被发现。

  也是,当时的赵昀满心只有吃喝玩乐和理学,哪里会顾及那些呢。

  “当时赵昀又不管事,朝堂上可不就是他们的天下了。”

  也正是从这之后,丁大全越发的嚣张起来。

  弹劾董槐之后,丁大全又任用袁玠作九江制置使。

  袁玠这个人贪婪而且苛刻,他主管向当地渔湖土豪收纳税银,因丁大全督促得十分急迫,他就拘捕了一些渔湖土豪残酷催逼。

  结果惹怒了众人,这些渔人竟背弃大宋,把所有的渔舟都用来援助北来入侵的敌兵,给朝廷带来极大的威胁。

  太学生陈宗、刘黻、黄铺、曾唯、陈宜中、林则祖等六人优阀上书要求,罢免了大全。

  当时的台臣翁应弼、吴衍都是丁大全的鹰犬,他们钳制太学,颠倒黑白,最后竟贬逐了陈宗等六人。

  宫外丁大全与马天骥专恣用事,壅蔽上听;宫内阎贵妃信得宠爱,理宗无心理会朝政。

  朝野上下岌岌可危,有人在朝门上题写了“阎马丁当,国势将亡”八个字。

  无奈朝廷上有许多人都是丁大全的党羽,他们官官相护,丁大全毫不为此担惊受怕。

  开庆元年,蒙古军队攻打鄂州,中外震动。

  边关报急的文书传到朝廷,丁大全隐而不报,以致战事日益转向不利,蒙元帅兀良哈得由云南入交趾,从邕州攻广西破湖南。

  丁大全才上报理宗,宋理宗如梦初醒,不知所措。

  中书舍人洪芹上疏:“丁大全人如含沙射影之鬼蜮,行如穿箭之道,引用凶恶,陷害忠良,遏塞言路,扰乱朝纲。臣乞陛下将其罢官远放,以伸张大宋王法,谢天下黎民。”

  侍御史沈炎、右正言曹永年相继上疏罢免了大全。

  监察御史朱貔孙也进言:“丁大全奸诈阴险,狠毒贪残,假借陛下的声威钳天下百姓之口,依仗陛下所赐的爵禄笼天下财路干一己之身。”

  监察御史饶虎臣也指出了丁大全的四大罪状:绝言路、坏人才、竭民力、误边防。

  理宗大怒,罢免了丁大全,命其以观文殿大学士知镇江府,即而再削其官。

  景定元年,理宗下诏任他为中奉大夫。

  大臣们一致建议再将他贬到边远之地,诏送南康军居住。

  次年,监察御史刘应龙请皇帝再向远发配丁大全,于是理宗又追削两官,移至贵州四练使。

  丁大全贼心不死,与贵州州守淤翁明在酒桌上商议暗造弓矢,通谋蛮夷以图不轨,被朱禩孙告到朝廷,再移置新州。

  太常少卿兼权直告人院刘震孙又上疏请求把丁大全发配到海岛。

  令将官毕迁“护送”丁大全到海岛,舟过藤州,挤之于水而亡。

  丁大全这个人不仅专权自恣而且贪财好色。

  当年,他任淮西知州时,淮西总领郑羽富甲吴门,丁大全见财起意,欲结交郑羽,郑羽深知丁大全为人,婉言相拒。

  丁大全恼羞成怒,竟令台臣卓梦卿弹劾郑羽,然后抄其家,吞并了郑家的财产。

  还有一次,他请人为媒为他的儿子丁寿翁求一当地颇有美名的姑娘为妻,女家应诺。

  后来,丁大全在一个偶然的机会见到那位姑娘体若惊鸿,美若西子,竟惊得魂飘魄散,于是决定自己要娶她为妾,把儿子扔到了脑后边,一时为知者所耻笑。

  丁大全一生作恶多端,误国殃民,寡廉鲜耻,贪财好色,可谓“五毒俱全”。

  可他在宁德任职期间,还发生过一件令人津津乐道的事,是与百丈龙的一段传奇故事。

  百丈龙潭地处万山之中,人迹罕至。

  虽然早在唐代就已经开始有祈雨活动,但不为境外人士所知。

  它之所以扬名于世,正是因为潭边龙亭上一副对联的积极影响。

  而这副对联的作者,正是丁大全。

  丁大全祷雨百丈潭的记载,最早见于明代明何乔远《闽书·卷之三十一·方域志》:

  “(百丈潭)宋时,主簿丁大全旱祷,令人下银瓶乞水,缒上,得瓦瓶,大全疑之,复造银瓶,躬往投之,又得瓦瓶。

  大全祝曰:“神龙有灵,吾当富贵,幸示显异。”潭中遂露龙爪。大全后登宰府,奏封龙王。”

  而后,丁大全劾罢宰相董槐,升签书枢密院事,便认为是神龙实现诺言,使之如愿以偿,荣登高位。

  于是,丁大全奏请理宗封百丈龙为王,并赐建龙亭于潭畔。丁大全还得意洋洋地为龙潭撰写了一副对联:

  龙从百丈潭中起,雨向九重天上来。

  丁大全遗臭万年,这副对联却流芳千古。

  【ps:求鲜花月票评论票,求数据支持!】.

第315章赵匡胤有点恼火,一个不留!

  这副对联不仅记载于梁章钜、梁拱辰《楹联续话》,而且被万里之外的吉林龙王庙所收录,可谓推崇备至,风光一时.

  丁大全由于名声狼藉,地方人士对丁大全引以为荣的这段历史,颇不以为然。

  乾隆版《宁德县志.职官》对丁大全的批语:

  “观其夤缘婢婿,谄事妃寺,逐右相董槐而胁以兵;窜上书六君子而削其籍。又岂特兰色面,不吠犬见嫉于世哉?龙之有灵,适以彰其恶耳,曾何足重。”

  文中对百丈龙的行为予了辛辣的批判,认为这种“灵应”不值一提。

  丁大全确实是个不折不扣的大奸臣,但他在宁德担任主簿期间,关心地方公益,为百姓办了一些实事。

  百丈龙出来捧捧场,鼓励一番,也在情理之中。

  丁大全如果能够以天下民生为己任,一如既往,兢兢业业,也会扬名后世。

  但是这些终究也只是后人的猜想罢了,能够当上权臣的人都不是傻子。

  区别就是在于,有的人一心为民,有的人只为自己。

  而丁大全最大的过错,就是他不仅专权自恣而且贪财好色,对于前线的紧急战事瞒而不报,间接导致了襄阳沦陷、南宋覆灭。

  “不行!”赵匡胤拍案而起,“这群人一个都不能留!说是曾经也为百姓考虑过,但是那才是他们身为官员应该做的!他又没有什么突出的政绩,不过是做了分内之事,也值得夸赞?!”

  对于赵匡胤的话,萧然是认同的。

  什么时候做了自己应该做的事情,就要被夸奖了。

  难道就是因为他不是个好人吗?

  那这对兢兢业业的官员们来说,也太不公平了些。

  赵光义也跟着说道:“不过是一些朝堂上的蛀虫,清理了就是了,何至于生气,天色已晚,还是休息吧。”

  萧然和赵匡胤对视一眼,果断的回去睡觉了。

  大晚上的,还是不要想那些晦气的东西了。

  ————————

  理宗一朝

  赵昀庙号理宗。

  嘉定十五年,被立为宋宁宗弟沂王嗣子,赐名贵诚。

  嘉定十七年,立为宁宗皇子,赐名昀。

  宋宁宗死后,赵昀被权臣史弥远拥立为帝。

  赵昀继位的前十年都是在权相史弥远挟制之下,自己对政务完全不过问,自己则尊崇理学,纵情声色,直到绍定六年,史弥远死后,赵昀才开始亲政。

  他亲政之初立志中兴,采取罢黜史党、亲擢台谏、澄清吏治、整顿财政等改革措施,史称“端平更化”。

  端平元年,派兵联蒙灭金。

  同年出兵收复三京,但以失败告终,次年蒙古大汗窝阔台以宋朝背约为由,全面侵宋,持续四十多年的宋蒙战争爆发。

  晚年赵昀又沉湎于醉生梦死的荒淫生活中,朝政相继落入丁大全、贾似道等奸相之手,国势急衰。

  绍定三年。

  紫宸殿。

  李心传腰背挺直的跪在地上,口中说道:“还请陛下收回成命!”

  就在刚刚,他们的陛下竟然说要印造新会子。

  印造新会子不是什么大事,但是,却不再以金、银、铜钱兑换会子,而只以新会子兑换旧会子,并且还要把旧会子折价一半。

  这样一来,会子充斥,币值跌落,物价飞涨,到时候一定民不聊生啊!

  想到这里,李心传更加坚定了自己心中的想法。

  “陛下三思啊!”

  李心传的目光紧紧的看着赵昀。

  其实他也知道,现在朝堂上执政的是史弥远。

  他也知道,赵昀会听史弥远的话,但是李心传还是想赌一赌,赌赵昀的心中有百姓!

  事实上,这个时候的赵昀还真就有。

  但是史弥远在朝堂上的势力庞大,甚至就连赵昀自己,都是史弥远给推上皇位的。

  现在的赵昀没有实力,也没有那个胆量敢反驳史弥远。

  可是皇家的威严总是要维护的。

首节 上一节 561/1020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误入皇后聊天群,娘娘求放过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