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大明朱元璋:老四你咋穿咱的衣服

大明朱元璋:老四你咋穿咱的衣服 第559节

  “慈幼”最早可见于《周礼》。

  到宋代时对孤幼的救济呈现制度化、普遍化、专业化的特征,远远领先于当时的世界。

  在赵昀登基初期,史弥远把持朝政,独断专行,他的党羽几乎控制了从中央到地方的所有重要职位。

  尽管史弥远权势熏天,仍然不断有忠义之士不畏权势,上书指斥其专权擅政。

  绍定四年三月春祭,史弥远与赵昀一起喝酒闲聊,试探地说:“臣闻近日劾臣者甚多,陛下不可偏信矣!”

  赵昀幽默地说:“朕知道,姑置。卿犹记先皇章圣帝时旧京闹蝗灾乎?幸得江南无虞,朕稍安。”

  章圣帝即宋真宗,当时河南一代蝗灾确实严重。

  史弥远听赵昀这么说,立刻就放心了。

  赵昀提及蝗灾,可谓一语双关,安抚史弥远,暗示自己与史弥远是拴在一条绳上的两只蚂蚱,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否定史弥远就等于否定自己继位的合法性。绍定六年十月,史弥远病重不治,赵昀终于脱离了史弥远的挟持而得以亲政。

  【ps:求鲜花月票评论票,求数据支持!】.

第311章荒淫无道,死后遭报应了!

  赵昀晚年荒淫无度,在去世之后,甚至连尸体都不得善终。

  元朝时,西藏藏传佛教僧人杨琏真伽盗掘南宋皇陵。

  赵昀的尸体因为入殓时被水银浸泡,所以还未腐烂,盗墓者便将其尸体从陵墓中拖出,倒悬于陵前树林中以沥取水银。

  随后将赵昀头颅割下,并制作成饮器,送交北京大都元朝统治者,其躯干则被焚毁。

  赵昀的头颅直到朱元璋攻占大都后,才在元大都的皇宫中被找到。

  明太祖得知此事,“叹息久之”,派人找回赵昀的头颅,洪武二年以帝王礼葬于应天府。

  次年,又将赵昀的头骨归葬到绍兴永穆陵旧址.

  这件事也实在是令人唏嘘。

  听到这,赵匡胤说道:“但愿这赵昀能够幡然悔悟吧,不然要是让赵禥登基,我怕我会被气死。”

  已经经历过一次的赵匡胤表示,自己并不想看见赵禥。

  “既然如此,那我们还是去赵昀没有亲政之前的时候吧。”萧然说道。

  赵匡胤点了点头,“之前你说,在赵昀亲政之前,朝政都是在史弥远手中的?”

  “对的。”

  “那这史弥远,如何?”

  萧然想了想,“不如何。”

  史弥远于淳熙十四年中进士。历任大理司直、太常寺主簿、宗正丞、起居郎等职。

  开禧三年,韩侂胄北伐失败,金朝来索主谋。

  弥远时任礼部侍郎兼资善堂翊善,与杨皇后等密谋,遣权主管殿前司公事夏震于玉津园槌杀韩侂胄,后函其首送金请和。

  次年,签订嘉定和议,规定宋金世为伯侄之国,宋向金增加岁币、犒赏军银。

  史弥远因此升任右丞相兼枢密使兼太子少傅,进封开国公,从此独相宋宁宗赵扩17年。

  嘉定十七年八月,宋宁宗病死。

  史弥远伪造遗诏拥立宗室子赵昀,也就是宋理宗即位,废皇子赵竑为济王,又逼其致死。

  而后9年里,史弥远完全控制朝政。

  史弥远独揽朝政,一直得到宋宁宗、宋理宗的宠信。

  他对金采取屈服妥协,对南宋人民则疯狂掠夺。

  其招权纳贿,货赂公行,还大量印造新会子,不再以金、银、铜钱兑换,而只以新会子兑换旧会子,并且把旧会子折价一半。

  致使会子充斥,币值跌落,物价飞涨,民不聊生。

  在开禧元年到开禧三年三月的不到两年的时间里,史弥远不但已封为男爵,而且已升为礼部侍郎兼刑部侍郎的三品大员。

  史弥远权位的迅速升迁,助长了他的政治野心。

  当韩侂胄支持重用的宋军西线主帅吴曦叛变降金的消息,传到南宋首都临安时,宋朝君臣对战胜金军、收复中原已失去信心,韩侂胄的威望也因而严重受挫。

  韩侂胄于六月遣使议和,金方提出以韩侂胄首级作为议和的前提,这理所当然遭到韩侂胄的拒绝。

  史弥远的政治野心立即迅速膨胀,“乃建去凶之策,其议甚秘,人无知者”,决心设法杀死韩侂胄,取而代之。

  为此,史弥远甚至和宋宁宗的杨皇后一起伪造圣旨,就为了杀死韩侂胄。

  当初在宋宁宗立皇后时,韩侂胄不支持立杨贵妃为后。杨贵妃在立为皇后以后,对韩侂胄怀恨在心。

  史弥远积极拉拢被杨皇后冒认为兄的杨次山,由杨次山向杨皇后提出,请她向宋宁宗提出罢免韩侂胄。

  他又利用自己兼任资善堂翊善,蛊惑年仅16岁的宋宁宗嗣子,向宋宁宗“入奏:侂胄再启兵端,将不利于社稷”。

  杨皇后从旁赞之甚力,但宋宁宗不予理睬。

  显然想通过宋宁宗下诏罢免韩侂胄,是不可能的。

  于是,史弥远决定绕过宋宁宗,由他和杨皇后伪造宋宁宗的御批密旨。

  参知政事钱象祖、李壁曾是韩侂胄党羽,见到密旨信以为真,转而投靠史弥远,当钱象祖想向宁宗奏明罢韩侂胄时,李壁怕消息泄漏给韩侂胄,钱象祖因而作罢。

  史弥远计划派权主管殿前司公事夏震杀死韩侂胄,当夏震“初闻欲诛韩(侂胄),有难色,及视御批,则曰:‘君命也,震当效死’”。

  十一月初三,韩侂胄被杀死于玉津园。

  当“临安府申侂胄已身故”,“帝不之信,越三日,帝犹谓其未死,盖是谋悉出中宫及次山等,帝初不知也”。

  嘉定元年三月,史弥远实际掌权,恢复了秦桧的申王爵位及忠献谥号,积极奉行降金乞和政策。

  九月签订宋金和议,史称“嘉定和议”,由金宋叔侄之国改为伯侄之国,岁币由20万增为30万。

  另加“犒军银”300万两,这是以往和议中从来没有过的。

  对于这宋金议和史上最为屈辱的和议,引起朝野不满。

  “金人欲多岁币之数,而吾亦曰可增;金人欲得奸人之首,而吾亦曰可与;至于往来之称谓、犒军之金帛,根括归朝流徙之民,承命惟谨,曾无留难。”

  太学博士真德秀的这番话,可说是当时舆论的代表。

  史弥远的丑行,实是与秦桧不相上下。

  由于韩侂胄是被伪造的密旨杀死的,史弥远没能公开以此居为首功,只微升为礼部尚书,但已掌握实权。

  嘉定元年十月,史弥远升为右丞相。

  十一月,因母丧丁忧。

  嘉定二年五月,史弥远起复为右丞相,从此开始了长达二十多年的独相擅权时期。

  当年协助史弥远杀害韩侂胄,对金乞降求和的卫国公,不久即被立为太子,嘉定十三年死。

  次年,宋宁宗另立赵竑为皇子。

  赵竑对于史弥远的擅权跋扈十分不满,想在即位后远贬史弥远。

  但被史弥远安置在赵竑身边耳目所告发,史弥远就不时地在宋宁宗面前诽谤赵竑,以图废赵竑,另立他人为继承人,但未能得逞。

  于是已经有过一次“前科”的史弥远,决定再次伪造圣旨。

  嘉定十六年,史弥远收买当时只是九品小官的国子学录郑清之,阴谋在宋宁宗去世时,废皇子赵竑而另立宗室赵昀为帝。

  【ps:求鲜花月票评论票,求数据支持!】.

第312章赵匡胤惊了,两次伪造圣旨!

  为此派他兼任魏忠宪王府教授,作为赵昀的老师。

  郑清之后虽数次升官,但兼任赵昀老师之职不变。

  嘉定十七年八月,宋宁宗病重不能处理朝政时,史弥远加快了策划宫廷政变的步伐。

  同年闰八月,宋宁宗病死的当天黄昏,史弥远派人在大晚上的召见赵昀入宫,当时的皇后根本就不知道史弥远的打算。

  于是史弥远干脆让皇后的兄子谷及石,将他想要废掉太子,立赵昀为新帝的事情告诉了皇后。

  皇后认为这样不可行,说:“皇子先帝所立,岂敢擅变。”

  是夜,凡七往反,后终不听。

  但杨谷等说明,史弥远已命殿帅夏震派兵看守皇宫及赵竑,如果不立赵昀为帝,“祸变必生,则杨氏无噍类矣”.

  杨皇后在沉思很久,权衡利害关系之后,被迫同意。

  史弥远便伪造宁宗遗诏,“遂矫诏废竑为济王,立昀为皇子,即帝位”。

  为了说明赵昀即位的“合法性”,史弥远宣称:宋宁宗在世的八月份,即已“诏以贵诚为皇子,改赐名昀”。

  “他们都是傻的不成?!竟然让一个外臣两次伪造圣旨,甚至没有看出丝毫端倪!”赵匡胤愤怒的说道。

  “当时史弥远那么受重视,只要宋宁宗不起疑心,谁会去怀疑他呢。”

  而赵光义看到的则是史弥远对金俯首称臣。

  “当时他一味的对金求和,反而剥削自己人,就没有人参他吗?!”

  “那自然是有了。”萧然说道,“当时真德秀,魏了翁等人就十分愤慨,然而理学人士刘爚,在嘉定和议签订后不久,就向史弥远提出了一个荐引诸贤的主意。”

  所谓的荐引诸贤,就是指通过表彰朱熹,为史弥远改善形象出谋划策。

  同时也是在借史弥远之力以倡导理学。

  从某一方面来讲,也可以说是合作共赢了。

  为了挽回自己的形象,史弥远随后即罢除学禁,为韩侂胄执政时遭罢斥的大臣赵汝愚、吕祖谦等人复官,又追封朱熹官爵。

  召林大中、楼钥等故老十五人入朝,起用了真德秀、魏了翁、杨简、李心传等诸多理学人士。

  还在嘉定年间,对不符合赐谥条件的理学家朱熹、周敦颐、程颢、程颐、张载,分别特赐谥号为文、元、纯、正、明。

  提高理学派的地位,争取理学人士的拥戴。

  然而,在史弥运用阴谋手段,废除并杀害宋宁宗指定的继承人赵竑,并伪造宁宗遗诏,扶立赵昀以后,赵昀意外成为皇帝,甘为傀儡。

首节 上一节 559/1020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误入皇后聊天群,娘娘求放过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