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朱元璋:老四你咋穿咱的衣服 第558节
宋理宗赵昀继位的前十年都是在权相史弥远挟制之下,自己对政务完全不过问,自己则尊崇理学,纵情声色。
直到绍定六年,史弥远死后,赵昀才开始亲政.
他亲政之初立志中兴,采取罢黜史党、亲擢台谏、澄清吏治、整顿财政等改革措施,史称“端平更化”。
端平元年,派兵联蒙灭金。
同年出兵收复三京,但以失败告终,次年,蒙古大汗窝阔台以宋朝背约为由,全面侵宋,持续四十多年的宋蒙战争爆发。
晚年赵昀又沉湎于醉生梦死的荒淫生活中,朝政相继落入丁大全、贾似道等奸相之手,国势急衰。
绍定五年十二月,蒙古遣王檝来到京湖,商议宋蒙合作,夹击金朝。
京湖制置使史嵩之上报中央,当朝大臣大多表示赞同,认为此举可以报靖康之耻,只有赵范不同意,主张应借鉴徽宗海上之盟的教训。
一直胸怀中兴大志的赵昀把这看作是建不朽功业的天赐良机,让史嵩之遣使答应了蒙古的要求。
蒙古则答应灭金以后,将河南归还给宋朝,但双方并没有就河南的归属达成书面协议,只是口头约定,这为后来留下了巨大的后患。
端平元年五月,赵昀任命赵葵为主帅,全子才为先锋,赵范节制江淮军马以为策应,正式下诏出兵河南。
不久,全子才收复南京归德府。
随后向开封进发,七月五日,宋军进驻开封。
全子才占领开封后,后方没有及时运来粮草,以至全子才无法继续进军,贻误了战机。
半个月后,赵葵又兵分两路,在粮饷不继的情况下继续向洛阳进军。
宋军到达洛阳,遭到蒙军伏击,损失惨重,狼狈撤回。
留守东京的赵葵、全子才看到战机已失,加上粮饷不继,率军南归。
其他地区的宋军也全线败退,南宋君臣恢复故土的希望又一次落空了。
“端平入洛”的失败,使南宋损失惨重,数万精兵死于战火,投入的大量物资付诸流水,南宋国力受到严重的削弱。
更重要的是,“端平入洛”使蒙古找到了进攻南宋的借口,宋蒙战争自此全面爆发。
朝野上下对于出兵河南的失败及由此带来的严重后果议论纷纷,而对这种局面,赵昀也不得不下罪己诏,检讨自己的过失,以安定人心。
一开始的赵昀因无法亲政,所以沉迷享乐。
当他亲政之后,一开始他还是想要当一个好皇帝,想要收复中原的,但是到后期之后,赵昀厌倦了朝政,开始追逐声色。
赵匡胤叹息说道:“这哪里能行呢,处理朝政本来就是一个辛苦的事情,哪里能说不干就不干呢。”
赵光义也点了点头,“从他即位之初的表现来看,这人并不是那种胸无大志的草包,可以说他是有一定的能力的,但是自己却放弃了。”
萧然倒是觉得赵匡胤这话有点耳熟,这不就是上学的时候,老师说的,聪明但是不学习么。
赵匡胤接着说道:“他后期都做了什么事?”
“还能有什么事,无非就是沉迷女色,不顾朝政呗。”
赵昀执政后期,厌倦朝政,追逐声色,先是听任丁大全、马天骥、董宋臣乱政,后来又把朝政交给贾似道。
他完全没有了端平更化时那种励精图治的精神,每日沉湎在诗酒之中,同时开始追求奢侈豪华,在临安大兴土木,造佛寺道观祈祝长寿,建楼榭亭阁专供游幸。
阎贵妃是赵昀晚年最宠爱的妃子,姿色妖媚,初封婉容。
淳祐九年九月,赵昀封阎氏为妃并对她赏赐无数。
阎贵妃想修建一座功德寺,赵昀不惜动用国库,派遣吏卒到各州县搜集木材,为其修功德寺,闹得百姓不得安宁。
这座功德寺前后花了三年才建成,耗费极大,修得比自家祖宗的功德寺还要富丽堂皇。
就在这些人擅权用事之际,有人在朝门上大书八字:“阎马丁当,国势将亡”,暗指阎贵妃、马天骥、丁大全、董宋臣四人弄权乱政。
这一标语是对赵昀的当头棒喝,警告他如再宠用奸佞,国家命运将不堪设想。
赵昀恼火地指示临安府追查,但一无所获。
不过好在,赵昀还没有真的不管不顾。
他感受到朝野对自己放纵奸佞的强烈不满,于是采取了一些措施。
宝祐五年,马天骥执政仅八个月,就被赵昀罢免。
次年,蒙古全面侵宋,丁大全隐匿军情不报,致使边防全线吃紧。
开庆元年,有人再次上书指斥丁大全与董宋臣祸国殃民,赵昀将丁大全罢相。
并于景定三年,改流海岛途中,丁大全被押解的将官挤落水中溺死。
阎贵妃则在景定元年病死。
丁大全和阎贵妃的死,多少有些端倪在里面,不由得让人怀疑是不是赵昀下的手。
但是令人疑惑的是,这三人要么死了,要么被罢官,只有董宋臣好好的。
对于董宋臣,赵昀百般回护,先将其调离閤门,藉以平息舆论,不久就让他官复原职。
其后,董宋臣一直在赵昀的庇护下,他比赵昀早死几个月,赵昀特赠节度使,表达对这个奴才的宠爱。
不过也是,谁让董宋臣实在是太会揣摩赵昀的心理了。
在前期的时候,赵昀还没有晚年的荒唐,却也想要赏景。
他想去禁苑赏荷花,却苦于没有凉亭遮日,董宋臣揣摩上意,一天之内就修建了一座凉亭,赵昀十分高兴。
冬天,赵昀又去赏梅,董宋臣已事先在梅园建造一座亭子,赵昀责备他劳民伤财,董宋臣说不过是把荷亭移到这里,赵昀又大赞他办事得体。
【ps:求鲜花月票评论票,求数据支持!】.
第310章三宫六院无法满足,引名妓入宫!
赵昀晚年好女色,三宫六院已满足不了他的私欲,董宋臣引临安名妓唐安安入宫淫乐。
起居郎牟子才上书劝诫赵昀:“此举坏了陛下三十年自修之操!”
赵昀却让人转告牟子才不得告知他人,以免有损皇帝的形象。
姚勉以唐玄宗、杨贵妃、高力士为例劝诫赵昀,赵昀竟然恬不知耻地回答:“朕虽不德,未如明皇之甚也。”
在赵昀看来,自己虽然“不德”,但与唐明皇相比还是有相当差距的,然而这种差距也无非是在五十步与百步之间罢了。
董宋臣在赵昀的宠信下,勾结宰相丁大全,恃宠弄权,不可一世,人们把他称为“董阎罗”.
宋人记载当时宦官专权的情况,说:“一时声焰,真足动摇山岳,回天而驻日也。”
“赵昀对于董宋臣实在是非常宠信了。”萧然说道。
赵匡胤则是十分不爽,“这个赵昀,识人不清!”
这话萧然是赞同的。
“前期的时候,赵昀的所作所为,倒也可以说是政治清明。”
史弥远死后,赵昀唯恐引起政治地震,一方面对史弥远曲加维护,另一方面对其党羽绝不宽贷,罢黜了梁成大、李知孝、莫泽、袁韶等人。
赵昀纠正了宁宗朝以来权臣独相的局面,谨慎简选宰相,使这一时期的政治相对稳定。
史弥远专政,台谏成为权相的控制朝政的工具。
史弥远死后,赵昀宣布“收倒持旁落之权,聿更大化,择特立独行之士,亲擢紧官”,把擢任台谏权攥在手中。
这一时期,他任命台谏四十余人,知名的有洪咨夔、李宗勉、李韶、谢方叔、江万里、程元凤、李昴英等。
大多立朝正直,议论恺切,使端平更化中的台谏风采成为南宋晚期最后一抹余晖。
宋光宗、宋宁宗之后,吏治大坏,及至赵昀亲政,更是贪浊成风,贿赂公行。
赵昀亲自撰制《审刑铭》、《训廉铭》等,把道德宣传与法律约束结合起来,规定官员犯赃与谋杀、故杀、放火列为同罪。
贪赃移作他用者籍没其家,推行吏部考功条法,惩办了一批赃吏。
官吏冗滥是吏治腐败的又一现象,往往六七人盯住一个候补官缺,即消耗国家财政,又影响行政效率,更造成跑官行贿。赵昀对此也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一、取消堂除陋规堂除是权臣专政下的政治陋规,也为内降恩泽滥授美差留下了后门。赵昀将堂除之阙还给吏部后,有效抑制了内降恩泽。
二、减少官吏权摄所谓权摄就是不够任职资格者代理为官,官员队伍因而膨胀。
赵昀规定,内地如缺州县官,必须由现任官出阙。出任两任通判者其中一任必须到两广四川等偏远地区任职,确保那里官缺不再权摄。
三、控制取士人数从端平到淳祐的六次科举取士,每举平均取士约四百五十人,比起赵昀宝祐以后七次科举取士每举平均约六百人来,大约少取四分之一,也应是减少冗官的措施之一。
四、严格升迁制度为了抑制侥幸得官和越级提升,赵昀规定:在朝的宰执、台谏、侍从以及在外的监司、帅守不得徇私荐举。
未历州县官者不得入朝为郎官,已经在朝为郎官者必须补上这一任。
而在军事上。
端平入洛失败后,蒙古南下侵宋,双方互有胜负,战争处于相持状态。
赵昀利用这一有利时机,加强军事整顿,充实四川、京湖、两淮三大战场的边防。
选拔并任用了孟珙、余玠、赵葵、杜杲、王坚、张珏、吕文德等抗蒙名将,使得淳祐年间对蒙战争取得明显起色。
淳祐二年,赵昀派遣在两淮抗蒙战争中战绩颇著的余玠入蜀主政,余玠在四川采取了一系列政治、经济和军事措施。
其中最重要的是创建了山城防御体系,这为后来的合州钓鱼城防御战的胜利创造了条件。
在经济上。
赵昀亲政后,财政上面临物价飞涨、国库空虚两大问题。
前者主要是滥发纸币造成通货膨胀,后者主要是端平入洛的军费开支与应付冗官的行政花销。
回应前者的主要措施是停止发行新币,适当回收旧币,严禁伪造楮币。
应对后者的主要措施是严格会计制度,实行节用方针。
赵昀一直希望使理学成为正统官学,早在宝庆三年就封朱熹为信国公。端平更化后,朱熹和理学大师周敦颐、程颢、程颐、张载都先后被入祀孔庙。
赵昀还建立了慈幼局。
慈幼局于淳祐七年创立于临安。
宝祐四年,在临安慈幼局运作成熟之后,赵昀下诏要求天下各州建立慈幼局。
慈幼局设立之后,至少在京城临安,已实现了赵昀的愿望。
慈幼局可谓世界上最早的官办孤儿院。
国家要对没有亲人养育的弃婴、孤儿给予救济,使他们避免死于非命,这是一项古老的制度安排。
上一篇:误入皇后聊天群,娘娘求放过
下一篇:返回列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