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朱元璋:老四你咋穿咱的衣服 第549节
所以,应该说朝廷的主流意见都是恢复中原,但是,怎么恢复?
是立刻挥师北伐还是暂时韬光养晦?朝中大臣各执其见,争论经年。
其中张浚、王十朋、胡铨、虞允文、陈俊卿、王大宝等人主张立即北伐,史浩、陈康伯等主守。
张浚急图恢复,屡次上奏,欲取山东。
史浩肯定张浚“大仇未复,决意用兵”的忠义之心,但坚决反对急于用兵的主张,张浚奏请御驾亲征,史浩则向孝宗陈述三条理由以阻止:
一曰:下诏亲征,则无故招致敌兵,何以应付?
二曰,若以巡边犒师之名,去岁曾有一次,州县供奉甚臣,朝廷自用缗线一千四百万,国库无以负担;
三曰,若为移跸,则无行宫,陛下自行,万一有一骑冲突,行都骚动,如何是好?
可见史浩当时反对是经过深思的。
史浩主张的是:先加强长江防线,整顿士卒,先立于不败之地,然后伺机而动。
史浩曾上奏说:“先作好充分准备,这才是良策。”
“不要听目光短浅谋士的话,兴没有经过训练的军队去作战,这些没有良好素质的军队,到敌人离去时就来论赏邀功,到敌人来进攻时就丢弃武器逃得无影无踪了,这样做恢复可能实现吗?”
此所谓取快于一时,而含冤万世。
他还上书道:“靖康之祸,谁不痛心疾首?悼二帝之蒙尘,悲六宫之远没,确应枕戈待旦,思报大耻,然陛下初立,应以自治先行,方可图远。
如今内乏谋臣,外无良将,贸动干戈以攻大敌,谁能保其必胜?如能侥幸获胜,自当痛快;若然不胜,则重辱社稷,以资外侮,后果那堪设想!”
史浩觉得不能侥幸获胜,非到有把握时才能进攻。
不能说史浩的观点是错误的,只能说此人比较谨慎罢了。
这也是赵昚没有因为他主和,就直接弃之不用的原因。
史浩对赵昚可以说是忠心耿耿了,甚至当年立太子的时候,还是史浩扶持的呢。
所以史浩会在这个时候注意到钱财的问题实在是太正常不过来。
经史浩这么一说,赵昚也有点担心起来。
“是啊,太祖,他们要多少银两?”
赵匡胤看了他一眼,没好气的说道:“三十万精兵,你说呢?”
赵昚没有说话,默默的想着要多少钱。
这时,张浚小声说道:“陛下,那可是三十万精兵啊!”
赵昚一想,是啊!那可是三十万精兵,精兵!花点钱也值当啊!
只要能收复中原,别说花点钱,把钱都花了也不是不行啊!
【ps:求鲜花月票评论票,求数据支持!】.
第296章宋孝宗也是吃亏怕了,不能用了!
大不了没钱了再想办法赚钱!.
这么一想,赵昚很快就下定决心的说道:“借!这兵一定要借!”
一旁的史浩没好气的看了张浚一眼。
这个张浚就知道打仗,想要收复中原可以理解,但是也得考虑一下现实情况啊!
何况这人还是一个刚愎自用的人!
建炎四年,张浚力排众议冒然与金兵决战酿成富平之败。
绍兴七年他不听岳飞劝告,而以书生吕祉统领刘光世军队而酿成淮西兵变。
那场富平之战,高宗为了扭转在东南的被动局面,派张浚经营川陕。张浚把五路兵马二十万人,七万匹马都集中到富平,还有无数粮响。
当时南宋的大半家底都集中到张浚手里了,张浚踌躇满志,甚至准备此战胜后,直捣燕京。
虽然吴阶、曲端等好多人不同意与金作战,但张浚固执己见,兵力集结后,张浚拒绝了部将的兵不厌诈,出其不意的建议。
而是约期作战,结果他连续几次下战表,金兵主将完颜娄室就是置之不理,其实,娄室正在利用这个时间,部署调动兵力。
他先派三千骑兵把宋军大营周围的百姓居住的寨子占领,这样就把宋军包围起来。
张浚得知便吓坏了,带头逃命,宋军本来就缺乏配合作战的能力,这下是兵败如山倒,军队损失很大,大量的粮草、器械也都被金兵获得。
此战后,宋军在陕西已经没有立足点,因为张浚的拙劣表现,大大消耗了南宋的实力,此后宋军再也没有能力集结这样的大兵团和金作战了。
富平之战后,张浚又一手酿造了淮西之变。
“中兴四将”之一的刘光世用兵不利,结果被罢免,但他手下的军队怎么处置成了问题。
张浚力排众议,派自己的亲信吕祉去统领该军,这个吕祉是个纸上谈兵的书呆子,曾自栩如能亲统一军必能擒刘豫,张浚拿他当宝贝,大加重用。
结果吕祉去了淮西以后,不仅无法指挥军队,还瞧不起武将,最后淮西将领郦琼率领四万军队挟持着吕祉北上投降伪齐,这位空谈的吕大人也因此丢了脑袋。
而淮西之变的根本原因就是处置不当,副将郦琼和主将王德有矛盾,如果让韩世忠或者岳飞兼领该军,必定不至哗变。
因为淮西之变,张浚被罢相,闲置了二十余年。
高宗因此说:“朕宁可亡国,也决不用张浚。”
这句话自然可以理解为,凭张浚的才能,用他肯定就亡国了。
隆兴北伐前,高宗还对赵昚说,千万不要重用张浚,赵昚不听。
结果,张浚出师又出昏招。
本来开始出兵时,李显忠为主将,可以节制邵宏渊,但邵宏渊找到张浚抗议,张浚就同意两人各领一军,互不统属。
结果符离溃败就是因为邵宏渊不援助李显忠。
而且,北伐时,前线部队在安徽,而张浚自己驻扎在扬州,距离这么远,如何指挥,焉能不败?
即使从士大夫角度来说,张浚也不能算是君子。
高宗初即位,黄潜善和汪伯彦二奸千方百计排挤李纲,而作为黄潜善一手提拔起来的张浚,对汪、黄的误国视而不见。
却为了报答黄的知遇之恩,对李纲极尽诬陷、中伤、打击之能事。
甚至称李纲为国贼,靖康之耻的酿造者。
史浩站出来一步说道:“臣认为,此事还是从长计议吧。”
见赵昚的脸色不是很好,史浩只能说道:“我们还是先想一想,就算借了兵,该由谁统帅呢?”
此话一出,赵昚也有些犹豫。
这次兵败,除了邵宏渊之外,张浚也有一定的责任,这赵昚是知道的。
但是这又是一个难得的和他胃口的大臣。
赵昚有心想要让张浚领兵,但是又怕再次败北。
要知道,这次败北的损失可比之前还要大啊!
还有三十万精兵的外债在呢!
这让赵昚不由得深思起来。
但是张浚却以为赵昚这是不信任自己,想要求和,于是连忙说道:“臣可以领兵!”
听他这话,史浩差点没被气到吐血,当下便说道:“亏你也有脸提!”
张浚大怒,“我怎么了?今天你若不说出个好歹,我要你好看!”
史浩不屑一笑,“你做了什么你自己清楚,你虽中兴之心,却无中兴之才!还是安稳一点好。”
这不就是在说他志大才疏嘛!
这张浚能忍得了?当下就扬起拳头,想要朝着史浩砸去,但是却被一旁的侍卫给拦了下来。
赵昚也没想到,这当着太祖和太宗还有自己的面,张浚竟然就敢动手!
当下便大喝一声:“大胆!放肆!”
张浚听到这一声怒喝,这才反应过来自己干了什么,连忙跪下请罪。
“陛下!臣只是一时心急...”
赵昚可不管他是不是心急,他现在倒是觉得史浩的话有些道理。
张浚自然不但刚愎自用,现在看来,经还有些易怒。
一个没有脑子且易怒的人,岂不是极其容易上当?这样的人怎么能当统帅呢?
于是,本来看着惶恐万分的张浚,有些动摇的赵昚再次坚定了自己的想法。
这张浚,是不能再当主帅了!
这次他有错,但是到底比起邵宏渊来说,也就不算什么,只能说是决策失误,所以赵昚也不想抓着不放。
可看着他现在这样,还是算了吧,也许史浩说的是真的呢?这人可能还真的就志大才疏。
张浚可不知道,就因为自己刚才的举动,本来都要到手的统帅的瞬间飞走了。
赵昚现在虽然也着急收复中原,但是经过这次的北伐之后,到底是稳重了不少,知道了有些时候还是要从长计议为好。
看着在想着怎么赚钱的赵昚,史浩只觉得老怀甚慰。
赵匡胤看了史浩一眼。
这人到确实是个好的,但是他是主和派,赵匡胤是不可能让这朝堂上一家独大的。
所以赵匡胤便看向了一旁的萧然。
看着目光中带着不明意味的眼神,萧然满脸问号。
【ps:求鲜花月票评论票,求数据支持!】.
第297章赵匡胤和萧然的关系,震惊文武百官!
“赵大叔,我觉得我们可能并没有一点默契。”萧然毫不留情的说道,把赵匡胤气的吹胡子瞪眼的,然而萧然丝毫不在意。
下面的人没想到,国师竟然称呼太祖为“大叔”,让不少人都有些惊讶.
看来太祖十分信任此人啊!
上一篇:误入皇后聊天群,娘娘求放过
下一篇:返回列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