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朱元璋:老四你咋穿咱的衣服 第550节
不过也是,毕竟这也相当于永生了,怎么可能不信任呢。
倒是赵匡胤对萧然十分无奈,大手一挥就宣布退朝了。
等到朝堂上的众人退下之后,赵匡胤才问道:“史浩这人虽然还不错,但是他是主和派,不能让他一家独大,你可有什么人推荐?”
萧然第一个想到的就是虞允文。
“这人可有什么才能?”赵匡胤问道。
萧然说道:“虞允文姿貌雄伟,慷慨磊落。”
史称其“战伐之奇,妙算之策,忠烈义勇,为南宋第一”。
史书上对他能有这种评价,可以说是及其少见。
虞允文在出使金国时,见其大举运粮造船,便在回朝后请宋廷加强防御。
绍兴三十一年,以参谋军事犒师于采石,指挥三军大破南侵的金帝完颜亮,使“宋事转危为安”。
次年,任川陕宣谕使,与大将吴璘共谋进取,收复陕西数处州郡。
宋史中更是有评价:允文许国之忠,炳如丹青。
金庶人亮之南侵,其锋甚锐,中外倚刘锜为长城,锜以病不克进师。
允文儒臣,奋勇督战,一举而挫之,亮乃自毙。昔赤壁一胜而三国势成,淮淝一胜而南北势定。
允文采石之功,宋事转危为安,实系乎此。
及其罢相镇蜀,受命兴复,克期而往,志虽未就,其能慷慨任重,岂易得哉?
虞允文是一个及其有才能的人。
绍兴二十五年,秦桧病死,高宗想要收用被废弃的蜀士,中书舍人赵逵首荐虞允文,使他被高宗召对。
虞允文在应答中,首先认为人君应该敬畏上天、安抚百姓、遵效祖宗成法;其次又论及当时士大夫风气中的弊病。
从而提出,在以文章、言谈、政事选用这些士人时,应该分别裁汰其中的轻浮、巧伪、苛刻者,这样才能使被选中的官员任重致远。
最后,他极力陈述四川财赋科输的弊端。高宗闻言,欣然采纳。
而后,金国皇帝完颜亮遣使增修汴梁,有大举侵宋之意。
但宋廷所派的使者王纶却称金国方面“恭顺和好”,丞相汤思退也一意主和,“置边备不问”。之后,完颜亮的企图逐渐暴露。
虞允文于绍兴三十年正月上疏建议:“金人必将败盟,五路出兵,希望诏命重臣商议备御之策。
绍兴三十年,虞允文出使金国。
他与馆伴宾射,一发中的,使金人惊异。
在金国境内,虞允文眼见金人正在大规模运输粮草、打造战船,辞行时,完颜亮又有“看花洛阳”之语。
于是在回朝后,将这些事尽皆奏报朝廷,并请求加强淮、海沿线的边备。
之后,虞允文被任命为中书舍人、直学士院。
当时的三衙管军由宦官承理,虞允文认为:“自古以来,人主的权力,不下移至奸臣,便是落在亲随幸臣手中。
秦桧盗权十八年,秦桧死后,大权才回归陛下。
近来三衙长官交结中官,宣和、明受之鉴近在眼前。”高宗醒悟,立刻禁止此事。
可以说在很多时候,虞允文凭借着自己的远见,还实行着劝谏之责。
而在虞允文在军事上也有着一定的才能和影响力。
十月,完颜亮自涡口渡淮河,淮东、淮西宋军后撤,“中外震恐”。
高宗令同知枢密院事叶义问出督江、淮军事,虞允文为督视江淮军马府参谋军事,负责协助叶义问抗敌。
十一月,完颜亮领大军逼近采石。
淮西主帅王权获罪免职,由大将李显忠接任,虞允文则被派往采石犒师。
虞允文到采石后,见宋军萎靡不振,形势危急,于是亲自督师。
向当时军心散漫的士兵演说:
“若金军成功渡江,你们又能逃往哪里?我军控制着大江,若凭藉长江天险,为何不能于死里求生?何况朝廷养兵三十年,为什么诸位不能与敌血战以报效国家?”
这番演说成功把士兵团结起来,并大大振奋了军心。
他并随即把散处沿江各处无所统辖的军队迅速统合起来,以一万八千人的兵力与十五万金军决战于采石矶,结果大败金军,赢得了著名的“采石大捷”。
随后,完颜亮移兵扬州,虞允文又赶赴镇江府阻截。
完颜亮见渡江失败,逃往扬州。
进攻其他地区的金军也被宋军打退,完颜亮不禁大怒,在进退无路的条件下,孤注一掷,下令金军三天内全部渡江,否则处死,这促使其内部矛盾激化。
十一月下旬,完颜亮被部下所杀。
金军退屯三十里,遣使议和。
采石之战后,虞允文在朝堂上获得了极高的声誉。
赵昚即位后,在保守派史浩等人的进言下,“欲尽弃陕西”,要求西线宋军放弃战果,“东不可过宝鸡,北不可过德顺,且欲用忠义人守新复州郡,官军退守蜀口”。
虞允文力争无果,吴璘仓促撤退,被金军偷袭,损失惨重,此前收复的秦凤、熙河、永兴三路再入敌手。
此后,虞允文前后十五次上疏,陈述了陕西对于中兴大业,乃至整个四川的重要性,“一旦弃之,则窥蜀之路愈多”。
又移书宰相陈康伯,请求声援,但陈康伯“牵于同列,不能回也”。
赵昚想召虞允文回朝,询问陕西事宜,但可惜朝中执政者对他多有忌惮,仅将其改授为显谟阁直学士、知夔州,仍在地方主政。
不过好在,不久后,赵昚又命虞允文上奏陈述自己的意见。
隆兴元年六月,孝宗召虞允文入对,他力反宰相史浩弃地之说,认为“有八可战(之由)”,并用笏板在地上圈划,说明弃地的利害。
“可以说,虞允文和史浩都是一心为国,但却政见不同。”萧然总结到。
【ps:求鲜花月票评论票,求数据支持!】.
第298章萧然:是你祖宗又不是我祖宗!
赵匡胤看了赵昚一眼,有些酸溜溜的说道:“你这朝臣倒是不错。”
这话赵昚哪里敢接,干脆就只是笑了笑,没有说话。
萧然则是给赵昚解了个围,“时也,命也。”.
这话赵匡胤不爱听,但是最终也只是有些不爽,却没有说些什么。
赵昚则是一脸敬佩的看着萧然,眼中充满敬佩。
连太祖都敢说,狠人!
要是让萧然知道赵昚在想什么,他肯定要吐槽,这赵大叔是你祖宗,又不是我的!
赵光义在一旁叹了口气,他不明白,为什么有的时候他们会这么幼稚。
“国师大人,你还是继续说虞允文吧。”
萧然耸了耸肩,好吧,继续说就继续说。
“虞允文丝毫不赞同割地的事情。”
当时,宋廷遣使向金国议和,一意主和的宰相汤思退又想要放弃南宋掌控的唐、邓、海、泗,四州,虞允文五次上疏力争,并拒绝放弃所辖的唐、邓二州。
汤思退大怒,诬称其“大言误国,以邀美名”,又假意请召他回朝,其实有排挤之意。
虞允文交还印绶,乞请致仕,但仍坚持认为不能放弃四州。
虞允文的为官之路十分坎坷。
隆兴二年,金国又挑起战事,汤思退获罪贬谪,赵昚追悔不听虞允文的进言。
适逢被召回的名臣陈俊卿也举荐虞允文才堪大用,赵昚遂于同年十一月召其入朝,重新重用。
乾道元年三月,虞允文被正授为参知政事,仍同知枢密院事。
同年秋,金国所派的使臣完颜仲“偃蹇不敬”,虞允文请求将其斩首,朝议意见不一,此事遂被搁置。
适逢宰相钱端礼收受官员李宏的玉带,此事被发现后,牵连虞允文,使其遭到御史章服的弹劾,于是在同年八月罢相。
乾道三年二月,虞允文再次入朝,授知枢密院事兼参知政事。
五月,吴璘去世,四川制置使汪应辰暂掌宣抚使司事务。
但赵昚担心汪应辰“不习军事”,于六月特命虞允文出任资政殿大学士、四川宣抚使,旋即诏命他仍兼知枢密院事。
颁诏前,赵昚特地告诫虞允文:“凡事不应效仿张浚的迂阔,军前之事,你一一亲临。”
可以得见,当时的赵昚也发现了张浚的不妥之处。
而虞允文也并没有辜负赵昚的期待,在军中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
在抵达四川一个月后,虞允文被召回临安,不到数月,又回到四川。
虞允文返回四川后,奉行孝宗劝诫的九事,以整饬军政为急务,奏请核查各部军卒,根据战斗力分为三级,最上级作战,中、下二级负责运输辎重,最后的老弱者被裁汰。
据此,共裁汰了上万冗兵,节省缗钱四百万。
而被裁者如在从前有功劳,就加授闲散官职。
命利州路帅臣晁公武重新核实兴、洋二地的义军,共检得二万三千九百余人。
又得到陕西弓箭手的训练要略,参考绍兴年间的规制,整理为兵书,赐给各文武官吏。
将马政交付官员张松打理,奏请依据旧制分设川、秦二处茶马司。
虞允文的这些举措,使得蜀地军政一新。
而虞允文也是一个为百姓考虑的好官。
当初,虞允文在枢密院时,从金降宋的将领萧遮巴提议料理军卒,虞允文曾奏请三衙对被清裁的士卒加以安抚、收编。
到此时,金、洋、兴元三地有两万归正人,拦路诉说被拘囚的苦楚,虞允文为他们分配官田,使其恢复生产。
此外,他还打算联系金将姜挺、白沂,按照朝廷的诏令招募巩州人王嗣祖,企图联合西北各族一同进攻金国,派蕃僧六彪与王嗣祖一同前往商议,但最后未有成果。
当时,邛、蜀等十四州发生饥荒,共有“荒政凡六十五事”,剑州将节余的钱帛五万捐献灾区,但虞允文没有接受。
而虞允文的才能还不止如此。
上一篇:误入皇后聊天群,娘娘求放过
下一篇:返回列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