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朱元璋:老四你咋穿咱的衣服 第548节
史浩一惊,这,莫不是什么仙人?
但是现在显然不是说这些的好时机,一群大臣们连忙跪地参见太祖和太宗,还有萧然这个国师大人。
赵匡胤沉声说道:“朕知道你们的顾虑,朕不会在这里待太久。”
这话一出,地下的大臣们都松了口气。
他们不怕别的,就怕赵匡胤一直在这里,再算上赵光义、宋高宗和赵昚,这一朝四个皇帝,谁受得了啊。
到时候是听谁的,不听谁的啊!
只不过正当他们松了口气的时候,就听见赵匡胤说道:“虽然朕不会在这里待太久,但是有些蛀虫,还是要清理一下的。”
坦坦荡荡的大臣还有心情去好奇,太祖说的蛀虫是谁。
而心里有鬼的,则是心里“咯噔”一下。
一边害怕赵匡胤会拿他们开刀,一边又觉得自己做的事情应该不会被发现。
现在的赵匡胤可没有时间去管他们是怎么想的,直接点了邵宏渊的的名字。
大臣们眼睛一转。
邵宏渊这是要得到重用了还是要被清理了呢?
邵宏渊自己心里也十分忐忑。
他知道自己的所作所为肯定好不了了,现在他唯一的奢望就是能留着这一条命。
但是很显然,他想多了。
可以说这次北伐之所以失败,他要负大责任的,赵匡胤怎么可能放过他。
于是就听见赵匡胤说道:“邵宏渊,心胸狭隘,因为争强好胜,对李显忠心生不满,更是不愿支援,动摇军心,导致北伐失败,其罪当诛!”
邵宏渊一听,“噗通”一声跪了下来,但是心中并没有十分慌张。
毕竟一般这种话后面都会加一个“但是”两个字。
果然,就听见赵匡胤说道:“但是——”
邵宏渊心中一喜,看来事情还是有转折的!
结果却没想到赵匡胤所说的话,让他如坠深渊。
“但是,为做表率,朕决定从重处罚!”
邵宏渊不敢置信的抬起头,人家都从轻发落,这怎么还从重处罚呢?!
赵匡胤可不会管他心中的想法,直接宣布到:“邵宏渊直接砍了就是,其家中子孙,三代不得为官。”
这个惩罚比起九族消消乐来说也不算重,但是这样一来,到底是影响了邵宏渊的子孙后代。
毕竟现在隆兴和议还没有开始,也还算可以挽回。
赵匡胤也没有动不动就诛九族的爱好。
子孙三代不得入朝为官的惩罚已经不算轻了。
毕竟到时候过了那么久,邵宏渊的子孙再想要入仕就难了。
朝堂上大家都各司其职,守着自己的那块蛋糕,哪里会肯轻易让一个罪臣之子来很一杯羹呢。
对于这个处罚,赵匡胤觉得满意,张浚也觉得可以,只有邵宏渊,脸色煞白的跪坐在地上,连求饶独不敢。
处置了邵宏渊,接下来就该张说了。
对于张说,赵匡胤倒没有怎么为难,只是说道:“张说就换个职位吧,朕觉得典极就不错。”
张说不敢置信的抬起了头,典极不过是个八品管,甚至职责也不过是掌管礼仪制度。
不说权利吧,就连油水都捞不到一点!
毕竟就是一个管礼仪的,谁会给你送礼啊!
张说心中不满,但是却不敢说,只能唯唯诺诺的答应了,但是从他眼中的不甘来看,显然是不那么容易放弃的。
赵匡胤倒是没去管他心里的想法,毕竟他只不过是一个无关紧要的人罢了。
只听赵匡胤说道:“吴璘可在啊?”
听到赵匡胤叫自己,吴璘连忙上前一步,“臣,在此。”
吴璘现在心里直打鼓。
虽然说他自觉没有做什么危害朝廷的事情,但是万一要是太祖也觉得他们吴家掌握蜀中,权势过大呢?
只不过还没等吴璘猜透赵匡胤在想什么,就听见赵匡胤说道:“吴挺和吴拱都不错。”
吴璘简直受宠若惊,连忙行礼到:“太祖谬赞了!”
赵匡胤也没拐弯抹角的,而是直接说道:“朕让他们和李显宗一起,再次北伐,你可愿意啊?”
吴璘可太愿意了!
这可是孩子们的前程!
而且这次北伐之所以失败,大家心里都知道是怎么回事,如果不是因为邵宏渊,这次北伐的结果如何还真就不好说。
毕竟他们可是连下两城!
而这时,又听见赵匡胤说道:“因为国师大人的神仙手段,我们向大汉借了三十万精兵!”
这话一出,朝堂上一片哗然。
主战派都要乐傻了,这下他们不但能得到重用,甚至连手底下的士兵也不会少了!
要是能火力压制,谁会想打游击啊!
那都是迫不得已!
吴璘也是一个激灵,连忙上前一步说道:“臣,多谢国师大人!”
其余人这才反应过来,别管是乐不乐意,都连忙上前说道:“臣等多谢国师大人!”
萧然则是摆了摆手,“咳,倒也别急着谢我,这借兵,也是要给人家钱的。”
吴璘连忙说道:“应该的,应该的。”
借人家的兵当然得给钱了!这是打仗,不是在玩游戏。
【ps:求鲜花月票评论票,求数据支持!】.
第295章宋孝宗的决心,三十万精兵!
给钱也是应该的,毕竟人家还有损失呢。
就是...
“不知道这...要多少钱啊,我们可付得起?”史浩上前一步说道。
史浩本就是主和一派。
但是他主和却不是因为害怕,而是切切实实的从朝廷的角度来考虑的。
史浩老成忠厚,学贯经史,所作奏议,持论稳重。
诸奏疏,皆极言朝廷当量力而行,北伐不可轻易妄举,均为老成谋国之见。
他也是首言赵鼎、李光无罪,并为岳飞申冤的人。
史浩也是一个十分聪明的人。
刘蕴古是金人派来伪装投降南宋的,别人都没有识破他.
当时刚巧有万余人应募去北方营田,陈康伯、张焘等都表示赞同让刘蕴古带他们去,史浩却独持异议说:“这一定是奸人来诈降,伎无所使,就借这件事返回金国。”
他当即召来刘蕴古,问他说:“樊哙想以十万人横行匈奴,议者均以为可斩,今你得一万乌合之众,有什么作为?”
刘蕴古大惊失色说:“这一万人都是无家可归的,带他们到北方去营田,决不会出什么意外事的。”
史浩反唇相饥说:“这一万人固然无家,但你的家在何处?”那时刘蕴古家小还留在金国的幽燕之地。
他自知失言,恐惧而回。
后来刘蕴古果然私派他的仆人向金密献宋军机,事发而伏诛,众人都称佩史浩的先见。
在处理军国大事方面,史浩也想有作为。
但他显然觉得恢复中原,南宋的力量不足,既然没有十分的把握,不如暂时维持偏安一隅的现状。
金帅完颜亮南侵,吴璘自四川出兵,一举收复秦凤、熙河、永兴三路地区。
在陕西孤军奋战,虽然连战连捷,但金兵反扑之势却越来越重。
史浩以为陕西不可守,说动孝宗诏令吴辚放弃陕西重镇德顺军。
隆兴元年,史浩为相,草拟诏书,勒令吴璘撤退,吴璘只得奉诏退兵。
当时任川陕宣谕使的虞允文极力反对,并当面向孝宗陈说利害。
这一年,虞允文入宫回答皇上的提问,说史浩一直主张弃地求和,等到升为右丞相后,就立即实施他的主和政策。
原来史浩在亲自为孝宗拟定的诏书有这样的词句:“丢弃鸡肋一类没有多大意味的东西,可以消除金人的贪婪之心。”
虞允文上奏说:“现在有八条理由说明我们可以继续对金作战。”
孝宗问到弃地问题时,虞允文用朝见时所执手板在地上画,力陈丧失土地的利害。
孝宗听了后悔说:“史浩误我!”
于是又下诏令吴璘便宜行事,让吴璘自己决定是进是止,然而为时已晚,吴璘接到前一个诏书,不敢违抗,已开始被迫撤军。
金兵追击,失去城池掩护的宋军伤亡士兵三万余人,将佐数十人,宋兵大溃败,秦凤、熙河、永兴三路新收复的十三州也又为金人占据。
然而吴璘却实在难负其咎。
就在吴璘奉诏退兵的时候,左右劝谏道“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此举所系甚重,奈何退师?”
吴璘回答“璘岂不知此?顾主上初政,璘握重兵在外,有诏,璘何敢违!”
貌似平淡的这句话其实极为沉痛。
这时张浚进升为枢密使,抗战派就在朝中占了优势。
当时有陈康伯为左相,史浩为右相,朝中的秦桧党人都已被驱逐。
上一篇:误入皇后聊天群,娘娘求放过
下一篇:返回列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