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大明朱元璋:老四你咋穿咱的衣服

大明朱元璋:老四你咋穿咱的衣服 第489节

  众将领一听要深入畿南与东虏野战,不由面露难色,不过刚才大家都说过要听国师分派,只好一起拱手听令而已。

  萧然走下来,一个个的扶起众将领,诚挚的说道:

  “此战虽凶险万分,然则意义重大,若胜则东虏此次入寇大败而归,今后定然再不敢绕道入寇。”

  “我军斩获大批东虏首级,亦将是两百年未有之大捷,诸位名则载入史册名垂千史,利则朝廷定将大加封赏,伯侯之赏亦未可知也。”

  “因此,诸位当同心戮力并肩上前,临战当奋勇当先死战到底,如此,有心算无心之下我军才可能大胜。”

  从崇祯那里要到国师位子开始,萧然就在为这一仗在思考。

  要是真的东虏南下京畿进而到山东,他作为五省剿贼国师,担负起抗战之任责无旁贷。

  既然要打,就要考虑怎么打胜。

  打仗就要有精兵强将。

  因此,萧然一开始抓一切可以抓住的军队,也不管是不是跋扈难治的左良玉,还是随时可能重新造反的投降流寇。

  先住过来再说,多多益善。

  经过萧然的整合,麾下现在有七万大军。

  而且可以集中起来机动作战,这样一支力量,甚至超过大明当下最强悍的辽东军。

  辽东军战力虽高,但是大部分要驻守锦州、宁远等城池,能够机动出战的兵马并不多。

  之前,大明没有七万兵马,可以预见,皇帝和朝廷也不会再让萧然保持这么多兵马。

  因此,这就是他唯一能够指挥大军拼死一战的机会。

  打仗就是打后勤,要想士卒用命,吃不饱穿不暖没有饷银怎么行?

  因此,这些时日,萧然的工作重点都是放在筹粮筹饷上,甚至冒大不韪的截下漕粮和税银充为军用,就算是抢也要抢到足够的粮饷先供应大军。

  他做的一切的一切,都是为了眼下的这一仗。

  他迫不及待地想要实践他的决战论,既然和朱元璋父子来到这里,就不能再看着这个帝国沉沦下去了。

  他不能在看着国家、民族一天天的走向毁灭,就算是亡他也希望是亡于一场轰轰烈烈的决战,一场让东虏流干了血的血战。

  众将领轰然应诺,纷纷保证勠力同心奋勇向前。

  萧然一拍掌,喝道:“好!”又走回帅案,拿起国师令旗,命令各军准备行装。

  从明夜其开始分部出发,昼伏夜出,隐蔽开拔进入畿南。

  临走之际,萧然又命令金声征集临清所有的大夫、厨子、木铁等匠人全部从军,组成辎重营,归金声指挥,为大军提供医疗、伙食以及装备维修服务。

  金声是崇祯初年的进士,而且年幼时搬到湖广居住,可惜在崇祯二年乙巳之变中错信了术士申甫,闹出了一场笑话。

  随即辞官归故,此番受萧然的推荐出任国师衙门督粮道,正是要大展拳脚一血之前的耻辱。

  十二月的河北已经是寒冬刺骨,滴水成冰。

  【ps:求鲜花月票评论票,求数据支持!】.

第230章永乐大帝朱棣要出手了,速战速决!

  不过让人惊异的是这么冷的天却一直没有下雪,如此邪门儿的天气让老人们直犯嘀咕,明年估摸着是要发大灾啊!

  汉人发不发大灾,奈曼部额驸巴达尔当然不会在意,反而有些幸灾乐祸。

  奈曼部源自于赫赫有名的乃蛮部,当年曾经是成吉思汗统一蒙古的重要对手。

  哪知四百年后沦落为察哈尔部下属的一个小部落.

  东虏崛起,奈曼部立即舍弃察哈尔投靠东虏。

  因此,两代首领都受到东虏的封赏,但随之每次东虏有军事行动,都会征调奈曼部参战。

  巴达尔是汗王多罗达尔罕的额附,最是剽悍善战。

  从征察哈尔、朝鲜、宣大都是由他率领奈曼部部队。

  此番入关长驱直入上千里一路打到大明的腹地,沿途虽然大的府城不攻。

  但是单单武清、固安、新城等十余座县城被攻破,就让巴达尔及其部下一个个抢的钵满盆满。

  一开始是什么都抢,金银珠宝、女人孩子、壮丁、甚至铁锅都要抢,大草原上铁锅可是宝贝啊!

  之后,随着打破的城池越来越多,铁锅什么的日用品就看不上了,孩子和壮丁都砍死取乐。

  女人玩耍两天也是砍死扔到路边,只留下金银珠宝,用抢来的骡马大车装着随军而行。

  蒙古军兵和满洲兵都已经觉得抢够了。

  想要回转回草原和辽东了,只是两位大将军听了汉军将军的话,说是再往前两百多里到达明朝最繁华的大运河。

  大运河上的临清、德州、济宁那是天下闻名的商业都市,每座城都有上百万的人口,用车拉都拉不完的银子。

  抢这样一座城顶之前抢十座城。

  满蒙军官们觉得既然如此,那就去吧。

  反正这大明也无可战之军,宣大军和辽东军勉强能战。

  不过一直跟在身后百里,战又不战只是跟着甚是烦人,若非深入大明内地,非要将其全歼不可。

  巴达尔这是着一个百人队从营中前往帅帐军议,沿途但见廖无人烟。

  连来时家家户户的狗叫声都没有了,要么被征为军用以为警戒,要么就成了兵士下酒的香肉了。

  唯一能见的,只有天空中十几只秃鹰不断扑腾而下去啄尸体。

  巴达尔一时手痒,双腿一嗑马腹,胯下的宝马奔向前面的一座小山岗,巴达尔跳下马,接过护军递过来的长弓,搭箭上弦下腰沉气拉开。

  瞄见一只秃鹰俯冲而下,巴达尔的箭头始终指向秃鹰,直到其即将落地速度达到最低,松开双爪准备撕下一块人肉。

  巴达尔立即松弦,只见长箭如流星赶月,飞快的越过百步之遥,直扎进秃鹰肚子里。

  秃鹰扑腾继续飞了两下,终究受伤太重,跌落地上一动不动,显然是死了。

  “额附爷神箭!”

  旁边的几名护军高声叫好,也不仅仅是奉承,如此远的距离能够射中飞行中的秃鹰,那是妥妥的射雕神箭手啊!

  巴达尔也是甚为得意刚才的一箭,大有当年蒙古第一神箭手哲别的风采。

  正想要在尝试一下一箭双雕之时,就见不远处的山下,一小队蒙古骑兵正在追赶三个明军。

  “哦,这里居然还有明军敢出城,也算是少有的勇士了!”巴达尔朝旁边的护军说道。

  这一代聚集着七万多大清精兵,其中满蒙精锐骑兵就有数万人之多,个个能骑善射。

  所到之处,别的不说,明军再不敢有探马出城了。

  别说是之前常见的数人侦骑,就算是上百人的家丁出城侦查,都被席卷一空,成为骑兵们的功勋。

  明军之中也不乏勇士,但是一来骑术不及,二来马匹即不行也不够。

  满蒙骑兵往往一骑三马四马,往来驰骋数百里不见疲色。

  马上休息吃饭甚至大小便,皆不在话下。

  而明军骑兵即使骑术高超,胯下的战马再神骏,一人能有一匹就不错了,哪里能跑得过满蒙骑兵。

  果然,就见前方一阵箭雨落下,大部分箭矢砸在三名明军骑兵身上。

  乒乒乓乓没有什么威胁。

  但是有一箭正好射中其中一骑的马屁股,那马吃痛之下人立起来,重重的将那骑兵摔在地上。

  不过那明兵倒是个练家子,在地上顺势滚了几圈卸去坠马之力。

  迅速的站稳了身形,反手拔出了腰刀严阵以待。

  而前突的两个明军骑兵看同伴落马,居然不逃,居然拉马反身来战。

  以两骑一步面对十几名蒙古骑兵,倒是血气十足,让山岗之上的巴达尔刮目相看。

  落马的正是从军不过数月的李信,而反身来战的是他的两个兄弟李友和李牟。

  十数日前,朱棣觉得萧然的进展还是太慢了,接替了萧然的位置,带着他们从临清出发。

  不打大纛不张锣鼓,昼伏夜出,绕过城镇村寨,专走隐蔽小路。

  遇上行人败兵一律扣押随军而行,于腊月十日抵达平乡县。

  一进县城,朱棣就命令关闭城门,全城戒严,由账下兵丁看守城门和城墙,严禁任何人等出城。

  随后几日,就看到大队大队的东虏兵丁从城外席卷而过。

  一路向东,其先头骑兵早已渡过了漳水。

  说渡过不恰当,因为腊月里整个京畿全都上了冻,漳河水也冻成了冰河,可以直接踏马而过。

  东虏也曾经尝试打下平乡县城,先是派人劝降,之后又派汉军攻城。

  朱棣只是令麾下军官指挥平乡乡兵、壮勇守城作战。

  虽然损失惨重,但是再给予东虏一定杀伤之后,东虏即撤军东走。

  并未死命攻打,毕竟前面有个更诱人的目标。

  除了朱棣所驻的平乡,左总兵率军驻扎在巨鹿,大尤总兵率军驻扎在广宗。

  其他各总兵都率军驻扎在周围方圆数十里范围内,各军严格按照太宗皇帝的军令偃旗息鼓、不动刀兵、蛰伏城镇,等候命令。

  依李信的观察,接下来就等朱棣一声将令,全军数万之众从各个方向向心突击,围攻落在漳河水以西的东虏了。

  至此,朱棣的战略构想,李信是看明白了,不禁为朱棣的宏大战略拍掌叫好。

  可是,有两个问题李信一直想不明白,大军分布在方圆数十里范围内,各军之间信使哨探断绝。

  这几天都是失去联络的,如何号令七万大军分进合击呢?

  要知道,只要有一丝缝隙,东虏倚仗骑兵高速之利就能完全突出去啊!

  第二个,这漳河水上冻,该如何阻隔东虏的救兵呢?

  一旦大军围攻左岸的东虏,右岸的东虏主力定然前来救援,仍然是两军决战的局面,那么当下费尽心思围攻东虏一部又有何用呢?

  李信百思不得其解,不过也不需要他来思索了。

  昨日,朱棣于军中征募勇士,去往巨鹿城送信,显然到了该行动的时刻了。

首节 上一节 489/1020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误入皇后聊天群,娘娘求放过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