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朱元璋:老四你咋穿咱的衣服 第486节
官员们虽然极力的反对,但是在舆论的加持下,申时行等阁臣的暗中支持下,考成法仍被通过,颁布天下。
随着考成法的颁布,杨巍凄凄惨惨的带着家眷离开了京师,送行的人员寥寥。
杨巍望着京师,长叹一口气:
“四十年宦海沉浮,岂料却成沽名钓誉之徒,不可列于君子之林矣,痛乎?悔乎?只愿布德两两,辑宁邦本,生民幸甚!”
陶望龄望着证券交易所的建筑喟叹道:
“不过一年多而已,这南城荒破之地竟然繁华如斯。”
焦竑望着不远处仍在建设中的大图书馆道:
“这大图书馆已经有丈高了吧?怎么还不封顶?”
董其昌道:“听说这图书馆高3丈呢,早着呢,还有那什么钟楼,据说要建10丈高,整个京师都能看到那大钟。”
陶望龄惊讶道:“那岂非比金銮殿还要高。”
董其昌点头道:“是啊。”
焦竑脸色严肃的道:“那岂非逾制了?”
董其昌不以为意地道:“你们也经常读新闻报,报上早就说过随着建筑技术的发展,日后就是百丈高楼也随处可见,这才哪到哪。”
陶望龄笑道:“我以为那不过夸大之言,怎么玄宰还真的信以为真?”
董其昌耸了耸肩头道:“国初建设的大琉璃塔都快30丈高,百丈又有什么不可能的。”
陶望龄感慨道:“那琉璃塔造价都超过国库半年的收入,现在哪里有余力在建如此高的建筑。”
董其昌笑道:“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以前你觉得南城会如此繁华?”
焦竑看了看董其昌,略有不解的道:“不知玄宰为何上重启考成法?”
董其昌语气坚毅的道:
“不过为民请命罢了,现在文恬武嬉,一个个都钻在钱眼中,又有哪一个把黎民百姓的死活放在心上。”
“有了考成法,至少可以让他们把心思多放在百姓身上,而不是一个个只知灯火酒绿,纸醉金迷。”
陶望龄道:“看来玄宰是支持皇上了?”
董其昌点头没有言语。
焦竑带着一丝激愤的道:“难道玄宰忘了我们的志向?”
董其昌平静的道:“当然没有忘,就是因为没有忘,我才会如此选择。”
陶望龄驳斥道:“岂能乱了礼制,天家为天下范,如果真让皇上登上大位,那民间非乱了套不可。”
董其昌哈哈大笑道:“周望,你怎么也如此守旧。要知道孔圣人最推崇三代之治,那时候可是择贤。”
陶望龄大声道:“那是什么时候的事情,现在和那时候可不一样。”
“是啊,要与时俱进啊!只是你这个进步子卖的还太小。”
陶望龄摇了摇头道:“玄宰,我看你中毒太深,言必提新闻报的那些论调。”
董其昌有些激动的道:“那是因为他说得对,我才会如此。”
焦竑叹道:“这新闻报倒是能够蛊惑人心,如玄宰这般人物都为之心折,可想其对天下的影响。”
董其昌反驳道:“这怎么能够用蛊惑人心来评价呢?我觉得新闻报许多文章振聋发聩。”
“他们很多时候都在为百姓发声,我非常认可他们说的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
“再说咱们读书为了什么?不就是为了民族的腾飞,百姓的丰衣足食?”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僻天下寒士俱欢颜!这不正是我辈的梦想吗?”
焦竑摇头道:“乱了礼制,这天下势必会大乱,那时候天下百姓何其苦也?”
董其昌无奈的道:“君不见贞观之治乎?”
“皇上推动京畿水田改造,活民数万,塞万扬威,解边民之虏患,建大图书馆,为往圣继绝学,此均为明君之姿!”
陶望龄道:“君不见杨广乎?穷兵黩武,天下流离。”
董其昌叹了一口气道:“现在咱们这么争辩,谁也说服不了谁,那就让时间来说明一切吧。”
焦竑道:“今天你拉着我们来南城,不会做说客吧。”
董其昌苦笑道:“这不是话赶话吗,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信念,自己的抉择,无论大家持着什么样的想法,都不会影响咱们的情谊。这次我可是带着大家来发财的。”
焦竑挑着眉头,疑惑道:“发财?你是知道我们向来是讨厌歪门邪道的。”
董其昌道:“当然,我带你们光明正大赚钱。”
陶望龄不解的道:“未曾听说玄宰会淘朱之术,如何光明正大赚钱,难道有谁出了大笔润笔费要写墓志铭之类的?”
“非也,我说赚钱的营生,就是这证券交易所。”
证券交易所面阔十间,高约丈许,雕梁画栋、富丽堂皇,大门上的横匾龙凤凤舞写着证券交易所五个鎏金大字。
在外面看不出进深,但从房屋后面掩映的楼阁亭台来看,绝对有三四从之多。
证券交易所每间都有大门,即便如此进出的人群仍然需要等待,真是热闹非凡。
正面的窗户不知用的什么材料,在阳光的照射下,发出五彩的光芒,让人不敢逼视。
董其昌问道:“我让你们尽量多带着银两,可都准备好了?”
陶望龄脸上不由讪讪,心虚道:
“你也知我家中并不富裕,俸禄又没有多少,每月有时还需朝同僚拆借。”
“一时之间哪里能凑得了那么多银两,只带了200两,这还是我舔着脸朝不少并不怎么相熟的同僚借到的。”
焦竑拍了拍袖子笑道:“我带了3000两,这恒丰钱庄的银票倒是好用。”
董其昌心中默算了一下,点头道:“应该差不多,我是好不容易才求得这个新股的资格。”
三人进了证券交易所,外面感觉不到,里面的空间却是极大,虽然人数众多,到不显得逼仄,而且屋顶有光芒照入,不似其他屋堂那般昏暗。
陶望龄叹道:“真是奢侈,竟然用了这么多明瓦。”
董其昌笑道:“这可不是明瓦,据说是新物件,叫玻璃。比明瓦还要透亮,价格也比明瓦贵的多。”
焦竑摇头道:“有这个钱还不如为百姓多做点事情。”
董其昌笑道:“这里面每天交易数以两白银,虽然税赋只有百分之一,但每天的税收都超过百两,这一年就是数两白银,足以抵得上一个大府,夫复何求。”
董其昌见两人瞠目结舌,也不再说,只是来到一名书吏面前问道:
“这可是太白居新股发行的地方。”
那书吏指了指桌子上的牌子道:“我们这里是四海居,太白居在那边,桌子上都有牌子。”
董其昌带着两人来到太白居售卖处,书吏道:“可有凭证?”
董其昌连声说有,将凭证递给书吏,书吏反复查看后点了点头道:
“太白居下午就会公开发行,你们这是最后一批了。你这个凭证能够申购1000股,每股10两。”
董其昌还没有说话,陶望龄拉了拉董其昌的衣角道:
“玄宰,就这么一张纸就要10两,莫要受骗。”
书吏闻言不由哈哈大笑道:
“你这是第一个质疑我们证券交易所的,这样,如果你们不相信,你们这个凭证,我愿意用200两购买。”
旁边一个商人打扮的中年人道:“你这也太黑了,才出200两,我愿意出500两。”
旁边又有人道:“1000股的凭证,我愿意出600两。”
随着叫价,不少人围了过来,陶望龄和焦竑面面相觑,不想就这个凭证就可以卖出600两的高价。
董其昌拱拳道:“各位,各位,我朋友第一次来这里,不知道规矩,见笑见笑。这凭证是不卖的。”
众人这才散去,董其昌示意两人拿钱,两人这才没有任何的迟疑将钱拿了出来。
焦竑是30张百两的银票,陶望龄则是两个大大的银锭。
书吏摇了摇头道:“我们不收银锭。”
陶望龄梗着脖子道:“这银锭不是钱吗?”
书吏指了指旁边墙上的规章制度道:
“我们这里大额的只收银票,小额的只收银两,银锭请到旁边钱庄柜台办理兑换业务。”
董其昌忙拉住陶望龄,满脸堆笑的对书吏道:“我这有银票,我这有银票。”
董其昌付了款,与两人出了证券交易所,董其昌擦了擦头上的汗水道:“走,咱们先去旁边的酒店吃点酒水,下午再来看看。”
陶望龄望着董其昌手中的股票凭证道:“就这点花里胡哨的纸张,就花了咱们1两白银。”
董其昌笑道:“你别小看这纸张,等到下午你就明白了。”
三人寻了一家上等的铺面,要了一个雅间,又让陶望龄涨了见识,要用雅间,必须消费超过10两。
陶望龄左借右凑才弄了200两,合着在这样的铺面只能消费20次。
董其昌忙不在乎,也没有按照最低消费来点菜,一桌席面加上酒,足足花了15两。
这一餐也让陶望龄咂舌,什么天上飞的,水里游的,应有尽有,还有各式甜点,花色众多,吃得陶望龄舌头都要吞到肚子里了。
走出铺面,陶望龄感慨道:“今日方知天下之贵。”
董其昌笑道:
“这一切全赖皇上的手段,去年这里还一片荒芜,现在可是著名的销金窟,这里才建设了十分之一都不到,日后恐怕连苏杭都得甘拜下风。”
【ps:求鲜花月票评论票,求数据支持!】.
第228章朱元璋朱棣见崇祯,大明最难的一朝!
朱元璋和朱棣以及萧然三人看到朱翊钧能凭一己之力挽回一只脚已经踏入深渊的大明,不由得十分欣慰,
说道:“这小子能听国师之言,以一己之力挽回江山,咱便饶你棍棒之刑,日后若是再有懈怠,放纵之事,定然治你死罪。”.
朱翊钧长长松了口气说道:“不肖子孙便谢过太祖,谢谢太宗皇帝不罚之恩。”
朱元璋微微点了点头,眼神看向远方,扶着玉腰带的双手微微向下一按,这是又要杀人的节奏。
上一篇:误入皇后聊天群,娘娘求放过
下一篇:返回列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