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朱元璋:老四你咋穿咱的衣服 第485节
所以恒丰钱庄放出了风声之后,原本蠢蠢欲动的各方都停了下来。
去往恒丰钱庄的路上,光海君脸上一片狰狞,脑中各种念头如同走马灯一般闪过。
挣扎了半天,光海君仍按捺不下心中的怒火,朝着尹斗寿道:
“尹大人,我看我就不去了,我真的看不惯那沈海林一副小人得志的样子。”
尹斗寿苦笑道:“非是臣不愿意独去,这贷款的合同还需光海君签订啊。”
光海君郁闷道:“你是使节,代表的是咱们朝鲜,难道就不行吗?”
尹斗寿摇头道:“皇上的承诺是对光海君,非是对朝廷啊。”
光海君道:
“这皇上身份与我相似,否则也不会承诺贷款一事。咱们是不是可以先去找找皇上,事情未必没有转机。”
宋翼弼一直窝在角落中没有说话,这时候虽然一直闭着眼睛,但去开口道:
“我劝大君熄了这个心。这恒丰钱庄还不得听皇上的,没有皇上的首肯,岂能如此?”
光海君仍存着一丝期盼道:
“龟峰先生,不是说皇上前段时间不在京师吗?这件事情未必不是那沈海林自作主张。”
宋翼弼苦笑道:“如果真是沈海林自作主张,这段日子咱们四处碰壁,皇上岂能没有动作。”
“这几天虽然没有什么收获,但是这皇上的威势算是领教了。”
“这么大的帝国,哪里能铁板一块,但是竟然没有一个势力敢在这件事情上与他作对。”
“看来这件事情有咱们不知道的内情,上次的条件、清单我也看了,虽然有些严苛,但是人之常情。”
光海君道:“还不完贷款,我就不能回去,一旦战事爆发,我岂可留在这里,这是我最不能容忍的。”
尹斗寿安慰道:“为了国家社稷、黎民百姓,让大君受苦了。”
光海君道:“受些苦没所谓,只是这……”
尹斗寿和宋翼弼对于光海君的未尽之言了然于胸,宋翼弼道:
“大君这次为国游学,百官都看在眼里,咱们西人全力支持大君不说,就是东人也有不少是支持你的。”
“这次只要大败倭寇,这大位又舍你其谁呢。”
沈海林脸上的肉轻轻抽动着,红着脸低着头,战战兢兢的等待着朱翊钧的怒火。
朱翊钧听完沈海林的叙述,脸上没有任何表情,只是手在椅子上的扶手上轻轻的敲击。
事情虽然有些波折,但在大势之下,光海君不得不低头。
20两白银按照沈海林的要求购买了大量火器、罐头等物品。
但是沈海林口子开的太大,另外购买时便宜,卖的时候贵,恒丰钱庄仓库中的各式火器仍然盈箱溢箧。
购买火器的花费的银两又都涌向工坊,铁拳、红衣大炮工坊那边根本就不供应。
所以燧发枪成了抢手货,足足卖出去1万多杆。
这么来回一倒腾,里外都有利润,恒丰钱庄算是大赚一笔。
但是大明九边将士上百万,这1万多杆燧发枪只是九牛一毛。
现在恒丰钱庄门槛都要被踏平了。
不少动作慢的将领们,纷纷纷抱屈,我的标下军队不求一人一杆燧发枪,但是我的标营得解决吧?
如果不能解决,他们可丢不下那个脸。
钱财方面朱翊钧倒是不在乎。
只是这么弄下来,钱庄库存的武器比大明的武库都丰足,岂不给了文官们攻讦他的借口。
周围的势力除了朝鲜,又没有能够销售对象,土默特蒙古虽然三娘子比较恭顺。
但是扯力克顺逆无常,不可能将火器销售给他们,喀尔喀、女真也是同样的道理。
朱翊钧不由有些怀念永乐时期,那时候可是天下万邦来朝,这些火器还怕砸在手里?
就比如苏禄王国、旧港宣慰司现在恐怕正在遭受西方殖民者的攻击吧。
如果现在还有朝贡联系,这火器完全可以拿来支援他们,一方面打击西方侵略者,一方面又可以赚钱。
而且还可以建立大明的势力范围,发展贸易,可谓一举数得,可惜这一切都被大明短视的文官给搞砸了。
看来自己得加快海贸的步伐了,这次教廷来的人员里面也有不少造船的技师。
现在红衣大炮技术也已经成熟,应该尽快打造武装商船,然后就是风帆战舰。
如果想要独霸印度洋、太平洋,那么至少也得上百艘三级风帆战舰才行。
这些战舰的建造和水手、将领的培养怎么也得十年八年才能够成型,所以时不我待。
台湾在齐武志去了之后,发展的速度大大增加。
现在在台湾南北都控制了一大片领土,齐武志上次来信请求筑城,朱翊钧已经同意,不知道现在情况如何了。
台湾那边面对的敌人都是些没有怎么开化的土著,别说火器,就是刀剑甲胄这些冷兵器都是降维打击。
不过可以送过去一批,至少可以加快控制台湾的速度。
而且可以通过台湾与苏禄王国等中南半岛上的国家联系,售卖一些火器。
尽量延缓西方殖民者控制中南半岛的速度,为自己的发展赢得时间。
这些都是急不得的事情,目前最紧迫的就是两件事情,一个就是朝鲜,一个就是争国本。
朝鲜那边现在主战派光海君已经被自己忽悠到了京师。
下一步就是拉拢朝鲜朝臣中的内附派,打击强硬派和主战派。
唯一难办的就是朝鲜高级官僚主战派较多,无论是西人党还是东人党。
主战还是占据主流的,自己只能边走边看,尽量拉拢明粉官员。
李德馨和李恒福在朱翊钧的支持下,与大明开展了大量的贸易,获利颇丰。
不少朝鲜官员都找上门来,比如两均,这个人虽不是朝奸。
但对于日军的贡献比一百个朝奸还多,妥妥的猪队友。
还有朴泓、李珏,这两人同样是贪生怕死的官员,还比较受李昖的信任。
尤其是李钰,简直就是送人头小王子。
自己尽量扶持他们,有了这样的猪队友,朝鲜想打赢那简直就是地狱级别。
这次来的尹斗寿是个坚定的主战派,自己得想点招数,尽量迟滞他回朝鲜的日程。
至于派刺客之类,朱翊钧还不想自己突破底线,成了不择手段的疯子。
要知道,始作俑者、其无后乎。
朱棣的清君侧,让大明的王爷都成了养猪专业户,所以做事情必须要有底线,否则遗祸无穷。
至于这杨巍,必须狠狠的打击。
朱翊钧这段时间长袖善舞,已经将争国本之事压了下去,大家本来相安无事。
这杨巍不知坏了哪根筋,竟然又跳了出来,有他这个吏部天官带头,那些个魑魅魍魉又都冒出头来。
这杨巍本是老臣,有时望,但至从调任吏部尚书,掌握铨选之权后,声誉渐损,也就是说屁股底下不干净。
他力推的几位官员,在任上胡作非为,贪赃枉法。
虽然有御史弹劾,他却利用自身的威望极力维护,造成那几位官员越发的肆无忌惮,骄纵无法。
杨巍之所以如此,还不是这些官员的常例异乎的丰厚,自己只要在新闻报将这些事情抖搂出来,看看杨巍还有脸没有脸干下去。
只不过这杨巍向来是申时行的干将,自己得提前给申时行打个招呼,当然只是打招呼而已,这件事情势在必行。
朱翊钧要让这些文官明白,争国本这件事情就是自己的底线。
只要有人想在这个上面做文章,那么就等着自己疾风暴雨一般的反击吧!
别说这帮贪官污吏,即便是海瑞重生,朱翊钧也能从海瑞身上找出瑕疵来。
更何况这些人不用自己特意找,就一堆问题。
有了那几个贪官污吏做引子,朱翊钧开始撰写评论员文章。
“作为吏部尚书,本应澄清吏治,却为虎作伥,致贪污腐败之风横行。”
“廉者无出头之日,尸位素餐、贪污枉法之辈居于庙堂,此非百姓、国家之福也。”
“吏治不清、民何由安?吏不廉平,则治道衰!”
“今尚书置本职于不顾,沽名卖直,何其缪也!孟子曰,民为上,社稷次之,君为下,尚书只知君不知民,百姓何辜!本末倒置,何其怪也!”
朱翊钧写完觉得不够深刻,又专门让李贽执笔写了一篇,李贽洋洋洒洒,引经据典写了足有数千字。
李贽文章中将官员们比作“冠裳而吃人的虎狼”、“昔日虎伏草,今日虎坐衙。大则吞人畜,小不遗鱼虾。”
【ps:求鲜花月票评论票,求数据支持!】.
第227章朱翊钧怒了,不给体面了!
朱翊钧虽然觉得够狠,但深以为然.
消息一发出,杨巍的名声就臭了大街,那几个贪污枉法的官员皆被免职,充军开平城。
杨巍灰头土脸,连上疏章恳求退休。
一般来说,像他这样的大臣怎么也得三次以上才能获准。
岂不料奏章上去之后,万历根本就没有丝毫犹豫就准奏了。
从这里也能看出朱翊钧心中的怒火是多么的浓烈,连最后的一丝体面也没有留给杨巍。
朱翊钧借着这个机会指示刚刚投过来的董其昌上了重启考成法的奏折。
当然这个考成法的指标与张居正时有较大的改动。
不再以催科为重,而是教化、税收、百姓生活水准、吏治等等一个系统的考核指标。
万历皇帝早就对文官烦不胜烦,想当年张居正利用考成法让言官噤若寒蝉,官员们俯首帖耳,强力推动此事。
上一篇:误入皇后聊天群,娘娘求放过
下一篇:返回列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