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朱元璋:老四你咋穿咱的衣服 第432节
“当乾隆登基后,‘盛世’一词频繁出现在各种官方史书中。”
“有人统计,‘盛世’一词在康熙五十六年的《万寿盛典初集》出现73次,在乾隆三年的《世宗宪皇帝硃批谕旨》出现52次,在乾隆五十年的《钦定千叟宴诗》出现39次,在乾隆五十七年的《八旬万寿盛典》出现62次。”
“啧啧啧!”赵匡胤摇摇头,“这样自卖自夸的,也是独一份啊!”
“确实不多见!”朱元璋也是很鄙夷这种做法的。
“怪不得满清后面自大,这是有原因的。”李世民几人对满清这种行为很鄙夷的。
统治者提多了,群臣们自然拍马屁。
最先戳穿虚假盛世的是英国使者乔治·马戛尔尼,他在乾隆后期出访华夏,在日记中他写道:
“自从北方或满洲鞑靼征服以来,至少在过去150年里,没有改善,没有前进,或者更确切地说反而倒退了。”
“当我们每天都在艺术和科学领域前进时,他们实际上正在变成半野蛮人。”
英国特使马戛尔尼觐见乾隆皇帝看到大清的落后
其中,常见的多是“恭逢盛世”、“盛世丰年”之类的陈词滥调。
如《世宗宪皇帝上谕内阁》所收,胤禛在雍正六年的谕旨中,即有“当此太平盛世”之句。
甚至到了晚清,已是内忧外患,清朝皇室也依旧处处以“盛世”自居。
听到最后一句,其他人脸上鄙夷是丝毫不加掩饰了。
努尔哈赤皇太极玄烨胤禛几人也觉得有些挂不住。
乾隆之前这样想还算是正常,后期还这样就有点过分了。
“不肖子孙,不肖子孙啊!”努尔哈赤揉了揉眉心。
既有皇帝称当朝为“盛世”在先,臣子们当然争相效仿。
尤其嘉庆年间后,清人追念王朝的过往“荣光”,更是大赞盛世。
嘉靖十三年进士姚莹曾言:
“本朝康熙、乾隆之间,天下富庶,教化洽隆,岂异域殊方所能仿佛者?”
编写《海国图志》的魏源也说:
“国家极盛于乾隆之六十余年,版舆生齿倍雍正,四夷宾服逾康熙。”
这些人对“康乾盛世”的推崇,可谓溢于言表。
“康乾盛世”最早具有讽刺意味
清朝灭亡后,近代学者对清朝皇帝自称的“盛世”多有批判。
即使肯定清朝在某一方面有所成就,也仅将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称为“清朝的盛世”或“清室盛世”,视之为清朝最昌盛的时期,而未曾将其放在整个华夏历史长河中予以褒赞。
后世惯用的“康乾盛世”一词,要迟至1949年后才出现。
萧然把这个时间咬的很重。
“国师,这个时间是不是有什么特殊含义。”嬴政询问。
“很特殊,这是华夏的新篇章,满清之后近百年屈辱,让华夏站不起来。”
“而从这个时间之后,华夏焕然一新了,站起来了。”
“开始的时候虽然也不强大,但是朝着好的方向发展了。”
萧然看向众人,“我所在时代,你们也看到了,那就是不到百年的变化。”
朱元璋李世民是看到现代很多东西的,特别是朱棣。
其他人从萧然家里也能感觉到。
萧然之前就说了,萧然只是普通人。
一个时代普通人有这种水平,这些了不起的皇帝,自然大概就明白华夏是什么情况了。
华夏现在的高度是历朝历代都没有达到的,在生活水平方面,碾压其他任何朝代的。
是其他任何朝代都无法比拟的。
据历史学者李华川的考据,邓拓是最早使用这一概念的人。
邓拓将孟森所言“嘉道守文”前,加上对仗的“康乾盛世”,并在《论红楼梦的社会背景和历史意义》一文中如此阐释:
“历史已经证明,清代的所谓‘康乾盛世,嘉道守文’的整个时期,即是封建经济发展到烂熟的时期,也是它的内在矛盾和外部矛盾开始充分暴露的时期。”
显而易见,在邓拓的语境里,“康乾盛世”这个词带有讽刺、否定的意味。
此后,“康乾盛世”一词,遂长期作为史学界惯用的讽刺性概念存在。
1963年所出《华夏财政史讲义》中说:
“清统治的衰落,具体到财政的紊乱和枯竭,早在所谓‘康乾盛世’前期阶段,已开其端,而且逐步滋长……”
1975年在《康熙》一书中批判说:
“他们把康熙统治时期的中国,讴歌为‘太平盛世’,或者和后来的乾隆统治时期并提,说成是‘康乾盛世’。”
这种观点,是明显地站在地主资产阶级的立场上,美化封建统治阶级的剥削本性。”
伴随着这种讽刺性的否定,“康乾盛世”一词,也逐渐为人熟知。
到了80年代,很多历史人物及历史事件被重新评价,“康乾盛世”也不例外。
一些学者开始用“康乾盛世”或“康雍乾盛世”称赞清朝中期的经济发展、广阔疆域和文化建设等。
刘彻皱起眉头,“这还有人赞美?”
“肯定是有的。”李世民笑呵呵说道:“杨广都是千古一帝了,有人赞美满清也是很正常的。”
“你...”杨坚被气到了。
“就事论事!”李世民说道:“这种极品败家子,都是千古一帝,吹康乾盛世不是很正常吗?”
“败家这一块来说,杨广应该是无人能及的。”朱棣表示赞同李世民看法。
“败家朱祁镇也不差,叫门天子也是独一份。”杨坚也不惯着朱棣。
【PS:求鲜花月票评论票求数据支持】.
第197章三国的遗憾,汉武帝降临三国!
听到朱祁镇,朱元璋和朱棣血压一下子就上来了。
“老杨,你要出去交流一下吗?”朱元璋想掰扯一下了。
“老朱,你这就不对了。”赵光义幸灾乐祸说道:“你说人家还不让人家说你了,你不能这样啊!”
“就是,大家都是皇帝,格局要打开。”窝阔台是典型的站着说话不腰疼不腰疼。
“好了!”嬴政摆摆手,“打住,国师你继续!”
嬴政说话,其他人还是得给面子的。
始皇帝的牌面,打心底是认可的,毕竟这是千古一帝的。
当皇帝的人自然明白嬴政所做的一切有多恐怖。
萧然点点头:
1994年所著《华夏封建盛世的兴衰》一书,明确将“康乾盛世”列为华夏古代三大盛世之一.
1998年,清史学者又出版《清康乾盛世》一书,详叙此“盛世”的历史。
听到这些其他人心里是很不舒服的,现在秦皇汉武,唐宗宋祖都是看不起满清的。
但是他们没想到有人推崇满清。
2002年,清史研究者接受记者采访时认为:
华夏有三个真正意义上的盛世,“文景之治”、“贞观之治”和“康乾盛世”。
研究者的原话:
“不过,传统观点认为汉、唐是真正的盛世,无论国力还是文化等诸多方面都达到极盛,而清朝已经开始衰落,不如汉唐。”
“我则以为,康雍乾盛世是华夏历史上发展程度最高、最兴旺繁荣的盛世。这与传统观点不一样。”
这一次采访,史学界开启了一场有关“康乾盛世”的讨论。
有学者发表《正确看待康雍乾之世》,提出异议:
“我并不否定康雍乾三朝的历史功绩,但是,不赞成现在依旧把康雍乾时期说成是‘盛世’,尤其不赞成对康雍乾之世做过高的评价。”
在他看来,“彻底扼杀民族精神,是康雍乾三朝最大的历史性错误”,致使华夏完全落后于西方。
“没错!”李世民说道:“康熙雍正乾隆的时候看起来很强,但是已经是余辉了,他们很多错误的国策影响后面的子孙。”
“满清退出中原一点不冤,前面的皇帝确实不错,是合格帝王,但是格局小了。”汉武帝摇摇头。
“前面的人心胸狭隘,后面的人更甚,为后面的子孙留下隐患。”嬴政很恼火这一点。
满清对待汉人国策,就是坏。
为了确保爱新觉罗家极少数人的利益,祸害整个华夏。
现在其他人都不愿意原谅满清的所作所为。
此后,相继有人发表文章,无论是肯定“康乾盛世”之说,还是反对将玄烨、胤禛、弘历的统治时期称为“盛世”,都无一例外地让“康乾盛世”几个字频繁见诸报端。
加之影视剧的影响,使得“康乾盛世”几乎成为一种历史常识。
“康乾盛世”名不副实
古人没有对什么是“盛世”下过具体定义,但在很多地方指出过,什么不是“盛世”。
宋史学者王曾瑜梳理相关史料,发现古人心中的盛世,至少要满足四个标准:
“一是吏治清明,贪官污吏稀少;二是百姓安居乐业;三是社会犯罪率低;四是容纳和欢迎直言。”
古人有关这个四个标准的论述很多,如南宋人高斯得曾奏称:
“君臣之间,相觌以货,相赂以利,此桓、灵污浊之事,岂盛世所宜有哉?”
——君臣间靠利益关系维持,这不是在盛世中应该出现的。
明人高攀龙奏疏中道:
上一篇:误入皇后聊天群,娘娘求放过
下一篇:返回列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