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朱元璋:老四你咋穿咱的衣服 第431节
雍正帝在位期间很少出宫,他没有像自己的父亲或者儿子那样下江南周游地方,而是把大多数时间花了处理政务上,除非必要一般他是不会出宫的。
【PS:求鲜花月票评论票,求数据支持!】.
第196章朱元璋知错改错不认错,康乾盛世的真实性!
其实在康熙末年,清朝便迎来了危机,雍正登基后,抱着为百姓谋利益的决心,进行了大方面的改革。
以一己之力扭转了国库空虚的局面,虽然让大清度过难关,但也留下一世骂名。
因为雍正用力过猛,触碰到官僚们的利益,所以才被人污蔑,就连乾隆登基后,都认为雍正的皇帝做的出力不讨好。
得罪利益集团,雍正在史书里面的评价远不如玄烨,也比不上雍正自己的儿子。
后面说的康乾盛世,居然把在中间承上启下的雍正踢出去了。
口碑方面来说,雍正甩康熙乾隆几条街,没有可比性。
“国师之前说口碑最好的是胤禛,也就是雍正皇帝。”刘邦看向萧然问道:“为什么是康乾盛世,不是康雍盛世,也不是雍乾盛世,或者是康雍乾盛世?”
“理论上来说,胤禛是承上启下,舍了谁也不能舍他吧!”嬴政也觉得有点意思。
好奇这个有什么不一样的说法.
“胤禛的功绩,算进去无可厚非。”李世民也觉得不合理。
“之前国师就说过了,康乾盛世水分太多,完全不能算盛世吧!”刘恒还记得这件事。
“退一万步来说,咱就算他是盛世,把中间的胤禛踹出去也不合适。”朱元璋说道。
“就算他是盛世,我也好奇为什么把胤禛踢出去?”赵匡胤若有所思问道。
几个皇帝讨论起来,旁边的玄烨胤禛也没想到会是这样。
“原因很多!”萧然看向众人。
其他人没有再说话,好奇为什么这种好皇帝被踢出去。
“雍正执政的时间太短。”
“康熙和乾隆都执政了60年以上,大半个世纪,而雍正只执政了13年,时间上是有着巨大差距的。”
“60多年,那是影响两三代乃至三四代人的一个时间段,给时代留下的刻痕是深刻的。”
“而10多年,其影响最多也就是一代人,甚至对一代人都不能产生足够的影响。”
“这一点,无论如何,雍正都比不上康熙和乾隆。”
“执政60年?”嬴政表示很震惊,也很羡慕。
嬴政和很多皇帝寿命都没有到60,这两个人居然执政60年。
“这确实有点长!”赵匡胤心里也羡慕的不行。
“真是好人不长命...”赵光义来了一句。
“你这叫什么话?”皇太极不乐意,“你自己短命,你还见不得到长寿啊!”
“没有什么好羡慕的!”杨坚撇撇嘴,“大唐老李家在位时间也长的李隆基,看看他后期,玄烨后期也不怎么样。”
李世民一脸无语,“说大清说的好好的,你扯大唐干什么?”
杨坚耸耸肩,“就事论事,我不是针对大唐,长寿的皇帝,后期都容易出事,晚节不保!”
“这个倒是,汉武帝晚年也糊涂。”窝阔台看了看刘彻。
“咱执政也30年了,比起康熙要短点,但是也超过大部分皇帝了。”朱元璋继续说道:“咱不仅仅是治国,打天下就用了15年。”
“你后期也不怎么样。”努尔哈赤阴阳怪气说道:“有一说一,你家老四明明是最合适的继承人,非得选朱允炆。”
“话糙理不糙,要是直接选Judy继位,哪有什么靖难之役,靖难之役也是你留下的隐患。”赵光义看向朱元璋说道。
“咱也有咱的考虑,只能说咱低估允炆了,这种事情现在说就是马后炮,没意义。”朱元璋觉得赵光义说的有道理,但是不承认错。
皇帝知错改错,但是不认错。
朱棣赞同,但是不敢说,现在说朱元璋不是,不是明智之举。
“国师你继续!”嬴政也不去纠结寿命这个问题了。
听天由命了,这种事情没办法。
萧然点点头:
最鼎盛时期不在雍正年间。
虽然雍正所起的作用是很大的,但是,他只是相当于一个种田的人,插秧的人,管理的人,收割水稻的人则是乾隆。
他只是一个做饼的人,吃饼的人是乾隆。
也就是说,雍正只是开拓了一个方向,虽然这个方向是非常正确的。
但是,由于他执政的时间太短,因此,他在执政的时候,“康乾盛世”最辉煌的时期并没有到来。
“康乾盛世”最辉煌的时期,出现在乾隆早中期。
这一种情况,让人很容易认可乾隆的作用,看不见雍正的作用。
“那也应该是雍乾盛世,把玄烨踢出去。”窝阔台说道。
“这是其中一方面原因。”萧然解释。
窝阔台点点头不再是说话了。
这件事原因很多,各方面原因之后的结果。
雍正得位争议太大影响了其历史判断。
雍正的得位情况,可以称得上是历史上皇帝得位中,最扑朔迷离的。
正因为扑朔迷离,所以对他怀疑的人非常多。
很多人都觉得,雍正并不应该获得皇位,他是篡位。
实际上,如果真的是篡位,或许还没有人说什么。
比如李世民,就是通过篡位上位的。
但是,历史上对他的评价却很好,连司马光这样的史学家还为他开脱。
但雍正上位因为不确定,这就成了人们的兴奋点。
人们一说到雍正,关心的都是他如何上位的问题,是他该不该当皇帝的问题。
而他本身励精图治的那些东西,反而退到了背后。
退到了背后,因而就影响了人们对他政绩的判断。
乾隆对雍正的否定降低了其历史地位。
乾隆上台以后,由于为了证明自己得位的正当性,就说自己是康熙选定的,而雍正当皇帝,也是康熙先看上了他乾隆,才希望通过雍正传给自己。
同时,乾隆在政治上否定了雍正的很多举措。
比如雍正给他选定张廷玉、鄂尔泰等辅政大臣,他却极力打击。
比如雍正对曾和自己争夺过皇位的兄弟,给予了打击。
乾隆上台后,立刻就给他们平了反。
可以说,乾隆对雍正政治上的否定,极大地降低了雍正的历史地位,使雍正的历史影响力变得很低。
雍正皇帝一上台,就宣布清理国库亏空,颁布“一体当差、一体纳粮、火耗归公”,断了那些靠贪腐发财的官员们的财路。
重创了古代读书士子们的尊严,欠国库银子的该杀杀该抄家的抄家,该关的关。
而雍正的儿子乾隆一上台就马上解除这些禁令,弄得雍正里外不是人。
雍正皇帝登基得罪了王公大臣,政策得罪了官员和著书立传的读书人。
使得在有清一代,关于雍正的迷案最多。
诸如“得位不正”、“逼死母妃”、“淫乱后宫”、“儿子是汉人”。
甚至连死都放过,“吕四娘行刺”、“金头下葬”等等,都是那些人给雍正皇帝泼的脏水。
雍正十三年给乾隆留下的是稳定朝局、没有边患、外加三千万两银子的摊子。
有资料说,乾隆干了六十三年给嘉庆皇帝留下了白莲教起义、边疆危机和一千万两银子的国库。
相比起雍正皇帝留下的家产,乾隆就差的太多了。
“啧啧啧!”窝阔台摇摇头,“所以说,这些读书人不能得罪啊!”
“这一点大明的皇帝深有感触。”皇太极附和道。
得罪读书人的朱厚照和对读书人友好的朱佑樘完全是两个极端。
“连政哥都没有幸免。”刘邦摇摇头说道:“焚书坑儒,苛政这些也被骂了两千多年。”
“大秦的史书是大汉修的,老刘你不给政哥一个合理解释吗?”努尔哈赤故意带节奏。
“你这叫什么话?”刘邦一时间不知道怎么解释了。
“历朝历代不都这样吗?”赵光义说道:“为了自己的合法性,难免要抹黑一下前朝的,哪怕是大唐也一样。”
李世民一阵无语,“你们大宋都不需要,你们屈辱已经不需要了。”
“我们可没有抹黑,你们的屈辱史也就比满清强一点了。”窝阔台也越来越喜欢带节奏了。
大宋和大清都感觉被冒犯了。
“好了,先不说这个了!”嬴政打断几人的互撕。
“这个也不算是盛世,为什么还有这种说法。”李世民看向萧然,“谁说这是盛世的?”
萧然想了想:
“康熙可能是最早提出清朝来到‘盛世’的皇帝。”
“康熙五十二年,康熙下旨:盛世滋生人丁,永不加赋。”
“此后在康熙的起居注里,‘盛世’一词被反复提及。”
“雍正登基后,他对‘盛世’持保留看法,这可能跟他接手的一个烂摊子有很大关系。”
“康熙晚年官场黑暗、吏治腐败,大清国库只有区区800万两银子。”
上一篇:误入皇后聊天群,娘娘求放过
下一篇:返回列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