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朱元璋:老四你咋穿咱的衣服 第256节
哥舒翰被逼得没有办法。
于天宝十五年六月四日,大哭着率军出了潼关,驻扎在灵宝县的西原,与崔乾祐会战。
“结果呢?”李世民连忙追问。
“二十万大军出去,战败逃回潼关的就是八千人!”
李世民听到这个数字,心在滴血。
二十万大军基本上全军覆没。
八千人肯定守不住潼关的。
要不然按照之前郭子仪李光弼几人计划,几个月安禄山就没有了。
“本来几个月可以解决的叛乱,因为李隆基的昏聩,硬生生打了七年零两个月,大唐精锐差不多损失殆尽。”朱棣说道。
萧然补充说道:“精锐部队死亡超过百万,这些不仅仅是大唐,还请其他的部族的人也来参战了。”
“安史之乱爆发前,大唐人口是8000万,安史之乱结束,人口不足4500万,大唐人口基本上锐减一半。”
李世民红着眼睛没想到严重到这种程度。
超过3500万人死于安史之乱。
安史之乱是华夏封建历史上最惨烈的内战。
没有之一!
比靖难之役严重的不是一星半点儿。
靖难之役让大明损失严重,但是不至于伤筋动骨。
安史之乱把盛唐直接打废了。
要不是郭子仪李光弼这些人,大唐国祚200年都没有,就要灭国了。
“这个李隆基,杨国忠!罪该万死!”之前李世民没有想杀李隆基,只是想废了李隆基。
现在李世民觉得李隆基非死不可!
回到潼津后,哥舒翰招集失散士兵再来守卫潼关。
崔乾佑进兵攻城。
这时火拔归仁等人把哥舒翰骗出关外,哥舒翰不知道这些人想干什么。
火拔归仁等人说:您率二十万军队,一天就丢光了,带这点军队回哪里去?您不知道高仙芝等人的下场吗?
这个时候很多人对李隆基是很失望的。
封常清和高仙芝能力估计士兵心知肚明。
都知道这两个人非常冤枉。
死的不值得。
哥舒翰宁愿像高仙芝那样去死,让火拔归仁等人放了他。
火拔归仁不听,把高仙芝抓住投降了叛军,哥舒翰被戴上刑具,送到了洛阳,长安震惊,李隆基因此西逃。
李世民站在潼关城头,百感交集。
这种感觉朱元璋和朱棣深有感触。
之前看个人知道朱祁镇和土木堡之变,也是这种感觉。
好好的盛世就这样没有了。
朱元璋朱棣是大明开创者和盛世开创者,李世民同样也是。
朱元璋朱棣对大明感情,和大明其他皇帝不一样。
这是他们打下来的江山。
其他人只是继承。
大唐建国李世民功不可没,大唐盛世也是李世民贞观之治打下的基础。
想到这些,想到安史之乱以后大唐惨状,肯定是难受的。
李世民摆摆手,“仙芝你们两个退下吧!”
“是,末将告退!”
高仙芝和封常清不担心了。
现在天大问题都不担心了,因为这个神一样的男人回来了。
“二凤兄弟,盛极必衰这是不可避免的,大势所趋!”朱元璋安慰李世民。
“哎!”李世民长长叹了口气,“我盛唐不复存矣!”
“大明土木堡之变也是,大明盛世毁了,咱也是和你一样的心情,现在有胖虎在,可以挽救。”朱元璋说道。
“二叔,去大明调兵吧!”萧然提议。
李世民诧异看向萧然,“大唐现在还有优势,不用如此。”
李世民有自信,可以解决。
别说潼关还在,封常清高仙芝还在,二十万大军还在。
哪怕是长安城被破了,李世民都有信心号召天下兵马诛杀安禄山平叛。
这就是李世民独一无二的人格魅力,大唐独一份。
“确实不需要!”朱元璋不是小气的人,李世民要借兵,朱元璋肯定借。
“胖虎的意思,解决其他问题,大唐内部矛盾已经很严重了,安禄山叛乱只是导火索,这是表面现象。”
朱棣继续说道:“平叛不难,难的是解决内部矛盾,让大唐盛世延续下去。”
“我就是老爷子说这个意思,二叔,有些事情大唐军队不方便做,但是大明的可以。”萧然说道。
大唐尚武,军队也是强的离谱,大明的三大营也不差。
“大唐内部问题!”李世民冷静下来才意识到自己之前太冲动了。
“朕差点忘记了!”李世民看向朱元璋,“重八兄,那就从大明借兵了。”.
第105章李世民邀请于谦三杨入大唐!改革科举制度!
“好说,三千营五军营,神机营都可以。”朱元璋很爽快答应了。
大明精锐还是朱棣的三大营比较厉害。
“骑兵就可以!”李世民需要一支速度快的部队。
大明三千营就可以,三千营的骑兵很多是游牧民族的人。
“好,没问题!”朱元璋也答应了。
“二叔你还是考虑一下怎么解决大唐现在的问题,这个才是重点。”萧然看向李世民。
安禄山的问题现在真的不是问题了。
“这个朕倒是不太清楚。”李世民现在知道的还是太少了.
“我觉得有三个。”朱元璋也是研究过的,“经济,阶级,内部三个矛盾。”
“差不多就是这三个。”萧然点点头。
“回去说说!”李世民说道:“朕不了解这些问题。”
解决问题的第一步,肯定是先了解问题。
李世民萧然几人在宫殿里面跪坐下。
萧然说道:
“开元盛世,社会经济虽然达到空前繁荣,出现了盛世的局面。”
“但同时由于封建经济的发展,也加速了土地兼并,土地兼并带来的影响也很严重,百姓多迁徙流亡。”
“均田制破坏,均田农民失去土地成为流民。”
“唐朝最高统治集团日益腐化。”
“从开元末年,李隆基就整天过着纵情声色的生活,杨贵妃一家势倾天下,任意挥霍,杨贵妃的姐妹三人每年脂粉钱就上百万。”
“杨氏兄弟姐妹五家,声色犬马,权欲熏心,过着荒淫糜烂的生活。”
“统治阶级的腐朽加重了人民的负担,促使社会矛盾不断加剧。”
上面的人醉生梦死,极度奢侈,下面的百姓不堪重负了。
“这个李隆基和杨家,真是罪不可恕!”李世民现在最恼火就是这些人。
“这些倒是好解决,二凤老爷掌权,清算李隆基和杨家,打击奢侈风气倒是不难。”朱棣说道。
“需要点时间,这一点倒是问题不大。”李世民皱起眉头,“重点是土地兼并!”
“土地改革的话,之前李隆基用的办法不错,可以再用一次啊!”萧然说道:“不能完全解决,可以很大程度是缓解,土地兼并这个问题也没办法解决。”
“这个咱也知道,宇文融的土改办法,确实可以用用。”朱元璋也觉得这个办法可行。
“胖虎,你说来听听。”李世民对这个办法很感兴趣。
开元初年,在以张说为首的封建官僚轮番炒作下,大唐帝国的土地价格开始了一轮飙升,即使贫瘠土地的价格也是武则天年间沃壤价格的数倍。
“之前还是二叔你定下的,按官职分配土地。”
“在这个制度下,封建官僚本就较普通人占有更多土地,现在土地价格飙升,有能力购买土地的人只剩下强势阶层,普通人已经买不起土地。”
“随着土地价格飙升,普通人多少年、多少代辛苦积攒的财富瞬间化为乌有,终年辛勤劳作却始终不能得到安定,眼睁睁看着财富与自己无缘,最后只能或居家逃亡、或沦为部曲。”
“之前朕也没想到会是这个结果。”李世民记得,这是自己定下的。
为的就是鼓励其他人。
“第一个反对这个的人叫宇文融,他被《旧唐书》列入奸臣行列开元第一聚敛之臣。”
朱棣笑了笑,“这就是得罪官僚集团了,这个人的所作所为才真正是上利社稷、下利百姓,伤害的却是封建官僚的利益。”
“土地兼并历朝历代都有,越到后期越严重,宇文融怎么可能做到?”李世民一时间真想不到。
上一篇:误入皇后聊天群,娘娘求放过
下一篇:返回列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