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大明朱元璋:老四你咋穿咱的衣服

大明朱元璋:老四你咋穿咱的衣服 第183节

  朱元璋朱棣都不是好说话的人。

  不敢乱来。

  朱元璋和朱棣出现的平行世界,已经镇压文官集团了。

  “国师,你能说说改革结果吗?”朱瞻基很好奇效果怎么样。

  萧然点点头。

  “改革的人叫张居正,也是嘉靖一朝的人,是嘉靖一朝后期的人。”

  “这个人也是凭借一己之力为大明强行续命,除了张居正,上一个为大明续命的是于谦。”

  朱瞻基几人的很意外。

  没想到评价这么高,都为大明续命了。

  “经过这次改革,强化了中央集权,基本上实现了‘法之必行’、‘言之必效’。”

  “使大明国库的财政收入有了显著的增加,社会经济有所恢复和发展。”

  “国库积银达六七百万两之多,储备的粮食多达1300多万石,足够支用十年。”

  “这个改革不是嘉靖一朝,是后面的皇帝。”

  “比起嘉靖年间国库存粮不够一年用的情况,是一个很大的进步。”

  “这就使得大明政治,有了转机。”

  和朱瞻基几人预期差不多,效果很好,各方面改善很多。

  “可惜的是张居正积劳成疾,死的早。”

  “张居正死了之后张居正被抄家,改革还被推翻了。”

  “糊涂!”朱瞻基都忍不住想骂人了。

  张璁和杨慎也是一脸无语。

  这种效果如此明显,为什么不坚持。

  “这种大刀阔斧深入的改革本来就会引起社会动荡,难度肯定也很大,再恢复就是二次创伤...”杨慎无奈摇摇头。

  这样让张居正努力付之东流。

  这个改革还是很不错的。

  “所以这一次要彻底,不能让后面的糊涂蛋把改革废了。”朱元璋想到这些就行去万历一朝抽人了。

  “是,太爷爷!”朱瞻基连忙表示。

  “其实税收不仅仅有一条鞭法,后面还有一个更好的。”萧然突然想到另一个不错的。

  朱瞻基张璁几人又惊又喜,还有更好的。

  “胖虎,你怎么不早说!”朱元璋也来兴趣了。

  “快说来听听!”朱棣说道。

  “后面出现了一个叫做摊丁入亩!”萧然听到雍正皇帝的这个措施。

  “我不懂这些,我不知道摊丁入亩适不适合现在的大明。”

  萧然也拿不定主意。

  有些东西太超前了并不是什么好事。

  要符合当下的情况才是最好的。

  摊丁入亩萧然不知道,但是张居正的改革肯定是没问题的。

  这是实验过的,历史上有记录。

  “胖虎,你说来听听!”朱元璋催促起来。

  “摊丁入亩,又称作摊丁入地、地丁合一。”

  “历代相沿的丁银并入田赋征收的一种赋税制度,实行两千多年人头税的废除。”

  “废除了?”朱元璋有些意外,“这是那个皇帝?”

  “大姨父,这是大明后面的事情了。”

  朱元璋点点头,“胖虎你继续说!”

  朱元璋很好奇这种改革的,这种肯定是有好处的。

  “这一制度的实行,减轻了无地、少地农民的经济负担,促进了人口增长。”

  “劳动者有了较大的人身自由,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

  “赋税规则的简化减少了官府打马虎眼任意加税的可能。”

  “好处倒是很明显,具体内容是啥?”朱元璋追问。

  “大姨父,你别急!”萧然继续说道:

  “将丁银摊入田赋征收,废除了以前的人头税。”

  “朝廷放松对户籍的控制,农民和手工业者从而可以自由迁徙,出卖劳动力。”

  “各省地方政府,查清各处地亩多少,按亩均摊税赋。”

  “其派丁多者,必其田多者也,其派丁少者,亦必有田者也。”

  萧然说完内容没有再说,朱元璋几人沉默了。

  心里都是仔细琢磨摊丁入亩。

  “之前没有这样的想法。”朱棣惊喜说道:“这个听起来很不错!”

  朱瞻基几人也是赞同点点头。

  “胖虎,这个施行之后的效果怎么样?”朱元璋好奇这个问题。

  听起来很不错,但是还是想知道结果怎么样。

  “摊丁入亩的实施,直接导致华夏口的爆炸性增长。”

  “从乾隆六年人口突破1亿,到乾隆五十七年突破3亿,再到道光十四年全国人口突破4亿。”

  “这么多!”朱瞻基被吓一跳。

  洪武二十六年的时候统计一下,人口是六千万。

  弘治一朝的时候人口降到五千三百万。

  万历一朝又恢复到了六千万。

  嘉靖一朝现在差不多也是六千万。

  “大明现在土地问题就很严重了,这么多人能养活吗?”张璁问道。

  “之后出现高产农作物,是可以养活的这么多人的。”萧然说道。

  “摊丁入亩!有意思!”朱元璋喃喃自语。

  摊丁以后,无地农民不再负担丁税,这自不待言。

  少地农民的情况,由于以前按人征丁时,他们人数最多,又经常受到来自地主及其他有权有势者的负担转嫁,故其负担远超过按其土地财产应当承纳的比例。

  而在摊丁以后,按土地或田赋数均摊丁银,这部分农民土地较少,负担自然较前减轻。

  摊丁后绅衿优免权取消,他们的土地一例摊银,从而负担丁银的土地数量增加,也使得农民负担相对减轻一些。

  实行摊丁入亩之后,土地多的多交,土地少的少交,没土地的不交,给穷人卸下了沉重的枷锁,铲除了不少官员的摇钱树。

  “这个得好好考虑一下。”朱瞻基对摊丁入亩来兴趣了。

  “一条鞭法现在是很不错的,但是几十年后就基本上废了。”

  听到萧然的话众人有些诧异,很震惊。

  “胖虎,这又是什么情况?”朱元璋问道。

  “具体问题我就不清楚了,一条鞭法现在是利大于弊,但是几十年后,这种情况不一样了。”

  “后面基本上被废了,现在是肯定没问题的,以后也要调整,肯定是不会一成不变的。”

  萧然想传达的思想就是,改变!

  不能一直守在前人留下的东西,要改变。

  根据情况改变。

  朱元璋朱棣开国时候定下藩王的政策就是最好的例子。

  那些藩王政策,前期确实是好的。

  问题出现在后面,后面的皇帝却不能改,也改不了。

  阻力太多了。

  后面的皇帝没有朱元璋朱棣那种雷霆手段。

  “多谢国师!”朱瞻基微微一礼。

  “不用客气!”萧然摆摆手。

  “国师还有一个问题请教。”朱瞻基说道。

  “你说,我要是知道告诉你,要是后面也没有解决那就没办法了。”

  朱瞻基点点头,“现在北方的问题还能勉强应对,东南沿海的倭寇海盗也有解决办法。”

  东南沿海的解决办法肯定是戚继光的戚家军。

  有这个东南沿海倭寇被肃清只是时间问题。

  很快就可以解决。

  “西南少数民族,不好管理,叛乱频繁,朝廷疲于应对。”朱瞻基说道:“不知道这个问题,后世可有解决办法。”

  西南的问题一直困扰大明,从洪武一朝建国开始,一直到崇祯一朝大明灭亡都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

  是一个很棘手很头疼的问题。

  整个明朝276年间,贵州发生战乱的年份多达145年。

首节 上一节 183/1020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误入皇后聊天群,娘娘求放过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