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朱元璋:老四你咋穿咱的衣服 第174节
没想到这个张家居然嚣张到了这种程度。
“太祖,求太祖绕张家的人,不要杀他们!”
现在还在求情,是朱元璋和朱棣都没有想到的。
张家这些人做了什么张氏很清楚。
不得不说这是一个伏地魔。
朱厚熜和朝臣长达三年半的激烈冲突、皇帝整整抗争了十七年的礼仪之争,落下帷幕。
大礼议的结局是,朱厚熜死去的母亲被封为慈孝献皇后,而活着的慈寿皇太后张太后被改为“圣母”。
站在明世宗朱厚熜的立场,这一番操作似乎是人之常情无可厚非,但对于张氏而言,就是剥夺了她皇后太后的身份,从此以后你就是一个普通“大伯母”。
皇家亲情本来就薄,更何况之前张氏和朱厚熜没有什么交集。
这是一个再明显不过的信号,如果张氏有足够的政治敏感度,不会不明白在这个虎落平原的时刻,该如何自处,该怎么做人。
但一生受专宠被尊奉的张氏,根本就没有这种敏感度。
她的两个弟弟,依然以为自己是皇亲国戚,继续作威作福,抢庄田,招纳无赖,家奴上街群殴,不知道危险将至。
嘉靖八年,张鹤龄被朱厚熜削除封爵。
“革昌国公张鹤龄爵,降南京锦衣卫指挥同知,带俸闲住。”
嘉靖十二年,二张被抓下狱,张氏跪在侄儿皇帝朱厚熜面前痛哭。
但任凭张氏如何哀求,朱厚熜无动于衷。
张鹤龄很快在牢狱中死去,张氏经此打击一病不起。
八年后风光一生的张氏,在忧闷中去世。
朱厚熜只是将张氏在泰陵中和朱佑樘合葬,但是没让她进祖庙。
张氏死后五年,朱厚熜命人将整整在牢里关了十三年的张延龄,斩于西市。
明孝宗朱佑樘一生,宽仁且开明,在朝政治理方面堪称守成皇帝中的佼佼者,是故有了弘治中兴的成就。
在个人生活方面,一生用情专一,与皇后张氏相敬如宾,也是封建帝王中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存在。
正是因为这两点,史官对朱佑樘的记述从来不吝溢美之词。
而结合史料,从张氏一家人的所作所为来看,史官对朱佑樘夫妇的评价,多少是有点过誉了。
朱佑樘肯定是招文官集团喜欢的,真正的中兴之主应该是明宪宗朱见深。
朱佑樘实在是没有什么好中兴的,只能说这个人没有太荒唐的事情。
朱佑樘童年很惨,母亲是宫女,没有什么地位可言。
童年就是在恐惧之中长大的。
成化一朝的万贵妃也是权倾后宫。
虽然是贵妃,但是万贵妃地位在皇后之上,皇后都得对万贵妃客客气气的。
要不是朱见深的生母周氏护着这个朱佑樘这个孙子,朱佑樘能不能活下来还是两回事。
性格也是比较软弱,这是真的宅心仁厚。
朱元璋看着张氏是有点同情的,但是张家人确实该死。
天怒人怨了,特别是张氏两个兄弟,无恶不作。
要是放过这种人,那朱元璋就不叫朱元璋了。
“咱放过张家人,那被张家人迫害的人呢?”朱元璋冷冷说道:“这些就不是大明子民是吧?”
朱元璋提高声音,“朱佑樘如此宠爱你,还有张家,你们为什么不知好歹?如此荣华富贵了还有犯下如此罪行!”
“天怒人怨,文武百官都看不下去,你早干什么去了?”
“你要规劝一下你那两个弟弟,会有现在的结果吗?”
“太祖,臣妾自责死罪,臣妾死不足惜,请太祖饶他们一命。”张氏不停磕头。
“大明最嚣张的外戚,咱要是饶了你,大明律法是儿戏吗?”朱元璋指着张氏。
“张家如今下场,是拜你所赐。”
“是你无下限的包容,放纵。”
相比起朱高炽的张皇后来,朱佑樘的张皇后差的实在太大了。
李世民的长孙皇后同样受宠,长孙无忌还是玄武门第一功臣,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首。
就是这样的人,长孙皇后都不让长孙无忌身居高位。
就是怕权力野心膨胀,给长孙家带来灭顶之灾。
长孙皇后有先见之明,但是长孙无忌没有听。
最后结果长孙无忌死,长孙家被流放。
“废了张氏皇太后,贬为庶人!”朱元璋想到朱佑樘和朱厚照,“你就好好在后宫待着吧!”
朱元璋没有杀张氏,看在朱佑樘和朱厚照面子上。
这个人是纵容,没有罪大恶极。
现在也不是张家的人了。
是朱家儿媳妇。
“张家两兄弟横行不法,欺压百姓,罪大恶极,张家灭三族!”
这个里面不包括张氏。
“太祖,求太祖开恩...”
张氏继续求饶。
朱元璋摆摆手,“带下去!”
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
但凡是约束一下张家两兄弟,都不会如此。
朱佑樘和朱厚照的纵容朱元璋也很不悦。
大明前面几个皇后都不错。
马皇后开头,徐皇后,张皇后,胡皇后这四个都不错。
小太监过来,“太祖,文武百官到了!”
朱元璋点点头,“瞻基,你去看看,和杨慎他们商量一下登基事情。”
“是,太爷爷!”
“内阁首辅咱之前和其他人说了,就是圣人王阳明,先前在洪熙一朝的时候说了,内阁必须有武将。”
朱元璋看向萧然,“胖虎,你觉得这里谁比较合适?”
没有人比萧然更了解了。
“胡宗宪啊!这个人绝对没问题,有他在,配合戚景通俞大猷这些人,倭寇的问题其实不大了。”
萧然说这些人都是打倭寇的一把好手。
他们很强,只是戚继光光芒太耀眼了。
显得他们知名度,存在感很低。
“瞻基,你看看,这是太爷爷和胖虎给你的建议,这两个人不错,你要是觉得不合适再说。”
朱元璋说道。
“是,太爷爷。”朱瞻基想了想说道:“太爷爷,其实其他的典礼我觉得没必要,嘉靖一朝这么多事情,直接开始就可以了。”
登基这种繁琐的事情朱瞻基觉得没意思。
朱元璋一句话,那就是正统的。
朱元璋认可就合乎祖训了。
“也是,咱去看看,那就不需要其他的,你直接开始吧!”朱元璋说道:“之前很多贪官污吏被杀了,现在缺少很多官员,需要抓紧时间补上。”
朱瞻基工作也就迫在眉睫了。
“好!”
一群人去了文渊阁。
朱元璋几人进入文渊阁,其他人全部来了。
为首的就是杨慎。
杨慎因为杨廷和的原因,关系是非常不错的。
其他人多多少少要给杨廷和面子。
看到萧然等人,文武百官连忙行礼。
“臣见过太祖,太宗,国师...”
朱元璋点点头,“其他的礼仪什么的也不必了,瞻基直接开始吧!”
杨慎等人面面相觑,之前还在讨论登基的事情。
现在说不用了。
“事急从权,那些礼仪可有可无,现在事情太多了,特别是官员的问题。”
朱元璋解释一下。
朱元璋这样说了,肯定没有人敢反对,要是其他人,文武百官肯定有人反对。
礼仪这种事情肯定要坚持。
但是朱元璋说了,那就是祖训。
“是,太祖!”
众人跪下,对着朱瞻基行礼:
上一篇:误入皇后聊天群,娘娘求放过
下一篇:返回列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