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大明朱元璋:老四你咋穿咱的衣服

大明朱元璋:老四你咋穿咱的衣服 第172节

  明英宗朱祁镇偏爱宦官王振,其实都是文官集团给予的压力太大。

  明宣宗朱瞻基还强一点,皇帝的手段、魄力以及从皇太孙时期开始,十几年来历练出来的能力和眼光都还在。

  到明英宗朱祁镇继位后,因为他是幼年继位,无法亲自理政。

  所以,文官集团的代表机构,内阁的权力特别大。

  不但掌握着朝政,而且,幼年皇帝的教育也是由内阁来安排。

  这也给了文官集团试图按照儒家的理念打造出符合他们心目中标准皇帝的机会。

  从皇帝的日常举止、娱乐活动、礼仪遵守、施政理念等等。

  文官集团想的是全方位的重新包装皇帝,给皇帝定出一个标准出来。

  至少不能出现像朱元璋和朱棣那样的强势、暴虐的皇帝。

  不说把皇权关进笼子里吧,至少也要达到像宋朝那样“天子与士大夫共治天下”的局面。

  9岁继位的朱祁镇是文官集团难得的试验品。

  他才刚登基,文官集团就开始给这位小皇帝灌输他们所倡导的理念,也不管朱祁镇听不听得懂。

  即使小到饮食行为和娱乐行为都要顾及到上天的不满,要解决这个问题,就必须要按照儒家的教导和规定来实行。

  实际上,朱祁镇真正的启蒙老师王振也赞同以儒家礼仪和规范教导皇帝。

  年轻的朱祁镇喜欢蹴鞠,王振就曾劝导他:

  “先皇帝为一球子几误天下,陛下复踵其好,如社稷何?”

  王振到底是中过秀才的读书人,也是儒家集体中的一员。

  他在教导皇帝方面的部分理念和文官集团是相同的,但又有不同。

  王振是希望皇帝少娱乐,多学习,希望他能文武双全,除了文治上的学习,王振还希望能培养出朱祁镇勇武方面的能力。

  振喜欢带着朱祁镇去观看军中将士搞出来的阅兵式,去观赏禁军的演武,王振的目标大概是让朱祁镇成为超过朱棣的皇帝。

  这也是为什么王振鼓励朱祁镇御驾亲征的原因之一。

  有军功皇帝,有话语权。

  军队里面有威信,平时说话办事也比较硬气,不会被文官掣肘太严重。

  要是达到朱棣这种成就,掌控军队,惹怒了,真的要杀的人头滚滚了。

  朱高炽不太明白,但是还是表示,“是,爷爷!”

  “你们先回去吧!”朱元璋看向三杨于谦和其他官员。

  “是,太祖,臣告退。”

  等其他人都离开,几人坐下。

  “高炽,文官集团不能壮大,要压制,提拔武将,武勋,以后就没办法控制了。”朱元璋现在明白内阁的一个弊端了。

  内阁肯定是文官的,因为内阁的存在,文官的权力也越来越大了。

  朱元璋开始和朱高炽讲嘉靖一朝,以及土木堡之变以后的大明情况。

  朱高炽现在是能掌控朝堂的,但是不能把这种隐患留给后面的人。

  “爷爷,我记住了。”朱高炽也不得不重视这个问题了。

  在土木堡之变之前,这个问题不严重,朱棣朱瞻基这些皇帝也没有太重视。

  土木堡之后的皇帝因为这个问题苦不堪言。

  洪熙一朝要是皇帝刻意打压,其实是没问题的。

  “要不然内阁三人组,有一个从五军都督府挑选,这样不至于让武将集团没有代言人。”萧然给出自己建议。

  “洪熙一朝不需要如此,杨荣懂军事,让他去五军都督府也是可以的。”朱棣还是喜欢杨荣。

  这个人就是对朱棣胃口。

  “张辅入内阁也是可以,张辅是勋贵,也是武将集团代表人物。”朱元璋说道。

  “张辅进内阁,大姨父准备把三杨拆了吗?”萧然看向朱元璋。

  朱元璋摇摇头,“这个组合不能拆。”

  朱元璋舍不得这个完美的组合。

  “洪熙一朝和宣德一朝,可再等等,其他平行世界内阁三人组,必须要用一个是五军都督府的人。”朱元璋给出一个提议。

  这个提议除了洪熙一朝和宣德一朝,其他平行世界都要做。

  “这样确实提高武将集团影响力,武将也有上升空间了。”朱棣是赞同的。

  武将不至于在朝廷上没有话语权。

  “之前六部都是内阁下辖的,现在把兵部调到五军都督府下辖吧!”朱元璋还想进一步拆分文官集团。

  “这个倒是可以。”朱高炽觉得可以试试,要是有问题可以在改。

  这些改变不知道有什么问题,得实践才知道隐藏的问题。

  “那就这样定下来了。”朱元璋在,能压住局势。

  现在朱元璋和朱棣去过的平行世界,不仅是皇帝,文武百官都要老实点。

  朱元璋有些时候是不讲道理的。

  朱瞻基和张氏说一声,带上胡氏。

  胡氏现在是朱瞻基太子妃,去嘉靖一朝直接就是皇后了。

  张氏也跟着来了。

  “太爷爷,国师我准备好了。”朱瞻基说道。

  “准备出发吧!”朱元璋看向萧然。

  朱瞻基对着朱高炽张氏微微一礼,“爹,娘...”

  胡氏也连忙行礼。

  ....

  嘉靖一朝

  文华殿

  萧然几人再次出现,这一次多了朱瞻基和胡氏。

  黄锦连忙行礼,“奴婢见过太祖,太宗,国师....”

  “通知其他人去文渊阁,商量瞻基登基的事情。”朱元璋要尽快让朱瞻基登基。

  接管嘉靖一朝的工作。

  黄锦也看到朱瞻基和胡氏了。

  “是,太祖!”黄锦去安排小太监去传诏其他人。

  “现在后宫是何人管理?”朱元璋问道。

  “是皇太后张氏!”黄锦说道。

  “张氏?皇太后?”朱元璋之前不知道这个。

  “是孝宗皇帝皇后,也是唯一的妃嫔,孝宗皇帝没有其他妃嫔。”萧然解释。

  “明武宗朱厚照的生母是吧!”朱元璋也反应过来了。

  “是!”萧然点点头。

  “也是可怜人,已经这样了,让她好好在后宫安度余生吧!”朱元璋说给朱瞻基和胡氏听的。

  以后嘉靖一朝是朱瞻基当皇帝,后宫是胡氏做主。

  “是,太爷爷!”朱瞻基连忙表示。

  张氏,先是丧夫,其次是丧子,也是可怜人。

  “不可!”萧然说道。

  朱棣几人诧异看向萧然,朱元璋问道:“有什么问题吗?”

  “之前忘记张太后了,这个人不行。”萧然说道。

  “坐下说!”朱元璋拉着几人在文华殿坐下。

  “孝宗皇帝这个皇后是一个秀才的女儿,她身后是文官集团啊!”

  听到萧然的话,朱元璋和朱棣一下子意识到不对劲了。

  再次之前可没有文官集团的子女成为皇后的先例。

  最强的外戚肯定是永乐一朝的徐皇后徐妙云,中山王徐达,魏国公府。

  “从大姨父和大姨开始,就没有出现这种情况,这个张太后还有张家背后是整个文官集团。”

  张太后的父亲张栾虽然只是一个秀才,考进国子监,成为监生。

  这是大明第一个文官体系的国丈。

  “皇后是文官一脉?”朱元璋很是不悦。

  知道这要出问题了。

  大明历代皇后除了徐皇后徐妙云,大部分出身低微。

  徐妙云和朱棣之前也是情况特殊,朱棣不是靖难之役也不可能当上皇帝的。

  这两个是特殊情况。

  “是,文官集团从朱祁镇的造成的土木堡之变开始做大,但是明宪宗朱见深也开始打压文官集团,成化一朝还是不算太严重。”

  “文官集团真正做大,就是在明孝宗的弘治一朝,文官集团权力影响力疯狂膨胀。”

  “糊涂!”朱元璋有些恼火朱佑樘了。

  “大明最受欢迎的皇帝第一个是仁宗皇帝,第二个就是孝宗皇帝。”萧然说道。

  朱元璋和朱棣明白,现在这个皇太后是不能掌权了。

首节 上一节 172/1020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误入皇后聊天群,娘娘求放过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