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朱元璋:老四你咋穿咱的衣服 第1011节
苏峻自己率领祖涣、许柳的部众万人,乘风从横江渡江,进驻陵口,与官军交战,频频告捷,据守蒋陵的覆舟山,率领众人顺风放火,将台省官署及军营等顷刻烧尽。
说到这,萧然叹息一声,“我一直只知道许多百姓在面对造反的人都时候,总是很惊慌,甚至就算过的再不好,大多数人对这些造反的人也都是反对的。”
“我之前以为他们是觉得造反要征兵,所以害怕,或者是因为他们的思想,经过苏峻我才算是知道了,他们也许过的不好,但是一直以来都是这样,他们早就习惯了。”
“可那群造反的人不一样,他们会烧杀抢掠,和土匪没有什么区别。”
苏峻攻陷宫城后,放纵士兵大肆抢掠,侵凌六宫,穷凶极恶,残酷没有人道,驱逐朝廷百官服苦役,光禄勋王彬等惨遭暴打,逼迫他们背着重物登蒋山。
把男女都剥光裸体,各以破席烂草遮掩身体,没有草可盖的便坐在地上用土把自己埋起来,哀号之声震动宫城内外。
当时官府有布二十万匹,金银五千斤,钱亿万,绢数万匹,其他物品也大致如此,苏峻全部焚毁丢弃。
萧然叹息一声,“这对百姓来说,才是真正的灭顶之灾,也还好还有温峤和陶侃,不然光是凭借着庾亮,这江山早就要拱手让人了。”
当时温峤、陶侃已在武昌倡议讨逆,苏峻听到义兵兴起,便采用参军贾宁的计谋,回兵占据石头城,再分兵抵御义军,苏峻军所过之处,无不残破。
温峤等将到,苏峻便把司马衍迁往石头城,逼迫居民,全部聚集到后苑,以怀德令匡术守苑城,温峤等来到,在白石修筑堡垒,苏峻率军攻打堡垒,几乎被攻克。
苏峻军到处抢劫,擒获很多,军威日渐强盛,战无不克,因此义军士气低落,部众多怀有异心。
朝中大臣奔来义军的,都说:“苏峻狡猾奸诈智谋多,他的徒党也骁勇,所向无敌。应当以天子的名义讨伐罪人,诛灭他当在不久以后,若是凭人的能力,不易剿除。”
温峤怒道:“你们都胆小,这是为贼人长威风。”但后来多次作战都没有获胜,温峤也很惧怕苏峻,管商等进攻吴郡,焚烧了吴县、海盐、嘉兴,打败了诸路义军。
韩晃又攻宣城,杀害了太守桓彝。管商等又焚烧余杭,但在武康被官军打得大败,退守义兴,温峤与赵胤率步兵万人,从白石南下,进逼苏峻主力。
苏峻与匡孝率领八千人进击,还让他儿子苏硕和苏孝带数十名骑兵迫近赵胤,打败了赵胤军,苏峻看见赵胤败走,便说:“苏孝能攻破贼兵,我还不如苏孝吗?”
然后便离开部众,带领数名骑兵北上突入敌阵,但没有成功,准备回奔白木陂,牙门彭世、李千等用长矛投击他,苏峻从马上坠落,被斩首分割,焚烧尸骨。
萧然说道:“苏峻这个人,他的确勇猛,而且也会看时势,不说别的,就说他讨伐王敦的时候,一开始他没有去,所以王敦攻入健康的时候,他也没受到伤害。”.
第1141章勇猛有余!
“而等第二次王敦落败的时候,他却参与了讨伐,这是他的运气,也未尝不是因为他眼光长远,才做出了正确的选择,只不过他勇猛有余,但政治头脑实在是不怎么样。”
本来苏峻形势大好,这个时候他如果想要成功的话,民心是必不可少的,不说别的,就算是他真的称帝成功了,只看他烧杀抢掠的样子,又有谁会对他服气呢。
何况他侮辱的很多都是当朝大臣家中的女眷,他这么做,人家会支持他才怪。
司马炎对苏峻的结局没有什么好说的,成王败寇罢了,只不过苏峻这一路打上去,胜多败少,倒确实是个将才,要是能握在手里的话,也是一员大将。
而司马炎同时也想起来了和苏峻一同造反的祖约,“苏峻造反,暂且可以说是被庾亮逼迫的,那祖约呢?”
萧然说道:“这件事说起来还和司马绍有点关系,祖约家中世代担任俸禄二千石级别的官职,是北方州郡中的世族,他家兄弟六人,哥哥祖该、祖纳、祖逖等都豁达爽直而有才干。”
“尤其是他哥哥祖逖,他可真是厉害,早年间八王之乱的时候,洛阳陷落,祖逖率亲族乡党数百家南下,避乱于淮泗。他躬自步行,把车马让给老弱病人,又把粮食、衣物和药品分给别人,逃亡途中多遇盗贼险阻,祖逖应付自如。”
“而且他也是当初劝还没有称帝的司马睿北伐其中一人,只不过他和其他人不一样的地方在于,别人见司马睿不同意,那也只能作罢,但是祖逖没有,他自己带着人北上了。”.
祖逖率领跟随自己南下的宗族部曲百余家,毅然从京口渡江北上,并在大江之中,用力拍击船楫,立誓要扫清中原,他在渡江后,暂驻淮阴,起炉冶铁,铸造兵器,又招募到士兵二千多人。
司马炎眉头一挑,“那他做到了?”
萧然点了点头,“是的,祖逖先是收复了豫州,然后又对抗后赵,但是司马睿那个人你也知道,他对祖逖也很是防备,祖逖自然郁闷,再加上王敦和朝廷的矛盾越发尖锐,祖逖觉得北伐难成,忧愁愤恨之下,就去世了。”
祖逖少年时生性豁荡,不拘小节,轻财重义,慷慨有志节,常周济贫困,深受乡党宗族敬重,他成年后发奋读书,博览书籍,涉猎古今,时人都称其有赞世之才。
等到为官之后,祖逖更是礼贤下士,善于体恤民情,即使是关系疏远、地位低下之人,也能施布恩信,予以礼遇。将士稍有微功,便会加以赏赐。
他生活俭朴,不畜资产,劝督农桑,带头发展生产,又收葬枯骨,深得民心,刘琨在给亲戚写信时,大力称颂祖逖威德,甚至石勒见祖逖势力强盛,不敢南侵,命人在成皋县为其母修墓,又致信请求互市。
祖逖虽未回信,却任凭双方互市,为此收利十倍,兵马日益强壮,后来,祖逖部将童建叛归后赵,石勒将其斩杀,向祖逖示好,祖逖亦与石勒修好,禁止边将进侵后赵,边境暂得和平。
提起祖逖,萧然也很是遗憾,祖逖这个人,当真是满足了他心中将军的模样,他心智坚强,曾闻鸡起舞,他志气远大,中流击楫。
并且,祖逖威压后赵,使得边境安稳,于内,更是镇压王敦,哪怕王敦心中再难耐,只要祖逖或者,他就只能按耐不动。
其实王敦造反之前,去让人找过祖逖,祖逖当时尚未出镇寿春,声色俱厉的对王敦使者道:“阿黑怎敢如此放肆!你回去告诉他,让他赶快滚回去。如果迟了,我就带三千兵,溯江而上,赶他回去。”
阿黑就是王敦的小名。
而王敦还真就因为这话不敢动了,由此可见祖逖的威严。
萧然叹息一声,“祖逖真是可惜了,当时那么乱,只有祖逖军纪严明,自奉俭约,不畜资产,劝督农桑,发展生产,实在是太难得了,就是死的太早了。”
司马炎眼睛一转,不得不说,他起了爱才之心,虽然说他用不上了,毕竟他已经退位了,但是他还有儿子啊!
萧然并没有察觉司马炎的想法,还在继续说道:“比起祖逖,祖约可就逊色不少,祖逖去世之后,祖约就接手了祖逖的官职,但是祖约没有安抚控制部下的能力,士卒多不依附与他。”
“而且自从祖逖死后,后赵也不安分了,屡次侵犯黄河以南地区,甚至夺取了襄城、城父,围攻谯郡,但祖约根本无力抵挡,只能一退再退。”
司马炎摇了摇头,“他俩当真是兄弟?”
萧然说道:“那当然,而且还是一母同胞的兄弟,主要还是祖逖太厉害了,祖约能力确实不如祖逖,但其实也没差到一团烂泥的地步,而祖约最大的问题,也是他造反的原因,是因为他自己心里不服气。”
“他自认为名气和资历不在郗鉴和卞壸之下,却没有得到司马绍的临终顾命,而且他又希望开府,还有多次上表所请的事都没有获准,因此心怀怨恨。”
萧然也不知道该说什么好,只能说祖约太自信了,再加上后来后赵石聪率军进攻寿春,祖约多次上表请求朝廷派兵援救,但朝廷没有出兵支援。
石聪久攻寿春不下,于是进犯淮南诸地,杀掠五千多人,建康大震,朝廷忙命王导驻军江宁,以抵御后赵,苏峻派部将韩晃击退石聪后,朝廷准备在江南修筑涂塘以防御后赵。
祖约闻知后认为自己被朝廷抛弃了,心中愈加怨恨。
司马炎也是无奈,“这么说来,他对朝廷的怨气可不少啊。”
萧然点了点头,“没错,祖约本就自视甚高,朝廷没有重用他,他自然不满,所以在苏峻要起兵的时候,祖约立刻就同意了,但是他们起兵的结果是失败的。”
“而祖约也由于部将的背叛,在对战石聪的时候大败,逃奔历阳。”.
第1142章逃之夭夭!
只不过他到历阳没多久,赵胤就派部将甘苗率军猛攻历阳,牵腾率众献城投降,至于祖约,他又跑了,该说不说,他是真能跑啊、
萧然说道:“他也是命大,三番五次的战败,但是偏偏一直都没死,而这次,祖约跑到了后赵的地盘。”
祖约北逃后,率宗族及亲信数百人投降后赵石勒,石勒十分鄙薄祖约,久久不愿接见他,后来还是因为后赵的右仆射程遐,进言于石勒说:“天下初定,应明罚敕法,显示顺逆。
从前汉高斩丁公,赦季布,便是此意。大王自起兵以来,褒忠诛逆,中外归心,惟江左叛臣祖约,犹存我国,窃为不解。且约大引宾客,又占夺先人田里,地主多衔怨切骨,大王何尚事姑容,不申天罚呢?”
石勒于是派人送书信给祖约,表示:“祖侯远来,未得欢会。今幸西寇告平,国家无事,可邀集全家宗族子弟,来京一见。”
但在当天石勒却称病推辞不见,改让程遐会请祖约,祖约自知大难临头,饮酒至醉,祖氏一族百余人全部在市集被杀,妇女被分赐诸胡为妾婢。
司马炎说道:“他们一族这是都栽在祖约手中了啊。”
本来也算是世家了,尤其是在出了个祖逖之后,虽然说司马睿对祖逖很是防备,但是祖逖确实立下了汗马功劳,不管是百姓之间的名声,还是他自己的功绩,都是很耀眼的。
结果现在却一族人都被杀了.
只能说做人还是不要好高骛远,心比天高,命比纸薄。
萧然摇着头说道:“祖约这个人是真不行。”
司马炎突然一笑,问道:“那你觉得谁行?”
萧然回想了一下自己之前说的,庾亮、苏峻、祖约,好吧,是都不太行,也怪不得司马炎这么问。
不过这么一说,萧然脑海里第一个浮现的人就是温峤。
萧然说道:“温峤为人聪敏,博学善文,尤擅清谈,而且凤仪俊美,颇有器量,早年以孝悌著称,多次拒绝州郡征辟,年仅十七岁就已经入朝为官了。”
温峤历经三朝,在司马睿称帝之后,温峤以母丧为由,不肯接受官职,再次请求北归,三司、八座共议,皆认为温峤不能因私情而废国事。
当时,刘琨已在段氏内乱中被段匹磾冤杀,温峤只得接受任命,留在江东,并要求朝廷褒崇刘琨,以慰海内之望,但朝廷正倚重段匹磾抵抗石勒,并未对刘琨有所追赠。
此后,温峤历任骠骑长史、太子中庶子,他极尽规谏之责,并献《侍臣箴》,深得太子司马绍器重,引为布衣之交。
在太兴三年的时候,司空府故属卢谌、崔悦由北方辗转表奏晋廷,替刘琨诉冤,温峤趁机再次上表,请求昭雪刘琨。
已经过了这么久,温峤却依旧记得刘琨,屡次上书,由此可见,此人至少是个重情重义之人。
司马炎突然说道:“我记得你曾说过,温峤在王敦叛乱的时候,选择了放任?”
萧然摇了摇头,解释道:“不是选择放任,一开始王敦的话说的很清楚,说他是为了清君侧,所以温峤说,王敦这样应该是有原因的,不算是过分。”
“不过他也并非是支持王敦,不过是有一种兔死狐悲的感觉罢了,毕竟王敦功劳那么大,结果他是什么待遇,所有人心里都有数,所以温峤也是觉得王敦有这样的举动也是正常的。”
不管是谁,你帮助人家打天下,立下了天大的功劳,结果人家一朝翻身,就把你抛到脑后了,这换了谁谁心里也不舒服啊。
萧然说道:“不过等王敦攻入健康之后,他想要废除太子司马绍,以图取代晋室,温峤又挺身回护司马绍,挫败了王敦的阴谋。”
王敦之乱时,朝廷军队尽皆败归,司马绍打算亲自领兵出战,温峤拦马进谏:“臣听说善于作战的人不轻易发怒,善于取胜的人往往不是凭借武力。殿下身为一国储君怎能以身犯险而置天下于不顾。”司马绍这才作罢。
王敦攻破建康后,见司马绍果敢勇毅,深得拥戴,欲以不孝之罪废黜太子,王敦大会百官,声色俱厉的质问温峤:“太子有何德行?”
温峤正色回答:“探讨高深的治国之道,使国家长治久安,这不是见识短浅的人所能认识的。依照礼义看来,这就是孝。”大臣们尽皆赞同,王敦阴谋未能得逞。
司马炎说道:“这么看来,温峤确实忠心。”
萧然对温峤这个人的忠心是没有一丝一毫的怀疑的,毕竟温峤甚至还去当过卧底。
当时,王敦已还镇江州,遥控朝政,但他害怕温峤来对付自己,便请求以温峤为幕府左司马,把人放到自己眼皮子底下,也算是拉拢温峤的意思。
温峤假意勤勉恭敬,为王敦出谋划策,又刻意结交其心腹钱凤,逐渐取得王敦的信任。
后来,丹阳尹这个职位空出来了,温峤以丹阳尹守备京师为由,劝王敦越过朝廷亲自选择任职人选,并举荐钱凤,钱凤则推荐温峤,王敦遂以温峤为丹阳尹。
温峤得以返回建康,将王敦的谋划与虚实尽数禀告给司马绍,请朝廷作好应变准备,王敦得知温峤背叛,大为恼怒,于是以诛杀温峤等奸臣的名义再次起兵,并扬言要亲自拔掉温峤的舌头。
王敦军队到达秦淮河南岸,温峤认为军力不足,援军未到,命令烧毁朱雀桥以阻敌军,两军隔河对峙,温峤亲自率军渡河奇袭,大败王含,也就是王敦的族兄,然后又命刘遐击败钱凤。
萧然说道:“接下来,就是王敦的去世,王敦被平定后,没过多久,苏峻又叛乱了,这就不用我细说了吧?”
司马炎笑了笑,“我虽然年纪大了,但是还没到糊涂的地步,你之前说的我都还记着呢。”
萧然故作深沉道:“记得就好,反正总结起来就是温峤联合了几方势力,一同打败了苏峻。”.
第1143章出意外!
在平定苏峻之乱期间,陶侃虽然是盟主,但是实际谋划安排都依靠温峤,苏峻之乱平定后,朝廷打算让温峤留在朝中辅政,温峤认为王导是先帝所任命的人选,于是要求返回江州。
萧然叹息一声,说道:“就是在这返程的途中出了点意外。”
“什么意外?难不成有人刺杀他?”司马炎问道。
萧然摇了摇头,“那倒不是,这件事说起来还比较离奇。”
据说当时温峤返回武昌,途经牛渚矶,见水深不可测,传说水中有许多怪物,温峤点燃犀牛角来照看,看见水下灯火通明,水怪奇形怪状,有乘马车的,有穿红衣的。
当夜,温峤梦到一个人愤怒的对他说“我和你幽明有别,各不相扰,为什么要来照我们呢?”没多久,温峤就去世了。
上一篇:误入皇后聊天群,娘娘求放过
下一篇:返回列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