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朱元璋:老四你咋穿咱的衣服 第1010节
“哪怕不和别人来比较,就算是和他自己来比较,这个时候的庾亮也实在是让人看不起,要是没有陶侃,庾亮真是以死谢罪都抵不上。”
庾亮向南去投奔温峤,温峤素来敬重庾亮,虽然他是败退而来,但温峤还是准备推举他为都统,庾亮推辞,与温峤一起推举陶侃为盟主,陶侃来到寻阳,仍因遗诏之事不满庾亮,时人议论陶侃会杀执政大臣以谢天下。
庾亮非常害怕,等见到陶侃时,引咎自责,风神度量令人佩服,陶侃也就释然了,对庾亮说:“君侯您修石头城来防备老夫,怎么今天反过来又求我呀!”二人在一起宴饮闲谈了一整天。
庾亮知道陶侃素来节俭,于是在吃薤菜时,特地留下薤白,陶侃问:“为什么要这样?”庾亮说:“因为薤白可以再种。”陶侃于是赞叹说:“庾元规不仅风流倜傥,也有为政的实际才能啊。”
司马炎皱起眉头,不屑道:“为政的实际才能?这分明就是在故意讨好陶侃而已。”
萧然赞同的点了点头,“没错,庾亮就是单纯的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而已,也是陶侃的脾气好,但凡陶侃心眼小一点,他庾亮都活不了。”
“也是陶侃忠心,他看庾亮不顺眼,但是他也知道这个时候不是计较的时候,所以陶侃与庾亮、温峤一同赶赴建康。”
到达石头城后,庾亮派遣督护王彰讨伐苏峻的党羽张曜,反被张曜打败,庾亮将符节送到陶侃那里谢罪,陶侃回答说:“古人曾有三败,君侯您才败两次。现在是紧急关头,不该计较这些。”
然后又说:“朝廷政出多门,才产生国家的灾祸。自从王室丧乱以来,难道只是苏峻一人为患。”庾亮率二千人坚守白石垒,苏峻的步兵万余人,从四面围攻,士兵都感到恐惧。
庾亮激励全军将士,拼死奋战,苏峻只好退兵,庾亮随后追击斩杀敌人数百。
萧然叹息一声,说道:“其实要说陶侃有多欣赏庾亮,我还真就没看出来。”.
第1138章奸佞之人!
司马炎看向萧然,“你觉得不是吗?”
萧然摇了摇头,“我觉得不是,我只看出来陶侃在面对庾亮时的退让,因为陶侃心中有大义,他知道什么是重要的,但是庾亮不知道。”
“庾亮在自得自己演技好,将所有人都骗了过去,还给自己安上了一个人设,但实际上不过是陶侃不想计较这些事,就像陶侃自己说的那样,现在这个时候,不应该计较这些没有用的东西。”
司马炎先是点了点头,随后说道:“我看你对庾亮很是不满啊。”
萧然说道:“我对庾亮没有什么不满的,其实我对他还挺好奇的,因为都说他长得好看,我还挺想看看的,但是,他这种性格我实在是喜欢不起来。”.
“偏执,固执,根本听不进去话,眼中只有他自己,虽然说人为了自己没有什么可诟病的,可是庾亮呢?他是只有他自己,不顾及其他啊。”
“说白了,庾亮的所作所为,除了没有构陷大臣,肆意杀害大臣之类的事情之外,他这完全就是奸佞的作为啊,要是庾亮当上了皇帝,也是要被后人骂一句废物的。”
司马睿也没有那么聪明,但是他听话,庾亮就属于,他自己明明不行,但他觉得世界上只有他自己最厉害,别人的话一点不听,除非他也是这么想的。
萧然说道:“经过苏峻叛乱的事,庾亮好像给他自己换了一个人设,可能他也知道自己错的离谱,于是他觉得他应该赎罪。”
“至于别人用不用他赎罪,他不在乎,他觉得他应该赎罪。”
苏峻之乱平息,司马衍来到温峤的船上,庾亮得以进见司马衍,哽咽悲泣,司马衍下诏群臣与庾亮一起登上御座,次日,庾亮又来跪拜谢罪,请求将自己免职,准备带全家远投山林。
司马衍派尚书、侍中拿着司马衍亲手写的诏令来安慰他说:“这是国家社稷的灾难,不是舅舅的责任。”
庾亮上疏说:“祖约、苏峻肆行凶逆之事,罪过由臣引发,即便寸寸斩割屠戮,也不足以向七庙的神灵谢罪,不足以平息天下人的责难。
朝廷又有什么道理再将臣与他人相提并论,臣又有什么脸面跻身于人伦呢!希望陛下即便是赐降宽宥,保全臣的头颅也就行了,对臣还是应当抛弃不顾,让臣自生自灭,那么天下人便能粗知劝善罚恶的纲要了。”
司马衍又下诏安慰,庾亮没有听从,还想遁逃于山水之间,自暨阳向东走,司马衍下诏让有关部门挡住舟船,庾亮请求在外镇效命,于是出镇芜湖。
后来郭默杀害江州刺史刘胤,占据湓口反叛,庾亮上表请求亲自征讨,朝廷于是命庾亮以本职再加任征讨都督,率将军路永、毛宝、赵胤、匡术、刘仕等步骑二万人,与陶侃会合。
庾亮到达湓口,与陶侃包围郭默,郭默的部将宋侯捆绑郭默父子出城投降,陶侃将其处决,首级传至建康,庾亮于是返回芜湖,拒绝朝廷的封赏。
陶侃写信给他说:“赏罚升降,是国家的信义,很奇怪您这样矫情要独为君子吗?”庾亮回答说:“元帅指挥,武将们效命,我有什么功劳呢?”坚决推辞不接受赏赐,朝廷进庾亮为镇西将军,他又推辞。
萧然已经在心里骂了一万遍了,这玩意放在职场上,就是在你们做了一个项目,要发奖金的时候,你同事说,他不要这个奖金,这是他身为员工应该做的。
这种智障行为,真的让人无法接受,恨不得套麻袋打他一顿。
司马炎虽然不知道萧然说的职场是什么,但是他能听懂陶侃的意思。
“这陶侃的话才是有道理的,有功当赏,有罪当罚,若是都像庾亮这样,那谁也别想升官了,军中也很容易人心浮动。”
说着,司马炎摇了摇头,“这庾亮可真是.....这么看来,还不如就让他隐居山林算了!”
萧然说道:“我也是这么想的,不过到底庾亮是司马衍的舅舅,就算司马衍对这个舅舅很生气,也得顾着点自己的母亲不是。”
怪不得不管是文武官员都讨厌外戚,正常大家犯事了,那就受罚,但是外戚犯事,皇帝不说,太后也要偏袒的。
再加上,外戚不一定有真才实学,甚至于身上一丝功劳都没有,就直接爬到朝廷百官的头上了,你对他还得恭恭敬敬的,这换了谁,谁心里也不舒服啊。
萧然叹息一声,“这要有一个有本事的外戚,那概率可太小了。”
好吧,其实也不是没有,卫青其实也算嘛,还带了个霍去病,王炸开局,但是纵观历史,能有这样的外戚,比能有一个好皇帝还少。
司马炎笑了笑,“越说越偏了,还是继续说说庾亮吧,经过了这么多事,恐怕他也不会像之前那样了吧。”
萧然摇了摇头,“那你可就想错了,庾亮可会觉得这是一种打击,或者说他当时后悔,但是事后就会刻意的去忘掉这件事,好像没有发生过一样。”
“所以想让他不参与朝政,那是不可能的,之前因为司马衍年纪小,王导辅政的时候,他所委派的赵胤、贾宁等诸将,都不守法,众人为此感觉担忧不满,陶侃曾打算起兵废除王导,但郗鉴不同意,这才作罢。”
“而这个时候,庾亮也动了同样的心思,他也想要废黜王导,于是写信给郗鉴,陈述王导的过错,并征求郗鉴的意见,郗鉴仍不同意,此事只好作罢。”
司马炎有些惊讶的一挑眉,“他这次竟然就这么放弃了?”
萧然说道:“他不同意也没办法啊,这不是他一手能策划的,不过说起来,庾亮确实也没有之前那么强硬了,之前是不管谁劝他都一意孤行,但现在不行了。”
“不一定是他有所改变,我觉得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经过苏峻起兵的事,他手中的权利没有之前那么大了。”.
第1139章自信满满!
司马炎倒是提出了另一种想法,“有没有可能是他不那么自信了?”
萧然摇头,“绝对不可能,因为后来后赵皇帝石勒逝世,庾亮见状,还产生了收复中原的想法,这可不是一个不自信的人能做得出来的。”
于是庾亮派毛宝与西阳太守樊峻领一万精兵,共守邾城,又任命陶称率部曲五千人进入沔中,庾翼镇守江陵,还任命武昌太守陈嚣进入子午道。
然后又派偏师伐蜀,进入江阳,擒获成汉的荆州刺史李闳、巴郡太守黄植,将他们押送京师,庾亮则率十万大军,据石城,为诸路大军的后援,于是向朝廷上疏请求北伐,司马衍让群臣商议此事。
当时王导和庾亮的想法相同,而郗鉴认为物质准备不充分,不可贸然行事,太常蔡谟也认为石虎不是庾亮能够对付的,此事便作罢。
正值后赵大军进犯邾城,毛宝向庾亮求援,庾亮认为邾城城池坚固,没有及时派兵,同年九月,邾城失陷,毛宝、樊峻投水而死,当时庾亮还在上疏想移镇石城,听说邾城失陷,这才作罢.
司马炎无话可说,他一个决策,害死了无数人,不说别的,只说邾城已经派人求援了,他不去是个什么道理,功劳谁不想要,人家要是能打得过还会让你去分一杯羹吗?
良久,司马炎骂了一句:“他是没有脑子吗?”
萧然说道:“巧了,我也是这么想的,有的时候真的很难不怀疑他是不是敌军派来的卧底,而且在邾城失守之后,庾亮请求自贬三级,结果没过多久,朝廷就让他官复原职了。”
司马炎皱了皱眉,“旁人犯下这样的错,早就死了几百次,就算他庾亮是皇后的弟弟,也顶多留他一条命,怎么还如此重用他,莫不是这朝廷都只听他庾亮一个人的话?”
萧然本来只是觉得离谱,现在听司马炎这么说,他竟然觉得有些道理。
“嘶——你这么说的话,也不是没有可能,本来王导也许可以牵制他,但是自从苏峻的事之后,王导的威严也有所下降,后来也去世了,所以庾亮自导自演也不是没有可能。”
至于庾亮这么做的原因,很简单,他的错处无法抹除,但是这么做的话,至少他面子还在。
僧人竺法深曾评价庾亮说:“有人评论庾亮是名士,可是他心里隐藏的柴棘,恐怕有三斗之多!”
意思就是说这人心机重。
这话萧然觉得还挺对的。
司马炎也点了点头,“有些道理。”
萧然说道:“心机重我不知道,但反正他的小心思挺多的,不过邾城失守之后,这次庾亮可能是真的受到打击了,所以没有多久就去世了。”
毕竟就算是心理承受能力再强大,也受不了这种三番五次,因为自己的错误决策而失败的情形吧。
别人劝他他是不会听的,等到事情发生之后,哪怕他再怎么推脱责任,心里肯定还是后悔的,尤其是在经历了苏峻叛乱之后,庾亮多次推脱朝廷的封赏。
等到他拾起自信了,决定收复失地,想要大干一番的时候,自己的决策又失误了,然后回首一看,自己做了这么多事,全是不好的结果,害死了那么多人,这谁受得了啊。
司马炎说道:“按照他的性格来讲,忧愤而死也是正常的。”
毕竟一个一直以为自己很厉害的人,结果突然发现自己就是个废物,这换了谁谁也受不了啊。
萧然摸了摸下巴,“其实说起来,庾亮早就忧闷成疾了,不过他硬是活到了第二年的大年初一才去世。”
庾亮曾经问术士戴洋:“上天为何对胡人有利而对我不利?”戴洋对他说:“石虎今年也将受死,现在担忧的不是贼寇,只是担忧您的病。”庾亮问:“怎样才能治好我的病?”
戴洋说:“荆州受兵,江州受灾,您可以辞去这二州刺史的职务。”但庾亮最终没有解职,于是病重,戴洋说:“当年苏峻作乱时,您在白石祠中祈福,答应会奉献一头牛,但到现在都未还愿,所以为这个鬼所困扰。”
庾亮说:“确实有此事,您是神人啊。”有人问戴洋:“庾公还能活多久?”戴洋:“到明年。”当时庾亮已经认不清人了,众人都认为他乱说,而庾亮果然到次年的正月一日才去世。
司马炎大手一挥,“这些神神叨叨的东西暂且不提,你还是和我说一说那个苏峻,我倒是好奇,他是早有反心,还是真的被庾亮逼的。”
萧然说道:“说起来,苏峻其实一开始是流民的头领来着。”
苏峻少年时是一介书生,很有才学,初任本郡主簿,十八岁时,被推举为孝廉,后来永嘉之乱爆发,百姓流亡,苏峻家乡中的人聚众举事,苏峻纠合了数千家,在本县修筑堡垒。
当时的豪杰们各有聚集的徒众,但苏峻最为强大,苏峻派长史徐玮传檄文于各个屯落,宣扬王化,又收拾无主的枯骨埋葬,远近之人感激他的恩义,便推举苏峻为主。
于是他们在海边的青山中演习军事,司马睿知道后,便任命苏峻为安集将军,当时青州刺史曹嶷,本来是上表朝廷请求任命苏峻为掖县县令的,但是苏峻以生病为由没有接受任命。
后来看苏峻被任命为将军,曹嶷一边忌恨苏峻得到众人拥护,一边又恐怕苏峻成为祸患,于是便想讨伐他,苏峻害怕,便率领徒众数百家渡海向南方转移。
到了广陵,朝廷嘉奖他从远处来到,就改任他为鹰扬将军,恰逢周坚在彭城谋反,苏峻帮助官军讨伐周坚,因功拜为淮陵内史,升任兰陵相。
萧然说道:“苏峻身上其实还是有一些运气在的,在王敦造反的一开始,朝廷命苏峻讨伐王敦,当时苏峻犹豫不决,然后他又去占卜,得到的卦象也很不吉利,所以苏峻便一直拖延时间,不肯往前走。”.
第1140章穷凶极恶!
“然后等到朝廷军队被王敦击败后,苏峻退保盱眙,因为他最开始没有抵抗王敦,所以在王敦攻打进来之后,苏峻非但没有受到清算,还因为淮陵的旧吏徐深、艾毅的请求,成为了内史。”
等到司马睿死后,王敦再次起兵的时候,这个时候苏峻又选择了援助京都。
当时王敦派遣苏峻的哥哥前去劝苏峻道:“可以坐取富贵,为什么还要来送死呢?”苏峻不听游说,率军奔赴京都,在司徒的旧宅暂歇,因路途远行军速度快,军士们十分疲劳。
沈充、钱凤商议道:“北军刚到,经不住攻击,进攻一定能战胜。如果现在犹豫,以后就难以制服了。”王敦军便在当夜到竹格渚,打开寨门即将出战,苏峻率领部将韩晃在南塘阻击,大败王敦军队。
苏峻又随庾亮追击并打败沈充,王敦的叛乱被平定后,苏峻得到了晋升,还被封邵陵郡公,食邑一千八百户。
萧然说道:“其实苏峻出身本来不是大族,以单家身份在纷乱之际聚众,归顺朝廷之后,便一心想着立功,因为他平定王敦的叛乱中有功于朝廷,威望逐渐提高。”
此时,苏峻很有骄傲之气,为有强兵而自负,还招钠安抚亡命之徒,犯罪的人家有逃出来的,苏峻往往隐瞒藏匿,兵众日益增多,都靠政府供养,运输船队连绵不断,稍有不如意,就怒骂朝廷.
萧然说道:“不过这个时候他有没有造反的心思还不好说。”
后来司马绍去世,庾亮要征召苏峻。苏峻听到要征召他,便派司马何仍拜访庾亮说:“在外边讨伐贼寇,远近都听朝廷调遣,如果要我作朝廷辅佐,实在是我不能胜任的。”但朝廷不依苏峻,或者说庾亮不同意。
苏峻一直猜疑皇帝要谋害他,便上表道:“从前晋明帝拉着我的手,命我北上讨伐胡寇。现在中原还没有平定,何以为家,乞请补授青州境内的一个偏远小郡,让我为朝廷效鹰犬之劳。”朝廷仍然不允许。
苏峻装束整齐准备赴召,却还犹豫不决,参军任让对他说:“将军请求到一个偏远小郡都不被允许,形势竟至这样,恐怕没有活路了,不如部署军队自卫。”
苏峻觉得有道理,便不应召,朝廷派人劝告他,苏峻说:“台府说我要谋反,我还能活吗?我宁可站在山头看法庭,不想到了法庭再望山头。以前国家危如累卵,不是我便不能度过危机。兔死狗烹,不过我当以死报答制造阴谋的人。”
于是,苏峻派参军徐会联合祖约,谋划作乱,以讨伐庾亮为号召,祖约派遣祖涣、许柳率兵援助苏峻,苏峻派部将韩晃、张健等袭击姑孰,进逼慈湖,杀死慈湖令陶馥及振威将军司马流。
上一篇:误入皇后聊天群,娘娘求放过
下一篇:返回列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