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朱元璋:老四你咋穿咱的衣服 第1005节
这话是说给司马睿听的,毕竟之前和司马炎已经提过一嘴了。
而司马睿自从听到王敦这个名字开始,脸色差的要命。
萧然说道:“当时王敦非常忌妒陶侃的功劳,陶侃要返回江陵,准备向王敦告辞,皇甫方回和朱伺等人劝谏,认为不能前往。陶侃不听。”
“王敦果然把他留住,降为广州刺史、平越中郎将,并让自己的堂弟王廙取代陶侃任荆州刺史。”
司马睿怒道:“这能怪我不喜欢他吗?你看看他做的这些事,也太过放肆了!”
这话萧然是赞同的,王敦确实放肆,不过好在王敦心中还有顾忌。
陶侃在荆州的僚属请求王敦留下陶侃,王敦怒而不许,陶侃部将郑攀、苏温、马鯭等人不愿南下,就到西边迎接杜曾以抵抗王廙。
王敦认为郑攀这样做是奉陶侃的旨意,于是穿上铠甲手持兵器,想要杀掉陶侃,但往复几次还是拿不定主意,陶侃严肃地说:“使君雄毅果断,能裁决天下事,今天怎么这样犹豫不决。”便起身入厕。
王敦的谘议参军梅陶、长史陈颁对王敦说:“周访和陶侃为姻亲,如同左右手,哪有砍他左手而右手不来帮忙的。”王敦这才作罢,设宴为陶侃饯行,陶侃连夜出发,王敦又留陶瞻为参军。
陶侃到达豫章后,见到周访,流着泪说:“如果不是有你作外援,我性命难保。”陶侃继续南进到达始兴郡。
陶侃将入广州时,逢杜弢余部杜弘与温劭等占据交州,闻陶侃将至,杜弘企图利用诈降偷袭,陶侃识破他的计谋,布兵设阵,一举将杜弘击溃。
诸将都请求乘胜进攻温劭,陶侃笑着说:“如今我已是威名显赫,何必再动刀兵,只需要一纸布告就可以解决。”于是下书告谕,温邵因害怕逃走,追兵在始兴将他抓获。
萧然说道:“此后几年,陶侃的官职除了在太兴元年进号平南将军,又加都督交州军事之外,就没有变动过,他自己也一直在广州没动,一直到...”
说着,萧然挠了挠头,“对了,我说没说过王敦造反来着?”
司马睿先是点了点头,又摇了摇头,“没有特意提过,但是无意间说过。”
萧然也不管那么多了,“反正事就是这么个事,王敦之乱爆发,王敦攻入建康,把持朝政后,恢复了陶侃的本职。”
当时的交州豪强梁硕抗拒朝廷所派的刺史,自领交趾太守一职,还擅自派人迎接前刺史修则子修湛代管交州事,引得王敦的不满。
同年十月,王敦委派武昌太守王谅为交州刺史,命其收斩梁硕、修湛,王谅到任后,修湛退回九真郡,但在陶侃所派使者的引诱下,还是前往州治龙编拜谒王谅,最后为其所杀。
随后王谅谋刺梁硕不成,反为其举兵所害,梁硕为政凶暴酷虐,“一境患之”,而陶侃在得知梁硕围攻王谅时,已派参军高宝出兵,虽未能及时救援王谅,但还是于次年成功将梁硕击杀,传首建康。
司马炎抬手,“等等,你是说陶侃派人引诱修湛去见王谅?”
萧然点了点头,“没错,就是这样,应当是因为想让王谅杀了修湛吧。”
这是很有可能的,就是这样功劳也落不到陶侃的头上而已,不过陶侃没准还真的就不介意也说不定。
不过司马睿却突然转移到了另一个话题上,“我记得国师大人不是说陶侃的经历丰富吗?”怎么到现在光听见他被多少人欣赏看重了?丰富在哪啊?
萧然说道:“我说的经历也不是指他过的多惨啊,不说别的,就说他的岗位调动,其实也挺频繁的,尤其是在他没被刘弘重用的时候。”
“那个时候陶侃算不上起眼,但只要是和他有过一定解除的,在举荐的时候,一定会举荐陶侃,这难道不算是经历丰富吗?”.
第1127章昼夜兼程!
司马睿傻眼,你别说,这么说好像也没问题。
萧然继续说道:“陶侃历经多朝,哪怕是王敦把控朝政的时候,也因为这次的功劳允许他兼领交州刺史,他的次子陶夏也被封为都亭侯。”
“等到王敦彻底失败,司马绍即位之后,陶侃也依旧被重用,尤其是在司马绍去世,司马衍登基之后,庾亮以外戚身份辅政,对据长江上游、手握强兵的陶侃颇为顾忌。”
“准确的来说,庾亮是对所有手里有权利的人都很忌惮,也因此导致了苏峻叛乱,苏峻叛乱,攻入健康,结果这个时候庾亮却跑了。”.
当时,庾亮出逃江州,投靠温峤,与他一同邀请势力最强的陶侃出兵勤王,当初,在司马绍驾崩时,陶侃并没有成为辅政大臣,他对此深为遗憾,并怀疑是庾亮删去自己和祖约的名字。
于是答复温峤说:“我是在外守边的将领,不敢超越自己的职分。”温峤坚决要求他出兵,并推举他为盟主,陶侃这才派督护龚登率兵来与温峤合合,但很快又将龚登追回。
温峤在书信中以平叛立功、为子复仇两个理由劝说他“进当为大晋之忠臣,参桓、文之功,退当以慈父之情,雪爱子之痛”,温峤的使者王愆期则指出若苏峻得势,将无陶侃安身之所。
陶侃的妻子龚氏也力劝他出兵,在这种情况下,陶侃才决定出兵,他不顾陶瞻丧礼在即,马上戎服登舟而行,昼夜兼程,顺江而下。
萧然说道:“陶侃率军到达寻阳,庾亮听说陶侃可能杀自己以谢天下的流言,便采用温峤的计谋,主动谒见陶侃,化解了这一矛盾。”
陶侃对庾亮素有不满,直到出兵勤王后,这种情绪仍不能消解,温峤用计指点庾亮拜谒陶侃,陶侃见庾亮主动引咎自责,言谈间风度不凡,这才释然。
还调侃他说:“君侯修石头以拟老子,今日反见求耶!”等到达建康附近后,庾亮率军攻苏峻,反为其所败,于是把符节交给陶侃谢罪。
陶侃却说:“古人曾有三败,君侯您才败两次。现在是紧急关头,不该计较这些。”庾亮的司马殷融去见陶侃谢罪说:“这是庾将军造成的,不是我们出的主意。”
另一位庾亮的幕僚王彰来后则说:“这是我自己造成的,庾将军不知道。”陶侃说:“过去殷融是君子,王彰是小人;现在王彰是君子,殷融则是小人了。”
随后,陶侃又感叹道:“朝廷政出多门,才产生国家的灾祸,自从王室丧乱以来,难道只是苏峻一人为患。”
司马炎大手一挥,“陶侃的事先不急,先说一说这个苏峻叛乱的事。”
一旁的司马睿更是紧皱眉头,心中不由得担忧后面的事情。
萧然无奈,“这苏峻叛乱的事还早着呢,着什么急啊。”
司马炎说道:“我倒是不着急,你看看他呢?”司马炎指向司马睿。
司马睿略微有些尴尬,“是我心急了。”
萧然想了想,反正都是陶侃的功绩,也没什么说不得的。
“行,那就说一说他们是怎么和苏峻对战的吧。”
司马睿连连点头。
萧然便继续说道:“陶侃和庾亮的关系缓和之后,便与庾亮、温峤一同赶赴建康。”
义军共有士卒四万,旌旗延绵七百多里,钲鼓之声震动遐迩,苏峻听说陶侃等人起兵后,被迫从姑孰分兵拒守石头城,抗拒义军,陶侃、温峤溯江行进,屯军于茄子浦。
此时,三吴士族王舒、虞潭等举“东方兵”对抗苏峻,陶侃上表举荐王舒、虞潭分别监浙东、浙西军事,郗鉴都督扬州八郡诸军事,此时郗鉴与雍州刺史魏该纷纷率军来到茄子浦,使义军军势更盛。
稍作休整后,陶侃等统领水军直指石头,到达蔡洲,陶侃独自屯军查浦,温峤则屯军沙门浦,形成掎角之势,各路义军刚到石头,就要展开决战,陶侃认为叛军强盛,不可强攻,当等待时机以智而破之。
六月,因几次出战都未能取胜,诸将请求在查浦修筑营垒,监军李根却建议在白石修营垒,陶侃不同意,他说:“如果筑垒不成,就追究你。”
李根说:“查浦地势低下,又处在水南,只有白石地形险要坚固,可容纳数千人,不利于敌人进攻,是灭敌的好办法。”
陶侃笑着称赞李根为良将,采用其建议连夜修造,到天亮时就建成了白石垒,使叛军大为惊恐,陶侃派庾亮率二千人据守白石,苏峻率步兵、骑兵一万多人四面围攻,未能攻克。
司马炎说道:“这个李根倒也有些巧思。”
萧然点了点头,“说来也是奇怪,陶侃自己有才能不说,他身边的人倒也都有些本事,除了这个李根之外,还有一个人,叫做毛宝,也是一个关键的人物。”
陶侃等与苏峻相持到九月份,仍未能取得决定性的胜利,而温峤军陷入缺粮的窘境,只得向陶侃借粮,陶侃盛怒,想要撤回荆州,温峤解释未果。
毛宝得知后,主动面见陶侃,以借兵“上岸断贼资粮”的实际行动暂时挽留了陶侃,在此期间,竟陵太守李阳劝说陶侃道:“现在大事若不成,您虽有粮米,怎能吃得上呢!”
陶侃于是分出五万石米给温峤,随后,毛宝烧毁苏峻在句容、湖孰的军备积蓄,苏峻军队缺粮,陶侃遂打消了回镇的念头,这时候,郭默镇守的大业营垒也遭到叛军围困,情势危急。
陶侃本准备救援,经长史殷羡献“围魏救赵”之策,遂亲率水军,温峤等领步军,合攻石头城,苏峻得报后,被迫放弃大业,转援石头,诸路义军和苏峻交战,李阳的部将彭世在阵上斩杀苏峻,叛军大乱。
随后,叛将匡术在陆晔、陆玩的劝说下,献苑城归附义军。
司马睿有些惊奇,“你别说,还真就像你说的那样,这陶侃手中可用之人不少。”.
第1128章一针见血!
司马炎依旧一针见血:“这都是因为陶侃得民心,所以他们才愿意追随陶侃。”
要说天下有才能的人真就那么稀少吗?并不是,只不过有一些未被发现,有一些隐居罢了。
更有一些想要实现抱负,但是所跟随的人并不是明主,哪怕是想要献策,也得有人听不是,甚至于想要献策,他也得敢啊。
要是上面的人是个专权独断的,谁敢说自己的想法。
萧然说道:“这话可一点错都没有,而且不只是陶侃手底下的人,陶侃自己也是很重要的。”.
陶侃与诸军进攻石头城,击斩苏峻之弟苏逸,其余部在不久后也被消灭,苏峻之乱终于在众人合作下得以平定,东晋政局危而复安。
自此后,江南保持了七十余年的安定局面,没有出现大的动乱,社会的安定对江南经济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应该说,陶侃对于促进这一局面的出现还是起了不小的作用。
哪怕是刨除这些,就只说一点,若是没有陶侃,也就不会有李根和毛宝了。
“咳咳。”萧然轻咳两声,“我又要开始提一嘴王导了,当初陶侃举义兵征讨苏峻时,传檄令各地守臣勤王,湘州刺史卞敦拥兵不前,又不供给军粮,仅派督护带领几百人随军而已。”
“等到叛乱平定后,陶侃奏议卞敦阻扰军务,持观望态度不赴国难,请求将其逮送廷尉治罪,但在王导的庇护下卞敦仅被转镇广州,患病后又调赴中央为九卿,不久后才忧疚而死。”
司马炎有些疑惑道:“我怎么觉得你在想尽办法抓王导的错处?”
萧然摇头解释道:“并非如此,我说的话,都是真的,没有一丝一毫的添油加醋,他确实是做了这样的事,甚至不止如此。”
在卞敦这件事情发生没多久,后将军郭默擅自杀害江州刺史刘胤,刘胤的首级被送至建康,执政的王导认为郭默骁勇难制,便“枭胤首”于朱雀航,并承认郭默为江州刺史。
早在王导任用刘胤镇江州时,陶侃与郗鉴均表示了自己的反对意见,待到闻知刘胤遇害之后,他拂袖而起,说:“这其中必定有诈。”随即要率兵征讨郭默。
郭默派使者送陶侃妓妾和绢,并写密诏呈送给陶侃,陶侃的僚佐也大多劝道:“郭默不受诏令,怎敢做这种事。如果要进军,应该等待诏书。”
陶侃神色严厉的说:“天子年幼,诏令并非出于己意。刘胤被朝廷重用,虽然所任非才,但为何胡乱遭到极刑。郭默恃仗骁勇,行事贪婪横暴,因国家大难刚刚平定,朝廷法令纲纪宽松简略,想乘机肆行无忌罢了!”
便派使者上表陈述郭默的罪状,并写信给王导说:“郭默杀害刺史就任用他为刺史,如果他害死宰相是不是就要任他为宰相呢?”
王导这才收起先前被示众的刘胤首级,给陶侃回信说:“郭默占据长江上游的有利地势,再加上有舰船为其所用,所以包涵忍耐,让他占据那地方,朝廷因此得以秘密戒备。等足下大军到达,风驰赴敌,这难道不是暂且顺从,等待时机再定大事的策略吗!”
陶侃阅信后笑着说:“这的确是对此贼屈从的策略。”随即起兵抵江州。
司马睿第一个说道:“这次我赞同陶侃的话!”
萧然冲着司马睿一挑眉,“我也赞同。”
就连司马炎也皱着眉头说道:“这次王导属实是不应该。”
萧然说道:“其实归根结底,不过是人的私心罢了。”
郭默闻知陶侃出兵讨伐自己,想向南占据豫章,适逢陶侃的军队到达,他出战不利,只得进城固守,用米堆成垒堡,显示自己粮食有余,陶侃修筑土山与他对垒,随后,庾亮的军队到达湓口,各路军队会齐。
还没等打,郭默的部将宋侯捆绑郭默父子出城投降,陶侃在军门前将郭默斩首,首级传至建康,郭默在中原时,多次与后赵皇帝石勒交战,石勒的部下都害怕他,听说陶侃兵不血刃就擒拿郭默,更加敬畏陶侃。
苏峻的部将冯铁杀了陶侃的儿子后投奔了石勒,石勒让他任边将,陶侃把事情真相告诉了石勒,石勒就杀了冯铁。
实际上,王导和陶侃对郭默的不同态度,反映了他们之间对江州的争夺,王导对郭默擅杀刘胤表示的容忍,在于要笼络郭默对抗陶侃。
而陶侃也未必没有一丝一毫的私心,陶侃指责王导并迅速出兵,是要将江州控制在手,陶侃夺得江州,也就控制了长江的上游和中游。
只不过这次王导的行为确实落了下乘,更是和他以往忠心耿耿,风光霁月的形象有所不同。
萧然说道:“在这之后,陶侃甚至想要举兵废黜王导,但因庾亮调解以及王导的亲家郗鉴反对才作罢。”
对于陶侃,萧然的感官还是很好的,就是有一点是萧然想不明白的,那就是陶侃搬砖。
司马睿发出疑惑的声音:“搬砖?”
萧然点了点头,说道:“陶侃生性聪慧敏捷,做人谨慎,为官勤恳,整天严肃端坐,军中府中众多的事情,自上而下去检查管理,没有遗漏,不曾有片刻清闲,招待或送行有序,门前没有停留或等待之人。”
他常对人说:“大禹是圣人,还十分珍惜时间;至于普通人则更应该珍惜分分秒秒的时间,怎么能够游乐纵酒?活着的时候对人没有益处,死了也不被后人记起,这是自己毁灭自己啊!”
上一篇:误入皇后聊天群,娘娘求放过
下一篇:返回列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