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朱元璋:老四你咋穿咱的衣服 第1004节
萧然也是忍俊不禁,“你还挺失望?”
司马睿也意识到自己说错话了,“没,我不是这个意思,只不过是有点惊讶罢了。”
萧然说道:“你说你何苦呢,王导并没有不给你权利,自己独掌大权的意思,相反他还能给你出谋划策,你还有什么不满意的呢?”
司马睿沉默着没说话。
萧然合理猜测,“难道是因为你觉得他太厉害了,衬托的你一事无成?”
司马睿叹息一声,“并非如此,你看我像是那么小气的人么。”.
第1124章功高盖主!
萧然毫不犹豫的点头,“像。”.
司马睿瞪大了眼睛。
看着他这个样子,萧然没忍住,笑出了声,“哈哈哈,我就随口一说,那你说说,到底是因为什么?”
这下司马睿又有些犹豫,实在是说起来不是他小气,但也显得他小心眼啊。
司马炎看了司马睿一样,又看了看萧然,一句话总结道:“功高盖主。”
王导确实尽心尽力,但是现在司马睿是皇帝,可是你再不退下来,不知道的还以为你王导才是皇帝,到时候大家都知道你王导,而不知道司马睿,这让司马睿如何愿意。
何况,对于司马睿来说,当初王导确实尽力辅佐他,可是如今却传出来“王与马,共天下”的话来,确实,没有王导,可能司马睿根本就当不上这个皇帝。
但是事实是这么个事实,司马睿又怎么可能愿意承认,所以王导在他这里自然就越来越碍眼了。
司马睿很是尴尬,这相当于是直接把他的遮羞布给扯下来了,偏偏扯下来人还是他长辈,想发火都不行。
萧然笑着拍了拍他的肩膀,“莫慌,人之常情而已,有什么好不承认的,只要你坦荡,其他人就会反省自己。”
到时候直接指责回去,对,我就是这样的人,那咋了,我可是皇帝,你身为臣子一点界限都没有,赶紧反思去吧!
司马睿听得双目呆滞,“还能这样?”
萧然说道:“与其内耗自己,不如发疯创死别人,反正是你皇帝。”
司马睿觉得自己被人当头一棒给呵醒了,原来还能这么干啊。
司马炎觉得,自己要是再不出声,这个侄子恐怕要往昏君的路子上走,于是连忙开口道:“国师说这话,是为了安慰你,你要是敢滥杀无辜,不辨忠奸,我第一个不饶你!”
司马睿下意识打了一个哆嗦,“不敢,不敢。”
不过司马睿又有些迟疑起来,“可如今我确实有些迟疑,究竟是能力重要,还是忠心重要?”
都不用想,就知道司马睿说的是谁,于是司马炎再次一针见血的问道:“你说的忠心,是忠于国家,还是忠于你?”
司马睿一惊,“您这话是何意?”
司马炎说道:“刁协,刘隗忠心于你,但能力不行,王导忠心国家大于忠于你,但能力强,现在你觉得哪个重要?”
萧然也说道:“其实可以说,刘隗算是王敦造反的一个导火索,有句话叫做好心办坏事,我不知道你听过没有。”
司马睿一愣,喃喃道:“原来如此....”
萧然说道:“这样,你要是都不放心,何不问问陶侃呢?”
陶侃,光说他的经历,就不是一般人。
陶侃年幼而孤贫,最初任县中小吏。
一次,鄱阳郡孝廉范逵途经陶侃家,时值冰雪积日,仓促间陶侃无以待客,母亲湛氏于是剪下自己的长发卖给别人做假发,换得酒菜,客人畅饮极欢,连仆从也受到未曾想到的招待。
范逵告别时,陶侃相送百余里。范逵问:“卿想到郡中去任职吗?”陶侃回答:“想去,可苦于无人引荐。”范逵拜见庐江太守张夔,极力赞美陶侃,张夔召陶侃为督邮,领枞阳县令。
在任上以有才能而著名,在此期间,陶侃结识了时任安阳县功曹周访,二人一见定交,并结为儿女亲家,在周访的举荐下,陶侃被任命为庐江郡主簿时。
值州部的从事到郡中,想找点岔子处罚他,陶侃关上门严格约束部下,对从事说:“若我们有错误,自当按宪令处治,不应这样相逼,若不按礼法办事,我也能对待。”从事只好离去。
张夔之妻生病,需要到几百里之外去接医生,当时大雪天寒,主簿等僚属们都感到为难,独陶侃说:“侍君侍父是为臣为子之义,小君就同我们的母亲一样,哪有父母有病而子女不尽心的。”
于是主动要求前往,大家都佩服他的礼义,长沙郡太守万嗣来到庐江,见到陶侃,诚心敬悦,对他说:“你最终一定会有名的。”让自己的儿子与陶侃结为好友才离去。
后来,张夔向朝廷举荐陶侃为孝廉,获举孝廉的陶侃应征到洛阳后,数度拜谒以“性好人物,诱进不倦”闻名的重臣张华,张华开始认为他是来自偏远之地的人,不大理睬他。
但陶侃每次去,都神色安然,张华后来与他交谈,大为惊异。
司马睿惊讶道:“这些事我还真就不知道。”
毕竟再怎么神通广大,也不可能连这个人还没到自己面前时候的事都知道,也许能查到他被谁举荐,但也不可能都过了那么多年了,还能查到他和人说了什么话。
萧然说道:“你不知道的可还多着呢。”
当时豫章国郎中令杨晫,是陶侃的同乡,被乡中舆论一致称扬,陶侃拜见他,他评价说:“《易经》上说:‘坚固贞正,足以干事。’陶士衡就是这样的人。”
杨晫和陶侃一同乘车去拜见江南名士中书郎顾荣,顾荣也很看重他,吏部郎温雅对杨晫说:“你怎么和小人同乘一辆车呢?”杨晫说:“他可不是普通的人。”
当时的清谈领袖乐广要会见南方的名士,武库令黄庆推荐了陶侃,遭到了一些人的非议,黄庆说:“这人终会前途远大,有什么可疑的。”
司马炎也有些惊讶,“竟然有这么多的人都看重他?”
萧然点了点头,“没错,不过你们不知道也正常,毕竟之前陶侃就算被人看好,也没有谁会大肆宣扬,他自己自然也不会以此炫耀,陶侃真正显露自己的时候,还是在八王之乱的时候。”
八王之乱引起江南动荡不安的局势,当时秦、雍一带的人民因天灾和战乱,大量流徙到梁、益地区就食。
义阳“蛮”张昌聚众在江夏起义,不愿远征的丁壮及江夏一带流民纷纷投奔张昌,张昌没多久就攻下江夏郡,旬月之间,众至三万.
第1125章身无私财!
张昌势力的发展,引起朝廷的不安,朝廷即任命刘弘率军前去镇压,刘弘上任,即辟陶侃为南蛮校尉长史,领大都护,命他为先锋开赴襄阳,讨伐张昌。
此时,张昌用全部兵力包围宛城,打败前将军赵骧的军队,杀死羊伊,刘弘只好撤退至梁县,张昌围攻襄阳,但失败,张昌转攻襄阳不下,即沿汉水进入长江.
一时间,荆、江、扬等州大部分地区为张昌所控制,刘弘派陶侃等人在竟陵郡进攻张昌,陶侃等人屡次与张昌交战,大败张昌,前后斩杀数万人,张昌逃窜到下山,他的部众全部投降,荆州平定。
事后,刘弘感叹的对陶侃说:“我过去担任羊公的参军,羊公说我日后一定能到他的地位,今天看到你,一定能够继承老夫我。”
萧然说道:“俗话说,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刘弘也算是陶侃的伯乐了。”
后来扬州刺史陈敏见北方大乱,朝廷无力控制江东,于是起兵占据扬州,又派其弟陈恢沿江西上进攻武昌郡,意图割据江南,刘弘闻讯后,当即命陶侃为江夏太守、鹰扬将军,率军抵御陈恢。
陶侃齐备仪仗,将母亲湛氏接到官舍,乡里都大觉荣耀,在此之际,随郡内史扈怀却在刘弘面前挑拨说:“陶侃与陈敏有同乡之谊,他如今在大郡任太守,统领强兵,倘若有异心,荆州就失去东大门了。”
刘弘回答说:“陶侃忠直能干,我了解他很久了,他一定不会这样的。”陶侃听说后,派儿子陶洪和侄子陶臻到刘弘那里为质,来加强刘弘对他的信任,刘弘任他们为参军,给予赏赐,将他们送回江夏。
说:“贤叔要征战出行,而祖母年事已高,你们应该回去。村野匹夫互相交往,尚且不负心,何况大丈夫呢!”再加陶侃为督护,让他和诸军并力抗击陈恢。
陶侃以运输船作战舰使用,有人说不能这样作,陶侃说:“用官船来打官贼,有什么不行的?”陶侃与陈恢交战,多次击败陈恢。
又和皮初、张光、苗光在长岐共同击败陈敏的部将钱端,陶侃治军严肃整齐,凡有缴获,全部分赏士卒,自己身无私财。
司马炎说道:“你这么说的话,这陶侃还真是被刘弘一手提拔上来的。”
萧然说道:“正是如此,也多亏了刘弘,陶侃才有了能施展拳脚的地方,不过后来刘弘病故,陶侃也因母亲湛氏病故而离职服丧,一直到服丧期满,陶侃被授为司马越的参军。”
华轶上表推荐陶侃任扬武将军,驻军夏口,又任命陶臻为江州参军,华轶与司马睿素来不和,陶臻担心将来有灾难,借口有病回到陶侃身边。
告诉陶侃说:“华轶有忧天下之大志,但没有多大才能,并且和琅邪王有矛盾,灾祸就快来临了。”陶侃大怒,把陶臻送归华轶处。
陶臻则趁机东投司马睿,司马睿见到陶臻很高兴,任命他为参军,并加授陶侃为奋威将军,赐赤幢曲盖轺车及鼓吹,陶侃这才和华轶断绝了来往。
后来司马睿命扬州刺史王敦统领甘卓、周访等沿江击败华轶,华轶兵败被杀后,陶侃升任龙骧将军、武昌太守,当时天下饥荒,山中蛮贼常拦截长江上船只抢劫。
陶侃令部下诸将假扮商船引诱山贼,山贼果然前来,活捉了数人,结果审问,得知他们原来他们是西阳王司马羕的部下,陶侃派兵逼司马羕交出盗贼,自己带兵在钓台列阵以为后继。
司马羕只好把帐下二十人绑送出来,陶侃将他们斩杀,从此水陆交通安全畅通,返家的逃亡者络绎不绝,陶侃竭尽财力资助他们安家定居,又在郡东设立与夷人交易的市场,大收其利。
司马炎有些惊讶,“这陶侃还真是不在乎钱财,之前说他将钱财分给士兵,现在竟然又分给了流民?”
萧然却说道:“陶侃并非是视钱财如粪土的人,他只不过是心善罢了。”
司马炎一想,也是,陶侃年幼的时候家境就不好,怎么可能不食人间烟火,不在乎钱财呢。
司马睿也说道:“他确实没到视钱财如粪土的地步,他心善也是真的。”
萧然摆了摆手,“不说他心善的事了,这没有什么好讨论的,还是说一说他的功劳吧。”
说着,萧然看向司马睿,“说起来,这些你应该知道的最清楚啊。”
司马睿疑惑道:“国师大人是指?”
萧然说道:“就是他讨伐杜弢的功劳啊。”
当时司马睿虽占据江州,但上游荆、湘两州的大部分地区为杜弢率领的流民起义军所占据,司马睿派陶侃击杜弢,命振威将军周访、广武将军赵诱受陶侃指挥。
陶侃令二将为前锋,侄儿陶舆为左翼,向杜弢发起进攻并将其击败。
周顗被杜弢围困在浔水城。陶侃派部将朱伺前去救援,杜弢退守泠口,陶侃判断杜弢必由陆路偷袭武昌,因此迅速率军抄近路连续行军三昼夜,在武昌周围埋伏下来。
杜弢果然来攻,陶侃令朱伺率伏兵迎头痛击,大破杜弢,缴获大批辎重,杀伤众多敌兵,杜弢败军退入长沙。
战后,陶侃派遣参军王贡向王敦报捷,王敦说:“要不是有陶侯,就会失去荆州啊,伯仁刚到任,就被贼兵击败,不知道他怎么能当刺史?”王贡说:“我们荆州正值多难之时,非陶龙骧治理不可。”王敦同意。
其后,陶侃又派朱伺等消灭了江夏的叛军余部,此时,曾任征南将军山简手下参军的王冲聚众反叛,自封荆州刺史,占据江陵。
王贡回到竟陵,假借陶侃的命令,以杜曾为前锋大督护,斩杀王冲,收降他的部下,陶侃召杜曾前往,杜曾未到,王贡害怕假传命令的事会获罪,就和杜曾一起反叛。
司马睿突然抬手叫停,“等一会,怎么这一段我听着这么耳熟啊?”.
第1126章按兵不动!
萧然看向司马睿,“你耳熟不是正常,本来陶侃也算是一路立功,也就是在这件事上吃了亏了,王贡在沌阳向陶侃的参军郑攀发起攻击,将其击败,又在沔口打败朱伺。”
“陶侃准备移师退守,又被部将张奕迷惑,于是按兵不动,不久,王贡军到达,陶侃被打得大败。叛军钩住了陶侃的乘船,幸亏他跳上一只小船,而朱伺奋力苦战,陶侃才得以脱险,张奕投奔叛军,陶侃也被免职。”
司马炎却说道:“一时的失误算不了什么。”.
萧然十分认同的点了点头,“没错,而且陶侃自己也是这么想的,所以此后,陶侃再次率周访等进兵入湘,派都尉杨举为先锋,击败杜弢,屯兵于城西。”
陶侃的部下致辞于王敦,为陶侃辩白,王敦于是上奏请恢复陶侃的官职,杜弢部将王贡率三千精兵,出武陵江,诱骗五溪蛮相助,以水师截断官军道路,直逼武昌。
陶侃派郑攀及伏波将军陶延连夜进军巴陵,出奇兵大败王贡,斩首千余级,归降者达万人,王贡只好退回湘城,叛军内部产生了矛盾,杜弢因怀疑张奕而杀了他,叛军都不自安,降者日益增多。
王贡又来挑战,陶侃在远处对他说:“杜弢是益州的小吏,盗用国库钱财,父亲死后竟不奔丧。你本是好人,为何要跟随他胡为?天下难道有善终的叛贼吗!”
王贡开始将脚横架在马背上,一副傲然无礼的样子,陶侃说罢,王贡肃然放下脚来端坐,神色言辞显得很恭顺,陶侃知道他可以改变,再次予以说服,并截发起誓,王贡于是归顺陶侃。
杜弢败走,陶侃率军攻克长沙,俘获了杜弢部将的毛宝、高宝、梁堪后回师,自此,历时数年的起义被平定。
“不过——”萧然一个大转折,“咱们不得不再次提到王敦,杜弢起义被平息后,王敦非常忌妒陶侃的功劳,所以呢,王敦就用了点小手段,当然,肯定是没有伤害陶侃的。”
上一篇:误入皇后聊天群,娘娘求放过
下一篇:返回列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