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大明朱元璋:老四你咋穿咱的衣服

大明朱元璋:老四你咋穿咱的衣服 第1006节

  陶侃在广州,闲时总是在早上把一百块砖运到书房的外边,傍晚又把它们运回书房里,别人问他这样做的缘故,他回答说:“我正在致力于收复中原失地,过分的悠闲安逸,唯恐难担大任。”

  萧然是真的不理解,“他既然如此勤勉,非常珍惜时间,为什么还要到处搬砖呢?这难道就不是耽误时间了?最主要的是,来回搬砖他没有用啊!”.

第1129章收复失地!

  但凡陶侃是为了锻炼身体,萧然都认了,但他说是为了收复失地,萧然想了半天,也没想明白这两件事的关联是什么。

  想不明白,萧然干脆不想了,“算了,反正我是理解不了,不过陶侃这个人的性格其实还是不错的。”

  陶侃性格“纤密好问”,勤于调查访问,被时人比作人西汉的赵广汉,他精于吏职,善察访,发奸擿伏如神,在这方面陶侃也并不逊色,陶侃曾令诸军营植柳,而都尉夏施盗官柳种在自家门前。

  陶侃后来看见,停车问道:“这是武昌西门前的柳树,为何把它盗来这里种?”夏施恐惧之下连忙谢罪,陶侃的部下中有人闲于游戏而荒废职事,陶侃命令将其酒器、赌具都投入江中。

  并鞭打吏将,对他们说:“樗蒱赌博是牧猪奴的游戏,《老子》《庄子》浮华不实,不是先王的明法正言,实不可行,君子当正其衣冠,振其威仪,那有蓬乱着头发来培养声望还自称豁达的人。”

  有送礼物给他的,都要询问来由,若是自己出力得来的,即使礼物轻微也很高兴,回赠的东西更多,若这礼物来路不正,则严厉斥责,绝不收取.

  有一次,陶侃外出,看见一个人手拿一把未熟稻谷,陶侃问:“你拿它做什么?”那人回答:“在路上看见的,就随意拿来罢了。”陶侃大怒说:“你既不种田,又拿别人的稻子戏耍!”

  陶侃抓住他鞭打他,因此百姓勤于农事,家中充足,在造船的时候,陶侃命人把木屑和竹头都登记后收藏起来,人们都不明白这样做的原因。

  后来大年初一聚会时,地面积雪,太阳刚放晴,厅堂前积雪,地面还潮湿,陶侃于是用木屑铺散地面,等到桓温伐蜀时,又用陶侃保存的竹头作钉装船,陶侃综合料理事物极其细密,都是这样。

  萧然说道:“其实他倒不是说能预见到有雪,只能说他比较节省吧,扔了浪费,还不如留下来,万一什么时候就用上了呢。”

  司马炎赞同的点了点头,“确实如此,许多百姓也是这么做的,不过但凡有了些身份的人,似乎以此为耻。”

  萧然道:“要面子呗,怕被人说小家子气。”

  司马睿拦了一下,“咱不是说陶侃么。”

  萧然说道:“这说的不就是陶侃么,陶侃的性格其实很不错,可重用。”

  司马睿连连点头,事实上,他对陶侃的印象也很好,不过要是没有人提的话,他也不见起会对陶侃多么重视就是了。

  萧然突然一拍脑袋,“对了,还有一个人,叫做谢鲲,不知道你们熟不熟悉。”

  司马睿点头,“有所耳闻。”

  萧然说道:“这个谢鲲现在应该在王敦那里,不过他和王敦不是一路人,也多次劝说王敦不要造反,只不过王敦没听。”

  谢鲲出身儒学世家,年少知名,生性豁达,见识高明,但却不修威仪,喜读《老子》、《易经》,能啸歌,善鼓琴,受到名士王衍、嵇绍的赏识。

  他深受王衍亲信,与王敦、庾敳、阮修并称四友,后来司马乂辅政掌权,听信流言,以为谢鲲将因回避自己而出奔,欲鞭挞谢鲲,谢鲲竟然主动解衣受罚,毫无不满之色,而在获得赦免后也不见喜色。

  司马越听闻谢鲲的名声,征辟他为府掾,谢鲲任性放纵,不拘礼法,不久便因家僮犯事而被免职,谢鲲被免职后,名士王玄、阮修认为他初登宰府便遭黜辱,叹息不已。

  但谢鲲每日仍旧清歌鼓琴,表现得毫不在乎,司马越得知,再次将他辟入幕府,改任为参军,后来,谢鲲见局势混乱,便称病离职,渡江南下,到豫章郡避乱。

  王敦升任左将军后,征辟谢鲲为长史,后来王敦平定杜弢起义,谢鲲因功被封为咸亭侯,后因母丧离职,他在守孝期满后,又到王敦的大将军府担任长史。

  东晋建立后,王敦日渐显露不臣之心,谢鲲知道王敦不堪辅助,便终日优游,不理政事,常与毕卓、阮放、桓彝等人纵酒狂饮,王敦因谢鲲名高,对他仍旧非常敬重。

  萧然笑了笑,说道:“也多亏了他名声高,要不然王敦早就留不下他了。”

  司马睿问道:“这是为何?”

  萧然说道:“当然是因为谢鲲头铁了,王敦明摆着要造反了,他都敢劝。”

  王敦起兵反叛,对谢鲲道:“刘隗奸邪,将要危害社稷,我起兵清君侧,如何?”谢鲲表示反对,称刘隗只是“城狐社鼠”,王敦大怒,认为谢鲲庸才不识大体,任命他为豫章太守,却又不让他到豫章赴任。

  谢鲲只得留在王敦军中,随其攻打建康,而王敦其实只是在借助谢鲲的声望,等王敦占据石头城后,叹道:“我不会再做辅佐君主这样的事情了。”

  谢鲲又劝谏道:“您为什么要这样呢?只要从今以后,逐渐忘却君臣之间的嫌隙就可以了。”不久,谢鲲又建议王敦任用素有名望的周顗、戴渊,以安众心,而这个时候,周顗,戴渊二人已被王敦收捕杀害。

  王敦对谢鲲道:“他二人不合适,我已将其收捕。”谢鲲与周顗素来交好,对此丝毫不知,闻言惊愕不已,王敦虽夺取朝权,但却不肯朝见晋元帝。

  谢鲲再次劝道:“近来您的举动虽然是想拯救国家,但天下人还是不能理解您的行为。您若能朝见天子,使君臣消除隔阂,天下便会信服。

  依凭众望顺应民情,尽力谦让侍奉主上,如此则勋业可与匡辅天下者相比,也能名垂千古。”王敦道:“你能保证在我入朝时不会发生变故吗?”

  谢鲲道:“我近日入觐,主上忧惧不安,久未见您,宫禁肃穆,必定没有忧虑。您若入朝,我愿为侍从。”王敦不听,径自返回武昌,遥控朝政。

  不得不说,萧然有的时候也挺佩服谢鲲的,这人是真敢说啊.

第1130章进言直谏!

  王敦之乱期间,朝中有威望的大臣多有被害,时人都为谢鲲担忧,但谢鲲却安于常道,仍时常进言直谏王敦。

  王敦既不采纳,心中也有不悦,返回武昌后,便让谢鲲到豫章上任,谢鲲为政清正严明,深受治下百姓爱戴。

  萧然说道:“要不是谢鲲名声比较大,他早就不知道死了多少次了,不过谢鲲也确实就是这样的人,毕竟他有一个爱好,或者说特长,那就是辩论,在你们这叫做清谈。”

  谢鲲善于清谈,谈起来不知疲倦,王澄曾在王敦面前与谢鲲清谈,看都不看王敦一眼,还感叹只有谢鲲才能和自己畅谈,卫玠渡江后,去拜见王敦,因要夜坐清谈,王敦便请来谢鲲相陪。

  卫玠见到谢鲲,非常高兴,再也不理王敦,竟然一直谈到第二天早晨,王敦整夜都插不上嘴,卫玠素来体弱,竟因此患病。

  “噗!”司马睿突然笑出声,“他俩还真是不给王敦面子。”

  司马睿已经想象到了,卫玠和谢鲲在一旁聊天,而王敦看看这个,又看看那个,但就是插不上话的样子了.

  真是想一想就觉得好笑。

  萧然说道:“这聊天自然还是要找个和自己志同道合的人聊了,何况他们又不怕王敦,除非王敦疯了,不然他是不可能因为这点小事就处罚谢鲲或者对卫玠动手的。”

  “王敦还是要名声的,要不然他有很多次都能把陶侃或者谢鲲杀掉,但哪怕他生气,也没把这两人处置了,归根结底,不过就是因为他还不想遗臭万年罢了。”

  司马睿却不是很理解,“那他为何还要造反?他造反就不怕被骂吗?”

  萧然摇了摇头,“不一样的,成王败寇,他造反要是成了,谁又会骂他呢?毕竟这个天下怎么来的,大家都清楚,只要他站在制高点,宣扬不造反就活不下去,功高盖主一类的话。”

  “到时候他造反了,天下人非但不会骂他,说不得还会说他这也是被逼无奈,要是他在位的时候再做出了一些政绩,那就更了不得了,天下人都会说他才是真龙天子。”

  司马睿脸色铁青,但是还无法反驳,最终只能认命一般的叹息道:“国师大人说的有理,说到底,还是我太无能啊.....”

  司马炎看了司马睿一眼,说道:“既然知道自己无能,要么学,要么别做这个位置。”

  司马睿刚想问这这么学,结果就听见司马炎极其扎心的一句话:“不过你这么大的岁数,恐怕脑子也不好用了,也学不明白了吧。”

  司马睿委屈闭嘴。

  萧然在一旁看着好笑,但还是出声道:“其实这也简单,你若是自己不知道该如何做,那朝堂上的官员总不是摆设,要是王家人你不放心,可以进行一定的遏制,但是大可不必一定要将人排斥出朝堂。”

  “毕竟不管王导心里是怎么想的,反正他是不会做出造反这样的举措来的,所以这一点你可以放心,再就是,王导是有真才实学的,唯一要小心他的就是,他可能会为了家族而危害朝堂。”

  其实王导同意王敦来“清君侧”,何尝不是在排除异己。

  之前王导多次跪在司马睿面前恳求原谅,如果司马睿真的要把王氏族人诛杀殆尽,那么王导没准真的会直接支持王敦造反也说不定。

  所以,王导算是忠心,他没有不臣之心,但是他心中最重要的永远是他的家族。

  司马睿点了点头,“国师大人放心,我明白了。”

  随后,司马睿又说道:“不过我对一个人比较好奇,那就是纪瞻,他的名声好的不得了,如果是之前,我是不会多想什么的,但是听了国师大人说的这么多,我越发觉得人表里不一了。”

  “所以纪瞻的名声这么好,反倒是让我疑惑他是否真的名副其实。”

  萧然说道:“纪瞻这个人出身世宦家族,年轻时以正直而知名,后来陈敏叛乱,意图割据江东,又礼遇一众江东豪杰和名士。”

  “授予包括纪瞻在内的众人官职,但江东各士族不久便对陈敏失望,纪瞻与顾荣、周玘、甘卓等便起兵一同攻灭陈敏。”

  此后不久,纪瞻被朝廷征召为尚书郎,与顾荣一同前往洛阳,在途中讨论《易》太极,但众人到徐州后听闻北方愈来愈混乱,便在徐州迟疑不进,司马越又写信给徐州刺史裴盾,说如果纪瞻等人顾望,则要以军礼护送。

  纪瞻知道后大为恐惧,便与顾荣、陆玩立刻解船弃车,一昼夜逃亡三百里,得以回到扬州,当时,司马睿任安东将军,出镇建邺。

  司马睿名望声誉一直很轻,纪瞻等江南士族都未附从,在建邺许久,都未有名士拜访,王导感到忧虑,正赶上司马睿出去观看禊祭,王导让司马睿乘上抬轿,安排了威严的仪仗。

  王导与名士们都骑马侍从,纪瞻、顾荣等人见了后感到惊异,一个跟着一个地在道路左边行拜礼,此后,司马睿任命纪瞻为军谘祭酒,后转任镇东将军长史,司马睿曾亲自到纪瞻住所,与他同车回朝。

  经过了这么长时间的谈话,司马睿对王导的感情也并非最开始那么厌恶了,不过还是挺复杂的,此时听见萧然说的这件事,司马睿笑了笑,“说起来,那也算是在给我做脸了。”

  当时江南名士为什么不去拜见司马睿,其实要说他们看不上司马睿,那可能也不至于,或者说只是很小一方面的原因,更多的还是因为,他们根本就不知道司马睿这个人。

  司马睿听萧然这么说,多少有点脸红。

  萧然说道:“真是说着说着总会说到王导,实在是他穿插了整个朝廷,几乎不管是哪里都有他的身影,想不提到他都不行。”

  司马睿的情绪还算是平和,“我已经想通了,过往是无法抹去的,我能做的就是尽量提升我身为皇帝的威名,而不是打压他。”.

第1131章醍醐灌顶!

  司马炎出声道:“你能想明白就好,你是皇帝,他是臣子,这本身就是一道天堑,何至于你动手打压他。”

  司马睿此时才是真的醍醐灌顶,“侄子受教了。”

  见他们两个说的差不多了,萧然才继续说道:“那我继续说了。”

  两人点了点头,萧然看向司马睿,说道:“其实你对纪瞻应当很熟悉才对。”

  毕竟纪瞻在司马睿手下也做了不少事。

  司马睿还没有称帝的时候,北方石勒在葛陂修筑营垒,向农民征税修造舟船,打算进攻建邺,司马睿大规模调集江南军队前往寿春,任命纪瞻统领各军队来征讨石勒。

  遇到大雨,三月不停,石勒军队饥乏并流行疾病,死亡人数超过大半,石勒采纳了谋士张宾撤军的意见。

  带兵从葛陂出发,派其侄石虎带领二千骑兵开往寿春,正遇到江南的运输船,石虎的部将兵士争先攻取,结果被纪瞻击败.

  纪瞻追击了一百多里,追上石勒的军队,石勒严阵以待,而纪瞻也不敢进攻,最终退还寿春。

  萧然说道:“甚至除了王导一力支持你称帝之外,纪瞻也是很支持的。”

  晋愍帝死讯传至建邺,纪瞻与王导共同入宫劝司马睿称帝,司马睿不同意,纪瞻说:“晋朝灭亡,至今已经两年,陛下应当继承大业。遍观皇室子弟,又有谁值得推让!

  陛下如果荣登皇位,那么祖先神灵和国民都能有所依凭;如果拂逆天命,违背人心,大势一旦失去,就无法挽回了。

  现在洛阳、长安两座京城被毁,国家无主,刘聪在西北自立国号,而陛下却在东南清高地推谢帝位,这就如同急于救火却恭礼谦让。”司马睿还是不同意,让殿中将军韩绩撤去摆好的皇帝宝座。

  纪瞻喝斥韩绩说:“皇帝之座与天上列星相应,敢搬动的斩首!”司马睿脸色为之一变,然后才称帝。

  纪瞻上疏谏诤,对司马睿多有匡弼,司马睿十分欣赏其忠烈,但纪瞻患病日久,无法上朝,便上疏请辞,随后因病被免职,但不久又任尚书右仆射,纪瞻屡屡辞让未得准许,于是声称疾病愈加严重,返回府第,仍未获允许。

  司马炎看向司马睿,“你这也太不近人情了,把人当牲口用啊。”

  萧然也在一旁说道:“可不是么,黑心的资本家,你这是压榨啊!”

  司马睿尴尬的摸了摸鼻子,“我也不想啊,但是我这不是实在没有什么心腹么,纪瞻有才学,又不是王导的人,我手里可用的只有他了。”

  毕竟比起刁协和刘隗,纪瞻要更加得用。

  萧然又说道:“不过也不只是你,你儿子也真是和你一样,疯狂压榨纪瞻。”

  当时流民帅郗鉴率军驻守邹山,屡次遭石勒等人的侵逼,纪瞻认为郗鉴有将相之才,恐怕朝廷遗弃他而不加拯救。

首节 上一节 1006/1020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误入皇后聊天群,娘娘求放过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