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皇明

皇明 第672节

  只是要收拾这个烂摊子,难度远超他的想象。

  好在

  他只是来抚边的。

  张鹤鸣收拾心绪,继续问道:

  “总兵官王国樑,分守参将七人,游击将军三人,坐营中军官二人,守备三十一人,领班备御二人,这些人,都干不干净?”

  “宣府都是污水,谁又能独善其身?”

  张鹤鸣却不死心。

  “便是污水,也该有相对干净些的吧?

  总不能个个都敢把军饷当私产、把战马当货物卖。”

  马世龙却缓缓摇了摇头,语气里满是无奈:

  “部堂有所不知,宣府的将门势力,比蓟镇、辽东深得多。

  这里的将领,不是沾亲带故,就是利益捆绑。

  王家与李家联姻,李家又靠着刘家的关系谋得职位,牵一发而动全身。

  他们盘剥士卒,早已成了‘规矩’。

  新官上任,先学怎么吃空额。

  将领升迁,靠的是虚报战功、孝敬上官。

  您说的‘相对干净’,在宣府根本不存在。

  若是按蓟镇、辽东的规矩,把贪腐的都斩了,这宣府镇的将领,怕是要空了大半。”

  “嘶~”

  张鹤鸣倒吸一口凉气。

  他虽知宣大积弊深,却没料到已到了这般地步。

  蓟镇去年整顿,虽也杀了不少人,可至少还有些将领愿悔改。

  辽东更不必说,熊廷弼铁腕之下,将士们都拧成了一股绳。

  可宣府呢?

  竟是连个“相对干净”的将领都找不出来。

  他靠在椅背上,心中泛起一阵无力。

  陛下让他来“抚边”,不是来“剿将”。

  若是把宣府将领都杀了,军心动荡,蒙古部落趁机来犯,那他便是罪人。

  可若是放任不管,贪腐依旧,军饷拖欠,士兵们迟早会哗变,到时候还是守不住宣府。

  就在这时,马世龙像是想起了什么,忽然开口:

  “不过,也不是全无转机。

  建奴被灭、辽东大捷的消息传到宣府后,有些将领怕是怕了。

  他们知道陛下能平定辽东,自然也有本事收拾宣府。

  分守参将里,东路杯来永宁参将周通、上西路万全右卫参将吴谦、南路顺圣蔚广参将赵承业,这三人已经主动递了文书,自呈罪状,说愿意补齐贪腐的饷银,戴罪立功。”

  “哦?”

  张鹤鸣猛地坐直身子,眼底瞬间亮了起来。

  这可是他来宣府一个多月,听到的第一个好消息!

  “他们自呈了哪些罪状?补齐饷银的话,能凑多少?”

  “周通认了吃空额三百人,愿补银六千两。

  吴谦贪了马价银三千两,说十日之内能凑齐。

  赵承业科敛士兵月钱,也愿退赔两千两。”

  马世龙说着,从怀中掏出三份文书,递到张鹤鸣面前。

  “这是他们的自呈状,都按了手印。”

  张鹤鸣接过文书,飞快地翻看着。

  虽只是三个参将,虽补的银钱不算多,可这是一个信号。

  宣府的将领,终于有人怕了,有人愿意悔改了!

  他悬了一个多月的心,终于稍稍放下,脸上露出了来宣府后的第一个笑容:

  “好!好!陛下说过,只要愿意改过自新,便可以给机会。

  他们既愿自呈罪状、补齐赃款,那就既往不咎,让他们继续留任,戴罪立功。

  正好,让他们去整顿各自卫所的军纪,也给其他将领做个样子。”

  辽东平定,辽军即将南下。

  加之宣府不再是铁板一块,他心中终于是有底气了。

  先安定九边.

  至于之后到底要怎么处理,就不是他的事情了。

  他将自己的事情做好便是了。

  剩下的。

  便相信后人的智慧了。

  思及此,张鹤鸣当即说道:

  “马副总兵,你即刻派人去总兵府,问王国樑到底是什么意思。

  是像周通他们一样,自呈罪状、戴罪立功,还是要等熊廷弼率大军过来,再跟他算总账?

  告诉他,辽东能擒皇太极,宣府也能拿他这个总兵!”

  “是!”

  马世龙当即派人前去问话。

  另外一边。

  宣镇总兵府。

  书房里。

  紫檀木大案上摊着一份文书,正是张鹤鸣派人问话的传讯。

  王国樑身着总兵官袍,却没了往日的威严,只烦躁地踱步。

  案上的茶盏早已凉透,茶叶沉在杯底,像他此刻沉到谷底的心情。

  “又是问话……张鹤鸣这老东西,真是步步紧逼!”

  王国樑猛地停下脚步,一拳砸在案上,茶盏被震得跳了跳,溅出几滴凉茶。

  之前。

  辽东战事未停,九边动荡。

  朝廷倚重他镇守宣府,他敢克扣军饷、吃空额,连张鹤鸣初来时给士兵发的赏银,他都敢截下四成。

  在他看来,这些都是“凭本事挣的”,凭什么要吐出来?

  可现在不一样了。

  辽东大捷的消息像一盆冷水,让他彻底清醒甚至恐惧起来了。

  皇太极都被生擒,建奴覆灭,熊廷弼的大军没了辽东的牵制,随时能挥师南下。

  他之前的依仗——“宣府不能乱,朝廷不敢动他”,如今成了笑话。

  宣府的兵卒,大多是老弱残兵,连战马都凑不齐一万匹,怎么跟熊廷弼的辽东精锐比?

  反,是找死。

  不反,张鹤鸣又逼得紧,要他认罪、交赃款,这比杀了他还难受。

  “总镇,您别慌。”

  一个低沉的声音从一旁传来。

  独石口参将黑云龙站起身,他身材魁梧,眼神里满是桀骜。

  作为宣府将门的核心人物,他靠盘剥边军起家,私田、商铺遍布宣化府,张鹤鸣要整顿军纪、追讨赃款,第一个动的就是他这样的人。

  “宣府有八万编制,就算实际不足四万,再加上大同镇的兵马,还有延绥、宁夏等边镇,加起来数十万大军,难道凭张鹤鸣一个文官,就能撼动咱们?”

  王国樑抬眼看向他,眼神里带着几分迟疑:

  “数十万大军?

  可那些边镇将领,各自为战,谁会真的跟咱们一起抗命?

  张鹤鸣要动的是宣府,不是他们。

  或许他撼动不了所有边镇,但咱们宣府首当其冲,难道要当这个出头鸟?”

  他想起周通等三个参将主动认罪的事,心里更慌了。

  连自己人都开始动摇,这局面,怕是撑不住了。

  “出头鸟?”

  黑云龙冷笑一声,上前一步,压低声音,语气里满是蛊惑。

  “总镇,您想错了!

  张鹤鸣要的不是三个参将,是整个宣府的兵权!

  他现在让周通他们认罪,是在分化咱们。

  等他控制了宣府局势,摸清了咱们的罪状,您以为他会放过您?

首节 上一节 672/775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三国:朕,袁术,大汉忠良

下一篇:大明:让你死谏,你怎么真死啊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