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明 第615节
就在这个时候,门外传来侍卫的声音。
侍卫隔着殿门禀报:
“大汗,户部右侍郎范文程求见!说是有重要的事情要面奏!”
皇太极闻言愣了一下,原本搂着娜木钟的手臂当即松开,起身整理了一下玄色皮袍的衣襟。
他转头看向娜木钟,语气带着几分安抚:
“爱妃,你先去后殿等候。我处理完政务,便来找你。”
娜木钟乖巧地点了点头,没有多问,提起蒙古袍的下摆,轻步退出正殿,转入后殿。
娜木钟刚离开没多久,殿外便传来脚步声。
范文程身着一身青色官袍,腰系玉带,稳步走了进来。
如今的范文程,早已不是努尔哈赤时期那个任人欺凌的小吏。
他已是大金汉人文官的领袖,跻身决策层,深受皇太极信任。
努尔哈赤在位时,他连自己的妻女都护不住,八旗贵族子弟常常借着“清查汉人”的名义,上门骚扰,妻女受辱也只能忍气吞声。
可如今,他出入皇宫无需通报,议事时能与皇太极同坐,连女真贵族见了他,都要客客气气地称一声“范侍郎”。
再也没人敢随意欺辱他。
皇太极坐在御座上,指了指旁边的锦凳:
“范卿,坐。到底是什么大事,让你这般急切求见?”
范文程没有落座,而是上前一步,脸上带着笑意,躬身禀报:
“大汗,是好消息!”
“熊廷弼、孙承宗、杨涟他们,已经开始着手整顿辽东镇了!”
“辽阳副总兵张秉益、参将吴奉先等人,不愿束手就擒,打算在辽东掀起兵变!”
“张秉益还特意派人绕过明军防线,送来密信,邀大汗出兵相助。
只要大汗肯出兵,他们愿做内应,里应外合击溃明军!”
这话一出,皇太极猛地从御座上直起身,眼睛瞬间亮了起来,眼中满是惊喜。
但这份惊喜只持续了片刻,他的眉头又微微皱起,眼中多了几分怀疑。
他盯着范文程,语气带着审慎:
“此事是真是假?张秉益会不会是熊廷弼派来的诱饵?故意设下圈套,引我们出兵?”
范文程摇了摇头,语气笃定:
“大汗放心,张秉益他们绝不可能是熊廷弼的棋子。”
“他们吃空饷、占军田、私通外敌,桩桩件件都是杀头的罪。
如今明国要整顿辽东,他们是为了求活,才敢铤而走险发动兵变,怎么会甘心做熊廷弼的棋子?”
“不过……”
他话锋一转,语气多了几分谨慎。
“熊廷弼老谋深算,整顿辽东不可能毫无准备。
张秉益的兵变,或许会遇到阻碍,大汗若要出兵,仍需多加小心。”
皇太极缓缓点头,心中已经是开始盘算了:
若是辽东真的内乱,张秉益做内应……
这岂不是他皇太极翻身的机会?
之前担心明军开春进攻,担心大金粮草不足,可若是能借兵变之机击溃明军,抢夺粮草,大金的危机便能迎刃而解!
只是
熊蛮子那家伙,会连自己手下的人都镇不住?
ps:
9000字大章!
还有比我更新更多的作者吗?
求月票!
求订阅!!!
第412章 蠹贼伏诛,肃清辽东
赫图阿拉皇宫正殿。
范文程躬身立在案前,眼角的余光始终留意着皇太极的神情。
方才他提及张秉益邀兵时,黄台吉眼中虽闪过光亮,但眉头微皱,显然是在权衡风险。
作为跟随皇太极多年的汉臣,范文程最是清楚,这位曾经的四贝勒看似果决,实则从不打无把握之仗,此刻的犹豫,便是怕落入明军的圈套。
范文程当即在一边劝慰道:
“大汗,此乃千载难逢之机,不可错过!”
“依奴才之见,我等可即刻命八旗兵卒备好甲胄马匹,囤积三日干粮,先将兵马调到苏子河沿岸待命。”
“只要辽东传来兵变的消息,我等便以轻骑奔袭抚顺关,劫掠辽阳周边的粮道与村落。
若是张秉益等人不成事,辽东未乱,我等便按兵不动,只当是练兵,毫无损失!”
皇太极闻言,缓缓转过身,目光落在范文程脸上,指尖终于从舆图上移开。
“范卿倒是想得周全,可你忘了,熊蛮子不是好相与的。”
“如今辽东有孙承宗打理民政,流民安了、荒田开了,军卒们能吃饱穿暖。
杨涟又掌监察,查了两个月的贪腐,早把那些喝兵血的将领底细摸透了。
这两个人,一个稳后方,一个肃吏治,皆是有大本事的人。”
“更重要的是,朝廷给辽东补发了三年欠饷,去年冬天还送来了三万件冬衣。”
“那些普通士卒,现在拿得着饷、穿得上衣,他们或许有怨恨,但这怨恨是对着张秉益这种私吞军粮、强占军田的将领,可不是对着尼堪国的皇帝。”
“你说,就凭张秉益几个贪生怕死的人,能煽动多少人跟着他们反?”
辽东明军的根基,早已不是之前那般松散,有皇帝的恩威、有能臣的治理,单凭几个将领的私怨,根本掀不起大浪。
“可……嘉靖十三年,辽东也曾生乱,当时明廷不也管束不了吗?”
范文程仍有些不甘,低声辩驳道。
那是他翻遍辽东边事档案找到的先例,用到此事来说服皇太极。
然而,皇太极却笑了,笑声之中有几许嘲讽。
“那都是几十年前的旧事了。”
“几十年前,我建州女真连给明人提鞋都不配,还要给蒙古人当奴才,每年得送牛羊去求和。
如今呢?
我大金能与明军对峙于辽东,能让蒙古各部不敢轻易招惹。
时代变了,明国变了,辽东也变了,张秉益还想照着嘉靖的老法子作乱,不是自寻死路是什么?”
“这些人谋逆,注定是死路一条。”
“但……死路一条的人,未必对我们没用。”
范文程站在原地,眉头紧锁,一时没明白皇太极的话中之意。
他下意识地躬身问道:“大汗的意思是……”
“你想啊。”
皇太极转过身,脸上的神色,活脱脱的似一只狐狸。
“若是张秉益真能闹起来,辽阳乱了,我们便率轻骑南下,趁乱劫掠辽阳周边的粮仓,抢些粮食、人口回来。
如今大金缺的就是这些。
若是他们闹不起来,被熊廷弼镇压了,那些没来得及跑的将领、家丁,定会往我们这边逃。”
“张秉益是辽阳副总兵,手底下有上千家丁。
这些人可不是普通士卒,都是他花重金养的精锐,穿的是棉甲、配的是腰刀,常年跟着他打仗,比明军的卫所兵能打得多。”
“若是能把这些人收编过来,再从他们口中问出辽阳的布防、明军的粮草囤放地,我们对付熊廷弼的下一次攻势,岂不是多了几分胜算?”
这番话像一道惊雷,让范文程瞬间清醒。
他猛地抬头,眼中满是恍然大悟:
“大汗英明!奴才明白了!不管张秉益成败,我们都能得好处。
成,则劫掠补己;败,则收编获情!”
他越想越觉得此计精妙,连忙躬身道:
“那我们得立刻派小股部队,去抚顺关外的山林里埋伏!
抚顺关离辽阳最近,张秉益等人若是败逃,定然会从这里入关,我们正好接应!”
“嗯,正合我意。”
皇太极点了点头,走到案前拿起一支狼毫笔,在纸上快速写下几道指令。
“你去传我命令,让济尔哈朗带两百精骑,伪装成猎户,潜伏在抚顺关以西的萨尔浒山林里。”
“告诉济尔哈朗,见到戴明军将官甲胄、往赫图阿拉方向逃的人,先稳住他们,若是能带家丁过来,一律善待。
若是只有孤身一人,也先带回大金,细细盘问辽阳的军情。”
范文程躬身应道:“奴才这就去办!”
待范文程转身离去,皇太极重新走到舆图前,手指落在“辽阳”与“抚顺关”之间的官道上。
上一篇:三国:朕,袁术,大汉忠良
下一篇:大明:让你死谏,你怎么真死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