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明 第591节
而荷兰,才是真正的隐患。
不同于葡萄牙、西班牙的“贸易获利”,荷兰人更擅长做“无本买卖”。
据朱由校所知,荷兰东印度公司不仅派遣武装商船,勾结沿海海盗,走私大明生丝。
还在南海劫掠西班牙、葡萄牙的商船,抢夺货物后,再以低价转售,填补自身货源的不足。
“他们想要澎湖的居住权,可不是为了通商?而是想卡住东亚贸易的咽喉!”
朱由校的声音带着几分冷冽。
“一旦让荷兰在澎湖或台湾站稳脚跟,他们便能以之为据点,肆意劫掠大明商船,甚至封锁沿海航线,到时候,损失的可就不止是关税了!”
将事情都想明白之后,朱由校转头看向王德化,说道:“你即刻去告诉杨弘备,通商谈判的底线,绝不能再退!”
他伸出手指,一一列明:
“第一,通商口岸,只许天津一处,广州、漳州、厦门这些沿海要地,绝不再增。
第二,关税按‘十税二’征收,一分都不能降!
西夷想赚大明的钱,就得拿出足够的诚意,这点税收,不过是他们利润的九牛一毛。
第三,西夷若愿提供玉米,或是天文、造船技术,朕可以答应,但只能在天津划定专门的‘交流区’。”
说到最后,他加重语气,眼中闪过一丝厉色:
“至于葡萄牙求澳门居住权、西班牙想开放漳州、荷兰觊觎澎湖,这些要求,一概驳回,没有任何商议的余地!”
王德化连忙躬身应道:“奴婢遵旨,定将陛下的旨意原原本本地传达给杨郎中!”
朱由校话语却没停下,他想起福建总督提及的荷兰在暗中谋划占据澎湖的传闻,心中又多了几分警惕:
“还有一件事,你即刻去打探荷兰船队的消息。
他们在南海有多少艘战船?
每艘船配备多少门火炮?
水手与士兵的数量有多少?
这些都要摸得一清二楚,半点不许遗漏!”
王德化心中一凛,连忙应道:“陛下英明!奴婢明白,这就去安排!”
陛下这是在为可能的海上冲突做准备啊!
荷兰人既然敢劫掠商船、觊觎澎湖,便绝不会轻易放弃,一旦谈判破裂,很可能会动用武力。
“知己知彼,方能百战百胜。朕倒要看看,这荷兰的船队,到底有多少实力!
天津水师虽还在扩建,但新造的战船已配备了新式火炮,未必就怕了他们!”
他想起穿越前史书里荷兰“海上马车夫”的威名,却丝毫没有畏惧。
大明的水师,曾在郑和时代纵横四海,如今有他的支持,有新的技术与战船,定能重现昔日的荣光。
更何况,他是主场作战,荷兰海军是远跨重洋。
“不将这荷兰人在海上打一顿,他们怕是不知道,这四海之上,谁才是真正的主人!”
王德化领命离去后,东暖阁又恢复了往日的沉静。
朱由校依旧每日批阅奏疏、召见臣工,只是心中始终牵挂着通商谈判,以及荷兰海军实力的消息。
这般过了数日。
正月十二。
王德化的身影再次出现在东暖阁,手中捧着一份新的密报。
“启禀陛下,臣已从葡萄牙使者艾儒略口中,探得荷兰海军在南海的实力详情。”
朱由校放下手中的朱笔,眼中闪过一丝期待:
“哦?快说,荷兰人在南海有多少战船?实力如何?”
“回陛下。”
王德化展开密报,缓缓说道:
“艾儒略称,荷兰本土的海军确实强盛,战船众多,但远在南海的舰队,实力远不及本土。
能随时调动的战船,顶多十几二十艘。
不过,这些船只虽少,却多是大型盖伦帆船,吨位惊人,其中不乏五百吨以上的大船,甚至有六百吨上下的武装巨舰。”
“尤其是荷兰的‘古宁根号’,吨位足有七百吨,船上配备了三十二门火炮,火力极为凶猛。
其余船只虽不及它,平均每艘也有一二十门火炮,比葡萄牙、西班牙在南海的商船,火力要强上不少。”
朱由校静静听着。
三百二十门火炮、十几艘大船。
听起来确实颇具威慑,但他心中的一块石头,反而落了地。
战船吨位大、火力强固然可怕,可数量有限,只要天津水师提前做好准备,集中力量对付,未必没有胜算。
“船只虽大,数量却少,便好对付。”
他嘴角微微一扬,眼中闪过一丝自信。
“以天津水师如今的实力,再加上提前布防,对付这区区十几艘荷兰战船,不成问题。”
“不过.这个艾儒略的话,是否可信?”
王德化当即说道:“荷兰觊觎葡萄牙的‘三角贸易’已久,想要垄断大明、倭国的生意,与葡萄牙多有摩擦,这两方是有仇怨的。”
所谓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
见大明打探荷兰人的消息,艾儒略当即便事无巨细全盘拖出。
并且大说特说荷兰人的危险,想要让大明去对付荷兰人。
“艾儒略的话可信,那荷兰海军的实力,便就是这样了。”
说罢,他抬眼看向侍立在一旁的魏朝,忽然想起一事,问道:
“对了,天津水师还没有从朝鲜回来?”
魏朝连忙躬身回道:“回陛下,朝鲜局势如今仍有些动荡,毛文龙将军率领的水师,还在义州、皮岛一线驻守,尚未班师。”
听到了魏朝这句话,朱由校这才恍然。
去年皇太极突袭朝鲜,朝鲜国力孱弱,不到一个月便被打穿,皇太极见目的达成,又怕大明援军赶到,便迅速撤退,返回赫图阿拉。
毛文龙率领天津水师驰援,等赶到朝鲜时,只剩下一片狼藉,只能暂驻皮岛、义州,稳定当地局势。
“朕倒忘了,毛文龙之前还递过密信。”
朱由校揉了揉眉心,想起密信中的内容。
毛文龙建议,趁着朝鲜动乱、国力大损之际,彻底将其纳入大明的掌控,让朝鲜成为大明在东北的“藩屏”。
“不过,朝鲜的事情,倒是不急。”
朱由校沉吟片刻,语气变得从容。
“传朕的旨意,给毛文龙带话,若是他三个月内无法彻底稳定朝鲜局势,便先将水师撤回来。
天津水师的主力,不能长期耗在朝鲜,南海的防务,更需要他们。”
魏朝连忙应道:“奴婢遵旨,这就去拟旨。”
朱由校点了点头,道:
“旨意中说清楚,朝鲜被皇太极劫掠一番,国力已大不如前。
如今建奴被大明打得节节败退,早已没了往日的气焰,朝鲜除了依附我大明,根本没有第二条路可走。”
他眼中闪过一丝锐利。
“要彻底控制朝鲜,不必急于一时,等南海的事情安定下来,再慢慢谋划也不迟。
眼下最重要的,是守住南海,护住商贸之事,不让荷兰人有机可乘。”
魏朝心中一凛,连忙躬身道:
“陛下英明,奴婢明白了。”
陛下看似对朝鲜之事不以为意,实则早已看透了局势。
朝鲜已是囊中之物,无需急功近利。
而荷兰在南海的威胁,才是迫在眉睫的隐患。
“王德化。”
朱由校又看向这年轻太监。
“你再去跟杨弘备说,谈判时态度可以再强硬些。
荷兰人在南海的实力,朕已经摸清了,他们若是敢以武力要挟,朕便让天津水师,给他们点颜色看看!”
所谓弱国无外交。
谈判桌能谈判出来的内容,从来都和实力有关。
“臣遵旨!”
王德化躬身领命,心中也多了几分底气。
有陛下的决断,有天津水师的实力,这场通商谈判,大明定能占据上风。
另外一边。
离北京城数百里之外的朝鲜义州。
数十艘天津水师的战船泊在岸边,船帆虽已收起,却仍能看出船体的巍峨,猩红的“明”字旗在桅杆上猎猎作响,透着一股让人心悸的军威。
离港口不远的中军大帐内,却是另一番景象。
大帐正中,青铜火盆里的炭火燃得正旺,架在上面的锡壶咕嘟咕嘟煮着热酒,酒气混着炭火的焦香,在帐内弥漫。
毛文龙身着玄色嵌银鳞甲,端坐于主位之上,左手搭在桌案的剑柄上,目光扫过帐下众人,最后落在朝鲜使者洪瑞凤那张写满焦急的脸上。
“毛将军!”
上一篇:三国:朕,袁术,大汉忠良
下一篇:大明:让你死谏,你怎么真死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