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皇明

皇明 第577节

  科尔沁部还是要用的。

  尤其在他被皇太极劫掠之后,实力下降了不少,更是可以用。

  不过

  草原人的野心膨胀得太快了。

  陛下此番诏其进京,恐怕有敲打的意思。

  长久治理草原,离不开狗腿子。

  以明军对付草原各部,成本还是太高了。

  若是能用蒙古人对付蒙古人,这才是省时省力,一劳永逸的办法。

  而布和台吉是陛下的岳丈。

  有了这层关系,科尔沁部日后定会更坚定地站在大明这边,草原的局势,也能更稳几分。

  两人尚在交谈。

  帐外,明军撤军的号角已经吹响。

  呜呜呜~

  士兵们依旧思乡,却也因“回家过年”的消息而多了几分干劲,开始有条不紊地拆除营寨、收拾行装。

  赫图阿拉城墙上的建奴守军,看着明军撤军的身影,眼中虽然高兴,却不敢贸然出击。

  他们不知道,明军的撤退,是真退还是假退。

  万一给他们埋伏了,都不知道到哪里去哭的。

  熊廷弼最后望了一眼赫图阿拉的城墙,将密诏仔细收好。

  他倒是没有气馁,只是有些可惜。

  且让你多活几日罢!

  这次撤军不是失败,而是为了更彻底的胜利。

  等他清理完辽东的蛀虫,补足粮草与火药,再回来时,定要踏平这座城池,让建奴再也没有翻身的机会。

  千里之外。

  北京城。

  临近年关,京城大街小巷,都开始热闹起来了。

  正阳门外的大街上,早在腊月二十就搭起了彩棚,青竹做架,红布为幔,棚下的店铺挂满了“福”字与春联,伙计们穿着新浆洗的青布棉袄,高声吆喝着招揽生意。

  梳篦铺的玻璃镜前围满了挑头油的妇人,珠翠铺的柜台里摆着亮晶晶的点翠簪子,玩具铺前挤满了攥着铜板的孩子,风车“哗啦啦”转着,与叫卖声、笑声揉在一起,连寒风都似暖了几分。

  白云观的庙会早已开了张。

  山门前的石猴被摸得锃亮,香客们排着队去摸猴头,盼着来年顺遂。

  观内的戏台上,戏子们穿着五彩戏衣,唱着《龙凤呈祥》,台下的茶摊前坐满了人,粗瓷碗里的花茶冒着热气,小贩穿梭其间,叫卖着糖炒栗子、艾窝窝,连空气中都飘着甜香。

  大钟寺外更热闹,孩子们骑着披红绸的小毛驴,在大人的搀扶下绕着寺门跑,手里的风车转得飞快,笑声能传到三里外。

  “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日”。

  胡同里的百姓们忙着祭灶、扫尘,家家户户的窗棂上都贴上了新剪的窗花。

  暮色降临时,灯笼渐渐亮了起来,从胡同口到街心,一盏盏红灯笼串成了长龙,映得积雪都泛着暖红。

  恍惚间,竟让人忘了这是内忧外患的天启元年,只觉仍是大明盛世的模样。

  而在紫禁城中,同样有了过年的气氛。

  腊月二十四祭灶过后,宫里早已换上了年景。

  乾清宫的廊柱上挂满了五彩宫灯,灯上绘着“万国来朝”的图景。

  殿内的太监宫女们都换上了葫芦景补子的新袍,青绿色的补子上绣着缠枝葫芦,透着鲜活的年味。

  乾清宫前的空地上,工匠们早已经搭好鳌山灯,数千盏小灯组成了“江山永固”的字样,入夜后点亮,璀璨得能照亮半个紫禁城。

  宫门两侧的桃符板早已立好,朱红的木板上刻着驱邪的符咒,门神画贴的是秦琼、尉迟恭,怒目圆睁,护着宫禁安全。

  魏朝轻手轻脚地走进东暖阁,

  却见大明皇帝朱由校正坐在书案前,手里捏着一份奏折,眉头拧成了疙瘩,连案上冒着热气的雪梨都没动一口。

  窗外的鳌山灯明明灭灭,映在他年轻的脸上,却没添半分喜气,只衬得那抹忧虑更重。

  “辽东的奏报还没到?”

  朱由校头也没抬,声音带着几分沙哑。

  过年了,连许多官员都休沐了。

  但作为皇帝,朱由校却依旧忧心国事,夙兴夜寐。

  熊廷弼率大军围了赫图阿拉半月,可皇太极的援军迟迟不现,明军的粮草却快撑不住了。

  他深知,熊廷弼是顶着内忧外患出战的,若是此战惨败,辽东好不容易稳住的局面,怕是要一朝倾覆,那些靠战事牟利的蛀虫,又要跳出来兴风作浪。

  辽东之事不让他省心,大明的其他地方,也好不到哪去。

  为了凑齐辽饷,他推行税改,准备严查江南士绅的隐田,可那些士绅勾结地方官,阳奉阴违,甚至煽动百姓闹事,税改推进得举步维艰。

  而辽饷的征收,又像一块巨石压在百姓身上。

  山西陕西本就遭了灾,饥民遍野,如今再加征辽饷,小规模的民变此起彼伏,地方官的奏报里满是“饥民劫掠州县”的字眼,却拿不出半点解决办法。

  最让他揪心的,是四川的奏报。

  永宁宣抚司的奢崇明,近来频频与贵州水西的安邦彦互通书信,探子传回消息,奢崇明已暗中调动了数千土司兵,囤积粮草,看那架势,怕是要反!

  西南若乱,大明又要分兵去平,到时候辽东、西南两头受敌,局面只会更糟。

  “哎……”

  朱由校放下奏折,靠在龙椅上,轻轻叹了口气。

  这大明,看似尚且平静,实则早已千疮百孔。

  外有建奴、蒙古虎视眈眈,内有官员腐败、民怨沸腾,每走一步,都像在刀尖上跳舞。

  “陛下,辽东有消息了!”

  就在这时,王体乾的声音从阁外传来。

  朱由校猛地直起身,眼中瞬间亮了起来:“快呈上来!”

  密折拆开,上面的字迹潦草却有力,

  “赫图阿拉围半月,建奴援军不至,臣遵旨撤围,布和台吉护送已俘虏入京……”

  一连串的消息,让朱由校紧绷的肩膀终于放松下来。

  他反复读了两遍,嘴角渐渐勾起一抹笑意。

  熊廷弼这头倔驴,终于愿意退兵了。

  也不想想,辽东多年积弊,岂是一朝能够解决的。

  已经扭转了大明在辽东的颓势,就应该稳一点来。

  另外

  林丹汗终于要来了。

  朱由校最终不自觉露出微笑。

  当年。

  唐太宗李世民曾让颉利可汗当众献舞,彰显大唐天威。

  今朝。

  他何不效仿太宗,让林丹汗也在朝堂上跳一支草原舞?

  一来,是让天下人看看,大明并非弱国,连草原大汗都能擒来。

  二来,是向世人宣告,他朱由校,有志向、也有能力成为太宗那样的雄君明主。

  更重要的是,要震慑那些蠢蠢欲动的魑魅魍魉。

  不管是辽东的蛀虫,还是西南的奢崇明,若敢与大明为敌,林丹汗就是他们的下场!

  朱由校走到窗边,望着外面璀璨的鳌山灯。

  寒风从窗缝里钻进来,却没让他觉得冷。

  天启元年快要结束了。

  回顾这一年来,他做了很多事,也收获了很多。

  虽然大明这艘破船依旧千疮百孔。

  但只要他一步一步走下去,肃清内奸,平定外患,总有一天,能让这北京城的热闹,真正变成大明盛世的模样。

  让日月之明,成为真正的日不落帝国。

  或许

  在他有生之年,这些事情都能做到!

  ps:

  9600超级大章!

  求订阅!!!

第399章 临幸良妃,喜得龙裔

  夜色已深。

  乾清宫东暖阁的烛火还亮着,将案上的奏折映得忽明忽暗。

  大明皇帝朱由校放下手中的狼毫,指节轻轻揉了揉发胀的太阳穴。

  处理了大半日的政务,从辽东的撤军奏报,到江南的税改章程,连西南奢崇明的异动都要一一斟酌,此刻终于能歇口气。

首节 上一节 577/775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三国:朕,袁术,大汉忠良

下一篇:大明:让你死谏,你怎么真死啊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