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明 第552节
“你现在就去传出风声,就说本汗感念大明恩义,决定五日后亲自带着牛羊、奴隶,动身前往抚顺请罪,届时还会当着熊廷弼的面,正式废除‘大金’国号。”
“大汗英明!”
图伦连忙躬身应道,瞬间便明白皇太极的意图。
这则假消息一旦传出,那些大明内应定会立刻报给熊廷弼,让明军彻底放松对建奴的警惕,以为大汗真的要投降,绝不会想到他们会在此时突袭科尔沁。
“奴才这就去办!”
图伦离开之后。
皇太极眼中渐渐燃起复仇的火焰。
熊廷弼、朱万良……
你们斩我父汗、杀我兄长,这笔血仇,本汗迟早要报!
但眼下,先取了科尔沁的粮草、牛羊再说。
只要劫掠了科尔沁,补充了兵力与物资,大金的元气就能恢复大半,到那时,本汗再率领八旗健儿,与你们一决高下!
我大金的血海深仇!
就由我皇太极来报!
PS:
又是大章!
9400!
求订阅!!!
第390章 有功必赏,血仇奔袭
赫图阿拉。
城内的寒风,透过佟家院落的木窗缝隙钻进来,卷得屋内烛火微微晃动。
佟国瑶攥着手中的布巾,脸上满是难以置信的惊诧,一双眼睛死死盯着坐在上首的祖父佟养性。
“爷爷,咱们……咱们真的要回抚顺?回大明?”
他的声音里带着不易察觉的颤抖。
佟国瑶自小便在赫图阿拉长大,虽身上流着汉人的血,却早已习惯了这里的生活。
之前,汉人的日子在大金这边,可以说是如履薄冰。
努尔哈赤因刘兴祚、李延庚的叛逃,对汉人猜忌到了极点,轻则抄家,重则处死,佟家能保住性命,全靠早年便归附女真,且与宗室联姻。
加之有大妃阿巴亥的暗中帮助。
可自从努尔哈赤战死、皇太极登汗位后,他们汉人的日子又渐渐松快起来。
皇太极不像其父那般排斥汉文化,反而常召范文程等汉人谋臣议事,甚至还让佟养性随军征伐朝鲜。
回来后,佟养性不仅升了官,还得了百两黄金、五十个奴隶的赏赐。
连他这个孙子,都因祖父的关系,在汉军旗里谋了个小差事,不用再像从前那般看人脸色。
如今正是日子刚有起色的时候,祖父却突然让他收拾东西回大明?
佟国瑶心里像揣了只乱撞的兔子。
他虽是大明安插在大金的内应,可这些日子除了偶尔传些无关紧要的消息,根本没立下什么像样的功勋。
大明那边会不会认他这个“内应”?
万一被当成“汉奸”抓起来,剥皮实草、凌迟处死的下场,光是想想就让他浑身发冷。
佟养性坐在铺着狼皮的椅子上,脸上没有丝毫波澜。
他抬眼看向孙子,语气平淡得像在说一件寻常小事:
“大金完了。如今赫图阿拉人心散了,逃兵一天比一天多,连贝勒们都在偷偷收拾金银,大汗自身难保,又哪里顾得上咱们这些汉人?
别犹豫了,赶紧去收拾东西,明日一早就出发回抚顺。”
“可……”
佟国瑶张了张嘴,还想再说些什么。
他还没来得及将“皇太极要投降”的消息传回大明,这要是回去了,连个“投名状”都没有,怎么证明自己的身份?
可看着祖父冷下来的脸色,到了嘴边的话又咽了回去,只能耷拉着脑袋,带着满心的失望转身离开。
走到院门口时,佟国瑶忍不住回头望了一眼。
自阿巴亥被皇太极勒令殉葬后,他失去了在后宫的眼线,再也得不到核心消息。
如今祖父都说大金要完了,看来皇太极是真的要投降了。
或许,把这个消息告诉大明,多少能换个“戴罪立功”的机会?
屋内,佟养性看着孙子消失的背影,原本平静的眼神瞬间变得锐利起来。
他缓缓站起身,走到窗边,撩起窗帘的一角,望着赫图阿拉城内零星的灯火,嘴角勾起一抹冷冽的笑。
回抚顺?
他怎么可能真的回去。
作为早年便背弃大明、辅佐努尔哈赤征战辽东的汉人,他手上沾满了同胞的鲜血,早已是大明人人得而诛之的“大汉奸”。
回去,只有死路一条!
所谓“回抚顺”,不过是皇太极交代的任务。
借着“汉人归降”的由头,麻痹熊廷弼,让明军以为大金真的人心离散、准备投降,从而放松对赫图阿拉的警惕。
奇袭科尔沁部是大金眼下最大的秘密,除了皇太极、阿敏等核心人物,便再也没有多少人知晓这个消息了。
一旦走漏风声,不仅他自己会被皇太极处死,整个计划也会彻底泡汤。
哪怕是亲孙子,也只能让他蒙在鼓里。
有时候,不知情,反而是种“保护”。
“只要能帮大汗奇袭成功,等大金恢复元气,我佟养性依旧是大金的功臣。
至于大明……
终究是回不去了。”
另外一边。
佟国瑶揣着满心的惶恐,从自家府邸出来后,脚步飞快地穿过赫图阿拉积雪覆盖的街巷。
他不敢耽搁,径直走向城西那处挂着“北地皮毛行”招牌的商铺。
这是他与抚顺锦衣卫约定的联络点,掌柜是被策反的锦衣卫暗探。
掀开门帘,一股混杂着皮毛与炭火的暖意扑面而来。
掌柜正低头拨弄着算盘,见佟国瑶进来,眼皮都没抬,只低声道:“今日的狐皮价涨了三成。”
这是接头的暗号。
“我要换些碎银。”
佟国瑶压低声音,从怀中掏出一张折叠的纸条,飞快塞到掌柜手中。
“这是要紧消息。
皇太极真要投降了,近日便会带部众回抚顺,我们这些汉人也被通知收拾东西,明日就动身。
你务必尽快传给抚顺的大人物,帮我证明身份,我不是汉奸!”
掌柜接过纸条,快速扫了一眼,才抬眼看向佟国瑶。
“放心,消息会按时送到。你且按皇太极的吩咐做,到了抚顺,自然有人为你甄别。”
佟国瑶这才松了口气,又反复叮嘱了几句,才匆匆离开商铺。
他不知道,这张承载着“假消息”的纸条,很快便会随着商队的马队,在风雪中送往抚顺。
更不知道,像他这样急于“表忠心”的汉人,在赫图阿拉还有不少。
有的是汉军旗里的小吏,连夜写好“投诚信”,托路过的货郎捎去抚顺。
有的是早年被掳来、后来归附建奴的汉人地主,直接带着家中珍藏的玉器、绸缎,以“献降礼”的名义,提前赶往抚顺。
甚至还有几个汉军旗的百户,偷偷将自己管辖的士兵名册抄录下来,想以此作为“投名状”。
所有人都怕,怕晚了一步,就会被大明当成“汉奸”处置,剥皮实草的下场,是他们连想都不敢想的噩梦。
这些消息像雪片一样,源源不断地送到抚顺锦衣卫的据点,再汇总到熊廷弼的经略府。
起初,熊廷弼还拿着每一份消息仔细核对,可看着上面大同小异的内容。
“皇太极已下令废除国号”“汉人部众正在收拾行李”“五日后将亲赴抚顺请罪”,再加上斥候传回的“赫图阿拉城内未见大规模调兵”的消息,他心中的疑虑,也渐渐消除了。
“看来,皇太极是真的撑不住了。”
熊廷弼放下手中的消息简报,对身旁的周文焕说道:“传我命令,赫图阿拉方向的斥候,不必再早晚各探一次,改为一日一次即可。
重点盯防皇太极动身前往抚顺的动向,其余精力,先放在接收归降汉民的安置上。”
周文焕虽仍有几分顾虑,却也觉得多份消息印证,应当无误,便躬身应道:
“是,明公。”
就在熊廷弼将注意力转向“受降准备”时,抚顺城外传来一阵急促的马蹄声。
雪地里,一支打着“大明钦差”旗号的队伍正缓缓驶来。
为首的是一身蟒袍的王承恩,身后跟着一眼望不到尽头的牛车、马车,车上有许多箱子,箱子上贴着明黄色的封条,一看便知是皇帝的御赐之物。
熊廷弼闻讯,立刻带着马世龙、何纲等将领,亲自到城门口迎接。
“辽东经略熊廷弼,拜见天使!”
熊廷弼身后,军将官员们纷纷行礼。
“拜见天使!”
上一篇:三国:朕,袁术,大汉忠良
下一篇:大明:让你死谏,你怎么真死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