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皇明

皇明 第549节

  鹅毛般的雪片从铅灰色的天空中倾泻而下,落在残破的城墙上、结冰的护城河上,也落在街巷中刚修好的屋舍屋顶,不过十日光景,道路上堆积的积雪已达半人多高。

  每日天不亮,便有民夫与士兵组成的清雪队,扛着铁铲、推着雪车,在官道上奋力清理积雪。

  若不及时疏通,粮草转运、军情传递都将陷入停滞,这座刚收复的城池,便会在寒冬中彻底与外界隔绝。

  “今年的雪,比往年大了何止一倍。”

  熊廷弼站在经略府的廊下,望着漫天飞雪,眉头紧锁。

  他想起数月前辽东的大雨,那场雨连下半月,辽河水位暴涨,差点冲垮了抚顺的堤坝。

  而山西、陕西、山东却传来“数月无雨,田地干裂”的奏报。

  一边是洪涝隐患,一边是干旱灾情,这般极端的天气,与陛下在密信中提及的“小冰河期”天灾,竟完全吻合。

  “天灾无情,若人治再跟不上,百姓连肚子都填不饱,怕是要揭竿而起了。”

  熊廷弼低声自语,心中愈发坚定了“就地屯田、稳定民生”的想法。

  开原刚收复时,城中百姓十不存一,如今虽有流民陆续返回,却多是缺衣少食,若不能在寒冬中给他们一条生路,即便赶走了建奴,也难守住这座城池。

  就在他思索之际,经略府外传来一阵喧闹声。

  熊廷弼循着声音望去,只见城外的临时市集上,数十名明军士兵正牵着牛羊,与行商们讨价还价。

  “这头牛,最少也得值五两银子!你给四两,这不是欺负人吗?”

  一个年轻士兵涨红了脸,死死拽着牛绳,不肯松手。

  他身边的行商则笑着摆手:

  “小兄弟,不是我压价,现在满城都是卖牛羊的,你这牛虽肥,却也卖不上五两。

  这样,我再加二百文,四两二,你要是同意,咱们现在就交割。”

  士兵犹豫了片刻,回头看了看身边同样牵着牛羊的同伴,最终咬了咬牙:

  “行!四两二就四两二,不过你得给现银,可不能打白条!”

  这般讨价还价的场景,在临时市集上随处可见。

  这些牛羊,并非士兵们私藏的战利品,而是熊廷弼特意赏赐下来的。

  红河谷、铁岭、开原三战,将士们立下大功,可朝廷的赏银因转运困难,迟迟未能送到辽东。

  为了稳住军心,熊廷弼便决定“以物代赏”,将缴获的建奴牛羊、牲畜,按照军功名册,分发给将士们,折算成赏银的一部分。

  “将士们流血流汗,总不能让他们寒了心。”

  熊廷弼心中想道。

  “朝廷的赏银早晚能到,但眼下寒冬腊月,给他们些实在的东西,比空等承诺强。”

  他还特意给了将士们选择:

  若不愿要牛羊,可登记在册,等朝廷赏银到后,足额发放。

  若愿意要牛羊,也可选择“半银半物”。

  一半赏银折算成牛羊,另一半等朝廷拨款。

  最终,大部分士兵都选择了后者。

  经历过粮饷拖欠的苦,他们更相信“拿到手上的才是真的”。

  谁也不知道朝廷的赏银要等多久,而一头牛、几只羊,既能当下宰了吃肉,补充营养,也能卖给行商,换些现银,给远在家乡的亲人寄去。

  可问题也随之而来。

  数万名士兵同时出售牛羊,市场上供过于求,牛羊价格一路下跌。

  刚开始,一头壮牛能卖五两银子,没过三日,便跌到了四两,甚至有行商趁机压价,想把价格压到三两五。

  士兵们虽不满,却也别无选择。

  寒冬里牛羊不好养活,他们也没有养牛羊的经验,若不卖出去,冻死了便价值大打折扣。

  得知此事后,熊廷弼立刻下令干预。

  他先是规定了牛羊的“底线价”:

  壮牛不得低于四两五,肥牛不得低于四两,羊不得低于五钱,若有行商敢低于此价收购,一律以“囤积居奇”论处,没收全部货物。

  随后,他又传信给京城的皇商,让他们抽调人手,带着现银赶来开原,着重收购将士们手中的牛羊。

  皇商背靠朝廷,资金雄厚,不仅能按照底线价收购,还能当场支付现银,极大地缓解了士兵们的困境。

  同时,这也是熊廷弼在为皇帝分忧。

  毕竟

  此番大胜,赏钱也是个天文数字。

  能为陛下省点钱财,就省一点罢。

  而皇商就是陛下的人,所赚的钱财是直接进入内帑的。

  熊廷弼说是不懂官场,但人情世故却是明白的。

  直接用钱财‘贿赂’皇帝。

  并且,熊廷弼提前发赏的举动,不仅没有失了军心,反而让士卒们都对其感恩戴德、

  “多谢经略公!若不是您定了规矩,我们这些牛羊,怕是要被行商坑惨了!”

  一个刚卖完牛的老兵,拿着沉甸甸的银子,专程跑到经略府外道谢,脸上满是感激。

  熊廷弼站在廊下,对着老兵摆了摆手,语气温和:

  “这是你们应得的。好好拿着银子,若是想家,便给家里寄去些;若是不想寄,也别乱花,寒冬里,多买些棉衣、粮食,保重身子才是要紧事。”

  老兵重重地点了点头,转身融入了市集的人群中。

  熊廷弼望着他的背影,又看向漫天飞雪,心中稍稍安定。

  稳定军心只是第一步,接下来,还要组织百姓开垦荒地、修缮屋舍,还要应对建奴可能的反扑、蒙古部落的异动,还要在这“小冰河期”的天灾下,为开原的军民,为辽东的安稳,拼出一条生路。

  市集的喧闹声还隐约飘进经略府,廊下的积雪刚被扫开一道小径,一名身着铠甲的亲兵便踩着雪水快步跑来,神色急切地在熊廷弼面前单膝跪地:

  “启禀经略公,城外哨卡来报,建奴派了一名使者,自称是奉皇太极之命,前来求见您!”

  “建奴使者?”

  熊廷弼握着廊柱的手微微一顿,眼中闪过一丝讶异。

  他低头看了看地上没过脚踝的积雪,又想起十多日前哨探传回的消息。

  皇太极刚在赫图阿拉继汗位,正忙着整顿内部,按常理来说,此时的建奴应是忙于稳定人心,而非主动派使者来开原。

  “这皇太极刚称汗,便迫不及待派使者来,难道是想下战书,要与我大明决一死战?”

  他话音刚落,身后便传来一阵爽朗的笑声。

  副将马世龙大步走来,脸上满是不屑:

  “经略公多虑了!那努尔哈赤当年喊着‘七大恨’起兵,如今皇太极父兄皆丧,连他的婆娘都成了陛下的人。

  依末将看,他怕是要凑个‘九大恨’来壮胆!

  不过就算他真敢下战书,又能如何?

  咱们连克抚顺、铁岭、开原,将士们士气正盛,他若敢来,正好再斩他一员大将!”

  “马参军说得对!”

  参将何纲也凑了过来,语气中带着几分轻蔑。

  “给他十个胆子,他也不敢真来下战书!如今我大明兵强马壮,赫图阿拉不过是座孤城,他皇太极守不守得住都难说,哪还有底气来挑衅?

  依末将看,这使者来,多半是没安好心,想耍些拖延的伎俩。”

  奉集堡总兵李秉承眼神闪烁,却是说道:

  “我倒觉得,这贼酋是顶不住了!建奴经此大败,精锐尽失,粮草匮乏,怕是连过冬的粮食都凑不齐了。

  这时候派使者来,说不定是想假意投降,先骗些粮草,等开春再反咬一口。

  这种把戏,咱们见得多了!”

  帐下的总兵、参将们你一言我一语,话语中满是对建奴的轻视。

  自红河谷一战,朱万良在赫图阿拉外斩了努尔哈赤,又接连收复铁岭、开原,明军将士早已没了往日对建奴的畏惧。

  连胜的战绩像一团烈火,点燃了每个人心中的自信,连带着对新继汗位的皇太极,也多了几分不屑。

  在他们眼中,失去努尔哈赤的建奴,不过是一群丧家之犬,根本不足为惧。

  熊廷弼听着众人的议论,却没有接话。

  他抬头望向赫图阿拉的方向,眉头反而皱得更紧。

  他想起陛下在密信中特意叮嘱的话:

  “皇太极此人,心机深沉,手段狠辣,远胜于努尔哈赤。其看似鲁莽,实则每一步皆有算计,辽东诸将需切记,不可因其新败而轻敌,否则必遭祸患。”

  皇太极,当真如陛下所言一般吗?

  熊廷弼不清楚,但他倒也明白一个道理:

  越是看似顺境,越要保持警惕。

  骄兵必败!

  众将的轻视情有可原,但他可不能轻视建奴。

  陛下那句话怎么说来着?

  战略上轻视敌人,战术上重视敌人!

  思及此刻,他转身对着亲兵下令:

  “传我命令,将建奴使者带往白虎堂,沿途严加看管,不许他与任何人交谈。

  另外,让马参将、何参将、李总兵及周先生,都到白虎堂等候。”

  “是!”

  亲兵领命而去。

首节 上一节 549/775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三国:朕,袁术,大汉忠良

下一篇:大明:让你死谏,你怎么真死啊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