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明 第524节
他知道孙承宗说得对,自己是被“立功”的念头冲昏了头,忽略了现实的风险。
“部堂所言极是,是末将思虑不周。”
孙承宗见其想明白了,继续舒缓他的情绪,笑道:“陈帅在红河谷的功劳,朝廷也不会忘了。好好休整,日后有的是建功立业的机会。”
哪怕心中十分不甘,但陈策还是只得说道:“遵命!”
次日清晨,明军大营响起了撤军的号角。
明军士卒押解着数千建奴俘虏,驮着缴获的军械与粮草,朝着抚顺方向缓缓进发。
队伍虽长,却井然有序,只是士兵们脸上多了几分疲惫,少了昨日的亢奋。
连续作战的辛劳,终究还是压过了胜利的喜悦。
而赫图阿拉城内,阿敏正站在城头,望着明军撤退的背影,脸色复杂。
他没有下令追击。
之所以不追击,也是有阿敏的考量在里面的。
一来,城内守军军心不稳,努尔哈赤的死讯传开后,不少士兵面露惧色,根本无心作战。
二来,他不知明军虚实,怕中了埋伏。
三来,他还在等黄台吉的援军。
只有黄台吉回来,才能稳住局面。
“贝勒爷,明军已经走远了,要不要……”身边的副将小心翼翼地问道。
阿敏摇了摇头,语气低沉:“不必追了。传令下去,紧闭城门,加强戒备,等四贝勒回来再说。”
代善战死、莽古尔泰生死不知.
现在能够带领大金继续向前的,唯有黄台吉!
今日的血仇,也唯有让黄台吉来报了!
阿敏拳头紧紧握住,指甲刺破了手掌,流出鲜血都不自知。
“熊廷弼、孙承宗、陈策、朱万良”
“你们给我等着!”
“我大金,一定会报这血海深仇的!”
第379章 忧罪陈情,天恩浩荡
铁岭城外,天地间一片苍茫。
铅灰色的云层低垂,将雪花压得又细又密,落在早已冰封的土地上,给这片土地裹上了一层素纱。
铁岭城墙轮廓在风雪中若隐若现,城头上的大金旗帜耷拉着,没了往日的嚣张。
这座在辽代被称作“银州”的城池,曾因辽太祖在此开矿冶银而得名。
到了大明年间,虽也有过银矿开采的痕迹,却因产量微薄、人力成本过高,早已废弃,只留下几处荒芜的矿洞,在风雪中诉说着过往的兴衰。
不过。
自从建奴攻占铁岭后,这些废弃的银矿竟又重新热闹起来。
明军眼中“得不偿失”的成本难题,在建奴这里根本不成问题。
他们将俘获的明人百姓当作奴隶,驱赶到矿洞中日夜开采,饿了就扔些发霉的干粮,累倒了就直接拖出去埋掉,全然不将人命当回事。
也正是因为这些金矿,给建奴提供了不少银两。
当然
现在这银矿已经回到大明手上了。
去挖矿的人,也由明人百姓,变成了建奴降卒。
现如今。
明军的大营便扎在离这些矿洞不远的空地上,营寨连绵数里,帐篷外的积雪被士兵们清扫出一条条通道,篝火的烟柱在寒风中笔直升起,与远处铁岭城的死寂形成鲜明对比。
大营内,士兵们正趁着难得的间隙休整。
有的围在篝火旁,伸手烤着冻得发僵的手指,甲胄上的冰碴遇热融化,顺着甲缝滴落在地上,汇成一小滩水。
有的坐在帐篷门口,拿着针线修补破损的战袍。
还有的牵着战马去附近的溪流边饮水,战马低下头,小心翼翼地舔舐着冰面下的冷水,鼻孔里喷出的白气在冷空气中迅速消散。
连续多日的征战,早已耗尽了他们的力气,连最年轻的士兵,脸上都带着掩不住的疲惫。
此刻。
熊廷弼正深入基层,和将士们聊天。
“你看明日可以攻城吗?”
“经略公,实在攻不了!不是不想攻城,是真的攻不动了。”
一名参将站在熊廷弼身边,望着远处的铁岭城,苦笑着说道:
“弟兄们从红河谷一路追来,没睡过一个安稳觉,不少人手上、脚上都生了冻疮,连握矛的力气都快没了。”
熊廷弼微微点头,目光扫过营中休整的士兵,语气沉稳:
“攻城的事情急不得。冬日作战本就艰难,连续高强度厮杀后,士兵们的锐气已泄,强行攻城只会徒增伤亡。”
他顿了顿,又补充道:“况且,赫图阿拉那边传来消息,努尔哈赤已死,建奴溃兵也大多被歼灭,铁岭城内的守军早已成了惊弓之鸟,咱们没必要跟他们拼蛮力。”
这话不假。
自从努尔哈赤阵亡的消息传开后,大营里,将士们脸上便多了几分从容。
最大的威胁已除,建奴群龙无首,铁岭城不过是座孤城,早晚都是囊中之物。
更何况,铁岭城虽不算高大,却也是夯土筑成的坚城,城墙上布满了箭垛与瞭望口。
建奴守军虽只有一千多人,却能依托城墙固守,若是明军强行攀城,免不了一场血战,死伤肯定是会有的。
现在,能减少一些损失,自然就要减少。
没有必要做无谓的牺牲。
“那咱们就这么耗着?”亲卫有些不解。
“耗着,也是一种打法。”
熊廷弼嘴角勾起一抹淡淡的笑。
他当即对着身侧的亲卫吩咐道:
“去把那些建奴俘虏带过来,再准备些粗布纸张,把努尔哈赤阵亡、建奴主力被歼的消息用通古斯语写清楚,还有科尔沁部、内喀尔喀五部投靠大明的事,也一并写上。”
不多时,十几名建奴俘虏被押了过来,他们双手被绑在身后,脸上满是惶恐。
熊廷弼走到他们面前,语气平静。
“你们去城下喊话,把粗布上的消息告诉城里的人。若是能说动他们开城投降,本经略可以饶你们不死。”
俘虏们对视一眼,眼中闪过一丝求生的光芒,连忙点头应下。
很快。
明军士兵将写满消息的粗布绑在箭上,朝着铁岭城射去。
白色的粗布如同雪花般飘落,落在城头与城内的街道上,不少建奴士兵捡起传单,看到上面的内容后,脸色瞬间变得惨白。
与此同时,那十几名建奴俘虏被带到城下,用通古斯语高声喊着:
“城里的弟兄们!别守了!大汗已经死了!主力也被明军灭了!科尔沁部都投靠大明了,没人来救咱们了!”
“开城投降吧!熊廷弼说了,投降不杀!”
“若是还负隅顽抗,那就格杀勿论!”
“想要活下去,就投降吧!”
喊杀声在风雪中回荡,传到城内每一个角落。
城头上的建奴士兵握着弓箭的手开始颤抖,眼神中满是慌乱与迷茫。
他们本就因连日的围困而士气低落,如今听到努尔哈赤阵亡、援军无望的消息,心中最后的防线瞬间崩塌。
熊廷弼站在大营的高台上,望着铁岭城的方向,嘴角微勾,很是自信。
兵法有云:攻城为下,攻心为上!
这场攻心之战,比任何强攻都有效。
相信用不了多久,铁岭便会重新回到大明的手中。
理完攻伐铁岭之事,熊廷弼继续巡视军营。
此刻也到了吃晚饭的时间。
营寨之中,每个篝火堆旁,士兵们正轮流领取热汤,蒸腾的热气在冷空气中凝成白雾,裹着粮食的香气,弥漫在营寨的每一个角落。
熊廷弼披着一件厚貂裘,左臂依旧吊在胸前,绷带下的伤口虽已止血,却仍在隐隐作痛。
他沿着营寨的通道缓缓巡查,每经过一处帐篷,都会停下脚步,掀开帐帘看一眼里面休整的士兵。
走到伙房附近时,他见两名火头军正费力地搅动着大锅里的米粥,便上前问道:
“今日的粥里,掺了多少杂粮?”
“回经略公,按您的吩咐,每锅都掺了三成小米和两成豆子,还加了些晒干的野菜,能让弟兄们多填些肚子。”
“另外,还有许多番薯干,够他们吃饱了。”
火头军连忙躬身回话,语气带着几分恭敬。
熊廷弼点了点头,却是问道:“那些战死的马匹,也可以取马肉,给这些兔崽子们尝尝荤腥!”
火头军当即点头,说道:“好嘞,等会就去煮一锅马肉汤!”
熊廷弼满意的点了点头。
紧接着,他的目光落在不远处几名坐着烤火的伤兵身上。
上一篇:三国:朕,袁术,大汉忠良
下一篇:大明:让你死谏,你怎么真死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