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从西北再造天下 第332节
这番话如同投入平静湖面的巨石,瞬间激起千层浪。会场内的代表们群情激愤,目光齐刷刷地射向荷兰使团的方向。
荷兰大使范·德·坎普的脸色瞬间变得惨白,额头上渗出细密的冷汗,手中的礼仪手套几乎要被攥破。他最担心的事情,终于还是发生了。
荷兰人有没有压榨汉人?
当然有,巴达维亚拥有纯种血统的荷兰人不足5%,哪怕把混血加上去也不到一成,不压榨汉人如何建设巴达维亚城?
而巴达维亚城拥有的汉人超过了两成,加上混血大概有4成到一半左右,荷兰人不想办法压制一下汉人的势力,巴达维亚城,那就真的要变成汉人的城池了。
但他们能用的办法就非常少,他们也不是没有想过用本土的土著来做事,但土著很不能让人放心,因为经常偷懒且愚蠢,让他们种地,他们不会种,让他们搬运货物,不是把货物打碎就是掉到海里。
所以荷兰人想要经营巴达维亚,就需要汉人做一些修筑城池,开拓田地,搬运货物的苦力活。以前的汉人觉得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也就忍了,但马尼拉海战之后,巴达维亚城的汉人就觉得忍不了了,荷兰人给当地汉人定的税收是其他人的五倍。
此刻,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徐晨身上。
徐晨的脸色瞬间阴沉下来,声音冰冷得如同寒铁道:“坎普大使先生!对于我汉家同胞在爪哇所受的苦难,你是否应该给本元首,给我大同民朝一个明确的交代!
我朝一贯主张与各国友好通商,但友谊绝非纵容!贵国在巴达维亚的所作所为,是在肆意践踏我汉民尊严,挑战我朝底线!”
强大的压力扑面而来,范·德·坎普大使慌忙站起身,掏出手帕不停擦拭额头,用略带颤抖的声音辩解道:“尊敬的元首阁下!这其中定然存在一些误会,或许是地方官员执行政策出现了偏差,我向您保证,我会立刻将这一情况急报巴达维亚总督府,并呈报尼德兰联省共和国议会!我们一定会严肃调查,立即废除所有不公正的、歧视性的税收和政策!请元首阁下息怒!”
然而,得到了徐晨支持的龙耀文,此刻勇气倍增,他站起身,大声驳斥道:“误会?偏差?大使先生说得轻巧!你们荷兰人本身也是外来入侵者,凭什么在我汉人世代居住的土地上作威作福!我们现在正式告诉你们,巴达维亚的汉人,乃至所有受你们欺压的南洋百姓,都不欢迎你们!请你们离开!”
这话已近乎最后通牒。范·德·坎普大使吓得魂飞魄散,若是因此事引发与这个新兴东方巨人的军事冲突,荷兰在东印度群岛的经营可能毁于一旦。
他只能连连鞠躬,用近乎哀求的语气道:“元首阁下!请您看在两国长期友好贸易的份上,请给我们一些时间!尼德兰共和国一定会妥善处理此事,给您和所有海外汉民一个满意的答复!请相信我们的诚意!”
徐晨冷冷地注视着慌乱的荷兰大使道:“既然如此,此事便由我朝鸿胪寺卿,与贵使进行专门谈判。”
坐在一旁的鸿胪寺卿洪承畴立刻出列,躬身行礼,面无表情地应道:“属下,遵命!”
第443章 ,增殖过快的海商与环球航行
大同历十四年(公元1638年)11月5日,京城。
接下来的几天,大会终于没有意外,按流程平稳进行,各藩国进贡礼品给大同社,东吁王(朱常瀛)带来了两头大象,还有当地的翡翠佛像与十二生肖像等物品。
历史还是有一定惯性的,韦富带着一批翡翠去了江南,找最好的雕刻大师雕成各种珍贵的首饰与佛像。
这些首饰一经推出,以其艳丽的色彩极其受到富商妻女的欢迎,而后这股风潮快速从江南传到北方,在整个民朝流传,快速的压制了传统的玉石产业。
现在翡翠产业已经成为了东吁国最重要的外贸产业,每年能征收到百万两的税银。
所以祖泽润这些人也不遗余力推广翡翠饰品,这次的公民议会更是不能放过,他找了最好的翡翠原石,请最好的雕刻师傅,雕刻的进贡给大同色的翡翠。
当然东吁使团还运了一大批翡翠饰品,只等吸引京城富商的目光之后再把它们卖出去。
安南两大诸侯上供了一些沉香,苏木,紫檀,红檀,金丝楠木等珍贵的木料,还有一些在东南亚的珍奇野兽。
文莱等东南亚国家,弄了一些鹦鹉等各种色彩鲜丽的鸟,还有珍珠,珊瑚等当地的特产。
最让徐晨惊愕的是三佛齐使者居然还带了一对狮子过来,这玩意不应该是在非洲草原的吗?怎么东南亚也有?
这些藩国上供的礼物,大同社也进行了回礼,主要是中原的高档丝绸,茶叶,瓷器,这次还增加了白糖和冰糖,另外还有一些大同社的手工业制品。
大同社不至于让他们吃亏,当然也不会学这明朝做冤大头,大致价格是对的。
对那些使者而言,回礼只是小头,真正的大头是跟着他们商船带过来的东南亚特产,来到中原就能卖个几十倍的价格,再把中原的特产带回去,又是几十倍的利润。
这也是就是在大明时期,这些藩国为什么总喜欢朝贡的原因,说是朝贡,其实就是想到中原来贩卖货物。
当然现在好了很多,大同社开海之后,进入中原的货物只收5%的税,大明的海商,西方的海商,东南亚的海商把东南亚的特产卖到中原,货物量大了,价格就自然下降,同时这些藩国也不用再借着朝贡的名义,才能把本国的特产带到中原。
这几年东南亚的各种红檀,紫檀,黑檀木价格已经跌到了原本的三成,珊瑚更惨从最顶级的奢侈,价格一路跌到只有一成左右,现在那种家产刚过万两的小作坊主,咬咬牙也能买一件小的珊瑚做摆件。
当然明面上的大会召开的极其顺利,但大同社内部却已经暗潮涌动了,很多大同社的元老看向张献忠充满了羡慕嫉妒恨的表情。
会议结束后,徐晨在家里招待高迎祥父女,他调侃笑道:“社内都说说你高迎祥仁义无双,能给战友发300两银子的工钱。好多人连社里安排的差事都不干,直接跑到投靠你去了。”
高迎祥自从从大同军退役之后,就招揽了一些退役的士兵,购买了一艘商船,专门跑东南亚航线。
他从扬州江南这边装载丝绸,瓷器,茶叶,铁器和移民,然后停在东宁岛,吕宋停留,再由当地装白糖,然后卖给苏禄,文莱,三佛齐等东南亚各,再从东南亚国购买珍珠,珊瑚,香料,各种珍贵的木材,最后返回广州或者是扬州,就这样在东南亚转一圈,一般情况下大概可以赚个10倍的利润。
现在大同社发展最快的产业就是造船业,东南沿海每个行省都有自己的造船厂,而且还处于不断的扩张当中,民间大量私人资本都大量的投入到造船业当中,让造船业成了大同社发展最快的产业。
而造船业的大发展又带动上下游产业的发展,像船用的绳子帆布,钉船用的钉子,造船需要的木料,桐油沥青等行业。
造船业的发展还带动了辽东伐木业的扩展,辽东的原始森林当,每天都有生长了上百年的参天树木被砍伐下来,而后通过船只拖运到沿海的各个造船厂,整个产业欣欣向荣,几乎每天都有新的海船下水。
高迎祥原本就是做马帮生意,现在改成做海贸上手很快,加上又站在风口,自然是一飞冲天。
但光赚钱算不得什么,还不值得徐晨这样重视,现在整个民朝的海商都是这样赚的盆满钵满,号称船生金,一船货物拉出去,从东南亚各国转一圈,就可以拉一船黄金回来。
高迎祥不同,他招募大同军退役士兵不说,一船货物赚取的利润,按比例给船员发分红,基本上最低级的船员一年也能分300两银子,那些技术型的船员分的更多,跟他三年就可以在家乡修建砖房,置办店铺,再娶一房漂亮的媳妇。
就是因为高迎祥大方,有很多士兵退伍之后就直接投奔他了,现在他的船队有5艘货船,600多水手。
对这样富贵不忘照看战友的元老,徐晨自然乐意见到,对民朝来说,多几百个富户,比拥有一个百万富豪要好的多了。
高迎祥笑道:“元首,你这是在取笑俺老高,我才能照看几个兄弟,像元首你这样照顾十几万兄弟的,才是真正的大仁大义。”
两人又寒暄了一阵。徐晨又询问了高迎祥海上的经历。
通过交流,他发现海上贸易实在太赚钱了,不愧是江南士绅哪怕联手也要禁海的产业。
一艘船从东南亚转移,最少能赚几万两银子,多则有十几万,当然风险也极高,东南亚各地的海盗,甚至民朝本土的海盗,西方海盗都不少。但总的而言,随着大同社开海,成为海商的人越来越多。
徐晨倒不至于对这种事情有所忌惮,只是他对那些海上运回民朝的货物有点不满。
海商为了利润,进口的都是珍珠,珊瑚,各种珍贵的檀木,东南亚的珍奇异宝,只有船舱有空位,才会在东南亚进口一些大米,弄一些鸟粪石来压仓底,总的来说,海商还是喜欢进口利润更高的奢侈品。
但对大同社来说,进口粮食以及提高粮食产量的鸟粪石更加重要。
“看来要调整一些奢侈品的关税了!”虽然徐晨也知道这些奢侈品是平衡东南亚贸易最重要的货物,但这里面的利润就不能全部被海商拿走了。
还有海商积累资本的速度远远超出了徐晨的预料,一年就能积累十几万两银,再这样让他们增殖下去,恐怕没几年千万富豪都要出现。
个人所得税,资本得利税,奢侈品消费税这些税种看样子是要准备开始铺开。
这些作坊组积累资本的速度太快,容易造成不平,形成新的食利阶级,现在不想办法建立合理的制度,后人只怕更难实行了。
就这样双方聊到晚上。高迎祥在徐晨这里吃了晚饭,才回自己的府邸。
但他却没想到他刚回府,一众老兄弟却在他府上待了许久,有黄龙,张存孟,射天(射塌天),马回(老回回)等人。
射天着急道:“兄长怎么这么久才回来?我等都等你半天!”
高迎祥笑道:“元首问了我一些南洋的事情,又留我在府上吃个便饭,所以才来晚。”
众人听到一阵激动。
黄龙询问道:“元首询问了您南洋的情况?”
高迎祥眉头紧皱,巡视众人道:“你们在军中应该比我更了解南洋的情况。”
马回道:“大哥,这不是军事情。”他拍了一下手道:“俺就直说了。张献忠他能在朝鲜当大将军,我等也想去东南亚各国去做将军。”
“对呀,他老张做的,我们也做的。”射天较劲道。
张存孟白了众人一眼道:“什么叫老张做的,我们也做,我们是想帮元首,帮大同社看着东南亚各国。”
“对,对对,对对。不沾泥说的对,这才是我们真正的想法。”众人又马上改口道。
高迎祥没好气道:“你们有这想法就和元首说,找我询问有什么用。”
射天尴尬道:“我等这不是担心,所以想请大哥询问一下元首的意思。”
高迎祥想了想道:“南洋各国说是国家,不过是一些原始野人的部落,这片地区毫无秩序,混乱无比。
如果你们想去的话,我估计元首是会答应的。但我也要和你们说好,辽东已经是我民朝最蛮荒的地,但南洋各地连辽东都不如,而且还有各种疟疾,水土不服的病症,再加上南洋的海盗,去南洋那真不是享福的,只怕你们还要吃一遍苦,到时候又不要叫苦。”
黄龙道:“为自己建立基业,这苦再苦我们也吃。”
张存孟道:“为了开拓大同之志,再苦再累我们也愿意干。”
“那你们就把自己的想法上书给元首,元首肯定会量才而用。”高迎祥一阵翻白眼。
他还不能了解自己的这些老兄弟,说是志大才疏都算是客气,要不是有元首,他们早死在战场上了。
得到高迎祥的肯定之后,他这些老兄弟这才一阵放心。
大同社政务学院。
虽然此时已经夜已很深,但政务学院的学校依旧灯火通明。
一个青年走进了政务学院门口,门卫拦住他道:“你找谁?”
“我找张采。”
门卫道:“登记一下。”
青年登记之后,门卫道:“那几个有亮光的教室就应该有张采。”
“多谢!”
青年逐步走进教室。可以在教室外听到“Abcdefg”的朗读声音。
“受先兄!”青年在教室门口看到了自己想找的人激动道。
张采看过来,最开始有点不敢相信,而后马上跑出来道:“朝宗你还活着!”
夏允彝,方以智等人纷纷围过来,这些人都是知交好友,于是找一个有路灯的花园当中坐在一起。
张采询问道:“你这些年去哪里了?”
侯方域在金陵就是张溥与张采的小弟,只是江南大战的时候忽然消失了,他还以为侯方域死在战场上了。
侯方域悲伤道:“大战开启之前,父亲已经感到朝廷会战败,送我去了云南,我在云南生活了几年,后来朝廷进攻东,祖泽润找到小弟,任命小弟为孟养知府,今年东吁要上供民朝,我做大使才来到京城,听说受先兄你们在这里就找过来了。”
张采感叹道:“能活下来就好。”
侯方域看着众人道:“兄长,我听说了你们要去西夷之地做大使,这和流放有什么区别,你们都是治世之才,大同社不要你们,你们可以来东吁。”
从南明和大同社达成议和谈判,用土地交换军火和粮食,这些逃到西南的士绅顿时找到了安全之地,纷纷涌到东,就这两年时间有50余万士绅成为了东百姓,这些人成为了南明最重要的基本盘,维持他们在东的统治,就现阶段而言东吁是极其需要汉人的。
张采却摇头道:“我等皆自愿而为,现在天下是大争之世,我天朝不能继续闭关自守,要了解各文明各国的动态,相互学习,取其精华,弃其糟粕。”
东吁不过是个蛮荒小国,他们的志向不允许自己成为这样的小国之民。
夏允彝想了想道:“告诉端仁,即便是在东吁,也不要忘记我几社之志。”
他们早已经看开了,打算投入到建设这个盛世当中,自然不可能再走回头路,侯方域只能失望而回。
大同社已经决定要在欧洲各国建立大使,夏允彝他们被陈子龙举荐,成为了第一批大使。
而后大同社把他们集中起来,招聘西方人教士,弄了一个语言学习班,专门教授拉丁语和英语,法语,德语,葡萄牙语,西班牙语等等。
上一篇:最强合成旅
下一篇:魂穿刘关张,诸侯们被整麻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