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从西北再造天下 第319节
这两年连日本的海商也知道来中原做交易,带来的学生就更多了,几乎每年都有上千人来到燕京。
他们来到燕京后,被这座城市的富饶与繁华所震撼,这个时代的日本,哪怕是江户这种大省,大布也是低矮的稻草房,木头房。
而燕京经过大同社的改造,房屋已经砖石化,四五层的楼房更是比比皆是。街道上的绿化,小区的花园,充满知识气氛的学府,繁荣热闹的市场,五湖四海云集的海商,以及能让城市在夜间都灯火通明的煤油灯。
第一次来到燕京的日本人,看到这种繁华的景象,直接震碎了三观,跪了下来,天朝不愧是天朝,果然如同神话般富裕啊。
这些日本人在学习之余,更对大同社这种全新的社会模式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许多人深受启发,他们也组建了日本大同社,开始学着汉人,讨论如何改变国家。
而在大同社求学,理论跟实践要各占一半,这些留学生也要深入到大同社的乡村基层。他们或是成为抗旱会的成员,积极组织当地农户修建水利设施,共同对抗旱灾。
或是成为各个作坊的技术人员,凭借所学知识和技能,为大同社的工厂建设添砖加瓦。
据地方管事和官员上报,他们做事认真负责、老实诚恳,脏活累活愿意做,还不抱怨。在当地赢得了良好的口碑。
而等大同社攻占江南后,不仅朝鲜和日本的留学生来到燕京学习,南中地区、南洋地区也有很多人慕名而来。
他们在政务学院经过系统的学习后,被下放到基层锻炼,成为了各国大同社发展的种子。
当代表们见到徐晨等人时,现场气氛瞬间热烈起来。他们眼中闪烁着激动的光芒。
一位名叫黑岛仁的留学生按捺不住内心的激动,向前一步,恭敬地问道:“元首,我想留在民朝,为建设大同世界贡献自己的力量,您能让我留下来吗?”
徐晨愕然问道:“为什么不回日本建设呢?日本也是你的家乡啊。”
黑岛仁无奈地摇了摇头,满脸沮丧地说:“幕府太黑暗了,在那里我看不到任何希望。在燕京,我看到了大同社的繁荣和进步,这里才是我心中理想的地方。”
徐晨沉思片刻,认真地说:“这确实是个大问题,短时间内我没办法给你一个确切的答复。请给我一些时间思考,不管结果如何,我都会派人通知你。”
黑岛仁听后,深深地鞠了一躬,恭敬地回应道:“嗨!”
他原本就觉得自己的请求希望渺茫,如今元首能答应给他一个回应,他已经感到十分满足。
接见结束后,代表们在工作人员的带领下,先前往各大工业区参观学习。让他们感受到了大同社先进的生产力模式。之后,他们这些优秀代表将会游览了紫禁城和长城等著名景点。来到燕京如果不去紫禁城,不游长城,就等于白来一趟。
这些优秀代表离开之后,李文兵看到徐晨还在沉思询问道:“元首,您真想要把这些日本人留下来?”
徐晨点头道:“的确是有这样的想法,我等不得不承认,这世间有大同之志的人终究是少数,大部分人都是普通人,向往的是事业和爱情。但大同之志终究需要有人继承,如果一国的人才不够,在全球选拔大同之志的如此,能不能行?”
李文兵苦笑道:“这太冒险了,某实在难以想象,朝鲜国人,日本人,甚至西夷人成为民朝的元首,汉人是不可能认可这些人的。”
徐晨听到这话,也不由得想起了一个熟悉的黑影,而后不由得苦笑,这种事情的确是太理想了,而且也未必是好事。
“还不至于到这种程度,他们最多担任一些基层的职务,到了高层还是会有所限制的。”
刘永道:“元首,你去想这些没影的事,您还不如想办法限制那些将军巡抚们的行动。
这段时间,我的总理大臣府门槛都快被踏平了,家里的门槛也不例外。各地巡抚纷纷前来,每个人都拿着重要的工程报告,声称每一个项目都十万火急。可今年朝廷税收收入不过9500万两,开支却高达1亿1400万两,财政赤字不但没有缩小,反而进一步增加了。
今年战事频繁,西南大战就不说了,马尼拉大战虽然结束得快,但花费可不少。尤其是后续的移民开支,光运输一个移民就要花20两,算上后续安置费用,至少要30~40两。今年马尼拉移民5万,就花费了200多万两。明年移民数量要翻一倍多,这开销可能就达到500万两了。”
徐晨安慰道:“移民数量增多的话,平均花费应该会有所下降。毕竟基础设施建设好了,后续的开销自然会减少。而且马尼拉那么大一块土地,就是最好的资产。等土地开拓出来,建设好经济作物园,光税收就能反补财政收入。”
刘永接着说:“王耀文在西域和准格尔打了一仗,歼敌上万,这是一场大胜仗。但这一战的花费就超过了500万两。之后还降服了哈萨克汗国和叶尔羌汗国,还要把都护府迁移到哈密,建立西域都护,这后续的花费又是几百万两。”
他无奈地叹了口气道“我明白这些仗肯定是要打的,而且早打比晚打好,但不能打得这么密集。今年的军费开支已经超过了3500万两,占据了财政开支的三分之一,说句穷兵黩武也不为过了。元首您还要准备进攻日本国,想来明年军费开支也不会少。这样继续下去,大同社恐怕承受不住啊。”
李文兵连忙说道:“我也认为这些仗都应该打,而且早打比晚打好。现在不打,以后付出的代价会更惨重。当然,军费确实是个大问题。想要解决这个问题,无非就是开源节流。开源的办法我一时想不到,但节流我倒是有个主意。现在功臣年金发放的数量与民朝俸禄相当,如果减少这一部分开支,应该能节省上千万两银子。”
刘永没好气地瞪了李文兵一眼,着急地说:“你这是想让天下大乱吗?朝廷不出这笔钱,怎么说服功臣不提出封建的要求?
我更担心他们会要求我们封他们为公爵、侯爵、伯爵。和这些潜在的麻烦相比,区区的钱财又算得了什么?”
徐晨看着两人,胸有成竹地说:“放心吧,出征倭国就是一场开源之战。倭寇扰乱我江南地区上百年,当年的仁安之乱,日本人在朝鲜烧杀抢掠,无恶不作。他们战败后,难道不需要赔偿吗?”
刘永听了徐晨的话,脸上终于露出了笑容:“日本是传说中的金银岛,想来他们的大名们应该有不少金银财宝。如果能在战争中获得赔偿,或许能缓解一下我们的财政压力。”
第429章 ,留学生的抉择与对日开战
这些优秀的日本留学生代表回到居住的招待所时,一群同乡立刻围住了黑岛仁,目光中满是钦佩。
有人用力拍着他的肩膀,用带着关西口音的日语激动地说:“黑岛君,你竟然敢向元首直接提问!真是胆识过人!”
另一人附和道:“是啊,要知道在徐晨元首面前,我们本该跪伏在地的。”
日本人向来等级观念森严,服从性极高。这批被派到燕京学习的留学生,对学校分配的任务向来是言听计从。
黑岛仁便是其中典型,他被分配到燕京郊外的养猪场工作,却也没什么怨言。
反而被养猪场的规模给震慑到了,因为这个养猪场是以砖头,水泥为原材料修建的,规模极宏大,存栏的肉猪超过了5000头。
黑岛仁第一次看到这场景,天朝的猪居住的环境都比日本人要好。
他本人就是个武士出身,家里有几十亩土地,所以供得起他读书,但他家日子也过得极其紧巴巴,平日只能吃米饭,咸菜,居住的也只是一栋木头房子。
而现在这个养猪的地方,修的和大名居住的天守阁一样,他当时最大的震撼是人不如猪。
震撼过后,黑岛仁就开始了养殖场的生活。每日清晨便来到这里,开始忙碌的工作。他熟练地打扫猪舍,将堆积的猪粪一筐筐地清理出去,然后去割草,那些鲜嫩的青草在他的镰刀下纷纷倒下,被他一捆捆地扎好,成为猪儿们的美食。
他还要负责用猪沤制肥料,照看作为饲料的蚯蚓田,什么苦活累活只要吩咐下来,他都会嗨一声,低头下去干。
养殖场的生活虽然辛苦,但有一他很满意,这里的伙食非常好,米饭不但能吃到饱,还有各种猪下水,猪肉。
他在日本是不吃猪肉的,但到了燕京,吃过一次红烧肉之后,就喜欢上吃猪肉了。
当时他就有一个想法,一定要留在这里,所以什么脏活累活他都抢着干。
养殖场厂长对黑岛仁十分满意,他不知道黑岛人是日本留学生,虽然黑这个姓很少见,他也只认为是哪个偏僻地方出来的小伙子,农学院的学生像黑岛仁这样踏实肯干的真不多见。
场长拍着黑岛仁的肩膀说:“小伙子,踏实肯干,比你那些学长强多了,从农学院毕业之后愿不愿意留在我们养殖场?”
黑岛仁却沉默了,因为他知道自己日本留学生的身份,大概率是很难留下来。
不过场长还是因为他任劳任怨,踏实肯干。举荐黑岛仁成为优秀代表。
也就是因为想要留在燕京,黑岛仁才冒险不按流程突然发问。
这在在日本的观念里,这是极其失礼的行为。当时,现场气氛瞬间凝固,许多日本留学生的脸色变得十分难看。
他们心中暗自不满,觉得黑岛仁的行为可能会引起大同社的不满,从而影响他们的学业。
不少人在心里暗骂:“八格牙路!”
但令人意外的是,大同社的元首和气地回答了黑岛仁的问题,还答应会在仔细思考后回复他的问题。
这一转变让日本留学生们的态度瞬间发生了变化。他们的脑回路如同二极管一般,失败了就万人唾弃,踩上一脚,成功了就是万人拥戴捧为英雄。
黑岛仁的举动,不但没有受到责罚,还和元首有了交流,这是多大的光荣,日本留学生对黑岛仁从不满迅速变成了崇拜。
在他们眼中,大同社的元首是比德川幕府还要高贵的统治者,德川将军统治的不过是个小小的日本,而大同社元首,统治的可是纵横万里的强大帝国。能与这样的统治者对话,简直是三生有幸。黑岛仁一下子成为了众人眼中的英雄,被大家团团围住,赞扬声不绝于耳。
岸本信挤到黑岛仁面前,皱着眉头问道:“你不打算回日本吗?”
黑岛仁轻轻摇了摇头,眼神坚定地说:“德川幕府闭关自守,只知道压榨百姓,我们回去也是学无所用。我学的是养猪,可日本根本不吃猪肉。”
他又转向旁边的同学,说道:“田中纪勇学的是炼铁,可日本有高炉吗?”
岸本信气愤地涨红了脸,大声说道:“你这只是借口,我看你是放不下燕京的生活!”
黑岛仁满不在意地笑了笑道:“我等家族已经衰败,回去又能做什么?幕府难道会招募我们这些无权无势无关系的武士,我们难道做个流浪的武士,过着朝不保夕的日子?”
而留在燕京,场长认可了我的能力,让我留在养殖场做技术人员,一个月能赚10两银子,年底还有分红,这在日本可是高级武士的俸禄。”
黑岛仁的话得到了大部分人的认可。日本当时小国寡民,又刚刚结束战乱,底层武士的收入普遍不高,很多人连一石大米都拿不到,一些穷困的豪族甚至只给几斗米,更关键的是他们即便是回去了,大概率在江户做个流浪的武士,连几斗米都可能很难赚。
而在燕京,普通农户都有几十亩土地,收入比日本的武士高好几倍。大部分人都向往安稳富足的生活,看惯了燕京的繁华,自然想留下来。
岸本信见劝说无果,愤怒地喊道:“你们这些没志气的家伙,想要回日本的跟我走!”
但大部分人都迟疑了,最后只有一小部分人跟着岸本信离开了,这批日本留学生因此分裂成了两个团体。
大同历十三年(公元1637年)11月16日,燕京
燕京的天气虽然因为小冰河时期的影响有些寒冷,但阳光却格外明媚,因为公民议会正在这里召开,大量的人涌入燕京,让燕京变得极其繁华热闹。而紫禁城,作为所有人都向往的地方,成为了热门的参观景点。
大同社攻占燕京后,对紫禁城进行了改造。一部分被辟为博物馆,展示着历史的珍宝和文物。太和殿的一部分则作为旅游景点,出售门票供人参观。
此时的紫禁城,游客络绎不绝,虽算不上人山人海,却也算是人潮涌动。
而在这群游客当,有一批人身材魁梧,穿着军装,一看就非等闲之辈,当然大家也只是看看,现在的紫禁城大人物太多了,
张献忠看着热闹的人群,大声说道:“比起我们天朝的紫禁城,朝鲜人的景福宫那就太小家子气了,甚至比不过山西地主老财的宅院。”
赵胜笑道:“老张,你这就有点欺负李倧了。那些地主老财一个个富可敌国,积累的钱财比崇祯的金库都要多,这些地主老财的宅院。除了规模小一点之外,修的并不比紫禁城差。”
就在这时,一个穿着明朝龙袍的胖子,在一群全副武装禁军的带领下,大摇大摆地走进了人群。
这胖子满脸堆笑,肚子圆滚滚的,他以天子的口吻与游客互动,大声说道:“朕今日心情大好,尔等若有功劳,朕定当封官赏爵!”周围的游客们被他的样子逗得哈哈大笑,现场成了一个露天的话剧场。
张献忠看到来人,惊讶地张大了嘴巴:“这个小胖子不是福王世子朱由崧吗?”
孙可望也一脸愕然:“朱由崧怎么会来京城?”
按照大同社的规定,抓住的大明权贵一般在哪个城市抓住,就在哪个城市进行劳动改造,朱由崧应该在洛阳城才对。
王二笑着解释道:“去年他们就结束了劳动改造。朱由崧知道朱之极做了治蝗都督,跑到京城来认亲。朱之极想摆脱这胖子,就介绍他来紫禁城做皇帝。”
接着他又笑道:“当初赵汗青可是劝了崇祯许久,可惜崇祯都拉不下脸,不然这皇帝更加名副其实。不过这小胖子也不赖,长得喜庆,又没脸没皮,据说他多的时候光游客的打赏一个月就能赚几百两银子,他这皇帝做得很滋润。”
张献忠感叹道:“不知道当初大明是如何得罪元首,大明都要灭亡了,元首还要这样‘杀人诛心’。”
再想到元首这些年写文章,写话剧调侃大明的历代君王,元首有时候心眼还是很小的,万万不能开罪。
而后他靠近王二,说明他此行的目的道:“这次与日本的大战,能不能带上朝鲜军队?”
王二皱了皱眉头道:“朝鲜军队战斗力不强,战船又是几十年前的龟船,不管是陆军还是海军的战斗力都堪忧,带他们过去恐怕会拖累我们。”
张献忠连忙解释道:“当年日本人在朝鲜烧杀劫掠,无恶不作。打日本人,朝鲜当然要出份力,而且我还想为朝鲜无辜枉死的百姓讨回公道。他们必须赔偿,这事情没那么容易结束。”
贺六笑着打趣道:“难怪你这么积极,原来是看上了赔偿款。”
张献忠笑道:“我在朝鲜做都督,总要留下点东西。而且这也是朝鲜应得的。我知道朝鲜军战斗力差,但让他们打打后勤,做做辅助应该可以。”
王二点了点头:“我去询问元首,如果元首答应,你就带着军队去琉球集结。”
张献忠兴奋地说:“好!
而在会议一旁列席的则是南洋,南中各国的使者。他们对大同社公民议会的模式既忌惮又好奇,忌惮的是大同社废除了天子,因为此事,各国都不敢宣传中原之事,派遣的使者,也是君王的心腹,各国的君主对大同有关的书籍都是严防死守。
好奇则是没有君主的情况下,天朝是如何维持稳定统治的,几千年来东方各国都是学习天朝制度的,这些国家的文明也是吸引中原的养分来发展。
刘永作为总理大臣,站在讲台上,声音洪亮地汇报着一年的财政收入支出情况,以及铁路、港口、沥青马路、水利设施等建设的进展。
他手中拿着厚厚的文件,详细地介绍着各项数据和成果,台下的代表们认真地聆听着,不时看着上面的数。刘永还通报了下一年的财政预算,让大家对未来的发展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而在另一个房间里,气氛却十分紧张。日本使者战战兢兢地站在那里,脸上满是惶恐。
上一篇:最强合成旅
下一篇:魂穿刘关张,诸侯们被整麻了